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府逐瘀汤抗大鼠动脉粥样硬化作用及其机制 被引量:19
1
作者 董超 黄威 +3 位作者 杨阳 季捧先 刘浩然 姚琪5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579-582,共4页
目的探讨血府逐瘀汤抗动脉粥样硬化(AS)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血府逐瘀汤组、血脂康组各10只,对照组给予正常饲料,模型组给予高脂饲料,血府逐瘀汤组和血脂康组在给予高脂饲料时给予相应药物。12周... 目的探讨血府逐瘀汤抗动脉粥样硬化(AS)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血府逐瘀汤组、血脂康组各10只,对照组给予正常饲料,模型组给予高脂饲料,血府逐瘀汤组和血脂康组在给予高脂饲料时给予相应药物。12周后处死大鼠,取主动脉,免疫组化法观察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表达情况,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MCP-1)。结果模型组MMP-2、hs-CRP和MCP-1表达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血府逐瘀汤组和血脂康组MMP-2、hs-CRP和MCP-1表达较模型组明显降低(P<0.05),血府逐瘀汤组和血脂康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血府逐瘀汤能调节和改善血管弹性,抑制炎症因子表达,防治AS,其机制可能与抑制MMP-2、降低hs-CRP和MCP-1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府逐瘀汤 动脉粥样硬化 基质金属蛋白酶2 高敏C-反应蛋白 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部X-刀治疗螺旋CT定位扫描的应用 被引量:4
2
作者 周荣林 齐立伟 +8 位作者 贾晓蕊 周卫东 赵焕桥 闫丹 刘春玲 贾琳 郭建党 史蕴华 张庆怀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2002年第9期874-875,共2页
关键词 立体定向适形治疗 肿瘤治疗 临床应用 X-刀 螺旋CT定位扫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触诊阴性乳腺病灶定位切除的适应证选择及预后 被引量:7
3
作者 钟宇新 宣立学 +3 位作者 裴炜 王翔 刘鸿章 王仲照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8年第6期488-490,共3页
目的探讨触诊阴性乳腺病灶定位切除的适应证选择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8年3月~2007年12月190例女性209个经金属线定位切除的临床触诊阴性乳腺病灶的临床资料,在未知病理诊断的情况下复阅乳腺钼靶片,根据BI-RADS第四版标准分类,... 目的探讨触诊阴性乳腺病灶定位切除的适应证选择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8年3月~2007年12月190例女性209个经金属线定位切除的临床触诊阴性乳腺病灶的临床资料,在未知病理诊断的情况下复阅乳腺钼靶片,根据BI-RADS第四版标准分类,计算各类病灶的阳性预测值,并对归并后的良、恶性倾向组的阳性预测值行χ2检验。结果190例共接受209个触诊阴性乳腺病灶的定位切除,54例55个病灶为恶性,阳性预测值为26.3%(55/209),BI-RADS2、3、4和5类病灶的阳性预测值分别为0%(0/21)、5.3%(4/76)、27.0%(20/74)和81.6%(31/38),恶性倾向组的阳性预测值45.5%(51/112)显著高于良性倾向组的4.1%(4/97)(χ2=45.973,P=0.000)。190例中位随访时间59个月(1~118个月)。55个恶性病灶中,0期和Ⅰ期乳腺癌共45个(81.8%),除1例Ⅲ期患者术后出现对侧淋巴结转移外,其余患者无病生存。结论对于BI-RADS4类和5类病灶应积极行定位切除活检,而BI-RADS2类和3类病灶则以定期随诊为主。经定位切除确诊的临床触诊阴性乳腺癌绝大部分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触诊阴性乳腺病灶 定位切除 乳腺肿瘤 金属线定位 早期乳腺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5例胃肠道间质瘤的临床病理及免疫组织化学探讨 被引量:8
4
作者 曹雅静 范嫏娣 +1 位作者 刘素香 冯洁秀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5期878-881,共4页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GISTs)的病理组织形态和免疫组织化学特点及其在良性、潜在恶性、恶性临床分布特点。方法:选用35例临床资料完整、病理诊断准确的病例(均经免疫组织化学测定CD117、CD34、SMA、S-100、NSE)。结果:35例GISTs恶性(...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GISTs)的病理组织形态和免疫组织化学特点及其在良性、潜在恶性、恶性临床分布特点。方法:选用35例临床资料完整、病理诊断准确的病例(均经免疫组织化学测定CD117、CD34、SMA、S-100、NSE)。结果:35例GISTs恶性(包括潜在恶性)达85.0%以上;组织形态以梭形细胞为主23例(65.7%),上皮样细胞7例(20.0%),混合型5例(14.2%);免疫组织化学阳性表达率CD11774.3%(26/35例)、CD3468.6%(24/35例)、NSE65.7%(23/35例)、S-10031.4%(11/35例)、SMA48.6%、(17/35例);向神经分化13例,向平滑肌分化5例,双向分化12例,未分化5例。结果:GISTs是消化道最常见的间叶性肿瘤,CD117及CD34等免疫标记物配合使用,可起互补作用并对其作出正确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道 间质瘤 免疫组织化学 CD117 CD3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宫腔输卵管超声造影检查不孕症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8
