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7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心外膜脂肪组织及左心房相关结构参数与左心耳血栓形成的相关性研究
1
作者 黄亚飞 马国景 +3 位作者 胡杰 寇晨光 李彩英 刘晓伟 《中国循环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787-794,共8页
目的:探讨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房颤)患者心外膜脂肪组织(EAT)、左心房及左心耳相关结构参数与左心耳血栓形成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收集2019年11月至2024年10月于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同期行心脏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成像(CTA)及经食道超声... 目的:探讨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房颤)患者心外膜脂肪组织(EAT)、左心房及左心耳相关结构参数与左心耳血栓形成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收集2019年11月至2024年10月于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同期行心脏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成像(CTA)及经食道超声心动图(TEE)检查的非瓣膜性房颤患者资料,将CTA及TEE共同诊断存在左心耳血栓的28例患者纳入左心耳血栓组[男性20例,女性8例,平均年龄(65±9)岁],采用个体匹配法以1:2的比例按时间顺序纳入性别及年龄(±3岁)匹配的无左心耳血栓的56例非瓣膜性房颤患者作为无左心耳血栓组[男性40例,女性16例,平均年龄(65±8)岁]。采用心脏CTA测量两组患者的心外膜脂肪组织体积(EATV)、左心房心外膜脂肪组织体积(LAEATV)、左心房和左心耳结构参数并进行比较,评估EAT、左心房及左心耳相关结构参数与左心耳血栓形成的相关性。结果:左心耳血栓组中持续性房颤及房颤心律患者占比均明显高于无左心耳血栓组(P均<0.001),两组的年龄、性别构成、体重指数、房颤病程和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冠心病、缺血性脑卒中、心力衰竭、血管疾病患者占比以及CHA2DS2-VASc评分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左心耳血栓组的EATV、LA-EATV、左心房容积(LAV)、左心耳容积(LAAV)、左心耳开口面积较无左心耳血栓组均显著增加(P均<0.05),但两组间左心耳深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76)。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LA-EATV(OR=1.092,95%CI:1.004~1.187,P=0.040)及LAV(OR=1.022,95%CI:1.003~1.041,P=0.025)为非瓣膜性房颤患者左心耳血栓形成的独立预测因素。预测左心耳血栓形成的LA-EATV阈值为27.16 cm3,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为0.843,灵敏度为85.7%,特异度为76.8%;预测左心耳血栓形成的LAV阈值为118.45 ml(AUC=0.853,灵敏度为82.1%,特异度为80.4%)。结论:心脏CTA测量的LA-EATV和LAV是非瓣膜性房颤患者左心耳血栓形成的独立预测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左心房 左心耳血栓形成 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成像 左心房心外膜脂肪组织体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癌影像学检查现状与研究进展 被引量:25
2
作者 蔡玉琴 张璟 张帆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3期1228-1231,共4页
影像学检查对乳腺癌的早期诊断有重要价值。X线摄影及超声检查是目前乳腺影像学检查的主要手段,被认为是黄金组合。CT、磁共振成像、正电子发射型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PET-CT)被定位为进一步的补充检查手段。对缺乏影像特征的微小病灶可... 影像学检查对乳腺癌的早期诊断有重要价值。X线摄影及超声检查是目前乳腺影像学检查的主要手段,被认为是黄金组合。CT、磁共振成像、正电子发射型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PET-CT)被定位为进一步的补充检查手段。对缺乏影像特征的微小病灶可行活检定性。随着现代影像技术的不断进步,综合影像学检查方法将成为今后乳腺癌影像诊断的主要发展趋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乳房X线摄影术 超声 CT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RMR-VWI在颅内动脉瘤血管内治疗后评价及随访中的研究进展
3
作者 张子贤 孙利强 +1 位作者 张淑倩 陈英敏 《磁共振成像》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143-148,170,共7页
