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靶向治疗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
作者 丁艳玲 李杰 +1 位作者 袁军 李燕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64-270,共7页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hronic lymphocytic leukemia,CLL)是小B细胞淋巴瘤和白血病的一种,也是B细胞克隆增殖性肿瘤。该病具有明显的异质性,大多数患者的病程趋于惰性,但目前仍不可治愈。异常的信号转导机制是CLL发病机制中不可或缺的。...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hronic lymphocytic leukemia,CLL)是小B细胞淋巴瘤和白血病的一种,也是B细胞克隆增殖性肿瘤。该病具有明显的异质性,大多数患者的病程趋于惰性,但目前仍不可治愈。异常的信号转导机制是CLL发病机制中不可或缺的。在CLL中,常见的异常信号通路包括B细胞受体信号、细胞凋亡、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 kappa-B,NF-κB)信号以及Notch信号通路等。针对这些信号通路,研发了一系列的靶向药物,如布鲁顿酪氨酸激酶抑制剂(伊布替尼、泽布替尼)、磷酸化磷脂酰肌醇3激酶抑制剂(杜韦利西布)、B细胞淋巴瘤2抑制剂(维奈克拉)等,在临床上显著改变了患者的预后。其他靶向药物如fenebrutinib、nemtabrutinib、厄布利塞等,还有免疫肿瘤学和T细胞工程领域发展的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疗法,目前尚在临床试验阶段。更加个体化的治疗方式正在探索,未来可能成为潜在的治疗选择。该文对CLL领域的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就CLL分子机制及靶向治疗的最新研究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分子机制 靶向治疗 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D-1/PD-L1及Treg细胞在JAK2 V617F阳性骨髓增殖性肿瘤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9
2
作者 成志勇 张丽军 +5 位作者 付建珠 刘芳 颜晓燕 孙立娜 孙雪珊 王素云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98-103,共6页
【目的】探讨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及CD4+CD25+Foxp3+调节性T细胞(Treg)、CD4+/CD8+比值在JAK2 V617F突变阳性骨髓增殖性肿瘤(MPN)患者骨髓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45例JAK2 V617F阳性的MPN患者,... 【目的】探讨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及CD4+CD25+Foxp3+调节性T细胞(Treg)、CD4+/CD8+比值在JAK2 V617F突变阳性骨髓增殖性肿瘤(MPN)患者骨髓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45例JAK2 V617F阳性的MPN患者,其中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T)17例、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V)13例、原发性骨髓纤维化(PMF)15例;包括初治组30例、治疗组15例。15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检测突变型与野生型JAK2比值。免疫组化检测患者及对照骨髓病理切片p-JAK2、PD-1、PD-L1表达情况,流式细胞术检测Treg和淋巴细胞亚群在MPN患者及对照组外周血中的变化。【结果】初治组p-JAK2、PD-1、PD-L1及Treg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治疗组及对照组(P均<0.05),而CD4+/CD8+比值明显低于治疗组及对照组(P均<0.05)。JAK2 V617F突变量与PD-1及PD-L1正相关,与CD4+/CD8+负相关(r=0.593,P<0.01;r=0.723,P<0.01;r=-0.771,P<0.01)。【结论】p-JAK2、PD-1、PD-L1及Treg、CD4+/CD8+与JAK2 V617F共同参与了骨髓增殖性肿瘤发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增殖性肿瘤 JAK2V617F PD-1 PD-L1 调节性T细胞 CD4^+/CD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蒿琥酯引起骨髓瘤细胞RPMI8226 G_2/M期阻滞 被引量:3