5
作者 罗飞 和朝平 +3 位作者 王琰 李向农 陈剑敏 宫宁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2008年第6期432-434,共3页
目的:探讨宫腔输卵管超声造影检查不孕症的应用价值。材料和方法:宫腔注入超声造影剂声诺维(SonoVue)混悬液1.0ml(5mg/1ml)+20ml注射用生理盐水,使用对比脉冲序列技术(contrast pulse sequence,CPS),对22例不孕患者行输卵管超声造影检查... 目的:探讨宫腔输卵管超声造影检查不孕症的应用价值。材料和方法:宫腔注入超声造影剂声诺维(SonoVue)混悬液1.0ml(5mg/1ml)+20ml注射用生理盐水,使用对比脉冲序列技术(contrast pulse sequence,CPS),对22例不孕患者行输卵管超声造影检查,并与子宫输卵管碘油造影(HSG)相对照。结果:22例患者44条输卵管显影率达82%,其中24条输卵管完全显影,12条输卵管部分显影,8条输卵管完全不显影;超声造影诊断输卵管通畅、通而不畅及梗阻与HSG基本吻合。结论:宫腔输卵管超声造影是一种安全的检查方法,可全面观察输卵管形态及判定输卵管功能,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检查 造影剂 输卵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浸润性微乳头状癌与浸润性导管癌免疫组化及临床病理特征的比较 被引量:9
6
作者 梁月勉 王维娜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920-922,共3页
目的探讨乳腺浸润性微乳头状癌(invasive/infiltrating micropapillary carcinoma,IMPC)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及预后。方法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两步法对30例IMPC及39例浸润性导管癌(invasive ductal carcinoma,IDC)标本进行检测... 目的探讨乳腺浸润性微乳头状癌(invasive/infiltrating micropapillary carcinoma,IMPC)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及预后。方法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两步法对30例IMPC及39例浸润性导管癌(invasive ductal carcinoma,IDC)标本进行检测,观察、分析二者的病理改变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IMPC镜下特征性表现为肿瘤细胞呈桑椹状、微乳头状或小腺管样,癌巢与周围间质形成明显的空隙。30例IMPC患者中,单纯IMPC占43.33%,伴有IDC及导管内癌占56.67%;IMPC的淋巴结转移率为86.7%,显著高于IDC(56.4%);ER、PR、c-erbB-2、p53、Ki-67、CD44V6在IMPC和IDC中的阳性率分别为90%、80%、66.67%、53.3%、63.33%、86.67%和69.9%、56.4%、48.72%、53.85%、79.49%、94.87%,IMPC中ER、PR的阳性率显著高于IDC,二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MPC与IDC相比,具有较高的淋巴结转移率,预后相对较差,ER、PR高表达并不代表其预后较好,其高转移潜能与ER、PR、cerbB-2、p53、Ki-67、CD44V6的表达及肿瘤大小无关,可能与微乳头状的生长方式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浸润性微乳头状癌 预后 淋巴结转移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透析膜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微炎症状态的影响 被引量:7
7
作者 田津生 张怡静 +2 位作者 冯晓燕 张国英 李保英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8年第18期3138-3140,共3页