颅内动脉瘤(intracranial aneurysms,IAs)具有患病率高、破裂率高、破裂后致残致死率高等特点。血管内治疗作为其治疗的主流手段应用广泛,但术后复发率依然较高,部分患者需再次干预,相关并发症也持续影响预后。因此,术后规范、持续的影... 颅内动脉瘤(intracranial aneurysms,IAs)具有患病率高、破裂率高、破裂后致残致死率高等特点。血管内治疗作为其治疗的主流手段应用广泛,但术后复发率依然较高,部分患者需再次干预,相关并发症也持续影响预后。因此,术后规范、持续的影像学随访对早期识别复发、评估血管重建效果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当前该领域研究仍存在影像学评估标准不统一、随访策略缺乏共识等问题,亟需对现有IAs的术后随访研究进行梳理分析。本文围绕IAs血管内治疗方法及复发因素、高分辨率磁共振血管壁成像的技术优势及其治疗后的随访应用展开综述,系统梳理现有研究的进展与局限,并进一步展望未来研究方向,以期为该领域的深入探索与临床实践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瘤壁强化 磁共振成像 血管壁成像 血管内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0 T磁共振成像评估大鼠自身免疫性前列腺炎的实验性研究
4
作者 陈子琦 李宜泽 +4 位作者 单春辉 俞秀巧 张璐瑶 王振显 陈英敏 《磁共振成像》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00-106,共7页
目的探讨3.0 T MRI在评估大鼠实验性自身免疫性前列腺炎(experimental autoimmune prostatitis,EAP)严重程度及补锌治疗效果中的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随机对照实验,以传统的自身免疫性前列腺炎大鼠的建模方式为基础构建5... 目的探讨3.0 T MRI在评估大鼠实验性自身免疫性前列腺炎(experimental autoimmune prostatitis,EAP)严重程度及补锌治疗效果中的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随机对照实验,以传统的自身免疫性前列腺炎大鼠的建模方式为基础构建5组大鼠模型,分别为对照(normal control,NC)组(6只)、模型组A(EAP-A组)(6只)、治疗组A(EAPZ-A组)(6只)、模型组B(EAP-B组)(6只)以及治疗组B(EAPZ-B组)(6只)。其中,EAP-A组与EAPZ-A组大鼠采用15 mg/mL异体前列腺抗原混合物皮内注射进行造模,EAP-B组与EAPZ-B组大鼠采用30 mg/mL异体前列腺抗原混合物皮内注射进行造模,NC组大鼠则采用等量的生理盐水皮内注射进行造模。在模型构建前(12周龄)、模型构建后(18周龄)及治疗组补锌结束后(22周龄)对各组大鼠行MRI扫描,包括轴位T1WI、T2WI、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和矢状位质子密度加权成像(proton density weighted imaging,PDWI);在22周龄磁共振扫描结束后取材,行苏木精-伊红(hematoxylin-eosin,HE)病理染色进行观察。测量各组大鼠前列腺在不同周龄的标准化T2WI信号强度及平均扩散系数(average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值,并行组间及组内两两比较。其中,各组大鼠前列腺在不同周龄的标准化T2WI信号强度的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当P<0.05时进一步开展最小显著差异(least significant difference,LSD)多重比较;各组大鼠前列腺在不同周龄的标准化T2WI信号强度的组内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各组大鼠前列腺在不同周龄的ADC值的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各组大鼠前列腺在不同周龄的ADC值的组内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结果12周龄时,各组之间的标准化T2WI信号强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918)。18周龄建模成功后,除NC组的标准化T2WI信号强度未下降外,其余四组均不同程度降低,且EAP-A组/EAPZ-A组的标准化T2WI信号强度均高于EAP-B组/EAPZ-B组(P均<0.001),但EAP-A组及EAPZ-A组、EAP-B组与EAPZ-B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340、0.113)。22周龄治疗结束后,EAPZ-A组、EAPZ-B组的标准化T2WI信号强度回升,与NC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且均高于EAP-A组及EAP-B组(P均<0.001)。各组大鼠在不同周龄的ADC值行组间比较及组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3.0 T MRI能够有效评估大鼠EAP的严重程度,并可作为监测补锌治疗效果的无创手段,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验性自身免疫性前列腺炎 Wistar大鼠模型 磁共振成像 疗效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源性影像在中央区癫痫患者癫痫灶及手区体感皮质定位中的应用
5
作者 孙吉林 贾秀川 +3 位作者 柳溪 吴杰 吴晶 李素敏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6-19,共4页
