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25)I粒子植入后不同粒子活度和肿瘤缩小速度对靶区剂量学参数的影响
1
作者 于慧敏 赵金鑫 +4 位作者 董建涛 底学敏 高贞 王娟 张宏涛 《介入放射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72-277,共6页
目的探讨在相同处方剂量下^(125)I粒子植入后不同粒子活度及肿瘤缩小速度对靶区剂量学参数的影响。方法应用计算机三维治疗计划系统(3D-TPS)勾画模拟出边长为6 cm正方体肿瘤,处方剂量(PD)为100 Gy,选取的^(125)I粒子活度为0.4、0.8 mCi... 目的探讨在相同处方剂量下^(125)I粒子植入后不同粒子活度及肿瘤缩小速度对靶区剂量学参数的影响。方法应用计算机三维治疗计划系统(3D-TPS)勾画模拟出边长为6 cm正方体肿瘤,处方剂量(PD)为100 Gy,选取的^(125)I粒子活度为0.4、0.8 mCi。假设粒子植入术后肿瘤向心性缩小、粒子均匀向心性集中无脱落或游走,肿瘤体积每月以不同速度(0、5%、10%、15%、20%、25%、30%、35%、40%、45%、50%)缩小,根据粒子不同活度分为A1~K1组(0.4 mCi)、A2~K2组(0.8 mCi)。根据^(125)I粒子衰变规律,采用TPS模拟A1~K1组和A2~K2组术后1、2、3、4、5、6个月验证计划得出每组术后不同时间相对应的两种不同活度90%靶体积所接受剂量(D_(90))以及100%、150%、90%处方剂量所覆盖体积占靶体积百分比(V_(100)、V_(150)、V_(90))和平均剂量(D_(mean))。通过比较不同活度粒子植入肿瘤后D_(90)、V_(100)、V_(150)、V_(90)、D_(mean)差异,分析不同活度粒子植入肿瘤后肿瘤靶区以0~50%速度缩小的剂量学影响。结果肿瘤靶区每月缩小速度≤30%时,0.4、0.8 mCi组术后1~6个月D_(90)无明显差异;每月缩小速度>30%时,0.8 mCi组D_(90)高于0.4 mCi组;每月缩小速度<25%时,0.4 mCi组V_(90)高于0.8 mCi组,第5~6个月两组V_(90)变化趋于一致;每月缩小速度≥30%时,0.8 mCi组V_(90)高于0.4 mCi组,且随着缩小速度增加,两组差别越大;V_(100)结果与V_(90)结果一致;每月缩小速度<35%时,0.4 mCi组V_(150)高于0.8 mCi组;每月缩小速度≥35%时,0.8 mCi组V_(150)高于0.4 mCi组,且随着缩小速度增加,两组差别越大;每月缩小速度<25%时,0.4 mCi组D_(mean)高于0.8 mCi组;每月缩小速度≥25%时,0.8 mCi组D_(mean)高于0.4 mCi组,且随着缩小速度增加,两组差别越大。结论处方剂量相同情况下,肿瘤靶区每月缩小速度<30%时^(125)I粒子活度对D_(90)影响不大,低活度组V_(90)、V_(100)、V_(150)和D_(mean)均高于高活度组,靶区均匀性相对较好;肿瘤靶区每月缩小速度>35%时,高活度组D_(90)、V_(90)、V_(100)、V_(150)和D_(mean)均高于低活度组,且高剂量区持续时间长。随着靶区每月缩小速度增大,这种差异更加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25)I粒子 动态剂量 靶体积 缩小速度 活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粒子链长度对周围不同参考点剂量的影响
2
作者 徐克 王鼎鑫 +6 位作者 邢国璋 于慧敏 赵金鑫 刘泽洲 王泽阳 张宏涛 王娟 《介入放射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609-613,共5页
目的探讨同等活度125I粒子链长度变化对周围不同剂量参考点剂量的影响。方法通过CT扫描本中心粒子剂量测量专利模体,将扫描影像按照DICOM格式传输至三维治疗计划系统(3D-TPS),在模体中心点上下5 mm及10 mm处勾画靶区,模拟0.8 mCi直线粒... 目的探讨同等活度125I粒子链长度变化对周围不同剂量参考点剂量的影响。方法通过CT扫描本中心粒子剂量测量专利模体,将扫描影像按照DICOM格式传输至三维治疗计划系统(3D-TPS),在模体中心点上下5 mm及10 mm处勾画靶区,模拟0.8 mCi直线粒子链,粒子按照等间距5 mm以1~20颗(5~100 mm)排布,将粒子链中心点上下两侧5 mm点分别定义为A点与A’点,中心点10 mm上下两侧分别定义为B点与B’点;左侧粒子链边缘上下5 mm为A_(L)点与A_(L)’点,右侧粒子链边缘上下5 mm为A_(R)点与A_(R)’点,同理,粒子链边缘点10 mm处点命名为BL点、BL’点、BR点、BR’点,测量从45~100 mm A_(L)点、A_(L)’点、A_(R)点、A_(R)’点内侧5、10、15及20 mm处粒子链上下对称点剂量均值。将所有对称位置点剂量进行对比,中心处剂量与端点位置剂量点进行对比,中心点A点剂量与端点A_(L)点、A_(L)’点、A_(R)点、A_(R)’点内侧5、10、15及20 mm处对称点剂量进行对比,并将各点处点剂量与粒子链长度进行曲线拟合,寻找各点剂量与粒子链长度的关联性。结果各点剂量与长度呈正相关,中心点组内比较及两端点组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中心处各点与端点比较及A点与端点内侧5 mm、10 mm处剂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端点内侧15 mm及20 mm处剂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点、A’点、B点、B’点剂量随粒子链长度增长稳定提高,分别得出拟合曲线:y=e^((-0.62/x+5.28))(R^(2)=0.992)、y=e^((-0.64/x+5.34))(R^(2)=0.987)、y=e^((-0.82/x+4.80))(R^(2)=0.984)、y=e^((-0.82/x+4.83))(R^(2)=0.981)。结论A点、A’点、B点、B’点剂量与粒子链长度呈正相关且稳定性较高,A点可作为粒子链靶区剂量参考点,B点可作为危机器官受量参考点,其余位置点剂量波动性较大,作为粒子链剂量参考点具有不确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三维治疗计划系统 粒子链 剂量 参考点 近距离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活度^(125)I粒子植入后不同时间肿瘤吸收剂量对比 被引量:8