目的:探讨不同透析膜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微炎症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尿毒症透析患者36例,分为F60组(使用高通量聚砜膜透析器F60)和CA130组(使用低通量醋酸纤维素膜透析器CA130),另选取2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组,监测治疗前后患... 目的:探讨不同透析膜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微炎症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尿毒症透析患者36例,分为F60组(使用高通量聚砜膜透析器F60)和CA130组(使用低通量醋酸纤维素膜透析器CA130),另选取2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组,监测治疗前后患者炎症指标水平的变化。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治疗前尿毒症患者的血清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均显著升高,而白蛋白(ALB)水平显著降低。血液透析治疗8个月后,F60组患者CRP、IL-6水平明显下降,ALB水平明显升高。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存在着微炎症状态,高通量合成膜治疗能够显著改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微炎症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毒症 肾透析 微炎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透析膜对血透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及白细胞介素-6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10
8
作者 田津生 徐金升 张怡静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8年第15期2593-2595,共3页
目的:探讨不同透析膜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及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尿毒症透析患者54例,分为醋酸纤维素膜(CA130)组、低通量聚砜膜(F6)组及高通量聚砜膜(F60)组,另选取30例尿毒症非透析患者作为... 目的:探讨不同透析膜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及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尿毒症透析患者54例,分为醋酸纤维素膜(CA130)组、低通量聚砜膜(F6)组及高通量聚砜膜(F60)组,另选取30例尿毒症非透析患者作为非透析组,3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组,监测透析前后患者炎症指标水平的变化。结果:透析组患者透析前及非透析组患者CRP、IL-6水平均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F6组及F60组透析后CRP、IL-6水平与透析前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A130组透析后CRP、IL-6水平与透析前相比明显升高(P<0.01)。结论:尿毒症患者存在着微炎症状态,这种炎症状态与透析膜的生物相容性有关,而采用高通量透析器透析并不增加这种炎症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透析 微炎症状态 生物相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部小病变螺旋CT立体定向穿刺活检的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周荣林 勾振堂 +9 位作者 郭庆儒 赵焕桥 闫丹 王彦 刘春邻 周卫东 郭建党 贾琳 李清娟 马大庆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2001年第5期490-491,共2页
关键词 胸部 螺旋CT 立体定向穿刺活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巨大膀胱结石并发膀胱癌1例报告 被引量:1
10
作者 周荣林 周卫东 +1 位作者 闫丹 贾晓蕊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2001年第12期1217-1217,共1页
关键词 膀胱结石 并发症 膀胱癌 CT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前超声诊断脐静脉瘤1例 被引量:2
11
作者 罗飞 王琰 +1 位作者 和朝平 宫宁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617-617,共1页
关键词 脐静脉瘤 超声检查 产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方法引流尿液治疗输尿管梗阻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3
12
作者 潘秀敏 麻月云 +5 位作者 孙博 陈艳芬 许勇 潘秀玲 邓玉凯 吕改茹 《护理研究(上旬版)》 2011年第2期340-341,共2页
输尿管梗阻临床常见,疾病进展后会导致肾积水,肾脏功能进行性损害[1]。为了抢救患侧肾脏的功能,临床上常采用硅胶管皮下输尿管旁路肾盂膀胱内引流(以下简称内引流)和经皮肾盂穿刺造瘘外引流(以下简称外引流)等方法引流尿液。
关键词 输尿管梗阻 引流尿液 治疗 肾脏功能 进行性损害 疾病进展 穿刺造瘘 外引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管癌经右胸上腹正中切口切除术中放置十二指肠营养管方法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宫强 郭志敏 +2 位作者 王瑞尧 李贲 姜洪涛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9期3293-3294,共2页