目的探讨磁源性影像(MSI)对中央区癫痫患者癫痫灶定位及手区体感皮质定位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1例中央区癫痫患者进行脑磁图(MEG)及MR检查,将所获脑解剖结构图及发作间期异常放电、双侧大脑半球手区体感皮质位置叠加,形成MSI;并与术中皮... 目的探讨磁源性影像(MSI)对中央区癫痫患者癫痫灶定位及手区体感皮质定位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1例中央区癫痫患者进行脑磁图(MEG)及MR检查,将所获脑解剖结构图及发作间期异常放电、双侧大脑半球手区体感皮质位置叠加,形成MSI;并与术中皮质脑电图(ECoG)结果比较。结果 11例中,MRI显示软化灶4例,局灶性脑皮质发育不良4例,左颞极内侧蛛网膜囊肿1例,2例未见异常;MEG定位癫痫灶与ECoG完全一致9例,不一致2例;术后病理显示局灶性脑皮质发育不良(FCD)6例,微发育不良1例,胶质增生4例。6例癫痫灶与MSI确定的大脑半球手区体感皮质重叠:1例癫痫灶位于手区体感皮质前内侧,2例位于手区体感皮质稍后下方,1例位于手区体感皮质前方2cm,1例位于手区体感皮质后方2cm。术后随访Ⅰa级10例;Ⅲ级1例。所有患者未发生明显功能障碍。结论 MSI可明确癫痫灶与手区体感皮质的关系,指导临床进一步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脑磁图描记术 体感皮质 中央区 癫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耳钆增强磁共振3D CUBE FLAIR序列PPI及HYDROPS图像在诊断内淋巴积水中的价值 被引量:2
6
作者 王子坤 冯晶晶 +5 位作者 吴杰 叶玉芳 陈英敏 时媛 吴晶 孙利强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51-157,176,共8页
目的 探讨经静脉注射钆对比剂行内耳增强磁共振三维快速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three-dimensional fluid attenuated inversion recovery with CUBE,3D CUBE FLAIR)阳性内淋巴影像(positive perilymph image,PPI)及HYDROPS (HYbriD of re... 目的 探讨经静脉注射钆对比剂行内耳增强磁共振三维快速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three-dimensional fluid attenuated inversion recovery with CUBE,3D CUBE FLAIR)阳性内淋巴影像(positive perilymph image,PPI)及HYDROPS (HYbriD of reversed image of positive endolymph signal and native image of positive perilymph signal)图像在内淋巴积水(endolymphatic hydrops,EH)中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患侧EH、对侧无EH患者资料及MRI图像22例。应用Image J软件在所获图像上勾画感兴趣区,测量同一图像上患侧及健侧的耳蜗底周与同侧小脑白质区信号强度比(signal intensity ratio,SIR)、同一侧前庭外淋巴与内淋巴间隙SIR;对PPI及HYDROPS图像上患侧耳蜗积水数量及前庭积水边界清晰程度评分。评估两种图像对患侧血-迷路屏障(blood-labyrinth barrier,BLB)通透性改变的显示情况、同侧前庭在两种图像上的成像效果、评估两种图像对耳蜗EH敏感性及前庭EH边界的显示情况。结果 PPI图像中患侧及健侧的耳蜗底周与同侧小脑白质区SIR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HYDROPS图像中患侧及健侧耳蜗底周与同侧小脑白质区SIR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PPI图像及HYDROPS图像上的患侧前庭外淋巴与内淋巴间隙SIR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PPI图像及HYDROPS图像上的健侧前庭外淋巴与内淋巴SIR间隙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PPI图像及HYDROPS图像诊断耳蜗EH的敏感性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30)。PPI图像及HYDROPS图像患侧前庭内淋巴间隙边界清晰程度评分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内耳钆增强磁共振3D CUBE FLAIR序列PPI及HYDROPS图像综合应用,有利于评估患侧BLB通透性、积水部位以及前庭EH边界的显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淋巴积水 耳蜗 前庭 血-迷路屏障 通透性 钆对比剂 信号强度比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TASL的急性前循环缺血性脑卒中药物治疗预后因素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李小雷 单春辉 +3 位作者 赵明娟 张晖 暴云锋 陈英敏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8-33,共6页
