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空气污染与儿童急性呼吸道病毒感染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5
1
作者 李权恒 高文杰 +4 位作者 李金英 史玲艾 郝晓静 安淑华 葛胜旺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259-1262,共4页
目的了解空气污染与因急性呼吸道感染(ARI)住院患儿呼吸道病毒感染的相关性。方法实时记录河北省石家庄市2014年4月—2015年3月空气质量检测数据,并收集同期于河北省儿童医院因ARI住院的患儿中呼吸道病毒监测阳性者,分析空气污染物与儿... 目的了解空气污染与因急性呼吸道感染(ARI)住院患儿呼吸道病毒感染的相关性。方法实时记录河北省石家庄市2014年4月—2015年3月空气质量检测数据,并收集同期于河北省儿童医院因ARI住院的患儿中呼吸道病毒监测阳性者,分析空气污染物与儿童呼吸道病毒感染的相关性。结果呼吸道病原监测结果提示呼吸道合胞病毒(RSV)、副流感病毒3型(PIV-3)为最主要病毒,检出率分别为25.98%和8.52%。石家庄市调查期间空气质量指数(AQI)、PM2.5、PM10的平均值均处于较高水平;PM10浓度最高,PM2.5次之。AQI、PM2.5、NO2、SO2浓度与RSV感染具有相关性,其中PM2.5浓度与RSV感染关系最为密切。AQI、空气污染物浓度与PIV-3感染无相关性。结论 RSV、PIV-3是儿童ARI的主要病原。石家庄市空气污染严重,SO2与住院例数有关,PM2.5与RSV感染密切相关,空气污染物浓度与PIV-3感染无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气污染 PM2.5 儿童 呼吸道病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重症流感的临床特征及发生危重症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22
2
作者 王亚坤 侯伟 +3 位作者 贾美轩 王倩 张文超 田利远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339-1343,共5页
背景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可在世界范围内引起暴发和流行,可导致严重的不良后果,且目前儿童流感发生危重症的相关机制仍在探索中。目的分析儿童重症流感的临床特点及发生危重症的危险... 背景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可在世界范围内引起暴发和流行,可导致严重的不良后果,且目前儿童流感发生危重症的相关机制仍在探索中。目的分析儿童重症流感的临床特点及发生危重症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8年12月—2019年3月于河北省儿童医院收治确诊的重症流感患儿76例为研究对象,并按病情严重程度分为重症组(52例)与危重症组(24例),收集入组患儿的一般临床资料[性别、发病月龄、流感分型、有无基础性疾病、并发症受累系统、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PCT)、乳酸脱氢酶(LDH)]、影像学表现、病原学结果等信息,并比较两组间的差异。结果76例重症患儿中19例存在基础性疾病(25.0%);重症流感最常见并发症为呼吸系统受累(100.0%),其次为神经系统受累(28.9%)、消化系统受累(15.8%);危重症组神经系统受累比例、LDH水平高于重症组,血红蛋白水平低于重症组(P<0.05)。患儿胸部影像显示,肺部淡片或斑片影56例、肺实变30例、胸腔积液9例、双肺透光度不均10例、气漏综合征8例,死亡患儿均发生肺实变、3例并发气漏综合征、2例出现胸腔积液;危重症组肺实变发生率高于重症组(P<0.05)。76例重症患儿中88.2%(67/76)与其他病原微生物共检出;病毒共检出67例(88.2%),以腺病毒为主59例(77.6%);细菌共检出23例(30.3%),以流感嗜血杆菌11例(14.5%)为主;肺炎支原体共检出10例(13.2%);危重症组患儿细菌检出率高于重症组(P<0.05)。结论儿童重症流感大多呼吸系统受累,当出现肺实变、神经系统受累、贫血、LDH增高、合并细菌感染时发生危重症的风险可能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感 重症 危重症 儿童 危险因素 影响因素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肺炎支原体性胸腔积液特点分析 被引量:9
3
作者 郝晓静 李权恒 +4 位作者 高文杰 李金英 董伟然 王艳艳 安淑华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430-433,共4页
目的 探讨肺炎支原体性胸腔积液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肺炎旁胸腔积液(PPE)患儿的临床资料,比较支原体感染与非支原体感染患儿的差异,并对单因素分析中有统计学差异的指标行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 目的 探讨肺炎支原体性胸腔积液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肺炎旁胸腔积液(PPE)患儿的临床资料,比较支原体感染与非支原体感染患儿的差异,并对单因素分析中有统计学差异的指标行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得出各指标的诊断界值及回归模型的诊断准确度.结果 支原体感染与非支原体感染患儿的年龄、外周血白细胞数、血清乳酸脱氢酶(LDH)、免疫球蛋白IgA 及IgM,胸腔积液中多核粒细胞比例、葡萄糖及乳酸,以及胸腔积液纤维分隔形成、胸膜增厚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 〈 0.05);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示,年龄、血清IgM及LDH,胸腔积液中乳酸(LAC)在支原体感染组及非支原体感染组间的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其诊断界值分别为ROC曲线下面积(AUC)=0.887(95% CI:0.830 ~ 0.944,P 〈 0.001).结论 对于病原不明确的PPE患儿,若存在年龄 〉 3.92岁,血清IgM 〉 1.29 g/L 及LDH 〉 367 U/L,胸腔积液LAC 〈 4.02 mmol/L时,应高度怀疑支原体感染的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腔积液 乳酸 肺炎支原体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阴性T淋巴细胞在儿童腺病毒肺炎患儿中的变化及意义探讨 被引量:4
4
作者 李权恒 董伟然 +4 位作者 李金英 高文杰 徐丽娟 张中馥 张丽君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490-1494,共5页