3
作者 张宏涛 于慧敏 +5 位作者 郭利涛 隋爱霞 吴娟 任菊娜 高贞 王娟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43-246,共4页
目的探讨周边剂量相同时不同活度^(125)I粒子植入后不同时间点肿瘤吸收剂量的差异。方法利用计算机三维治疗计划系统(3D-TPS)勾画出边长3.5 cm正方体模拟肿瘤,分别载入^(125)I粒子0.8 m Ci(A组)、0.3 m Ci(B组)并周边分布,处方剂量145 ... 目的探讨周边剂量相同时不同活度^(125)I粒子植入后不同时间点肿瘤吸收剂量的差异。方法利用计算机三维治疗计划系统(3D-TPS)勾画出边长3.5 cm正方体模拟肿瘤,分别载入^(125)I粒子0.8 m Ci(A组)、0.3 m Ci(B组)并周边分布,处方剂量145 Gy,得出剂量-体积直方图(DVH)及100%靶体积吸收剂量(D_(100))、90%靶体积吸收剂量(D_(90))、150%处方剂量覆盖的体积占靶体积百分比(V_(150))、90%处方剂量覆盖的体积占靶体积百分比(V_(90))、最高剂量点等指标。根据^(125)I粒子衰变规律公式,分别计算A、B组粒子植入后1、2、3、4、5、6个月时粒子活度,计算两组粒子植入后各时间点肿瘤实际吸收剂量,比较两组各时间点肿瘤实际吸收剂量、D_(100)、D_(90)、V_(150)、V_(90)、最高剂量点等指标。结果A组、B组粒子植入后1、2、3、4、5、6个月时肿瘤实际吸收剂量均值相同,均为(81.43±46.20)Gy;D_(100)分别为(49.14±34.65)Gy、(38.86±27.43)Gy,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9);D_(90)均为(64.57±46.20)Gy;V_(150)分别为(7.96±8.62)%、(7.58±10.6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98);V_(90)分别为(25.83±35.76)%、(26.16±35.9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66);最高剂量点分别为(798.29±568.07)Gy、(359.29±256.36)Gy,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0)。结论周边剂量相同时^(125)I粒子植入后不同时间点肿瘤吸收剂量相同,粒子活度对肿瘤吸收剂量速率无影响,高活度组粒子靶区内最高剂量点明显高于低活度组,高剂量区持续时间较长于低活度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25I 治疗计划系统 近距离放射治疗 剂量 活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模板引导初学医师穿刺植入^(125)I粒子用于模拟颅内肿瘤
4
作者 张宏涛 周秋妹 +5 位作者 杨华清 杨鑫 王香玉 隋爱霞 胡效坤 王娟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1077-1080,共4页
目的观察模板引导初学医师穿刺植入^(125)I用于模拟颅内肿瘤的价值。方法由1名经1天模板引导穿刺培训的肿瘤内科副主任医师分别徒手穿刺及在模板引导穿刺植入^(125)I用于模拟颅内肿瘤,对比观察其效果,包括针尖向左或右侧(D_(x))及头或足... 目的观察模板引导初学医师穿刺植入^(125)I用于模拟颅内肿瘤的价值。方法由1名经1天模板引导穿刺培训的肿瘤内科副主任医师分别徒手穿刺及在模板引导穿刺植入^(125)I用于模拟颅内肿瘤,对比观察其效果,包括针尖向左或右侧(D_(x))及头或足侧(D_(Z))偏移的距离、穿刺角度误差及剂量参数。结果徒手与模板引导穿刺的D_(x)分别为7.2及1.6 mm,D_(Z)为10.00(5.00,10.00)及5.00(0,5.00)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7.489,P<0.001);穿刺角度误差分别为(5.89±2.23)°及1.00(1.00,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8.417,P<0.001)。模板引导穿刺与计划穿刺方案剂量参数的差距小于徒手穿刺。结论模板引导初学医师穿刺植入^(125)I用于模拟颅内肿瘤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肿瘤 碘放射性同位素 穿刺术 模板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25I粒子植入不同体积肿瘤后相同缩小速度对剂量的影响 被引量:8
5
作者 杨智杰 张宏涛 +4 位作者 于慧敏 赵金鑫 梁岩松 高贞 王娟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949-952,共4页