目的探讨基于血管选择性动脉自旋标记(territorial arterial spin labeling,TASL)技术的急性前循环缺血性脑卒中(acute anterior circulation ischemic stroke,AACIS)药物治疗预后因素的影响性分析。材料与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确诊AACIS... 目的探讨基于血管选择性动脉自旋标记(territorial arterial spin labeling,TASL)技术的急性前循环缺血性脑卒中(acute anterior circulation ischemic stroke,AACIS)药物治疗预后因素的影响性分析。材料与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确诊AACIS患者136例并根据其治疗后90 d的预后情况分为预后良好(70例)与预后不良(66例)两组。记录责任血管狭窄度、疗前选择性脑血流量(territorial cerebral blood flow,TCBF)、疗后TCBF_(10 d)、相对选择性脑血流量(relative CBF,rTCBF)以及病灶体积,同时收集患者的基线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卒中分型、年龄、性别、身体质量指数等风险因素信息,将上述指标纳入统计模型。对两组间的计量资料使用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使用χ^(2)检验统计其单因素差异性,对具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进行多因素联合logisitic回归分析,使用受试者工作特性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对结果进行诊断效能评判。结果单因素分析中,年龄(Z=16.022)、基线NIHSS评分(Z=148.400)、卒中分型(Z=49.640)、责任血管狭窄度(Z=27.193)、TCBF_(疗前)(Z=693.000)、rTCBF(Z=18.874)及病灶体积(Z=-10.14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联合分析中,年龄(OR=0.108)、基线NIHSS评分(OR=0.615)、卒中分型中的穿支动脉疾病(OR=90.154)、TCBF_(疗前)(OR=4.611)及病灶体积(OR=0.138)对预后具有显著影响(P<0.05),且5者联合对预后预测的判定方法切实有效(P<0.05),ROC曲线下面积为0.962,具有较高价值。责任血管灌注的改变对预后无显著影响(P>0.05)。结论在药物保守治疗方法下,患者90 d预后更易受到年龄、基线NIHSS评分、卒中种类、CBF_(疗前)及病灶体积的影响,并不依赖于责任血管的灌注改善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前循环缺血性脑卒中 药物治疗 磁共振成像 血管选择性动脉自旋标记 脑血流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癌筛查低剂量CT检查技术规范——专家共识 被引量:6
8
作者 康承欣 付彬洁 +13 位作者 吕发金 李真林 余建明 雷子乔 付海鸿 马新武 赵雁鸣 刘杰 周高峰 牛延涛 康庄 暴云锋 路青 尹建东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025-1030,共6页
目的:提供一个规范化的肺癌筛查胸部低剂量CT(low-dose computed tomography,LDCT)检查方案,合理、规范地应用胸部LDCT检查技术,为胸部LDCT应用于肺结节的检出和诊断提供指导。方法:由中华医学会影像技术分会专家团队共同参与了肺癌筛... 目的:提供一个规范化的肺癌筛查胸部低剂量CT(low-dose computed tomography,LDCT)检查方案,合理、规范地应用胸部LDCT检查技术,为胸部LDCT应用于肺结节的检出和诊断提供指导。方法:由中华医学会影像技术分会专家团队共同参与了肺癌筛查胸部LDCT检查技术规范的制定工作。根据近年来国内外LDCT肺癌筛查进展,结合我国肺癌流行病学特征,在检查适用对象、扫描技术参数、辐射剂量范围、图像质量控制标准等方面进行讨论,共同制定了本共识。结果:本共识定义肺癌筛查胸部LDCT的有效辐射剂量应≤1 m Sv,并将受检者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按照<18.5 kg/m^(2)、18.5~24.9 kg/m^(2)、≥25 kg/m^(2)分为小BMI、中BMI和大BMI人群,推荐其管电压分别为≤100 kV、100~、120 k V,管电流量分别为20 mAs、30 mAs、30 mAs。重建卷积核建议为标准或中等大小。根据椎体棘突标志制定扫描范围,即当受检者BMI≥21 kg/m^(2)时,扫描范围可从T1棘突上缘至T12棘突下缘,BMI<21 kg/m^(2)时,扫描范围可控制为T1棘突上缘至L1棘突下缘;于深吸气末屏气扫描;推荐采用多平面重组、10 mm层厚最大密度投影、3 mm层厚最小密度投影、多层面容积重建进行图像后处理。结论:本文对肺癌筛查胸部LDCT检查技术达成了全流程技术规范共识,有助于不同医疗机构之间同质化扫描,提升影像结果互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筛查 低辐射剂量 CT检查规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请您诊断》病例166答案:肝脏黏液炎性纤维母细胞肉瘤伴术后复发 被引量:1
9
作者 李宜泽 张璐瑶 +3 位作者 霍明月 李景 尚晓情 陈英敏 《放射学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276-1278,共3页
