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利尿剂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
作者 黄笑晨 邢丽丽 +2 位作者 徐起麟 谷悦 李国俊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628-636,共9页
利尿剂是一种临床上用于治疗心力衰竭、高血压等疾病的药物,在医疗领域具有重要地位,同时其在体育领域的应用也备受关注。在一些有重量级要求的参赛项目中,运动员可能会使用利尿剂达到快速脱水的目的或者在接受兴奋剂检查前服用利尿剂... 利尿剂是一种临床上用于治疗心力衰竭、高血压等疾病的药物,在医疗领域具有重要地位,同时其在体育领域的应用也备受关注。在一些有重量级要求的参赛项目中,运动员可能会使用利尿剂达到快速脱水的目的或者在接受兴奋剂检查前服用利尿剂来掩蔽尿液中其他违禁物质的存在。此外,利尿剂在动物源性食品和膳食补充剂(减肥产品等)中的残留可能导致消费者在食用后出现不良反应,对身体健康造成威胁,因此开发有效的利尿剂检测方法至关重要。介绍了利尿剂的种类、代表物质和作用机理,总结了国内外当前利尿剂的前处理方法和测定方法的特点,并对利尿剂检测的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以期为今后利尿剂的检测研究和相关标准的完善、建立提供理论参考(引用文献65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尿剂 样品前处理 测定方法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牛奶中28种β-受体激动剂残留
2
作者 黄笑晨 谷悦 +2 位作者 邢丽丽 曹旭 李国俊 《分析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551-557,共7页
结合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建立了牛奶中28种β-受体激动剂的残留检测方法。牛奶样本首先经β-葡萄糖醛酸酶酶解,然后前处理采用QuEChERS方法,0.1%酸化乙腈重复提取两次,C_(18)和无水MgSO_(4)组合净化,经Kinetex■F5(50 mm×3.0 m... 结合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建立了牛奶中28种β-受体激动剂的残留检测方法。牛奶样本首先经β-葡萄糖醛酸酶酶解,然后前处理采用QuEChERS方法,0.1%酸化乙腈重复提取两次,C_(18)和无水MgSO_(4)组合净化,经Kinetex■F5(50 mm×3.0 mm,2.6μm)色谱柱分离,外标法定量。结果显示,在1~200 ng/mL浓度范围内,28种β-受体激动剂线性关系良好(R^(2)均大于0.99),各物质的检出限为1μg/kg,定量限为2μg/kg。在2、10、20μg/kg 3个不同加标浓度下,28种β-受体激动剂的回收率为62.8%~118.0%;相对标准偏差(RSD)为1.0%~14.0%。该方法前处理操作简单、净化效果好、准确度高,可以满足牛奶中多种β-受体激动剂残留量的快速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受体激动剂 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QUECHERS 牛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皮素1基因rs5370位点多态性与中国女子长跑运动员运动表现之间的关联性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杨贤罡 李燕春 +1 位作者 邓潇潇 胡扬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17-123,共7页
目的:探讨内皮素1(Endothelin-1,EDN1)基因rs5370位点作为评估和筛选长跑运动能力遗传标记的可行性。方法:于2009~2010年选取79名中国女子专业长跑运动员,采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附电离飞行时间质谱检测技术解析EDN1基因rs5370位点的基因... 目的:探讨内皮素1(Endothelin-1,EDN1)基因rs5370位点作为评估和筛选长跑运动能力遗传标记的可行性。方法:于2009~2010年选取79名中国女子专业长跑运动员,采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附电离飞行时间质谱检测技术解析EDN1基因rs5370位点的基因型,通过递增负荷跑台运动试验获取运动员的生理机能指标,并追溯运动员退役前各主项的个人最好成绩。结果:中国女子长跑运动员rs5370位点的GG、GT和TT基因型频率分布为50.6%、36.7%和12.7%,等位基因G和T的频率分布为69.0%和31.0%,符合哈温平衡定律。该群体的基因型频率分布与北方汉族优秀女子长跑运动员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χ^2=7.44,P<0.05),其中GT基因型携带者的VO2max和10000米个人最好成绩均显著优于GG型携带者(P<0.01,P<0.05),且GT携带者达到国际健将水平的OR值为3.73(95%CI:1.29~10.81,P<0.05)。结论:EDN1基因rs5370位点的GT基因型与更高水平的有氧运动能力和运动表现相关联,GT基因型可能是评估中国女子长跑运动员竞技表现的基因标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皮素1基因 rs5370 女子长跑运动员 最大摄氧量 个人最好成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动人群动态平衡能力测试:YBT的产生及发展 被引量:20
4
作者 苏朕鑫 杨贤罡 何文革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737-744,共8页
由星型动态平衡测试(SEBT)发展改进而来的Y平衡测试(YBT)开始在临床和研究中广泛应用。运动人群YBT的表现受生物学因素和运动学因素两方面的影响,其中训练学因素包括运动项目、场上位置、竞赛水平、训练方式、运动疲劳等。建立不同运动... 由星型动态平衡测试(SEBT)发展改进而来的Y平衡测试(YBT)开始在临床和研究中广泛应用。运动人群YBT的表现受生物学因素和运动学因素两方面的影响,其中训练学因素包括运动项目、场上位置、竞赛水平、训练方式、运动疲劳等。建立不同运动人群YBT表现的常模数据对于评估动态平衡功能和预测损伤风险非常重要。目前研究强调对通过YBT发现的功能失衡给予及时有效的干预训练,也对测试的自动化和诊断的多元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Y平衡测试 动态平衡 功能不足 损伤风险 常模数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