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婴儿脊神经管畸形并脊髓栓系手术方案及预后关系的探讨 被引量:7
1
作者 王贤书 张晓茹 +5 位作者 曹红宾 杨志国 程征海 景世元 刘叶 李鑫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2015年第3期173-177,共5页
目的:探讨预防性手术治疗脊神经管畸形并脊髓栓系及其随诊观察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07年1月至2012年12月我们收治的300例脊神经管畸形并脊髓栓系婴儿,根据住院时间顺序、年龄、手术方式,选手术组60例为实验对象;观察组60例作为对... 目的:探讨预防性手术治疗脊神经管畸形并脊髓栓系及其随诊观察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07年1月至2012年12月我们收治的300例脊神经管畸形并脊髓栓系婴儿,根据住院时间顺序、年龄、手术方式,选手术组60例为实验对象;观察组60例作为对照。两组术前均无膀胱、直肠功能障碍及双下肢感觉、运动功能障碍。手术组患儿均在显微镜下行脊髓栓系松解手术;观察组均为家属不同意行栓系松解术,只做脊膜膨出切除修补、藏毛窦、血管痣、皮赘、多毛及皮下脂肪瘤等切除手术。两组各选终丝型脊髓栓系20例;脊髓脊膜膨出型脊髓栓系20例;脂肪瘤型脊髓栓系20例。所有病例均行 MRI 检查,通过脊髓圆锥位置来判定两组脊髓栓系严重程度。术前术后均行膀胱容量及膀胱残余尿量超声、双下肢肌电图检查(新生儿不做肌电图检查)。两组术后随访1~6年,每3个月行膀胱容量及膀胱残余尿量检查。结果术前两组脊髓栓系严重程度(MRI)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观察组各类型间膀胱残余尿量明显多于手术组(P <0.05)。手术组不同类型 TCS 随访不同时间点出现症状的例数明显少于观察组(P <0.05)。3岁、6岁为 TCS 病情进展变化显著期。结论脊神经管畸形并脊髓栓系婴儿行预防性栓系松解术可阻断神经功能及膀胱、直肠功能的恶化,年龄越小,治疗效果越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管缺损 外科手术 预后 结果评价 婴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创颅骨钻孔引流治疗小儿急性硬膜外血肿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8
2
作者 方江顺 王贤书 +5 位作者 杨志国 程征海 曹红宾 李鑫 高飞飞 刘叶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2017年第4期395-398,共4页
目的分析微创颅骨钻孔引流治疗小儿急性硬膜外血肿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5例急性硬膜外血肿儿童患者,颅骨钻孔置管后,应用尿激酶冲洗并引流硬膜外血凝块,总结临床效果。结果 25例经颅骨钻孔外引流加尿激酶溶解术治疗,住院6~12 d,平... 目的分析微创颅骨钻孔引流治疗小儿急性硬膜外血肿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5例急性硬膜外血肿儿童患者,颅骨钻孔置管后,应用尿激酶冲洗并引流硬膜外血凝块,总结临床效果。结果 25例经颅骨钻孔外引流加尿激酶溶解术治疗,住院6~12 d,平均(8.9±1.6)d;引流管留置3~7 d,平均(4.4±1.1)d;血肿完全清除17例,绝大部分清除8例,其中2例术后1 d复查头部CT硬膜外血肿完全消失;出院时根据格拉斯哥预后评分标准(GOS),均达到恢复良好标准;术后随访1~3个月,脑组织均膨胀良好,无血肿复发病例。结论颅骨钻孔外引流加尿激酶溶解术治疗小儿急性硬膜外血肿创伤小,操作简单,经济有效,可避免开颅手术及输血,手术方法安全,但需掌握手术适应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膜外 颅内 外科手术 微创性 尿纤溶酶原激活物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婴儿脑积水脑室腹腔分流术 被引量:5
3
