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浓度罗哌卡因髂腰肌平面阻滞对中老年患者髋关节置换术后镇痛效果及股四头肌肌力的影响
1
作者 黄瑾 王晟昱 +7 位作者 韩亚楠 乔琳珊 袁利娟 白艳辉 陈旭 刘一博 宋立杰 王春光 《临床麻醉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52-357,共6页
目的探讨术前不同浓度罗哌卡因髂腰肌平面阻滞对中老年患者髋关节置术后镇痛效果及股四头肌肌力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行髋关节置换术患者90例,男48例,女42例,年龄40~74岁,BMI 18.5~30.0 kg/m^(2),ASAⅠ—Ⅲ级。将患者随机分为三组:0.25... 目的探讨术前不同浓度罗哌卡因髂腰肌平面阻滞对中老年患者髋关节置术后镇痛效果及股四头肌肌力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行髋关节置换术患者90例,男48例,女42例,年龄40~74岁,BMI 18.5~30.0 kg/m^(2),ASAⅠ—Ⅲ级。将患者随机分为三组:0.25%罗哌卡因组(R1组)、0.375%罗哌卡因组(R2组)、0.5%罗哌卡因组(R3组),每组30例。麻醉诱导前三组分别采用0.25%、0.375%和0.5%罗哌卡因10 ml行髂腰肌平面阻滞。三组均采用0.5%罗哌卡因5 ml行股外侧皮神经阻滞。分别于入PACU、术后2、4、6、24和48 h时评估静息和活动时VAS疼痛评分、患肢股四头肌肌力,记录术中丙泊酚、瑞芬太尼和罗库溴铵用量、首次下床活动时间、术后48 h内地佐辛用量、患者镇痛满意度评分和头晕、尿潴留、恶心呕吐、神经损伤、血管损伤、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院内跌倒等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与R1组比较,R2和R3组术后2、4、6和24 h静息时VAS疼痛评分明显减少(P<0.05),术后2、4和6 h活动时VAS疼痛评分明显降低(P<0.05),R3组术后2、4和6 h股四头肌肌力明显降低(P<0.05),R2和R3组术后地佐辛用量明显减少(P<0.05)。与R2组比较,R3组术后6 h股四头肌肌力明显降低(P<0.05)。结论术前0.375%罗哌卡因髂腰肌平面阻滞用于中老年患者髋关节置换术后的镇痛效果及对股四头肌肌力的影响优于0.25%和0.5%罗哌卡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哌卡因 髂腰肌平面阻滞 髋关节置换术 镇痛效果 股四头肌肌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收肌管阻滞联合腘动脉-膝关节囊后间隙阻滞或胫神经阻滞在全膝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17
2
作者 王春光 刘蕊 +5 位作者 李艳军 李永旺 王旭伟 胡蕴伟 李艳青 赵景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229-232,共4页
目的比较收肌管阻滞(ACB)联合腘动脉-膝关节囊后间隙阻滞(IPACK)或选择性胫神经阻滞(TNB)用于全膝关节置换术的镇痛效果及对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20年4—6月行全膝关节置换术老年患者60例,男28例,女32例,年龄65~84岁,ASAⅡ或Ⅲ级... 目的比较收肌管阻滞(ACB)联合腘动脉-膝关节囊后间隙阻滞(IPACK)或选择性胫神经阻滞(TNB)用于全膝关节置换术的镇痛效果及对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20年4—6月行全膝关节置换术老年患者60例,男28例,女32例,年龄65~84岁,ASAⅡ或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IPACK组(I组)和TNB组(T组)。I组于术前采用含肾上腺素0.1 mg的0.25%罗哌卡因20 ml行IPACK,T组于术前采用含肾上腺素0.1 mg的0.25%罗哌卡因20 ml行TNB。I组与T组完成IPACK或TNB后行ACB,并留置神经周围导管,术后连接患者自控神经阻滞镇痛泵。术后VAS疼痛评分>4分时,患者按压镇痛泵,30 min未缓解,皮下注射羟考酮5 mg进行补救镇痛。记录术后4 h腓总神经运动阻滞情况及术前、术后24、48、72 h静息、运动时VAS疼痛评分。记录术后1~3 d患者主动屈膝最大角度及步行距离。记录术后72 h内患者补救镇痛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与T组比较,I组腓总神经运动阻滞率明显降低(P<0.05);术后1、2 d步行距离明显增加(P<0.05)。两组不同时点静息、运动时VAS疼痛评分、补救镇痛率、术后3 d步行距离及术后1~3 d主动屈膝最大角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ACB联合IPACK或TNB均可为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提供有效地术后镇痛,但IPACK对运动功能影响小于TN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腘动脉-膝关节囊后间隙阻滞 胫神经阻滞 收肌管阻滞 全膝关节置换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