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深化河北省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探索与思考
1
作者 张红梅 张昀保 《河北农业》 2022年第2期38-39,共2页
土地是农业生产的最重要生产要素,也是农民的“命根子”。农村土地制度是农村土地关系的总和,是农村经济制度的最基本内容,在农业农村生产关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当前,河北省农业农村正在进行着一系列重大历史变革,农业生产由传统跨越为现... 土地是农业生产的最重要生产要素,也是农民的“命根子”。农村土地制度是农村土地关系的总和,是农村经济制度的最基本内容,在农业农村生产关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当前,河北省农业农村正在进行着一系列重大历史变革,农业生产由传统跨越为现代,农村社会由封闭转变为开放,城乡关系由分割转化为融合。特别是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实施,农村土地制度必须适应新的形势变化进行改革和完善,这是新时代赋予的新使命和新任务。因此,深入分析研究农村土地制度,把握好新时代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方向、重点任务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土地制度改革 农村生产关系 乡村振兴战略 农村经济制度 农村土地关系 探索与思考 河北省农业 改革和完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LCC的农村供水管网多目标遗传优化 被引量:6
2
作者 刘国栋 张红梅 +1 位作者 郄志红 吴鑫淼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40-143,共4页
针对农村供水的特点,为提高供水工程的效果和效益、合理降低寿命周期成本,引入全寿命周期设计理论,提出了包括初建成本、运行成本及维护成本的农村供水管网寿命周期成本(LCC)计算公式,建立了考虑LCC、供水管网节点平均水头富裕度的多目... 针对农村供水的特点,为提高供水工程的效果和效益、合理降低寿命周期成本,引入全寿命周期设计理论,提出了包括初建成本、运行成本及维护成本的农村供水管网寿命周期成本(LCC)计算公式,建立了考虑LCC、供水管网节点平均水头富裕度的多目标优化模型。运用精英保留策略的非支配排序遗传算法(NSGA-Ⅱ)对供水管网优化模型进行求解,并依据侧重点的不同为决策者提供3种典型管径组合方案。工程实例证明了供水管网优化模型合理性,应用NSGA-Ⅱ进行农村供水管网优化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供水管网 NSGA-Ⅱ LCC 水头富裕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智能优化算法的农村供水管网水力参数反演 被引量:3
3
作者 刘成荣 郄志红 +2 位作者 吴鑫淼 张红梅 王伟哲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09-112,77,共5页
管道的摩阻因数是供水系统设计计算、运行调度优化及故障诊断中的关键参数。为准确确定该参数,提出了一种动态搜索烟花算法(dyn FWA)耦合管网水力计算模型的管段摩阻因数智能反分析方法。将节点水压与摩阻因数的偏导关系作为节点灵敏度... 管道的摩阻因数是供水系统设计计算、运行调度优化及故障诊断中的关键参数。为准确确定该参数,提出了一种动态搜索烟花算法(dyn FWA)耦合管网水力计算模型的管段摩阻因数智能反分析方法。将节点水压与摩阻因数的偏导关系作为节点灵敏度,在改进遗传算法中以节点最大灵敏度之和最大为目标,优化布置监测点;基于优化后监测点处的水压监测值,以水压监测值与计算值的最小二乘误差值为目标,采用dyn FWA算法反演各管段的摩阻因数。同时,为验证dyn FWA算法优化反演的性能,对比分析了dyn FWA算法及粒子群算法(PSO)反演摩阻因数的情况。结果表明,在监测点优化前后摩阻因数反演值最大相对误差分别为17.7%、0.7%,证明了监测点选取的必要性和改进遗传算法进行监测点选取的优越性;在监测点水压加入噪声的情况下,基于dyn FWA算法与PSO算法的摩阻因数反演结果最大相对误差分别为9.67%、14.33%,监测点处实际水压值与模拟水压值之间最大相对误差为0.358%、0.655%,证明了相较于PSO算法,dyn FWA算法在参数反演问题中具有更高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供水管网 改进遗传算法 动态搜索烟花算法 监测点优化 水力参数反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HPSO的供水管网摩阻因数反演 被引量:2
4
作者 张红梅 刘成荣 吴鑫淼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中英文)》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619-624,共6页
由于运行中管道实际摩阻因数与设计采用值的不一致会影响供水系统的运行质量和安全,为得到准确的摩阻因数以反馈设计,以及对运行中的供水系统进行系统诊断和优化调度,提出一种基于混合粒子群优化算法(hybrid 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 由于运行中管道实际摩阻因数与设计采用值的不一致会影响供水系统的运行质量和安全,为得到准确的摩阻因数以反馈设计,以及对运行中的供水系统进行系统诊断和优化调度,提出一种基于混合粒子群优化算法(hybrid 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HPSO)和管网水力计算模型的管段摩阻因数智能反分析方法,该方法以监测点处的水压监测值与水力计算模拟水压值的二乘误差最小为目标,通过HPSO的强大全局寻优能力计算不同管段的摩阻因数。对室内试验管网模型的反演结果表明:采用正常工况下反演得到的摩阻因数模拟水压监测点处水压与实际测量值之间误差最大为2.87%;在爆管工况下,水压模拟值与实际测量值最大相对误差为2.63%,说明通过该方法进行摩阻因数的反演具有较强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供水管网 混合粒子群算法 节点水压法 摩阻因数 反演 爆管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频域反射的环式农田土壤水分传感器的开发与试验验证 被引量:2