目的探讨^(125)I粒子植入不同大小肿瘤后周边剂量、缩小速度相同时剂量变化差异。方法采用计算机三维治疗计划系统(3D-TPS)勾画出两块边长分别为6 cm、4 cm正方体模拟肿瘤,处方剂量均为100 Gy,粒子活度均为1.48×10~7Bq。假设^(125)... 目的探讨^(125)I粒子植入不同大小肿瘤后周边剂量、缩小速度相同时剂量变化差异。方法采用计算机三维治疗计划系统(3D-TPS)勾画出两块边长分别为6 cm、4 cm正方体模拟肿瘤,处方剂量均为100 Gy,粒子活度均为1.48×10~7Bq。假设^(125)I粒子植入后肿瘤向心性缩小、粒子均匀向心性集中且无粒子脱落及游走,若术后肿瘤体积每月以不同速度缩小,按缩小速度分组:两块正方体肿瘤每月分别缩小比例为上月肿瘤体积的20%、25%、30%、35%、40%、45%、50%,分别设为A1~G1组、A2~G2组。根据^(125)I粒子衰变规律,采用TPS模拟A1~G1组、A2~G2组术后1、2、3、4、5、6个月验证计划计算出两种大小肿瘤各组术后不同时间90%靶体积吸收剂量(D90)、150%处方剂量覆盖的体积占靶体积百分比(V150)、90%处方剂量覆盖的体积占靶体积百分比(V90),比较两种肿瘤术后D_90、V_90、V_150差异,分析不同大小肿瘤以20%~50%速度缩小时对剂量学的影响。结果不同大小肿瘤以相同速度缩小时D_90均有差异,缩小速度大于25%时V_150有明显差异,缩小速度大于20%时V90有明显差异。结论^(125)I粒子植入后处方剂量与缩小速度相同时相同时间点大肿瘤D_90和高剂量区均大于小肿瘤,提示大肿瘤可能更易引起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性粒子植入 剂量 靶体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25)I粒子经肠间植入治疗腹膜后恶性肿瘤路径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底学敏 王娟 +3 位作者 苏晓华 张晶晶 于慧敏 张宏涛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8期3154-3155,共2页
125I粒子植入越来越多的应用于腹膜后恶性肿瘤,并取得了一定效果,但由于腹膜后穿刺路径有限,难度大,尤其是经胃肠等空腔脏器穿刺易出现穿孔、肠瘘、腹膜炎等严重并发症,路径的精准成为治疗的关键。王娟等”’报道了10例经皮经胃粒... 125I粒子植入越来越多的应用于腹膜后恶性肿瘤,并取得了一定效果,但由于腹膜后穿刺路径有限,难度大,尤其是经胃肠等空腔脏器穿刺易出现穿孔、肠瘘、腹膜炎等严重并发症,路径的精准成为治疗的关键。王娟等”’报道了10例经皮经胃粒子植入治疗腹膜后恶性肿瘤,术后未见并发症,且其缓解率可达70%~90%,为了躲避血管、输尿管及肋骨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膜后恶性肿瘤 粒子植入治疗 125I粒子 穿刺路径 胃肠 严重并发症 脏器穿刺 腹膜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肠道周围肿瘤粒子植入如何规避肠道
7
作者 赵宪芝 张宏涛 +1 位作者 王娟 张火俊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402-405,共4页
介绍CT引导下行^(125)I粒子植入腹盆部肠道周围肿瘤如何规避肠道的常用方法 ,为减少穿刺导致的肠道损伤提供技术指导。在腹盆部肿瘤的^(125)I粒子植入术中,从如何做好术前准备、术中如何进行安全有效操作、术后注意事项3个方面对如何规... 介绍CT引导下行^(125)I粒子植入腹盆部肠道周围肿瘤如何规避肠道的常用方法 ,为减少穿刺导致的肠道损伤提供技术指导。在腹盆部肿瘤的^(125)I粒子植入术中,从如何做好术前准备、术中如何进行安全有效操作、术后注意事项3个方面对如何规避肠道的方法进行总结。术前做好胃肠道准备,必要时肠道造影;术中选择合适体位和穿刺路径,必要时进行肠道造影、导丝引导、制造隔离带、渐循式进针、针尖离去以及定位标记;术后及时处理并发症。其中,选择合适穿刺路径包括:经脊柱两侧、经骶尾骨旁、经肝、经椎间盘、其他(必要时选择经胃、经肠系膜间、经脾路径)。粒子植入术中灵活地联合使用本文提供的方法与技巧,可有效规避肠道,减少穿刺导致的肠道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性125I粒子 肠道 腹盆部肿瘤 穿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泌尿造口患者出院准备度评估量表的研制
8
作者 李静坡 许丽霞 +3 位作者 李守宾 张盼英 李娜娜 孙素娟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3期14157-14163,共7页
为了评估泌尿造口患者出院准备程度,通过查阅相关指南、参考文献,进行半结构式访谈,并创建了初始调查问卷。接着,采用德尔菲法对泌尿造口术后患者出院准备度评估条目内容进行专家函询。结果表明,在两轮咨询中,专家的积极系数分别为90.9%... 为了评估泌尿造口患者出院准备程度,通过查阅相关指南、参考文献,进行半结构式访谈,并创建了初始调查问卷。接着,采用德尔菲法对泌尿造口术后患者出院准备度评估条目内容进行专家函询。结果表明,在两轮咨询中,专家的积极系数分别为90.9%和100.0%,权威系数分别为0.84和0.87,协调系数分别为0.341和0.362(均P<0.000)。最终,形成了包括生理状态、心理状态、健康指导质量和社会支持在内的4个维度、共30个条目的泌尿造口患者出院准备度评估量表。该量表为医护人员提供了科学、有效的评估工具,以提高患者术后自我管理水平,减少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及再入院率。可见,这一评估量表在临床实践中具有较好的实用性,可作为评估泌尿造口患者出院准备程度的有力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泌尿造口 出院准备度 量表 德尔菲法 评估工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放疗后复发颈部淋巴结转移癌17例^(125)Ⅰ粒子植入治疗的初步疗效 被引量:15