目的:评价食管癌经右胸上腹正中切口切除术中放置十二指肠营养管的应用价值。方法:食管癌拟行经右胸上腹正中切口切除术,术中可于开腹游离胃至贲门上食管后,于贲门下胃壁开一小切口置入消毒后的胃管,十二指肠营养管,并将十二指肠营养管... 目的:评价食管癌经右胸上腹正中切口切除术中放置十二指肠营养管的应用价值。方法:食管癌拟行经右胸上腹正中切口切除术,术中可于开腹游离胃至贲门上食管后,于贲门下胃壁开一小切口置入消毒后的胃管,十二指肠营养管,并将十二指肠营养管准确放入十二指肠内,缝闭切口,关腹,开胸常规游离食管,并视食管病变情况决定是否行颈部吻合,但不管行不行颈部吻合,切断食管时常规用闭合器缝闭贲门时,就将胃壁处缝合处一并切除,此时胃管、十二指肠营养管均在胸胃内,重建吻合口时可将术前经口放置的胃管与胸胃中胃管和十二指肠营养管绑定后,由经口胃管将两个导管带出,并固定。结果:经此方法放置十二指肠营养管后,术后可以及时予以肠道营养,即使合并胃瘫及瘘等消化道并发症时,也能及时给予肠道营养,避免患者术后长期静脉高营养及经胃镜放入十二指肠营养管给患者带来的痛苦,另外经胃镜放置十二指肠营养管尚面临吻合口未完全愈合及吻合强度不够导致胃镜操作人为造成吻合口撕脱,充血水肿及瘘口扩大等并发症。术中放置好营养管,就可以避免这些并发症发生。结论:食管癌经右胸上腹正中切口切除术中放置十二指肠营养管方法经改进后可以使患者尽早行肠道营养及并发症的治疗,并能够减少腹部切口暴露时间降低患者临床费用及减轻患者痛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肿瘤 右胸上腹正中切口: 十二指肠营养管放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雌激素在雄性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1
14
作者 祝伟华 哈志远 +2 位作者 勾振堂 齐立伟 张栋庆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2年第3期153-153,共1页
关键词 治疗 雌激素 雄性大鼠 脑缺血 再灌注损伤 保护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尿酸血症与急性脑梗死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2
15
作者 王丽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11年第3期358-359,共2页
脑梗死是人类病残和病死的主要危险疾病,引起脑梗死的危险因素包括年龄、血压、血脂、血糖和吸烟等。尿酸是通过黄嘌呤脱氢酶或黄嘌呤氧化酶降解嘌呤形成的,嘌呤代谢异常.尿酸生成增多或排泄减少,使血清尿酸水平增高称为高尿酸血症... 脑梗死是人类病残和病死的主要危险疾病,引起脑梗死的危险因素包括年龄、血压、血脂、血糖和吸烟等。尿酸是通过黄嘌呤脱氢酶或黄嘌呤氧化酶降解嘌呤形成的,嘌呤代谢异常.尿酸生成增多或排泄减少,使血清尿酸水平增高称为高尿酸血症,血清尿酸水平升高是代谢异常的表现。流行病学研究已经表明,血清尿酸水平与心血管病的发病有着密切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酸 脑梗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脏巨大脂肪肉瘤超声表现1例 被引量:1
16
作者 罗飞 王琰 李巍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1246-1246,共1页
关键词 脂肪肉瘤 肝脏 超声检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洛因脑病1例 被引量:1
17
作者 王丽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5期2885-2886,共2页
患者男,38岁.主因意识障碍1月余于2009年2月27日入院。于入院前1个月静注海洛因后持续昏迷,17h后送至省第六医院.测BP70/50mmHg,经纳洛酮等治疗无好转,并呕吐咖啡色胃内容物。2009年2月3日转至我院急诊科,查有昏迷、高热、
关键词 海洛因脑病 2009年 持续昏迷 静注海洛因 意识障碍 胃内容物 纳洛酮 急诊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造釉细胞牙瘤2例
18
作者 翟琼莉 韩振丰 +1 位作者 战忠利 张连郁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6期456-456,共1页
造釉细胞牙瘤2例翟琼莉,韩振丰,战忠利,张连郁河北省保定市第三医院病理科(保定市071000)造釉细胞牙瘤是一种以具有造釉细胞瘤和牙瘤的成分为特征的混合性牙源性肿瘤,临床上易误诊为恶性,国内鲜有报道,再报告2例。例1... 造釉细胞牙瘤2例翟琼莉,韩振丰,战忠利,张连郁河北省保定市第三医院病理科(保定市071000)造釉细胞牙瘤是一种以具有造釉细胞瘤和牙瘤的成分为特征的混合性牙源性肿瘤,临床上易误诊为恶性,国内鲜有报道,再报告2例。例1,男,64岁。患者于2年前发现左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釉细胞牙瘤 牙源性肿瘤 外科手术 切除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扩张型骨肉瘤1例
19
作者 冯秀洁 卜宏建 +1 位作者 南海斌 王维娜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636-637,共2页
关键词 骨肿瘤 肉瘤 病例报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下肢静脉血栓致右心内巨大活动性血栓1例
20
作者 付艳梅 王琰 边秋平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1065-1065,共1页
关键词 超声检查 血栓形成 静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