作者 曹红宾 王贤书 杨志国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2018年第8期636-638,共3页
婴儿脑积水是小儿神经外科的常见疾病之一.目前脑室腹腔分流术仍然是婴儿脑积水的标准治疗方法.我们需要不断的总结分流手术的细节,逐渐将整个过程标准化,尽量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完美而稳定的分流手术能使脑积水患儿得到基本正常的智能... 婴儿脑积水是小儿神经外科的常见疾病之一.目前脑室腹腔分流术仍然是婴儿脑积水的标准治疗方法.我们需要不断的总结分流手术的细节,逐渐将整个过程标准化,尽量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完美而稳定的分流手术能使脑积水患儿得到基本正常的智能、运动及社会能力,并且能融入社会,独立生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室腹腔分流术 脑积水 婴儿 小儿神经外科 分流手术 治疗方法 常见疾病 社会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枕角脑室穿刺定位器在脑室腹腔分流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5
4
作者 曹红宾 曹红旭 +1 位作者 郭根蕊 王贤书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2019年第8期703-706,共4页
目的目前经枕角脑室穿刺是儿童脑积水脑室腹腔分流术中采用的主要穿刺路径,但经枕角穿刺较经额角穿刺困难,易出现分流管脑室端位置不满意等情况。本文介绍一种经枕角脑室穿刺定位器,并初步应用于临床,观察其效果。方法2016年5月至2017... 目的目前经枕角脑室穿刺是儿童脑积水脑室腹腔分流术中采用的主要穿刺路径,但经枕角穿刺较经额角穿刺困难,易出现分流管脑室端位置不满意等情况。本文介绍一种经枕角脑室穿刺定位器,并初步应用于临床,观察其效果。方法2016年5月至2017年11月,采用经枕角脑室穿刺定位器辅助行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儿童脑积水患儿36例,其中男童26例,女童10例,年龄1个月至10岁,平均年龄19个月。先天性脑积水23例,肿瘤引起的脑积水7例,出血引起的脑积水3例,感染引起的脑积水3例。脑室穿刺绝大部分采用经右侧枕角入路,采用经枕角脑室穿刺定位器辅助分段穿刺法行脑室穿刺。结果所有患儿均1次穿刺成功,无术中并发症发生,无深部血管损伤出血,无意外的神经损伤。位置满意率100%。随访18个月,均无脑室端梗阻发生。结论经枕角脑室穿刺定位器能显著提高脑室腹腔分流术中脑室端位置满意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积水 脑室腹腔分流术 脑室穿刺 脑室端 定位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婴儿脑积水120例 被引量:4
5
作者 王贤书 张晓茹 +4 位作者 杨志国 程征海 岳芳 曹红宾 李德泽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2011年第2期105-106,共2页
目的 本研究对〈10个月的不同类型重度脑积水婴儿实施脑室腹腔分流术(V-P分流术),并观察其临床疗效.方法 1996年至2009年河北省儿童医院神经外科收治年龄10个月以下婴儿脑积水120例,其中先天性脑积水20例;外伤后脑积水30例;自发性脑... 目的 本研究对〈10个月的不同类型重度脑积水婴儿实施脑室腹腔分流术(V-P分流术),并观察其临床疗效.方法 1996年至2009年河北省儿童医院神经外科收治年龄10个月以下婴儿脑积水120例,其中先天性脑积水20例;外伤后脑积水30例;自发性脑出血后脑积水15例;脑炎后脑积水43例;肿瘤所致脑积水12例;均采取脑室腹腔分流术.结果 120例患儿术后均恢复顺利,随访1-5年,脑室大小于术后3个月至2年恢复正常,智力发育与正常同龄儿比较无明显差别.结论 婴儿重度脑积水早期施行V-P分流术方法简单,并发症少,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室腹膜分流术 脑积水 婴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900例小儿脂肪瘤型脊髓栓系综合征手术与疗效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王贤书 张晓茹 +5 位作者 曹红宾 程征海 杨志国 刘叶 景世元 李鑫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2015年第4期266-270,共5页
