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健康行为互动模式在妊娠期糖尿病孕妇自我管理中的应用
1
作者 卢紫微 赵雨菲 +2 位作者 杨素勉 王晗 邢琰 《中国护理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763-769,共7页
目的:构建基于健康行为互动模式的妊娠期糖尿病孕妇自我管理方案并评价其临床应用效果,为提高妊娠期糖尿病孕妇自我管理能力提供参考。方法:通过文献回顾、德尔菲专家函询法构建基于健康行为互动模式的妊娠期糖尿病孕妇自我管理方案,采... 目的:构建基于健康行为互动模式的妊娠期糖尿病孕妇自我管理方案并评价其临床应用效果,为提高妊娠期糖尿病孕妇自我管理能力提供参考。方法:通过文献回顾、德尔菲专家函询法构建基于健康行为互动模式的妊娠期糖尿病孕妇自我管理方案,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3年8月至2024年3月在河北省某三级甲等医院产科门诊确诊为妊娠期糖尿病的孕妇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干预组(n=38)和对照组(n=37)。干预组采用基于健康行为互动模式的护理干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血糖水平、自我效能、自我管理能力、生活质量、妊娠结局。结果:干预后,干预组孕妇空腹血糖为(4.67±0.45)mmol/L、餐后2h血糖为(6.44±0.95)mmol/L,均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干预组自我效能评分、自我管理能力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干预组妊娠结局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基于健康行为互动模式的护理干预,可降低妊娠期糖尿病孕妇血糖水平,提高孕妇自我效能、自我管理能力和生活质量,改善妊娠结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期糖尿病 健康行为互动模式 自我管理 孕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体成分与脂肪细胞因子在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中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刘丽 王新玲 +3 位作者 韩亚军 冯少敏 刘新菊 霍琰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9-53,共5页
目的:探讨妊娠期女性的人体成分与脂肪细胞因子在妊娠期糖尿病(GDM)风险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本院常规产前检查单胎自然受孕GDM孕妇90例为GDM组,另选择同期单胎正常妊娠孕妇219例为对照组(NGT组)。在妊娠24~28周时,用生物阻抗法测定其... 目的:探讨妊娠期女性的人体成分与脂肪细胞因子在妊娠期糖尿病(GDM)风险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本院常规产前检查单胎自然受孕GDM孕妇90例为GDM组,另选择同期单胎正常妊娠孕妇219例为对照组(NGT组)。在妊娠24~28周时,用生物阻抗法测定其人体成分。分析孕前体质量指数(BMI)、体脂百分比(FMP)、去脂体质量百分比(FFMP)、细胞外液/细胞内液(ECW/ICW)、体脂指数(FMI)等人体成分与GDM的关系。所有入组孕妇同期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循环脂联素、脂肪酸结合蛋白4(FABP4)、瘦素以及空腹胰岛素(FINS)水平,并分析其与人体成分各指标的关系。结果:①GDM组脂联素低于NGT组,而瘦素高于NGT组(P<0.05)。②GDM组FMP、ECW/ICW、FMI显著高于NGT组(P<0.05),单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孕前BMI、FMP、FMI、ECW/ICW是GDM的危险因素(OR>1,P<0.05)。而多因素分析显示仅FMP升高与GDM发病风险显著相关,是其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OR>1,P<0.05),FFMP、MP、PP、M/F是GDM的保护因素(OR<1,P<0.05)。③GDM组,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与FMI呈正相关(r>1,P<0.05),与PP呈负相关(r<1,P<0.05)。④ROC曲线显示,孕前BMI、FMP、ECW/ICW、FMI对GDM的诊断价值相似,孕前BMI、FMP和FMI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略优于ECW/ICW(P<0.001)。结论:妊娠期的人体成分与患GDM的风险有关。FMP升高与发展为GDM的风险增加有关,FMP越高,GDM的风险越高。孕前BMI、FMP、FMI对GDM的诊断效能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期糖尿病 人体成分 体脂百分比 体脂指数 去脂体质量百分比 细胞外液/细胞内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OK双球囊宫腔填塞在前置胎盘剖宫产术子宫下段出血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被引量:57
