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枣缩果病病原子实体的诱导和鉴定 被引量:17
1
作者 郑晓莲 齐秋锁 +2 位作者 赵光耀 李秀娟 蒋占军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6期6-8,共3页
1992~1996年作者对枣缩果病病原研究认为该病由Coniothyriumsp.(C.sp)、Alternariaalter-nataf.sp.tenuis和一种半知菌亚门有隔有色丝状菌等多病原引起。经室内外对上述... 1992~1996年作者对枣缩果病病原研究认为该病由Coniothyriumsp.(C.sp)、Alternariaalter-nataf.sp.tenuis和一种半知菌亚门有隔有色丝状菌等多病原引起。经室内外对上述病原菌的子实体诱导,以及越冬后自然病果上子实体的发现,病原菌C.sp.经再鉴定为C.olivaceumBon,另一病原菌半知菌亚门有隔有色丝状菌订名为群生小穴壳菌DothiorelagregariaSacc。至此明确引起枣缩果病的病原为C.olivaceum、Alternariaalternataf.sp.tenuis、Dothiorelagregaria和一种细菌(待鉴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枣缩果病 子实体诱导 病原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洋淀东亚飞蝗发生日趋严重原因分析 被引量:7
2
作者 任春光 张书敏 +2 位作者 唐铁朝 李同增 张东平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35-37,共3页
20世纪 90年代以来 ,白洋淀蝗区东亚飞蝗有 5次大发生 ,并且日趋严重。通过对东亚飞蝗近年来严重发生原因的调查分析 ,结果表明 ,残蝗面积、残蝗密度、年降雨量、淀泊水位及生态环境是影响白洋淀蝗区东亚飞蝗发生严重的关键因素。
关键词 东亚飞蝗 发生特点 种群变化 白洋淀 防治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TM防治棉花黄萎病药效试验简报
3
作者 李宏 张立烟 +2 位作者 李振明 宋景玉 张月清 《辽宁农业科学》 1997年第2期50-52,共3页
DTM(羧酸铜磷铝可湿性粉剂)是一种具有内吸双向传导作用的高效杀菌剂。室内平板抑菌试验表明,它对棉花黄萎病菌的EC50为509.56倍,EC95为315.55倍。DTM对种子发芽安全浓度为100~400倍,且以300... DTM(羧酸铜磷铝可湿性粉剂)是一种具有内吸双向传导作用的高效杀菌剂。室内平板抑菌试验表明,它对棉花黄萎病菌的EC50为509.56倍,EC95为315.55倍。DTM对种子发芽安全浓度为100~400倍,且以300倍药液效果最佳。1991~1994年多点田间药效试验表明,以300倍药液浸种并在棉花黄萎病的发病始期和两个高峰期喷药防效最佳,其病情指数降低率为41.8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黄萎病 DTM 药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