9
作者 王娟 孙美玲 +3 位作者 张宏涛 唐富龙 隋爱霞 夏海水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784-787,共4页
目的初步探讨125I粒子植入治疗外放后复发的颈部淋巴结转移癌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对2011年8月—2012年7月收治的17例颈部淋巴结转移癌既往接受外放疗再次复发患者行回顾性研究。17例患者23处病灶,应用近距离治疗计划系统(TPS)制订治疗... 目的初步探讨125I粒子植入治疗外放后复发的颈部淋巴结转移癌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对2011年8月—2012年7月收治的17例颈部淋巴结转移癌既往接受外放疗再次复发患者行回顾性研究。17例患者23处病灶,应用近距离治疗计划系统(TPS)制订治疗计划,确定粒子数目、活度及分布,粒子活度0.3~0.8 mCi,肿瘤处方剂量为60~120 Gy,CT及B超双引导下植入,术后24 h内CT扫描,剂量验证D90为(81.4±2.1)Gy。术后每2个月复查CT检测肿瘤大小变化并观察并发症。结果随访6个月,局部控制率为65.2%,其中,小于4 cm的淋巴结控制率(CR+PR)为90%,而大于4 cm的为46%,P=0.0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颈Ⅰ、Ⅱ、Ⅲ、Ⅴ区淋巴结各控制率(CR+PR)与未控制率(SD+P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孤立而边界清楚的21个淋巴结控制率为71%,融合而边界不清的淋巴结局部控制率为0。急性皮肤放疗反应Ⅱ度8例,Ⅰ度7例,无严重的其他放疗并发症。结论 125Ⅰ粒子植入治疗外放疗后复发的颈部淋巴结转移癌近期疗效好、创伤小、并发症少。小于4 cm且孤立、边界清楚的淋巴结更适合粒子植入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部淋巴结 转移癌 肿瘤复发 125I粒子植入 近距离放射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引导下^(125)I粒子植入治疗腹膜后淋巴结转移癌18例的初步疗效 被引量:18
10
作者 王娟 吴娟 +5 位作者 魏东 隋爱霞 阎晓路 赵静 张宏涛 王泽阳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19-222,共4页
目的探讨CT引导下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腹膜后淋巴结转移癌的初步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125I粒子植入治疗的18例腹膜后淋巴结转移癌患者共20个病灶,应用近距离治疗计划系统(TPS)制定治疗计划,粒子活度1.11×107~2.96×107B... 目的探讨CT引导下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腹膜后淋巴结转移癌的初步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125I粒子植入治疗的18例腹膜后淋巴结转移癌患者共20个病灶,应用近距离治疗计划系统(TPS)制定治疗计划,粒子活度1.11×107~2.96×107Bq(0.3~0.8 m Ci),处方剂量60~110 Gy,CT引导下经皮、经肝植入粒子,术后验证D90(90%靶体积接受的剂量)53~107 Gy,评价患者临床受益反应(CBR)、2个月局部控制率、1年生存率,观察并发症情况。结果随访时间2~15个月,中位时间5个月;1年生存率22.2%。临床受益率72.2%,有效率70%,2个月局部控制率90%;所有患者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 CT引导下125I粒子植入治疗腹膜后淋巴结转移癌近期疗效好,创伤小、并发症少,是一种相对安全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膜后淋巴结转移癌 ^125I粒子植入 近距离放射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引导下经胃入路^(125)I粒子治疗腹膜后转移癌10例 被引量:9
11
作者 王娟 隋爱霞 +5 位作者 赵静 高贞 张宏涛 苏晓华 于慧敏 吴娟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698-701,共4页
