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粒子链长度对周围不同参考点剂量的影响
1
作者 徐克 王鼎鑫 +6 位作者 邢国璋 于慧敏 赵金鑫 刘泽洲 王泽阳 张宏涛 王娟 《介入放射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609-613,共5页
目的探讨同等活度125I粒子链长度变化对周围不同剂量参考点剂量的影响。方法通过CT扫描本中心粒子剂量测量专利模体,将扫描影像按照DICOM格式传输至三维治疗计划系统(3D-TPS),在模体中心点上下5 mm及10 mm处勾画靶区,模拟0.8 mCi直线粒... 目的探讨同等活度125I粒子链长度变化对周围不同剂量参考点剂量的影响。方法通过CT扫描本中心粒子剂量测量专利模体,将扫描影像按照DICOM格式传输至三维治疗计划系统(3D-TPS),在模体中心点上下5 mm及10 mm处勾画靶区,模拟0.8 mCi直线粒子链,粒子按照等间距5 mm以1~20颗(5~100 mm)排布,将粒子链中心点上下两侧5 mm点分别定义为A点与A’点,中心点10 mm上下两侧分别定义为B点与B’点;左侧粒子链边缘上下5 mm为A_(L)点与A_(L)’点,右侧粒子链边缘上下5 mm为A_(R)点与A_(R)’点,同理,粒子链边缘点10 mm处点命名为BL点、BL’点、BR点、BR’点,测量从45~100 mm A_(L)点、A_(L)’点、A_(R)点、A_(R)’点内侧5、10、15及20 mm处粒子链上下对称点剂量均值。将所有对称位置点剂量进行对比,中心处剂量与端点位置剂量点进行对比,中心点A点剂量与端点A_(L)点、A_(L)’点、A_(R)点、A_(R)’点内侧5、10、15及20 mm处对称点剂量进行对比,并将各点处点剂量与粒子链长度进行曲线拟合,寻找各点剂量与粒子链长度的关联性。结果各点剂量与长度呈正相关,中心点组内比较及两端点组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中心处各点与端点比较及A点与端点内侧5 mm、10 mm处剂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端点内侧15 mm及20 mm处剂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点、A’点、B点、B’点剂量随粒子链长度增长稳定提高,分别得出拟合曲线:y=e^((-0.62/x+5.28))(R^(2)=0.992)、y=e^((-0.64/x+5.34))(R^(2)=0.987)、y=e^((-0.82/x+4.80))(R^(2)=0.984)、y=e^((-0.82/x+4.83))(R^(2)=0.981)。结论A点、A’点、B点、B’点剂量与粒子链长度呈正相关且稳定性较高,A点可作为粒子链靶区剂量参考点,B点可作为危机器官受量参考点,其余位置点剂量波动性较大,作为粒子链剂量参考点具有不确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三维治疗计划系统 粒子链 剂量 参考点 近距离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