病例资料患者,男,61岁,3年前于我院行肝右叶黏液炎性纤维母细胞肉瘤切除术,术后10个月内间断行放疗及复查,未见异常。后患者间断上腹部胀满不适,近3天加重。查体:上腹部压痛,余专科查体未见异常。实验室检查:乙肝表面抗体、乙肝e抗体、... 病例资料患者,男,61岁,3年前于我院行肝右叶黏液炎性纤维母细胞肉瘤切除术,术后10个月内间断行放疗及复查,未见异常。后患者间断上腹部胀满不适,近3天加重。查体:上腹部压痛,余专科查体未见异常。实验室检查:乙肝表面抗体、乙肝e抗体、乙肝核心抗体(+),D-Bil 4.8μmol/L、GGT 116.9 U/L、ALP 129.6 U/L升高,AFP、CEA、CA199未见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液炎性纤维母细胞肉瘤 磁共振成像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病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患者脑结构及功能磁共振成像研究进展
10
作者 孙利强 李琳 +5 位作者 胡婧 刘丽莹 崔凯歌 杨冀萍 贾娟 于佳琪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60-168,共9页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bstructive sleep apnea,OSA)是一种最常见的睡眠障碍性疾病,可引起脑结构和功能异常,进而导致认知障碍。近些年来,磁共振成像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包括基于体素的形态测量学(voxel based morphometry,VBM)、扩散张...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bstructive sleep apnea,OSA)是一种最常见的睡眠障碍性疾病,可引起脑结构和功能异常,进而导致认知障碍。近些年来,磁共振成像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包括基于体素的形态测量学(voxel based morphometry,VBM)、扩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沿血管周围间隙扩散张量成像分析(diffusion tensor imaging analysis along the perivascular space,DTI-ALPS)、扩散峰度成像(diffusion kurtosis imaging,DKI)、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resting state functional MRI,rs-fMRI)、动脉自旋标记(arterial spin labeling,ASL)、磁共振波谱(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MRS)等,为OSA患者脑微观结构改变及功能连接异常提供了良好的神经生物影像学标志。特别是DTI-ALPS和DKI等近年来新出现的磁共振成像技术,为OSA研究提供了更加新颖的角度和更为开阔的视野。DTI-ALPS可以无创性评估大脑类淋巴系统功能,揭示OSA患者大脑淋巴代谢障碍机制,为OSA患者病理生理学基础研究提供新的视角,甚至为治疗方案的完善提供新的观点。DKI能够在常规影像出现变化之前更为敏感地显示大脑微观结构异常,为OSA患者的更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本文综述了近年来OSA患者脑结构及功能磁共振成像研究进展,揭示了其神经影像学改变及病理生理学机制,旨在为OSA患者更早期诊断和治疗以及治疗方案的完善提供部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 磁共振成像 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 沿血管周围间隙扩散张量成像分析 扩散峰度成像 类淋巴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下咽部梭形细胞脂肪瘤1例
11
作者 张璐瑶 李景 +3 位作者 李宜泽 尚晓情 孟祥华 陈英敏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20-221,共2页
病例男,84岁,1年前自觉咽部异物感,1月前出现呼吸困难,咳嗽后缓解,张口可触及一肿物,自行剪断。2 d前患者自觉肿物增大,再次自行剪断,现为求进一步诊治就诊于我院。CT平扫示右侧梨状窝类椭圆形软组织密度影,大小约21 mm×15 mm×... 病例男,84岁,1年前自觉咽部异物感,1月前出现呼吸困难,咳嗽后缓解,张口可触及一肿物,自行剪断。2 d前患者自觉肿物增大,再次自行剪断,现为求进一步诊治就诊于我院。CT平扫示右侧梨状窝类椭圆形软组织密度影,大小约21 mm×15 mm×29 mm,其内含脂肪样密度,病变局部与右侧杓会厌皱襞、咽后壁及咽侧壁分界欠清(图1,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咽肿瘤 脂肪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囊性成熟型畸胎瘤1例
12
作者 尚晓情 郑学超 +3 位作者 孟祥华 李景 张璐瑶 陈英敏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92-293,共2页
病例女,17岁,体检发现肝内占位2年就诊于我院,无发热、腹痛、腹胀等不适。患者发病以来体质量未见明显减低,月经周期不规律,贫血(血红蛋白78g/dL)。实验室检查:肿瘤标志物AFP4.860ng/mL和CA19-910.690u/mL均未见升高,余常规检查无异常... 病例女,17岁,体检发现肝内占位2年就诊于我院,无发热、腹痛、腹胀等不适。患者发病以来体质量未见明显减低,月经周期不规律,贫血(血红蛋白78g/dL)。实验室检查:肿瘤标志物AFP4.860ng/mL和CA19-910.690u/mL均未见升高,余常规检查无异常。外院腹部超声示肝脏轮廓清晰,包膜完整,肝内可见稍强回声,大小约84mm×64mm,边界不清,内回声不均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畸胎瘤 肝肿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能谱CT碘基物质分离技术定量评价肺灌注 被引量:14