目的探讨CT引导下经胃入路125I粒子治疗腹膜后转移癌的安全性及初步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了10例腹膜后转移癌患者,经充分的肠道准备,在CT引导下经皮经胃入路,采用1~3支粒子植入针植入125I粒子,活度0.3~0.7m Ci,术后验证周边剂量(D90)为4... 目的探讨CT引导下经胃入路125I粒子治疗腹膜后转移癌的安全性及初步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了10例腹膜后转移癌患者,经充分的肠道准备,在CT引导下经皮经胃入路,采用1~3支粒子植入针植入125I粒子,活度0.3~0.7m Ci,术后验证周边剂量(D90)为40~70 Gy,观察临床疗效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10例均顺利完成手术,随访时间1~9个月,CR 2例,PR 4例,SD 3例,PD 1例。7例术前腹部疼痛,术后不同程度缓解。2例术前不能进食,术后可进少量半流汁,1例肠梗阻术前无排便,术后排出成形粪便。术后所有患者均出现穿刺部位表皮轻微疼痛,无需特殊处理;1例术后1个月出现穿刺针道皮下转移;均未出现出血、腹膜炎、放射性皮肤损伤、粒子移位等并发症。结论 CT引导下经胃入路125I粒子治疗腹膜后转移癌安全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经胃 腹膜后转移癌 125I粒子 近距离放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25I 放射性粒子单平面布源剂量学研究 被引量:11
12
作者 唐富龙 任菊娜 +4 位作者 吴娟 张宏涛 高贞 于慧敏 王娟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619-622,共4页
目的探讨同数量、同活度125I粒子单平面不同排列的剂量分布及其效应。方法利用计算机三维治疗计划系统(3D-TPS)模拟9颗2.59×107Bq125I粒子的9种排列方式,得出60 Gy、80 Gy、130 Gy、145 Gy和200 Gy等剂量分布曲线并计算曲线包含的... 目的探讨同数量、同活度125I粒子单平面不同排列的剂量分布及其效应。方法利用计算机三维治疗计划系统(3D-TPS)模拟9颗2.59×107Bq125I粒子的9种排列方式,得出60 Gy、80 Gy、130 Gy、145 Gy和200 Gy等剂量分布曲线并计算曲线包含的面积、长径、短径及单位面积的医疗费用。结果粒子排列方式不同时相同等剂量曲线包含的面积、长径、短径和单位面积的医疗费用存在差异。60 Gy、80 Gy、130 Gy、145 Gy和200 Gy等剂量曲线内面积最大的粒子排列方式分别为:x1.5y1.5、x1y1.5、x1y1、x1y1、x0.5y1,相应的面积分别为:1 583.86、1 146.03、768.30、621.85和480.97 mm2。结论 125I粒子数量、活度相同时,不同的排列方式显著影响周边剂量及治疗效果。相同等剂量曲线内面积最大时的粒子排列方式剂量分布较均匀,靶区内无剂量学冷点,可能会有较好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25I TPS 剂量分布 近距离放射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间距^(125)I 粒子放射性食管支架的剂量学对比 被引量:9
13
作者 于慧敏 张宏涛 +3 位作者 丁柏英 隋爱霞 王娟 吴娟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338-341,共4页
目的研究不同间距125I粒子放射性食管支架在肿瘤靶区的剂量学分布。方法按粒子纵横垂直间距0.5、1和1.5 cm将实验分成A、B、C 3组,用激光扫描仪扫描一张画有直径2 cm的圆形并标记有5 cm刻度的白纸,以JPEG格式存储于计算机桌面。利用图... 目的研究不同间距125I粒子放射性食管支架在肿瘤靶区的剂量学分布。方法按粒子纵横垂直间距0.5、1和1.5 cm将实验分成A、B、C 3组,用激光扫描仪扫描一张画有直径2 cm的圆形并标记有5 cm刻度的白纸,以JPEG格式存储于计算机桌面。利用图像转换程序,创建17层图片,每层图片层距为5 mm,将图片传输到计算机治疗计划系统(TPS)中,模拟直径2 cm,长度8 cm食管支架,利用TPS勾画肿瘤靶区(gross tumour volume,GTV),以模拟食管支架边界为肿瘤靶区内界,外扩0.5 cm为外界,勾画环形且长度为6 cm的靶区,设定相同处方剂量,每组分别于模拟食管支架上先后7次载入0.3、0.4、0.5、0.6、0.7、0.8、0.9 m Ci125I粒子,应用TPS得出DVH图,记录A、B、C 3组D90、V90。结果 A、B、C 3组D90算数平均数分别为(217.15±19.92)、(89.16±32.44)和(31.68±11.52)Gy(F=159.18,P<0.05);V90算术平均数分别为(100.00±0.00)%、(86.47±21.36)%、(29.33±21.54)%(F=32.11,P<0.05)。结论直径2 cm 125I粒子放射性食管支架布源推荐粒子纵横垂直间距为1.0 cm,活度为0.6 mc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性食管支架 不同间距 剂量学 肿瘤靶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治疗计划系统模拟^(125)I粒子周边与中心分布剂量对比研究 被引量:7
14
作者 隋爱霞 于慧敏 +4 位作者 张宏涛 吴娟 任菊娜 高贞 王娟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422-425,共4页
