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清抗心磷脂抗体与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及颈动脉狭窄与认知功能的关系 被引量:10
1
作者 孟会红 邢晓明 +6 位作者 张超 赵静 孙庆娜 刘永刚 任翠剑 郭亚平 齐伟静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2年第7期792-795,共4页
目的探讨血清抗心磷脂抗体(ACA)与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及颈动脉狭窄与认知功能的关系。方法选取82例.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血清ACA表达分为高表达组(n=42)和低表达组(n=40),对比神经功能、颈动脉狭窄及认知功能,并采用分层回归模... 目的探讨血清抗心磷脂抗体(ACA)与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及颈动脉狭窄与认知功能的关系。方法选取82例.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血清ACA表达分为高表达组(n=42)和低表达组(n=40),对比神经功能、颈动脉狭窄及认知功能,并采用分层回归模型分析血清ACA与神经功能、颈动脉狭窄及认知功能的关系。采用Kendall's tau-b法分析ACA-IgG与颈动脉狭窄的关系。结果高表达组ACA-IgG、NIHSS评分高于低表达组,MoCA评分低于低表达组(P<0.05)。高表达组的颈动脉狭窄程度的轻度占比低于低表达组,中度、重度及完全闭塞占比高于低表达组(P<0.05)。分层回归分析显示,NIHSS评分会对ACA-IgG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关系(P<0.001),MoCA评分会对ACAIgG产生显著的负向影响关系(t=-2.146,P<0.05)。Kendall's tau-b相关性分析显示。ACA-IgG与颈动脉狭窄呈正相关(r=0.229,P<0.05)。结论血清ACA的异常表达与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及颈动脉狭窄、认知功能关系密切,临床可通过动态,监测ACA水平,为疾病诊治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心磷脂抗体 脑梗死 神经功能 颈动脉狭窄 认知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养血清脑颗粒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及对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19
2
作者 高爱民 刘永刚 +2 位作者 齐伟静 邢晓明 王宁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6年第16期90-93,97,共5页
目的 探讨养血清脑颗粒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及对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方法 将2013年12月~2015年9月河北省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收治的9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4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治疗,观察组... 目的 探讨养血清脑颗粒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及对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方法 将2013年12月~2015年9月河北省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收治的9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4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治疗,观察组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养血清脑颗粒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Barthel指数(BI)及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情况。结果 观察组显效率为90.0%(45/50),总有效率为98.0%(49/50),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2.9%(35/48)、87.5%(42/5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治疗后NIHS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BI评分均治疗前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BI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治疗后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细胞比容、血浆黏度及红细胞聚集指数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观察组治疗后上述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养血清脑颗粒治疗急性脑梗死可有效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促进神经功能恢复,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养血清脑颗粒 急性脑梗死 临床疗效 血液流变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注射用丹参多酚酸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hs-CRP水平和血液流变参数的影响 被引量:8
3
作者 高爱民 王宁 +3 位作者 钱倩 刘永刚 任翠剑 齐伟静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9年第22期162-165,共4页
目的观察注射用丹参多酚酸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和血液流变参数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2月河北省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收治的10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 目的观察注射用丹参多酚酸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和血液流变参数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2月河北省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收治的10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注射用丹参多酚酸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2周后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血清hs-CRP水平及血液流变参数相关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NIHS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血清hs-CRP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血浆黏度、全血黏度高切、全血黏度低切、红细胞比容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注射用丹参多酚酸可有效改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受损状况,降低血清hs-CRP水平,调节血液流变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射用丹参多酚酸 缺血性脑卒中 超敏C-反应蛋白 血液流变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丁苯酞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疗效观察 被引量:12
4
作者 舒民 刘永刚 +2 位作者 任翠剑 邓志高 赵小妹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09年第1期60-61,共2页
目的:探讨丁苯酞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发病在48h内符合诊断标准的进展性脑梗死患者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40例,对照组40例,观察治疗前、治疗后第7、14d的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与日常生活活动能... 目的:探讨丁苯酞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发病在48h内符合诊断标准的进展性脑梗死患者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40例,对照组40例,观察治疗前、治疗后第7、14d的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BarthelIndex,BI)评分、不良反应等指标。结果:治疗14d后,治疗组及对照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分别为(11.49±6.48)分及(17.10±5.63)分,治疗组及对照组BI评分分别为(67.90±29.20)分及(56.89±23.92)分,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及BI评分明显改善(P<0.01);治疗前后治疗组与对照组的生化指标均无明显变化;未发现与丁苯酞相关的严重不良反应。结论:丁苯酞治疗进展性脑梗死有效、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苯酞 进展性脑梗死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RI多模式影像下溶栓治疗急性脑卒中 被引量:1
5
作者 曹姗 董辉 +4 位作者 邢晓明 孟会红 钱倩 高爱民 许云鹤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2年第10期1164-1166,共3页
目的研究磁共振成像(MRI)多模式影像下溶栓治疗急性脑卒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脑卒中患者50例,按MRI多模式影像检测结果分为超时间窗组及时间窗内组。时间窗内组采用静脉溶栓治疗,超时间窗组采用常规抗凝等治疗,2组均在治疗1个月后复... 目的研究磁共振成像(MRI)多模式影像下溶栓治疗急性脑卒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脑卒中患者50例,按MRI多模式影像检测结果分为超时间窗组及时间窗内组。时间窗内组采用静脉溶栓治疗,超时间窗组采用常规抗凝等治疗,2组均在治疗1个月后复查。检测2组白细胞介素-6(IL-6)、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采用脑梗死溶栓分级(TICI)评估血管再通情况,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估神经受损情况,采用Fugl 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躯干控制量表(Sheikh)评估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统计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时间窗内组治疗后IL-6、hs-CRP水平均低于超时间窗组(P<0.05);时间窗内组血管再通情况优于超时间窗组(P<0.05);时间窗内组治疗后NIHSS评分均低于超时间窗组(P<0.05);时间窗内组治疗后FMA、Sheikh评分高于超时间窗组(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MRI多模式影像下溶栓治疗急性脑卒,可有效改善神经功能及神经恢复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多模式影像 溶栓 急性脑卒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像表现为脑肿瘤的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1例
6
作者 张唯 王佩 《中国医学工程》 2009年第12期69-69,共1页
关键词 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 影像表现 脑肿瘤 乙状窦 降颅压 低密度 横窦 头颅 患者 侧脑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依达拉奉联合羟乙基淀粉治疗颅内动脉狭窄脑梗死的疗效及安全性
7
作者 刘永刚 任翠剑 +3 位作者 邓志高 赵小妹 卢军栋 刘杰 《中国社区医师》 2008年第10期34-34,共1页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联合羟乙基淀粉治疗颅内动脉狭窄脑梗死的疗效及安全性。结论:依达拉奉联合羟乙基淀粉治疗颅内动脉狭窄脑梗死疗效安全可靠。
关键词 依达拉奉 羟乙基淀粉 颅内动脉狭窄 脑梗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