目的:探讨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各细胞尤其双阴性T淋巴细胞(DNT)在儿童腺病毒肺炎患儿中的变化及意义。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312例住院确诊为腺病毒肺炎患儿为研究对象,其中轻症腺病毒肺炎197例,重症腺病毒肺炎患儿115例,并选... 目的:探讨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各细胞尤其双阴性T淋巴细胞(DNT)在儿童腺病毒肺炎患儿中的变化及意义。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312例住院确诊为腺病毒肺炎患儿为研究对象,其中轻症腺病毒肺炎197例,重症腺病毒肺炎患儿115例,并选择同期保健科体检同年龄段儿童作为正常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术对三组患儿外周血进行总T细胞(CD3^(+))、辅助性T细胞(CD4^(+))、抑制性T细胞(CD8^(+))、辅助性T/抑制性T(CD4^(+)/CD8^(+))、双阴性T细胞(CD3^(+)CD4^(-)CD8-)、双阳性T细胞(CD3^(+)CD4^(+)CD8^(+))、总B细胞(CD19^(+))、自然杀伤淋巴细胞(CD56^(+))百分比测定,并按年龄分层,对两组腺病毒肺炎患儿的结果进行分析。结果:三组CD3^(+)、CD4^(+)、DNT、双阳性T淋巴细胞、CD19^(+)百分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轻症、重症腺病毒肺炎患儿DNT、CD3^(+)、CD4^(+)显著下降,重症腺病毒肺炎组下降更加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症腺病毒肺炎组与正常对照组和轻症腺病毒肺炎组比较CD19^(+)百分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正常对照组和轻症腺病毒肺炎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两组腺病毒肺炎患儿按年龄进行分层研究结果显示13岁重症腺病毒肺炎患儿DNT、CD3^(+)、CD4^(+)低于轻症腺病毒肺炎组,CD19^(+)高于轻症腺病毒肺炎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01岁、36岁两组患儿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腺病毒感染人体后引起临床症状轻重与机体免疫功能紊乱有关,病情越重细胞免疫抑制程度越明显,DNT可能参与重症腺病毒肺炎发生发展的过程,腺病毒肺炎患儿尤其是13岁儿童测定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对预测重症腺病毒肺炎的发生可能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阴性T淋巴细胞 腺病毒肺炎 儿童 淋巴细胞亚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复杂性肺炎旁胸腔积液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郝晓静 安淑华 +1 位作者 李金英 李权恒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97-100,共4页
目的探讨儿童复杂性肺炎旁胸腔积液(CPPE)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5年4月因肺炎旁胸腔积液住院的88例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应用抗生素治疗是否有效及相关文献分为复杂性肺炎旁胸腔积液组(CPPE组)及非复杂性肺... 目的探讨儿童复杂性肺炎旁胸腔积液(CPPE)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5年4月因肺炎旁胸腔积液住院的88例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应用抗生素治疗是否有效及相关文献分为复杂性肺炎旁胸腔积液组(CPPE组)及非复杂性肺炎旁胸腔积液(UPPE)组;对两组患儿的临床和实验室指标进行组间单因素分析,并进一步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患儿在纤维分隔形成及血清CD3^+、CD19^+水平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030~7.457,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纤维分隔形成及CD19^+为CPPE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OR=3.386~4.000,P<0.05);logistic回归模型的ROC曲线下面积(AUC)=0.707,具有中等诊断准确度(P=0.001)。结论伴有纤维分隔形成及血清CD19^+含量>30%的PPE患儿发展为CPPE的可能性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性肺炎旁胸腔积液 危险因素 纤维分隔 CD19+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指标对节段性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炎症吸收速度的预测价值研究 被引量:10
6
作者 刘小娟 安淑华 +1 位作者 李金英 李权恒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3期1528-1532,共5页
目的评价不同指标对节段性肺炎支原体肺炎(MPP)患儿炎症吸收速度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2月在河北省儿童医院呼吸心内一科住院治疗的节段性MPP患儿156例,根据病程1个月内肺炎是否完全吸收分为部分吸收组(缓慢吸收组,n=1... 目的评价不同指标对节段性肺炎支原体肺炎(MPP)患儿炎症吸收速度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2月在河北省儿童医院呼吸心内一科住院治疗的节段性MPP患儿156例,根据病程1个月内肺炎是否完全吸收分为部分吸收组(缓慢吸收组,n=116)与完全吸收组(对照组,n=40)。回顾性分析患儿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热程、外周血白细胞计数(WBC)、C反应蛋白(CRP)、ALT、乳酸脱氢酶(LDH)、Ig A、Ig M、IgG及行纤维支气管镜(纤支镜)检查比例和时间,并对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进一步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其预测价值。结果两组外周血WBC、IgG及行纤支镜检查比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缓慢吸收组热程长于对照组,CRP、ALT、LDH、Ig A、Ig M高于对照组,行纤支镜时间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热程、CRP、ALT、LDH、行纤支镜时间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666、0.796、0.630、0.707、0.804,对节段性MPP患儿炎症吸收速度的预测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Ig A、Ig M的AUC分别为0.623、0.569,对节段性MPP患儿炎症吸收速度的预测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热程、CRP、ALT、LDH、行纤支镜时间可预测节段性MPP患儿炎症吸收速度,且CRP、LDH、行纤支镜时间的预测价值优于热程、AL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肺炎 支原体 炎症 ROC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