3
作者 王素云 刘志妙 +8 位作者 郝洪岭 成志勇 杨晓阳 李杰 王瑞仓 李燕 杨洁 袁军 王超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794-796,共3页
目的研究青蒿琥酯对人多发性骨髓瘤细胞系RPMI8226细胞周期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分别以浓度为0、25、50μg/mL的青蒿琥酯作用于RPMI8226细胞,用透射电镜观察细胞变化,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分布,蛋白质印迹法检测细胞周期相关蛋白cyc... 目的研究青蒿琥酯对人多发性骨髓瘤细胞系RPMI8226细胞周期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分别以浓度为0、25、50μg/mL的青蒿琥酯作用于RPMI8226细胞,用透射电镜观察细胞变化,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分布,蛋白质印迹法检测细胞周期相关蛋白cyclin B1和p34cdc2的变化。结果 50μg/mL青蒿琥酯处理48h后,多数细胞显示出凋亡细胞的特征性形态。随着青蒿琥酯浓度增加,G0/G1期细胞的比例逐渐下降(P<0.05),G2/M期细胞的比例逐渐上升(P<0.05),细胞明显阻滞于G2/M期。细胞周期蛋白cyclin B1表达水平随青蒿琥酯浓度的增加而增加,p34cdc2表达水平随青蒿琥酯浓度的增加而降低。结论青蒿琥酯能将RPMI8226细胞阻滞于G2/M期,其机制可能与cyclin B1的升高及p34cdc2的降低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蒿琥酯 多发性骨髓瘤 细胞周期 细胞周期蛋白B1 CDC2蛋白激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和厚朴酚抑制白血病U937细胞侵袭及血管新生作用 被引量:3
4
作者 成志勇 薛芳 +5 位作者 王素云 王凤云 梁丽青 白萍 卞永生 万建设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43-146,共4页
目的探讨和厚朴酚(HNK)对人白血病U937细胞侵袭及血管新生作用的影响及其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应用不同浓度的HNK处理U937细胞不同时间,用MTT法检测HNK对细胞增殖抑制作用;基质黏附试验检测HNK对U937细胞黏附功能的影响;TranswellTM小... 目的探讨和厚朴酚(HNK)对人白血病U937细胞侵袭及血管新生作用的影响及其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应用不同浓度的HNK处理U937细胞不同时间,用MTT法检测HNK对细胞增殖抑制作用;基质黏附试验检测HNK对U937细胞黏附功能的影响;TranswellTM小室检测HNK对U937细胞侵袭抑制作用。实时定量PCR(qRT-PCR)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1(VEGFR1)、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mRNA水平变化。ELISA检测HNK处理U937细胞后上清VEGF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HNK对U937的体外增殖有显著抑制作用,呈剂量和时间依赖性。低浓度HNK能够抑制U937细胞的黏附及侵袭能力。不同浓度HNK处理U937细胞24 h后,细胞VEGF、VEGFR1及MMP-9表达水平呈剂量依赖性下调。结论 HNK可能通过抑制VEGF、VEGFR1及MMP-9表达,抑制U937细胞侵袭及血管新生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和厚朴酚 U937细胞系 血管新生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滤泡性淋巴瘤合并格林-巴利综合征1例报告 被引量:1
5
作者 王素云 李燕 +5 位作者 杨洁 李杰 王瑞仓 袁军 成志勇 郝洪岭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319-1321,共3页
1病例资料男性,43岁,主因发现右侧腹股沟区肿物7个月余、左侧腹股沟区肿物1个月余,于2014年10月19日第1次收入我院。患者于入院前7个多月时发现右侧腹股沟区肿物,约7cm×1cm×1cm,质地中等,活动度欠佳,无发热、乏力、腹痛、腹... 1病例资料男性,43岁,主因发现右侧腹股沟区肿物7个月余、左侧腹股沟区肿物1个月余,于2014年10月19日第1次收入我院。患者于入院前7个多月时发现右侧腹股沟区肿物,约7cm×1cm×1cm,质地中等,活动度欠佳,无发热、乏力、腹痛、腹胀、恶心、呕吐,有排气、排便。无尿频、尿急、尿痛,未引起注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格林-巴利综合征 滤泡性淋巴瘤 腹股沟 乙型肝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抑癌基因pten—骨髓瘤治疗新靶点