13
作者 周汝明 何磊 +2 位作者 张淑倩 孙吉林 王曼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89-292,共4页
目的探讨能谱CT碘基物质成像定量分析肺血流灌注分布的价值。方法对10例可疑肺栓塞患者行能谱CT模式(GSI)肺动脉CTA,由腹侧向背侧重建5个冠状位碘基物质图像,分别为P3、P6、P9、P12及P15,测量其左、右肺上、中、下肺野ROI碘含量值,统计... 目的探讨能谱CT碘基物质成像定量分析肺血流灌注分布的价值。方法对10例可疑肺栓塞患者行能谱CT模式(GSI)肺动脉CTA,由腹侧向背侧重建5个冠状位碘基物质图像,分别为P3、P6、P9、P12及P15,测量其左、右肺上、中、下肺野ROI碘含量值,统计分析左、右肺及腹背、头足方向上碘含量的差异。结果 P3~P15图像上,ROI碘含量由腹侧向背侧递增,分别为(1.24±0.43)mg/ml、(1.52±0.42)mg/ml、(1.68±0.46)mg/ml、(1.81±0.44)mg/ml和(1.94±0.52)m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回归系数(r)为0.0436,平均变化率为(3.47±1.77)%/cm。头足方向上,肺上、中、下野碘含量分别为(1.66±0.43)mg/ml、(1.71±0.50)mg/ml及(1.55±0.60)mg/ml,下肺野碘含量低于上、中肺野(P均<0.001)。左肺[(1.65±0.53)mg/ml]与右肺[(1.62±0.50)mg/ml]碘含量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能谱CT碘基图像能够显示肺灌注沿重力方向的梯度变化,可作为评价肺血流灌注状态的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循环 灌注成像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物质分离 定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钼靶钩丝定位在切除触诊阴性的BI-RADS Ⅳ级以上乳腺病变中的意义 被引量:21
14
作者 李航 苏建辉 +4 位作者 张颖 Lavneesh Kumar 张杰 杨帅 张风华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0期1318-1322,共5页
目的:探讨乳腺钼靶X线摄影引导下钩丝定位活检技术对临床触诊阴性或触诊不良的BI-RADSⅣ级及以上乳腺病变的诊断意义。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4年8月48例乳腺钼靶BI-RADSⅣ级及以上但临床触诊阴性或触诊不良的乳腺病变患者(其中双侧病... 目的:探讨乳腺钼靶X线摄影引导下钩丝定位活检技术对临床触诊阴性或触诊不良的BI-RADSⅣ级及以上乳腺病变的诊断意义。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4年8月48例乳腺钼靶BI-RADSⅣ级及以上但临床触诊阴性或触诊不良的乳腺病变患者(其中双侧病变4例、单侧病变44例、共计52处病灶),进行钼靶X线摄影引导下钩丝定位活检术。结果:所有52处病灶中恶性病变13例(均单侧),其中0期占46.15%(6/13),Ⅰ期占38.46%(5/13),Ⅱ期占15.39%(2/13);良性病变39例,乳腺癌检出率为25.0%。钼靶BI-RADSⅣ级患者中良性病变39例,恶性病变10例;BI-RADSⅤ级患者中良性病变0例,恶性病变3例。Ⅳ、Ⅴ级中乳腺癌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25.6%和100%。结论:钼靶辅助下钩丝定位活检可以精确切除临床触诊阴性或触诊不良的BI-RADSⅣ级及以上乳腺病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和改善预后,是一种安全、准确、费用低廉的诊断方法,值得国内临床广泛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钼靶 触诊阴性 乳腺肿瘤 放射影像技术 BI-RADS分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高场强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对脑白质疏松症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7
15
作者 张晖 王勇 +5 位作者 耿左军 杨海庆 宋鹏 柳青 张璟 苗江永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028-1031,共4页
目的探讨超高场强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DTI)对老年脑白质疏松症(LA)的诊断价值。方法单纯老年LA患者68例,应用超高场强3.0T磁共振行常规MRI及DTI检查,根据脑室周围高信号(PVH)分型,分别于侧脑室前角、后角周围脑白质及半卵圆中心测量脑... 目的探讨超高场强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DTI)对老年脑白质疏松症(LA)的诊断价值。方法单纯老年LA患者68例,应用超高场强3.0T磁共振行常规MRI及DTI检查,根据脑室周围高信号(PVH)分型,分别于侧脑室前角、后角周围脑白质及半卵圆中心测量脑白质病灶的平均扩散系数(ADC)和部分各向异性分数(FA)值,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68例老年中,PVH 1型42例,2型18例,3型6例,4型2例。随着PVH分型级别越高,ADC值越高,FA值越低(P<0.05,P<0.01),PVH与ADC值呈正相关(r=0.7328,P<0.01),与FA值呈负相关(r=-0.5816,P<0.01)。LA病灶在侧脑室前角、后角周围白质区和半卵圆中心区的ADC值逐渐升高,FA值则逐渐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超高场强DTI技术,可在特定脑白质病变区域通过更为准确的量化指标辅助临床对老年LA进行定性及定量的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弥散 脑白质疏松症 侧脑室 记忆障碍 早期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缔组织病合并膝关节骨梗死三例报道 被引量:7
