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体外冲击波联合心理行为干预对肩痛病人疼痛灾难性认知的影响 被引量:12
1
作者 朱喜春 岳立辉 高昆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313-314,317,共3页
肩部疼痛是病人到疼痛门诊就诊的常见主诉,病因主要包括肩关节、肌腱、韧带或关节周围结构损伤、急慢性炎症和牵涉痛等。目前临床常用的治疗方法包括康复训练、口服非甾体抗炎药、局部药物注射及手术等,但治疗效果仍有争议[1,2]。体外... 肩部疼痛是病人到疼痛门诊就诊的常见主诉,病因主要包括肩关节、肌腱、韧带或关节周围结构损伤、急慢性炎症和牵涉痛等。目前临床常用的治疗方法包括康复训练、口服非甾体抗炎药、局部药物注射及手术等,但治疗效果仍有争议[1,2]。体外冲击波是利用声波经反射器反射后集中成高能量的物理波,作用于病变部位,可通过镇痛效应、成骨效应和代谢激活效应等促进组织再生,达到组织修复的目的。体外冲击波用于肩部疼痛的治疗已有报道[3,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慢性炎症 镇痛效应 肩部疼痛 牵涉痛 康复训练 体外冲击波 非甾体抗炎药 组织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椎旁注射治疗对开胸术后慢性疼痛病人神经病理性疼痛发生的影响 被引量:2
2
作者 岳立辉 朱喜春 +1 位作者 高昆 容俊芳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705-707,共3页
开胸术后慢性疼痛(chronic post-thoracotomy pain,CPTP)发生率可达50%,位居所有手术后慢性疼痛之首[1],处理不当可能发展为神经病理性疼痛。依据不同评估方法,CPTP病人神经病理性疼痛发生率约为52%~66%,严重影响病人外科康复和生... 开胸术后慢性疼痛(chronic post-thoracotomy pain,CPTP)发生率可达50%,位居所有手术后慢性疼痛之首[1],处理不当可能发展为神经病理性疼痛。依据不同评估方法,CPTP病人神经病理性疼痛发生率约为52%~66%,严重影响病人外科康复和生活质量[2,3]。如何为CPTP病人神经病理性疼痛提供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方法,仍是当前临床亟待解决的问题[4]。随着超声引导神经阻滞技术的发展,胸椎旁阻滞成功率提高,并发症减少,可有效用于术后急性疼痛的治疗,但目前国内外尚无胸椎旁注射治疗用于预防CPTP病人神经病理性疼痛发生的相关报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病理性疼痛 胸椎旁阻滞 开胸术后 注射治疗 慢性疼痛 疼痛发生 疼痛病人 神经阻滞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血清脯氨酸水平及与心功能的相关性 被引量:7
3
作者 和丽丽 左庆娟 +2 位作者 马赛 张国瑞 郭艺芳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23年第1期12-16,共5页
目的探讨在不同左心室射血分数心力衰竭(心衰)患者中的血清脯氨酸水平,及与心功能的相关性。方法病例对照研究。选取2020年11月至2021年6月于河北省人民医院心内科确诊并接受治疗的慢性心衰患者81例,以及同期年龄匹配的因其他疾病就诊... 目的探讨在不同左心室射血分数心力衰竭(心衰)患者中的血清脯氨酸水平,及与心功能的相关性。方法病例对照研究。选取2020年11月至2021年6月于河北省人民医院心内科确诊并接受治疗的慢性心衰患者81例,以及同期年龄匹配的因其他疾病就诊的非心衰患者42例。根据《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2018》诊断标准,将研究对象分为射血分数保留的心衰(HFpEF)组40例、射血分数降低的心衰(HFrEF)组41例和对照组42例。检测各组患者的血清脯氨酸水平,并分析它与心功能等指标的关系。结果(1)在3组患者中,HFpEF组患者的血清脯氨酸水平最高[(71.94±31.93)μg/ml],但与对照组[(61.09±18.05)μg/m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Fr EF组血清脯氨酸水平最低[(34.32±17.16)μg/ml],与其他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2)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脯氨酸与N末端B型利钠肽原、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和左心房内径均呈负相关,与左心室射血分数呈正相关(均为P<0.01)。(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脯氨酸与HFr EF独立相关(OR=0.908,95%CI:0.845~0.975,P=0.008)。结论本组慢性心衰患者的血清脯氨酸水平与左心室射血分数相关,与HFr EF独立相关,可能为心衰代谢治疗的新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脯氨酸 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 射血分数降低的心力衰竭 代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死亡调控机制及其在心血管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4
作者 马赛 左庆娟 +2 位作者 和丽丽 张国瑞 郭艺芳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23年第6期568-573,共6页
铁死亡是一种近期发现的可调节的程序性细胞坏死方式,涉及铁代谢、脂质代谢、氨基酸代谢等多种代谢过程,其主要特征为脂质过氧化物生成、活性氧超载和谷胱甘肽消耗等。研究证实铁死亡参与了多种心血管疾病病理生理过程。本文总结了铁死... 铁死亡是一种近期发现的可调节的程序性细胞坏死方式,涉及铁代谢、脂质代谢、氨基酸代谢等多种代谢过程,其主要特征为脂质过氧化物生成、活性氧超载和谷胱甘肽消耗等。研究证实铁死亡参与了多种心血管疾病病理生理过程。本文总结了铁死亡调控机制及国内外关于铁死亡在心血管疾病中的研究进展,旨在为心血管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死亡 心力衰竭 心肌病 心血管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钠-葡萄糖共转运蛋白2抑制剂防治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2
5
作者 左庆娟(综述) 马赛(综述) 郭艺芳(审校)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97-101,共5页
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是2型糖尿病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钠-葡萄糖共转运蛋白2(SGLT2)抑制剂是一类新型降糖药物,近年来多项大规模随机临床试验证明,此类药物可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的心血管事件发生风险。目前尚不明确SGLT2抑制剂的... 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是2型糖尿病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钠-葡萄糖共转运蛋白2(SGLT2)抑制剂是一类新型降糖药物,近年来多项大规模随机临床试验证明,此类药物可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的心血管事件发生风险。目前尚不明确SGLT2抑制剂的心脏保护机制。本文总结SGLT2抑制剂对血管内皮功能、抑制炎症、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等的影响,探讨其防治动脉粥样硬化的可能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钠-葡萄糖共转运蛋白2抑制剂 动脉粥样硬化 2型糖尿病 内皮功能 炎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