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累及颅中窝及颞下窝的三叉神经鞘瘤——2例报告
1
作者 王宏 刘暌 +3 位作者 张延明 郝华超 孟伟 焦德让 《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2003年第4期216-218,共3页
关键词 三叉神经鞘瘤 治疗 体格检查 颅内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退行性腰椎侧凸与骨质疏松症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8
2
作者 郭召 赵强 +2 位作者 丁文元 申勇 陈宏亮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558-561,共4页
目的:分析成人退行性腰椎侧凸与骨质疏松的相关性。方法:2004年1月至2009年6月门诊及病房共收治退行性腰椎侧凸患者69例,男6例,女63例;年龄51~82岁,平均69.3岁;所有患者均行X线、MRI检查,确诊并记录患者侧凸Cobb角;对照组50例,男9例,... 目的:分析成人退行性腰椎侧凸与骨质疏松的相关性。方法:2004年1月至2009年6月门诊及病房共收治退行性腰椎侧凸患者69例,男6例,女63例;年龄51~82岁,平均69.3岁;所有患者均行X线、MRI检查,确诊并记录患者侧凸Cobb角;对照组50例,男9例,女41例,均为非腰椎侧凸患者,其中腰椎管狭窄症37例,腰间盘突出症8例,腰椎滑脱症4例,腰椎管内占位1例,平均年龄62.6岁。应用双能X线吸收法测定腰椎(L2~L4)及股骨颈、股骨粗隆和Ward′s三角骨密度值及T值,分析患者年龄、Cobb角与对应T值的相关性。结果:在69例退行性腰椎侧凸患者中,平均T值为-2.8±1.9,分布在-0.9~-4.7之间,合并骨质疏松52例,骨量减少14例;对照组平均T值-1.2±1.6,分布在0.4~-2.8之间;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骨质疏松程度与年龄呈明显正相关,而与Cobb角无相关。结论:骨质疏松症是退行性腰椎侧凸发病的危险因素,同时骨质疏松程度随着年龄的增大而增加,但与侧凸程度无明显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症 退行性腰椎侧凸 双能X线吸收法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次性颅内血肿粉碎穿刺针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附18例报告) 被引量:2
3
作者 郝华超 王春生 +2 位作者 张赛 史波娟 杨立新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04年第1期51-51,共1页
关键词 治疗 颅内血肿粉碎穿刺针 慢性硬膜下血肿 一次性 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INCH蛋白在垂体腺瘤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被引量:1
4
作者 赵强 王洪 +5 位作者 顾平 史彦芳 宋颖 王铭维 朱振龙 孙晓峰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81-284,共4页
目的探讨垂体腺瘤中PINCH蛋白的表达程度及其与垂体腺瘤侵袭性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05年1月—2007年1月50例垂体腺瘤患者,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37例侵袭性垂体腺瘤(侵袭组)、13例非侵袭性垂体腺瘤(非侵袭组)及15例正常脑组织(对照组... 目的探讨垂体腺瘤中PINCH蛋白的表达程度及其与垂体腺瘤侵袭性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05年1月—2007年1月50例垂体腺瘤患者,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37例侵袭性垂体腺瘤(侵袭组)、13例非侵袭性垂体腺瘤(非侵袭组)及15例正常脑组织(对照组)中PINCH蛋白的表达,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3组的PINCH蛋白的阳性表达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c=14.06,P<0.05)。Ⅲ~Ⅳ级垂体腺瘤中PINCH蛋白的阳性表达程度与Ⅰ~Ⅱ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05,P<0.05)。不同性别、年龄及肿瘤组织学分型的患者的PINCH蛋白在垂体腺瘤中的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INCH蛋白的表达程度与垂体腺瘤Knosp分级呈正相关(r=0.9974,P<0.01)。结论 PINCH蛋白在侵袭性垂体腺瘤组织中呈现高表达,其阳性表达程度可能与垂体腺瘤的侵袭性和预后相关,但与患者的性别、年龄及肿瘤组织学分型无明显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体肿瘤 PINCH蛋白 免疫组织化学 肿瘤侵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开颅减压手术治疗恶性脑静脉血栓九例报告 被引量:7
5
作者 董晓辉 徐跃峤 +3 位作者 程玮涛 王宁 陈文劲 张鸿祺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40-145,共6页
目的评价开颅减压手术治疗恶性脑静脉血栓患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2010年2月至2015年8月采用开颅减压手术治疗9例恶性脑静脉血栓患者的临床特点、治疗过程及随访结果。结果 9例患者术前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 目的评价开颅减压手术治疗恶性脑静脉血栓患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2010年2月至2015年8月采用开颅减压手术治疗9例恶性脑静脉血栓患者的临床特点、治疗过程及随访结果。结果 9例患者术前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均〈9分,7例存活,2例死亡。6例患者(术前GCS 8分1例,6分3例,4分1例,3分1例)经减压手术治疗联合其他控制颅内压治疗,病情得到缓解,恢复较好[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4~5分];1例(术前GCS 4分)术后重残(GOS 3分);1例(GCS 3分)出院时仍为深昏迷状态(GOS 2分),1个月后死于并发症;1例术前双侧瞳孔散大(GCS 5分)行开颅减压术后瞳孔未回缩,循环衰竭,放弃治疗死亡。均未出现与手术直接相关的并发症。7例存活患者出院后继续使用华法林抗凝治疗至少6个月,控制国际标准化比值为2~3。随访4个月至5年,复查头部MRI,未发现静脉窦血栓复发,3个月后6例患者改良Rankin量表评分(mRS)0~2分。另外1例患者(术前GCS 4分)出院4个月后出现手术部位同侧脑出血,停止抗凝并保守治疗20 d后好转(mRS 4分)。结论对于恶性脑静脉血栓患者,出现急性脑疝或有脑疝倾向时,急诊行开颅减压手术有可能挽救生命,并使患者达到较好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静脉和静脉窦血栓 减压手术 脑出血 脑疝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颅内静脉窦损伤的手术治疗 被引量:1
6
作者 孟伟 郝华超 刘暌 《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2003年第6期371-371,共1页
关键词 颅内静脉窦损伤 颅脑损伤 手术治疗 肌肉筋膜修补法 带蒂大脑镰 硬膜悬吊修补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