16
作者 郑桂敏 王磊 +2 位作者 贾秀川 张风肖 高建霞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53-256,共4页
结缔组织病患者因为长期大量应用激素,骨梗死并不少见,但多发生于髋关节,发生在膝关节较少见。由于结缔组织病常表现有关节疼或关节炎,发生在膝关节的骨梗死容易被误诊;同样,骨梗死的诊断也可能掩盖结缔组织病的病情活动。作者回顾性分... 结缔组织病患者因为长期大量应用激素,骨梗死并不少见,但多发生于髋关节,发生在膝关节较少见。由于结缔组织病常表现有关节疼或关节炎,发生在膝关节的骨梗死容易被误诊;同样,骨梗死的诊断也可能掩盖结缔组织病的病情活动。作者回顾性分析了3例结缔组织病合并膝关节骨梗死患者的临床表现、免疫学特征以及诊疗过程。患者均为年轻女性,其中2例为系统性红斑狼疮,1例为干燥综合征;均有长期应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史,均有雷诺现象,骨梗死为多发或单发,抗骨质疏松和活血、改善骨代谢有一定的疗效,磁共振成像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临床上应结合其症状以及实验室和影像学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避免误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缔组织病 关节炎 骨梗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垂体柄阻断综合征的临床及MR表现 被引量:7
17
作者 周汝明 张璟 +1 位作者 陈英敏 孙吉林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9期3250-3252,共3页
目的:分析垂体柄阻断综合征(PSIS)的MRI表现,以提高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4例PSIS患者的临床和MRI检查资料。结果:4例患者实验室检查示单或多种垂体激素缺乏,具备相应临床症状。MRI检查显示2例患者垂体柄未显示,1例中断,1例纤细,3... 目的:分析垂体柄阻断综合征(PSIS)的MRI表现,以提高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4例PSIS患者的临床和MRI检查资料。结果:4例患者实验室检查示单或多种垂体激素缺乏,具备相应临床症状。MRI检查显示2例患者垂体柄未显示,1例中断,1例纤细,3例前后叶体积缩小,均见垂体后叶异位,其中3例表现为高信号。结论:PSIS表现为部分性或完全性垂体前叶功能减退,MRI特点为垂体体积缩小,垂体柄变细或缺如,垂体后叶异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垂体柄阻断综合征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能CT对AIS血管内治疗后早期颅内出血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4
18
作者 李玲 陈英敏 +2 位作者 王宇航 朱凤英 黄晓颖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858-862,共5页
目的:评价双能CT(DECT)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血管内治疗后早期颅内出血(ICH)和对比剂外渗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2017年11月-2019年2月对在本院接受血管内治疗的AIS患者在术后2h内行头颅DECT扫描(80kVp和Sn150kVp)得到的混合能量... 目的:评价双能CT(DECT)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血管内治疗后早期颅内出血(ICH)和对比剂外渗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2017年11月-2019年2月对在本院接受血管内治疗的AIS患者在术后2h内行头颅DECT扫描(80kVp和Sn150kVp)得到的混合能量图像,经后处理获得虚拟平扫图(VNC)及碘覆盖图(IOM),以术后24~48h的常规CT(44例)或MR磁敏感加权血管成像(SWAN)(5例)的诊断结果作为参照标准(常规CT显示梗死区出现高密度影或SWAN图像显示低信号影即为出血),评价DECT图像(混合图像+VNC+IOM)对AIS患者血管内治疗后ICH的早期诊断效能。结果:符合纳入条件的49例AIS患者中15例DECT诊断为颅内出血合并对比剂外渗,全部经随访图像证实;34例诊断为对比剂外渗,随访证实30例,余4例随访图像提示出血性转化。DECT诊断早期ICH的敏感度、特异度及符合率分别为78.95%(15/19)、100%(45/45)和93.75%(60/64),阳性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100%(15/15)和91.84%(45/49)。结论:双能CT可诊断AIS患者经血管内治疗后早期ICH并指导临床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出血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双能CT 血管内治疗 虚拟平扫图像 碘覆盖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共振动态对比增强及扩散加权成像技术在诊断和预估乳腺癌复发中的价值 被引量:20