6
作者 王素云 成志勇 +2 位作者 邓凯 陈浩 潘崚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10年第3期816-820,共5页
基因pten是迄今为止发现的第一个具有双特异性磷酸酶活性的抑癌基因,通过负调控多种信号传导途径来调节细胞周期进展、细胞凋亡、肿瘤细胞迁移和侵袭。多发性骨髓瘤(MM)是发生于B细胞分化终末阶段即浆细胞阶段的恶性肿瘤,遗传学改变被... 基因pten是迄今为止发现的第一个具有双特异性磷酸酶活性的抑癌基因,通过负调控多种信号传导途径来调节细胞周期进展、细胞凋亡、肿瘤细胞迁移和侵袭。多发性骨髓瘤(MM)是发生于B细胞分化终末阶段即浆细胞阶段的恶性肿瘤,遗传学改变被认为是MM发病的重要致病因素,抑癌基因的缺失是重要的遗传学变化。然而,目前对于pten在MM中的遗传学改变知之甚少,本文综述了pten在MM领域中的研究进展,包括pten的结构及其作用机制,以及pten与骨髓瘤问题,为治疗MM寻找新的基因靶点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TEN基因 多发性骨髓瘤 信号传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OCS1、SHP1在JAK2V617F突变阳性骨髓增殖性肿瘤中的表达及鲁索替尼的调控作用 被引量:8
7
作者 谢旭磊 杨圣俊 +5 位作者 郝洪岭 王素云 王红杰 齐峰 成志勇 刘贵敏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74-80,共7页
目的研究JAK2V617F突变阳性骨髓增殖性肿瘤(MPN)组织中JAK2V617F突变量与磷酸化Janus激酶2(p-JAK2)、细胞因子信号转导抑制蛋白1(SOCS1)、含SH2结构域蛋白酪氨酸磷酸酶1(SHP1)表达的关系,并探讨JAK2抑制剂鲁索替尼(ruxolitinib)对JAK2V6... 目的研究JAK2V617F突变阳性骨髓增殖性肿瘤(MPN)组织中JAK2V617F突变量与磷酸化Janus激酶2(p-JAK2)、细胞因子信号转导抑制蛋白1(SOCS1)、含SH2结构域蛋白酪氨酸磷酸酶1(SHP1)表达的关系,并探讨JAK2抑制剂鲁索替尼(ruxolitinib)对JAK2V617F突变阳性人红白血病细胞系HEL细胞的增殖和HEL细胞中SOCS1、SHP1表达的影响。方法纳入2012年7月至2016年8月于河北省人民医院和保定市第一医院就诊的48例JAK2V617F突变阳性的MPN患者为MPN组,同期24例贫血患者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骨髓组织标本中p-JAK2、SOCS1和SHP1的蛋白表达水平。SOCS1、SHP1蛋白表达量与JAK2V617F突变量的相关分析采用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用不同浓度(50、100、250、500、1 000 nmol/L)的鲁索替尼处理HEL细胞后,采用CCK-8法检测HEL细胞的活力,q PCR法检测MPN组织和HEL细胞中JAK2V617F突变量以及HEL细胞中JAK2、SOCS1、SHP1 m RNA表达水平,蛋白质印迹法检测HEL细胞中JAK2、p-JAK2、SOCS1、SHP1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1)MPN组织中JAK2V617F/JAK2比值为(57.33±20.82)%,对照组为0%。MPN患者骨髓细胞质中p-JAK2、SOCS1、SHP1蛋白质表达量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2)MPN组织中SOCS1、SHP1蛋白表达量均与JAK2V617F突变量呈负相关(r=-0.648、-0.692,P均<0.05)。JAK2V617F/JAK2比值<50%MPN患者的SOCS1、SHP1蛋白表达水平高于JAK2V617F/JAK2比值≥50%的MPN患者(P均<0.01),p-JAK2的蛋白表达水平低于JAK2V617F/JAK2比值≥50%者(P<0.01)。(3)250 nmol/L鲁索替尼处理24、48、72 h后,HEL细胞活力分别为(60.06±3.87)%、(52.05±2.88)%、(36.43±2.01)%。随着鲁索替尼浓度的增加,HEL细胞中JAK2的m RNA和蛋白表达与p-JAK2的蛋白表达水平逐渐降低(P<0.01,P<0.05),SOCS1和SHP1的m RNA和蛋白表达逐渐增加(P均<0.01)。结论鲁索替尼能够抑制HEL细胞中JAK2的m RNA和蛋白表达及其磷酸化水平,增加SOCS1、SHP1 m RNA和蛋白表达,降低HEL细胞的活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增殖性肿瘤 JAK2V617F突变 JAK激酶 细胞因子信号转导抑制蛋白 蛋白酪氨酸磷酸酶 SH2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