5
作者 张召召 雷金洋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65-271,共7页
针对农田灌溉土壤含水量的监测需求,设计开发一种基于频域反射(frequency domain reflectometry,FDR)法的环式土壤水分传感器,并选取砂土、砂壤土、粉壤土和黏土4种类型的土壤对FDR传感器进行实验室标定。标定过程中将土壤体积含水量θ_... 针对农田灌溉土壤含水量的监测需求,设计开发一种基于频域反射(frequency domain reflectometry,FDR)法的环式土壤水分传感器,并选取砂土、砂壤土、粉壤土和黏土4种类型的土壤对FDR传感器进行实验室标定。标定过程中将土壤体积含水量θ_(v)与FDR传感器电路的振荡频率S_(F)采用指数函数■θ_(v)=aS_(F)^(b)进行拟合来确定a、b参数,从而建立S_(F)与θ_(v)对应关系。实验室标定结果表明:当FDR传感器安装深度为15 cm时,振荡频率S_(F)与土壤体积含水量θ_(v)的拟合效果较好;在5 cm深度处,FDR传感器离土表距离较小,电磁波受到表层空气的干扰,导致数据测量不稳定,两者数据拟合效果稍差。在此基础上,将在实验室标定后FDR传感器安装于玉米田进行野外精度检定,与取土烘干法对比分析发现FDR传感器可以较好地反映土壤水分的动态变化,且精度符合行业标准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水分传感器 频域反射 土壤含水量 烘干法 标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单作物系数法的华北平原典型农业生态系统蒸散规律研究 被引量:11
6
作者 杨天一 王军 +3 位作者 张红梅 李镕基 张玉翠 沈彦俊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356-366,共11页
作物系数法可以简单、准确地反映作物不同生育期内实际蒸散量变化规律及特点,但针对华北平原地区不同类型农业生态系统,尤其是梨园种植区生育期内作物系数的变化及蒸散规律研究并不充分。本研究针对华北平原典型的冬小麦-夏玉米农田生... 作物系数法可以简单、准确地反映作物不同生育期内实际蒸散量变化规律及特点,但针对华北平原地区不同类型农业生态系统,尤其是梨园种植区生育期内作物系数的变化及蒸散规律研究并不充分。本研究针对华北平原典型的冬小麦-夏玉米农田生态系统、棉田生态系统和梨园生态系统,基于FAO56手册推荐的单作物系数法计算和验证了2016—2017年各农业生态系统初始生长期至生育末期的实际蒸散量,分析了不同生育阶段蒸散变化规律。不同作物初始生长期、快速发育期、生育中期和生育末期作物系数,冬小麦分别为0.60、0.88、1.07和0.72,夏玉米分别为0.46、0.76、1.01和0.80,棉花分别为0.34、0.71、1.07和0.78,梨树分别为0.81、0.91、1.02和0.96。冬小麦-夏玉米、棉田和梨园的单作物系数法计算的实际蒸散量分别为694.3 mm、472.2 mm和825.7 mm。3类作物生育期内实际蒸散量计算值比实测值分别低1.0%、低4.9%和高8.1%,变化趋势一致,相关系数为0.80~0.91(P<0.01)。粮、棉和果树生态系统是华北平原农业生态系统的典型代表,本研究不仅明确了各类作物尤其是研究比较缺乏的梨树的不同生育期内的作物系数,同时利用涡度相关实测结果进行了同时空尺度的验证,明确了单作物系数法在华北平原不同农业生态系统的适用性,为制定合理灌溉计划、实现作物耗水精准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作物系数 作物实际蒸散量 参考作物蒸散量 典型农业生态系统 华北平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ESTARFM NDVI的察汗淖尔流域灌溉耕地提取方法研究 被引量:8
7
作者 陈晓璐 王彦芳 +2 位作者 张红梅 刘峰贵 沈彦俊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105-1116,共12页
运用遥感精准识别技术提取灌溉耕地可以为区域内农业耗水管理提供关键数据支持,但受限于遥感数据的时空分辨率,对于光谱特性相似容易混淆的灌溉耕地作物识别有一定难度。为此,本研究通过增强型自适应反射率时空融合模型(Enhanced Spatia... 运用遥感精准识别技术提取灌溉耕地可以为区域内农业耗水管理提供关键数据支持,但受限于遥感数据的时空分辨率,对于光谱特性相似容易混淆的灌溉耕地作物识别有一定难度。为此,本研究通过增强型自适应反射率时空融合模型(Enhanced Spatial and Temporal Adaptive Reflectance Fusion Model,ESTARFM)对MODIS和Landsat数据进行融合,得到察汗淖尔流域时间分辨率为8 d、空间分辨率为30 m的NDVI数据,并与同期真实Landsat NDVI进行对比验证,相关系数为0.94。利用HANTS滤波建立ESTARFN NDVI时间序列数据,选取灌溉耕地样本通过支持向量机进行灌溉耕地空间分布的提取,以弥补数据源、特征提取等限制因素对复杂灌溉耕地提取的空缺。结果表明:流域内灌溉耕地总面积为1958.24 km^(2),商都、兴和、尚义、康保和化德5县耕地总面积占流域耕地总面积的94%,灌溉耕地分别为616.67 km^(2)、337.36 km^(2)、409.85 km^(2)、290.93 km^(2)和239.38 km^(2),主要种植葵花、甜菜、马铃薯等生长季从4月初到9月底的长生育期作物和生长季从5月初到8月初的蔬菜;张北、察哈尔右翼前旗、后旗和镶黄旗耕地占流域耕地总面积为6%,4县灌溉耕地面积共64.05 km^(2)。最后,通过真实样本进行验证,总分类精度为93.18%,Kappa系数为0.91。结果表明,用该数据融合模型获得的NDVI时间序列能反映作物真实变化情况,并且使用支持向量机提取察汗淖尔流域灌溉耕地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灌溉耕地 NDVI ESTARFM 数据融合 支持向量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