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心型非小细胞肺癌术前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疗效分析 被引量:7
1
作者 李槐 刘德忠 +5 位作者 陈雁 吴洁清 于涛 郝晓宁 李志芳 周纯武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1期933-935,共3页
目的 评价非小细胞肺癌 (NSCLC)术前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 (BAI)近期疗效。方法 经影像学判断手术切除难度较大 ,或不能手术切除的中心型NSCLC患者 2 0例行前瞻性术前BAI。BAI后行手术切除。结果 BAI治疗前后TNM分类改变 5例 ,其中N下... 目的 评价非小细胞肺癌 (NSCLC)术前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 (BAI)近期疗效。方法 经影像学判断手术切除难度较大 ,或不能手术切除的中心型NSCLC患者 2 0例行前瞻性术前BAI。BAI后行手术切除。结果 BAI治疗前后TNM分类改变 5例 ,其中N下降 1例 ,5例均有T改变 ;临床分期下降 2例。PR 8例 ,缓解率为 40 % ,其中鳞癌 6例 ,腺癌 2例 ;NC 12例 ,其中腺癌 1例 ,其余为鳞癌。BAI前后肺不张改善的 9/ 12例 ( 75 % ) ;与周围组织关系密切或受侵改善的 6 / 15例 ( 37 5 % ) ;纵隔淋巴结肿大缩小的 12 / 18例 ( 6 6 6 7% )。结论 BAI作为NSCLC ,尤其是鳞癌的术前辅助治疗 ,具有一定的近期疗效 ,与其它辅助治疗具有同样重要的临床意义 ,是一种特殊的NSCLC新辅助化疗形式。BAI后CT扫描尚不能完全反应残存肿瘤及肿瘤坏死、纤维化等组织学方面的改变 ,具有局限性。CYFRA2 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支气管动脉灌注 化疗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支气管动脉灌注(BAI)治疗对中央型支气管肺癌的疗效分析——CT与病理学对照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陈雁 周纯武 +5 位作者 李槐 吴宁 刘德忠 李志芳 郝晓宁 于涛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2001年第1期54-56,共3页
目的 观察支气管动脉灌注 (BAI)对中央型支气管肺癌的疗效并进行CT与病理学对照研究。方法 对2 7例经组织学证实的中央型支气管肺癌进行支气管动脉灌注 (BAI)治疗 ,通过对比疗前、疗后CT评价原发灶及纵隔淋巴结等的改变 ;2 1例BAI治... 目的 观察支气管动脉灌注 (BAI)对中央型支气管肺癌的疗效并进行CT与病理学对照研究。方法 对2 7例经组织学证实的中央型支气管肺癌进行支气管动脉灌注 (BAI)治疗 ,通过对比疗前、疗后CT评价原发灶及纵隔淋巴结等的改变 ;2 1例BAI治疗后限期手术切除 ,对照分析其疗后CT和病理学的表现。结果 疗后病灶较前缩小2 3例 (2 3/ 2 7) ,纵隔肿大淋巴结疗后较前缩小 16例 (16 / 2 2 ) ,BAI治疗后病灶与周围结构关系有改善者 8例 (8/ 19) ,BAI后肺不张明显改善或消失 12例 (12 / 15 ) ,BAI治疗使病变T分期下降 8例 (8/ 2 7) ,使病变N分期下降 1例 (1/2 7) ,临床分期下降 2例 (2 / 2 7)。BAI后病理学检查发现残存肿瘤细胞周围伴有坏死 (10 / 2 1)、间质纤维化 (10 / 2 1)等成分 ,有时可有出血 (1/ 2 1)或钙化 (2 / 2 1)等。BAI后手术切除病例中 ,5 (5 / 2 1)例在原发灶及纵隔淋巴结内均未发现残存肿瘤成分。坏死成分的CT表现为肿瘤中心的不规则低密度区 ,或伴有空洞 (6 / 10 )。其余病理改变没有特征性的CT表现。结论 支气管动脉灌注 (BAI)治疗对中央型支气管肺癌有较好的近期疗效。CT扫描可以从病变大小和密度的改变方面评价BAI的疗效 ,但在反应残存肿瘤及肿瘤坏死、纤维化的构成比等组织学改变方面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分期 介入治疗 化治疗 C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