目的探讨同活度、同数量125I粒子周边分布与中心分布的剂量学差异。方法采用计算机三维放射治疗计划系统(3D-TPS)勾画出2、2.5、3、3.5、4、4.5、5 cm等7种边长的正方体,模拟不同大小肿瘤,分别载入0.5 m Ci125I粒子,处方剂量145 Gy,粒... 目的探讨同活度、同数量125I粒子周边分布与中心分布的剂量学差异。方法采用计算机三维放射治疗计划系统(3D-TPS)勾画出2、2.5、3、3.5、4、4.5、5 cm等7种边长的正方体,模拟不同大小肿瘤,分别载入0.5 m Ci125I粒子,处方剂量145 Gy,粒子周边分布(周边组),得出剂量体积直方图(DVH)及90%靶体积吸收剂量(D90)、90%处方剂量覆盖的体积占靶体积百分比(V90)、最高剂量点、平均剂量等参数;同样方法将以上各肿瘤中载入粒子作中心分布(中心组),得出上述参数。结果周边组和中心组D90均数分别为(147.29±0.58)Gy和(106.08±9.40)Gy,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292,P=0.005);V90均数分别为(95.46±0.44)%和(9.07±4.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831,P=0.009);最高剂量均数分别为(1 224.65±12.7)Gy和(1 532.48±48.54)Gy,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823,P=0.000);平均剂量均数分别为(192.14±2.89)Gy和(179.81±5.40)Gy,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47,P=0.029)。结论 125I粒子不同分布模式直接影响剂量分布,粒子数目和活度相同时周边布源有较好的剂量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25I 计算机治疗计划系统 剂量 近距离放射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直径^125I粒子食管支架的剂量学对比 被引量:6
15
作者 张宏涛 于慧敏 +3 位作者 隋爱霞 吴娟 高贞 王娟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797-800,共4页
目的研究不同直径125I粒子放射性食管支架在肿瘤靶区的剂量学分布。方法用激光扫描仪分别扫描画有直径12、14和16 mm的圆形并标记有5 cm刻度的白纸,以JPEG格式存储在计算机桌面上,根据圆形直径模拟相应食管支架并依次分为A、B、C 3组,... 目的研究不同直径125I粒子放射性食管支架在肿瘤靶区的剂量学分布。方法用激光扫描仪分别扫描画有直径12、14和16 mm的圆形并标记有5 cm刻度的白纸,以JPEG格式存储在计算机桌面上,根据圆形直径模拟相应食管支架并依次分为A、B、C 3组,利用图像转换程序,每组分别创建17层图片,每层图片层距为5 mm,将图片传输到计算机治疗计划系统(TPS)中,模拟不同直径,长度8 cm食管支架,利用TPS勾画肿瘤靶区(gross tumour volume,GTV),以模拟食管支架边界为肿瘤靶区内界,外扩0.5 cm为外界,于第5层面开始勾画环形并且长度为4 cm的靶区,设定相同处方剂量,并于该层面至第13层面于模拟食管支架上先后7次载入0.3、0.4、0.5、0.6、0.7、0.8和0.9 m Ci 125I粒子,粒子层间距1 cm,每层平均布源4颗,得出剂量体积直方图(dose volume histogram DVH),记录每组D90、V90。结果 A、B、C3组的D90分别为(77.24±19.92)、(69.56±25.27)和(56.38±20.08)Gy(F=0.84,P=0.4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B、C 3组的V90分别为(77.76±30.73)%、(76.79±25.92)%和(64.10±32.49)%,(F=0.46,P=0.6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放射性食管支架直径为12 mm时,推荐粒子活度为0.6 m Ci;直径为14、16 mm时,推荐粒子活度为0.7 m Ci,但当直径16 mm,推荐每层布源5颗,该3种直径的食管支架对剂量学参数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性食管支架 不同直径 肿瘤靶区 剂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放射性^(125)I粒子对家兔正常门静脉早期放射性损伤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8
16
作者 王娟 王建华 +4 位作者 张建波 张宏涛 胡智慧 徐建彬 赵静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10年第7期650-654,共5页
目的研究不同剂量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不同时间对家兔正常门静脉的早期放射性损伤。方法将48只家兔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正常门静脉表面分别植入80、120、160Gy125I粒子,对照组正常门静脉表面植入空源粒子。于粒子植入30、60d... 目的研究不同剂量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不同时间对家兔正常门静脉的早期放射性损伤。方法将48只家兔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正常门静脉表面分别植入80、120、160Gy125I粒子,对照组正常门静脉表面植入空源粒子。于粒子植入30、60d观察家兔的一般情况、白细胞计数、大体、光镜及电镜的变化。结果实验组无溃疡、穿孔、出血、死亡等严重并发症。