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颅内外大动脉粥样硬化与脑小血管病MRI总负荷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靳玮 赵仕聪 +4 位作者 范鸣玥 李哲 贾砚秋 宋佳熙 王九雪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449-457,共9页
目的研究颅内外大动脉粥样硬化与脑小血管病(CSVD)MRI总负荷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9年2月至2021年9月期间于河北省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CSVD患者212例,除血液学检测和头部MRI外,所有患者已完成颈动脉超声、头部CT血管成像... 目的研究颅内外大动脉粥样硬化与脑小血管病(CSVD)MRI总负荷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9年2月至2021年9月期间于河北省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CSVD患者212例,除血液学检测和头部MRI外,所有患者已完成颈动脉超声、头部CT血管成像或颅内高分辨率磁共振管壁成像,以此评估颈动脉斑块、颅内外大动脉[颈总动脉及球部、颈内动脉颅外段和椎动脉、颈内动脉颅内段、大脑前动脉、大脑中动脉(MCA)、基底动脉和大脑后动脉(PCA)]粥样硬化狭窄程度。依据MRI总负荷评分将研究对象分为CSVD总负荷轻度(0分)组、CSVD总负荷中度(1~2分)组以及CSVD总负荷重度(3~4分)组。采用ANOVA检验、多样本秩和检验、χ^(2)检验及多因素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分析CSVD总负荷增加的危险因素。结果(1)年龄增大(OR=1.043,95%CI:1.011~1.077,P=0.009)、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升高(OR=1.027,95%CI:1.008~1.052,P=0.010)、高血压病史(OR=2.420,95%CI:1.191~5.039,P=0.016)为CSVD总负荷增加的独立危险因素。(2)MCA中度狭窄(OR=3.065,95%CI:1.038~9.227,P=0.044)、MCA重度狭窄-闭塞(OR=3.683,95%CI:1.600~8.707,P=0.002)、PCA中度狭窄(OR=4.934,95%CI:1.759~14.285,P=0.003)、PCA重度狭窄-闭塞(OR=2.605,95%CI:1.029~6.749,P=0.045)、基底动脉重度狭窄-闭塞(OR=3.679,95%CI:1.052~14.108,P=0.046)均与CSVD总负荷增加独立相关。结论CSVD与大动脉粥样硬化病变有着部分相同的危险因素。MCA中重度狭窄或闭塞、PCA中重度狭窄或闭塞、基底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与CSVD MRI总负荷增加独立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危险因素 脑小血管病 MRI总负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进展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血管内机械取栓术疗效分析 被引量:4
2
作者 韩凝 赵岩 +2 位作者 马良 王贺波 徐国栋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906-912,共7页
目的 探讨急性进展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血管内机械取栓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纳入2020年1月至2023年4月河北省人民医院诊断与治疗的414例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分别行“时间窗”内机械取栓术(时间... 目的 探讨急性进展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血管内机械取栓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纳入2020年1月至2023年4月河北省人民医院诊断与治疗的414例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分别行“时间窗”内机械取栓术(时间窗内取栓组,293例)、进展性脑卒中机械取栓术(进展取栓组,45例)和标准内科治疗(内科组,76例),以治疗后3个月神经功能预后[改良Rankin量表(mRS)]作为主要结局、术后即刻血管再通率[改良脑梗死溶栓血流分级(mTICI)]作为次要结局,记录治疗后症状性脑出血发生率和3个月全因死亡率。结果 3组患者神经功能预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9.572,P=0.000),其中进展取栓组(Z=-2.829,P=0.005)和时间窗内取栓组(Z=-4.422,P=0.000)预后良好率均高于内科组,而时间窗内取栓组与进展取栓组神经功能预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525,P=0.600)。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治疗前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高(OR=1.298,95%CI:1.216~1.385;P=0.000)和内科治疗(OR=7.572,95%CI:3.048~18.809;P=0.000)是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缺血性卒中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机械取栓术是预后良好的保护因素(OR=0.431,95%CI:0.212~0.879;P=0.021)。进展取栓组与时间窗内取栓组术后即刻血管再通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18,P=0.640)。3组治疗后症状性脑出血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575,P=0.037),其中时间窗内取栓组高于内科组(Z=-2.376,P=0.018);3个月全因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5.178,P=0.075)。结论 急性进展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行机械取栓术具有较好的疗效和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卒中 大脑动脉环 动脉闭塞性疾病 血栓切除术 预后 危险因素 Logistic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