19
作者 张晖 单春辉 王勇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2017年第11期827-833,共7页
目的评估磁共振动态对比增强成像(dynamic contrast enhancement,DCE-MRI)及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DWI)在诊断和预估乳腺癌的早期和晚期复发的价值。材料与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4年6月,在河北省人民医院接受手术... 目的评估磁共振动态对比增强成像(dynamic contrast enhancement,DCE-MRI)及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DWI)在诊断和预估乳腺癌的早期和晚期复发的价值。材料与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4年6月,在河北省人民医院接受手术且经病理证实的78名乳腺癌患者。比较了早期复发(手术后≤2年)和晚期复发(手术后>2年)患者的MRI特征[包括:背景实质增强(background parenchymal enhancement,BPE)]、肿块的增强特征,全乳的血管分布情况,动态增强曲线类型和病变区域的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和临床病理的相关指标。对早期和晚期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进行了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结果通过MR动态对比增强检查发现,乳腺癌患者的患侧的全乳血管分布增多与早期复发具有显著的相关性。乳腺中度或明显的BPE和边缘增强与晚期复发有关。在扩散加权成像中,ADC值<1.20×10^(-3) mm^2/s的病变在早期复发病例中的比例明显高于晚期复发(P<0.05)。在临床病理指标中,雌激素受体阴性与早期复发有显著相关性(HR为0.45,95%可信区间为0.26~0.93)。结论患侧的全乳血管分布增多,乳腺中度或显著的实质背景增强和肿块边缘增强可以预估乳腺癌的复发。磁共振动态对比增强检查结合动态增强曲线类型和DWI序列的ADC值可以有效地诊断和预估乳腺癌患者的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动态对比增强 肿瘤复发 扩散加权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共振扩散结合灌注成像技术对可疑恶性乳腺病变的鉴别诊断价值 被引量:13
20
作者 张晖 王勇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2018年第4期265-269,共5页
目的应用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DWI)技术及灌注成像技术对钼靶诊断为乳腺成像报告和数据系统4类的乳腺病变即可疑恶性的乳腺病变进行影像学分析,并将影像诊断结果与组织病理学进行对照研究,探讨联合应用两种技术对... 目的应用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DWI)技术及灌注成像技术对钼靶诊断为乳腺成像报告和数据系统4类的乳腺病变即可疑恶性的乳腺病变进行影像学分析,并将影像诊断结果与组织病理学进行对照研究,探讨联合应用两种技术对乳腺疾病的鉴别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选取2014年5月至2017年5月在河北省人民医院接受乳腺磁共振成像检查的83例患者共95个乳腺病灶为研究对象。由两名高年资的医师回顾性分析乳腺病变的磁共振影像特征,并测量所有病变区域的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值及灌注定量参数[容量转移常数(volume transfer constant,K^(trans))、速率常数(rate constant,K_(ep))和血管外细胞外间隙容积分数(extravascular extracellular volume fraction,V_e)]。把可疑恶性的乳腺病灶按病理结果分为良性和恶性两组,把这两组间的ADC值的差异及灌注定量参数K^(trans)、K_(ep)及V_e的差异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全部95个乳腺病灶中良性病变组有46个病灶,恶性病变组有49个病灶。上述2组中恶性病变组的平均ADC值显著低于良性组(P<0.05),该平均ADC值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良、恶性病变组的灌注定量参数平均K^(trans)、K_(ep)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WI技术结合灌注成像技术能够有效区分乳腺良、恶性病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乳腺疾病 扩散加权成像 灌注成像 组织病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