光镜下实验各组粒子植入后血管壁损伤主要为内皮改变及肌层水肿,损伤程度根据schmidt标准改进评分,实验组各组间粒子植入后30d和60d损伤程度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92.67,P=0.000;F=294.19,P=0.000);粒子植入后30d和60d实验组各组内Schmidt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电镜结果 :损伤主要表现为内膜层线粒体、粗面内质网及吞饮小泡改变,且随剂量的增加和时间的延长加重。粒子植入前后不同时间对照组和实验组白细胞计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25I粒子植入门静脉,在剂量为80~160Gy门静脉损伤轻微,主要在内皮层和肌层,且随时间的延长和剂量的增加损伤程度加重,但损伤深度未见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25I粒子 近距离放射治疗 放射性损伤 门静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25)I粒子植入对人纤维肉瘤裸鼠皮下移植瘤微血管生成的影响 被引量:5
17
作者 王娟 胡智慧 +5 位作者 李庆霞 李炎 任婕 王建华 张建波 张宏涛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10年第8期747-751,共5页
目的观察不同活度的125I粒子植入对人纤维肉瘤裸鼠移植瘤微血管生成的影响。方法建立人纤维肉瘤细胞HT-1080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24只,随机分4组,实验组A、B、C组分别植入单颗活度为14.8、22.2、29.6MBq的125I粒子,对照组D组植入单颗空源... 目的观察不同活度的125I粒子植入对人纤维肉瘤裸鼠移植瘤微血管生成的影响。方法建立人纤维肉瘤细胞HT-1080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24只,随机分4组,实验组A、B、C组分别植入单颗活度为14.8、22.2、29.6MBq的125I粒子,对照组D组植入单颗空源。15d后比较各实验组及对照组之间移植瘤大小,计算抑瘤率,观察移植瘤微血管结构的变化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的表达,比较各组微血管密度(microvascular density,MVD)。结果粒子植入后15d,A、B、C、D组的肿瘤体积分别为:(879.32±54.90)mm3、(186.91±32.70)mm3、(122.01±34.72)mm3和(1302.71±62.39)mm3,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844.21,P=0.000)。125I粒子对A、B、C组肿瘤体积抑制率分别为32.50%、85.65%和90.63%。与D组比较,实验组可见移植瘤细胞坏死,微血管不同程度减少,内皮细胞杀伤明显。4组VEGF表达阳性率分别为54.2%(13/24)、29.2%(7/24)、20.8%(5/24)、66.7%(16/24),A、D组间VEGF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784,P=0.376),B、C组的VEGF表达均显著低于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762,P=0.009;χ2=10.243,P=0.001),A、C组与B组VEGF表达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3.086,P=0.079;χ2=0.444,P=0.505),A、C组比较,VEGF表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689,P=0.017)。4组MVD表达分别为(27.49±3.10)个、(10.27±3.57)个、(9.14±2.49)个、(30.15±4.26)个,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253.22,P=0.000),A、D组间MVD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q=3.814,P>0.05),但B、C组的MVD表达均显著低于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q=28.502,P<0.05;q=30.123,P<0.05)。B、C组与A组表达MV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q=24.689,P<0.05;q=26.309,P<0.05),B、C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q=1.628,P>0.05)。结论 125I粒子组织间植入对人纤维肉瘤微血管生成有显著抑制作用,粒子初始活度影响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25I粒子 近距离治疗 纤维肉瘤 裸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酸脱氢酶-5在非霍奇金淋巴瘤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5
18
作者 董菲 隋爱霞 景红梅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312-1316,共5页