目的探讨小儿脂肪瘤型脊髓栓系综合征的临床分型及手术干预方式,并进行术前术后神经功能评估。方法回顾性分析自1995年5月至2010年5月我们收治的900例脂肪瘤型脊髓栓系综合征患儿临床资料,根据术中所见及术前MRI归纳出5种类型:Ⅰ型... 目的探讨小儿脂肪瘤型脊髓栓系综合征的临床分型及手术干预方式,并进行术前术后神经功能评估。方法回顾性分析自1995年5月至2010年5月我们收治的900例脂肪瘤型脊髓栓系综合征患儿临床资料,根据术中所见及术前MRI归纳出5种类型:Ⅰ型为脂肪脊髓脊膜膨出型;Ⅱ型为硬膜外型;Ⅲ型含硬膜内、外型;Ⅳ型为硬膜内型;Ⅴ型为终丝型。术中采取脂肪瘤切除、终丝切断等方式干预。采用Hoffman功能评分标准评估手术疗效。结果900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3年以上,治疗有效率:Ⅰ型为65%(130/200),Ⅱ型为100%(100/100),Ⅲ型为70%(210/300),Ⅳ型为75%(150/200),Ⅴ型为100%(100/100)。总有效率为82%。结论对脂肪瘤型脊髓栓系综合征进行合理临床分型、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及进行准确的神经功能评估,可提高脂肪瘤型TCS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管缺损 外科手术 治疗结果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百多邦与胶原蛋白海绵外敷治疗新生儿足背渗漏性损伤 被引量:3
7
作者 彭晓燕 王胜娟 +1 位作者 王贤书 岳芳 《护理学杂志》 2011年第9期40-40,共1页
对1例足背坏死型渗漏性损伤新生儿应用百多邦(莫匹罗星软膏)联合胶原蛋白海绵外敷治疗,胶原蛋白海绵外敷治疗后20 d创面基本愈合并上皮化,1个月后痊愈出院,左踝及左足关节活动灵活,无功能受限表现。此治疗方法操作简便,创面愈合后无明... 对1例足背坏死型渗漏性损伤新生儿应用百多邦(莫匹罗星软膏)联合胶原蛋白海绵外敷治疗,胶原蛋白海绵外敷治疗后20 d创面基本愈合并上皮化,1个月后痊愈出院,左踝及左足关节活动灵活,无功能受限表现。此治疗方法操作简便,创面愈合后无明显瘢痕形成,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 坏死型渗漏性损伤 百多邦 胶原蛋白海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脊柱裂手术:切开与关闭技术
8
作者 曹红宾 王贤书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2015年第4期338-340,共3页
脊柱裂是小儿外科常见病,是一组复杂的疾病谱系,除了脊膜膨出、脊髓脊膜膨出、脊髓外露等显性脊柱裂外,还包括更为复杂的合并各种椎管内神经病变和脊髓栓系的隐性脊柱裂。由于病变本身、病变部位、年龄、切口切开及关闭技术、术后护... 脊柱裂是小儿外科常见病,是一组复杂的疾病谱系,除了脊膜膨出、脊髓脊膜膨出、脊髓外露等显性脊柱裂外,还包括更为复杂的合并各种椎管内神经病变和脊髓栓系的隐性脊柱裂。由于病变本身、病变部位、年龄、切口切开及关闭技术、术后护理等多种原因,脊柱裂手术后切口裂开很常见。轻者经长期换药或重新缝合后愈合,重者导致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而产生严重并发症甚至死亡。脊柱裂手术后切口裂开对小儿外科医师造成很大困扰。切口裂开最主要的原因是错误的切开与关闭方法。本文基于我们的长期实践经验,介绍了脊柱裂手术中的切开与关闭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术后切口裂开 显性脊柱裂 脊髓脊膜膨出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神经病变 外科常见病 隐性脊柱裂 严重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