目的:探讨乳酸脱氢酶同工酶(1actatedehydrogenase,LDH)-5在非霍奇金淋巴瘤中的表达及其If缶床意义。方法:利用琼脂糖凝胶电泳法及酶促法分别对63例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的LDH及LDH-5表达水平进行检测,对两组阳性例数进行比较。结果... 目的:探讨乳酸脱氢酶同工酶(1actatedehydrogenase,LDH)-5在非霍奇金淋巴瘤中的表达及其If缶床意义。方法:利用琼脂糖凝胶电泳法及酶促法分别对63例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的LDH及LDH-5表达水平进行检测,对两组阳性例数进行比较。结果:63例患者的中位发病年龄为56(19~84)岁,男36例,女27例。初治组43例LDH及LDH.5总阳性例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22例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及9例T细胞淋巴瘤LDH.5阳性例数明显多于LDH(P〈0.05),而12例/bB细胞淋巴瘤LDH及LDH.5阳性例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疾病进展组29例LDH及LDH-5总阳性例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疾病复发组15例LDH及LDH-5总阳性例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11例小B细胞淋巴瘤LDH-5的阳性例数明显多于LDH(P〈0.05)。结论:LDH.5可作为非霍奇金淋巴瘤判断肿瘤侵袭性、预测复发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酸脱氢酶-5 非霍奇金淋巴瘤 琼脂糖凝胶电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25I粒子游走的研究现状 被引量:2
19
作者 刘晓丽 张宏涛 +2 位作者 王泽阳 隋爱霞 王娟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595-598,共4页
粒子游走是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治疗的并发症,发生率报道不等。2002年将CT引导技术全面引入粒子植入治疗领域,拓宽了粒子治疗应用的范畴,粒子植入治疗已经广泛应用于头颈、胸部、腹部和盆腔部位实体肿瘤。相关的并发症也成为各研究者的... 粒子游走是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治疗的并发症,发生率报道不等。2002年将CT引导技术全面引入粒子植入治疗领域,拓宽了粒子治疗应用的范畴,粒子植入治疗已经广泛应用于头颈、胸部、腹部和盆腔部位实体肿瘤。相关的并发症也成为各研究者的关注的课题,目前各中心关于粒子植入治疗肿瘤安全性研究中多涉及粒子游走案例,但无关于粒子游走系统性介绍,本文将对粒子游走这一并发症的研究情况予以简要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25I粒子 粒子植入 游走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术中实时计划对腹膜后转移癌^(125)I粒子治疗的剂量学优势 被引量:4
20
作者 张利娟 张宏涛 +3 位作者 王泽阳 赵金鑫 于慧敏 王娟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011-1014,共4页
目的探讨治疗计划系统(TPS)术中实时计划对CT引导下^(125)I放射性粒子治疗腹膜后淋巴结的必要性及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行CT引导下^(125)I放射性粒子治疗的20例腹膜后淋巴结转移癌患者的相关资料,其中10例行TPS... 目的探讨治疗计划系统(TPS)术中实时计划对CT引导下^(125)I放射性粒子治疗腹膜后淋巴结的必要性及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行CT引导下^(125)I放射性粒子治疗的20例腹膜后淋巴结转移癌患者的相关资料,其中10例行TPS术中实时计划指导(A组),10例未行TPS术中实时计划指导(B组),两组患者均行术前计划及术后质量验证。比较A、B两组手术前后90%靶体积的最小吸收剂量(D90)误差百分比、90%处方剂量覆盖的体积占靶体积的百分比(V90)误差百分比、100%处方剂量覆盖的体积占靶体积的百分比(V100)误差百分比、150%处方剂量覆盖的体积占靶体积的百分比(V150)误差百分比的差异。结果 A组手术前后的D90、V90、V100、V150的误差百分比分别为(-1.30±6.80)Gy、(-0.60±2.10)%、(-0.47±2.70)%、(89.60±282.00)%;B组手术前后的D90、V90、V100、V150的误差百分比分别为(-9.33±46.00)Gy、(11.50±13.70)%、(-13.40±15.90)%、(10.37±2.00)%。两组各参数相比较,其中D90、V90、V100误差百分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V150的误差百分比无统计学差异(P=0.247)。结论术中实时计划指导可显著提高粒子植入前后靶区剂量的一致性,使剂量分布更加合理,对腹膜后淋巴结转移癌^(125)I放射性粒子治疗的规范化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膜后淋巴结 术中实时计划 125I放射性粒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