3
作者 段雅 赵姗 +4 位作者 李敏 靳颖 李季滨 王莉 唐增军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1期2598-2601,共4页
背景目前用于前置胎盘合并产后出血的止血方法较多,相对于其他方法,球囊填塞压迫止血操作简便、无明显创伤,止血效果明显。目的比较COOK双球囊宫腔填塞与Bakri球囊宫腔填塞对前置胎盘剖宫产术子宫下段出血的疗效。方法回顾性选取河北省... 背景目前用于前置胎盘合并产后出血的止血方法较多,相对于其他方法,球囊填塞压迫止血操作简便、无明显创伤,止血效果明显。目的比较COOK双球囊宫腔填塞与Bakri球囊宫腔填塞对前置胎盘剖宫产术子宫下段出血的疗效。方法回顾性选取河北省人民医院2012年1月-2018年1月因前置胎盘行剖宫产术术中发生子宫下段出血患者78例,其中应用COOK双球囊宫腔填塞压迫止血42例(双球囊组),Bakri球囊宫腔填塞压迫止血36例(单球囊组)。比较两组术中指标(手术时间、止血时间、术中出血量、止血有效率、输血率)、术后指标(术后24 h出血量、抗生素应用时间、术后感染率、住院天数)的差异。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止血有效率和输血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双球囊组术中出血量和止血时间少于单球囊组(P<0.05)。双球囊组术后24 h出血量少于单球囊组(P<0.05);两组抗生素应用时间、术后感染率、住院天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OOK双球囊宫腔填塞对前置胎盘剖宫产术子宫下段出血的止血效果优于Bakri球囊宫腔填塞,术后出血少,且不增加手术时间、抗生素应用时间、术后感染率及住院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出血 宫腔填塞 剖宫产术 前置胎盘 产后出血 COOK双球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脂素在妊娠期代谢综合征患者中的水平变化及与妊娠不良结局的相关性 被引量:11
4
作者 冯静 李红艳 +3 位作者 王新玲 霍琰 王莉 唐增军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0期3422-3425,共4页
目的探讨内脂素在妊娠期代谢综合征(GMS)患者中的水平变化及与不良妊娠结局的关系。方法选取我院产科门诊收治的GMS孕妇50例(GMS组)、同期正常妊娠无合并症的孕妇5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母体血清、脐血及胎盘组织中的内脂素,并分析内... 目的探讨内脂素在妊娠期代谢综合征(GMS)患者中的水平变化及与不良妊娠结局的关系。方法选取我院产科门诊收治的GMS孕妇50例(GMS组)、同期正常妊娠无合并症的孕妇5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母体血清、脐血及胎盘组织中的内脂素,并分析内脂素水平与GMS组代谢相关指标的关系,并对比两组妊娠结局。结果 GMS组血清、脐血及胎盘组织中的内脂素表达水平显著的高于对照组(P <0.05);GMS组的LDL-C、TC、TG、FPG、HOMA-IR显著的高于对照组(P <0.05),HDL-C显著的低于对照组(P <0.05);GMS组的巨大儿、早产儿发生率显著的高于对照组(P <0.05);GMS组胎盘组织中内脂素表达与LDL-C、TC、TG、FPG、HOMA-IR呈显著的正相关(P <0.05),GMS组胎盘组织中内脂素表达与HDL-C呈显著的负相关(P <0.05)。结论 GMS患者血清、脐血及胎盘组织中内脂素均呈高表达,可能与GMS患者不良妊娠结局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期代谢综合征 内脂素 不良妊娠结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会阴体按摩联合生物反馈电刺激对产妇盆底功能及性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7
5
作者 杨素勉 赵海峰 桑文淑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4期3118-3124,共7页
目的探讨会阴体按摩联合生物反馈电刺激对产妇盆底神经组织功能及性功能康复的效果。方法选取孕妇2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10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孕期健康教育指导及产后饮食、盆底肌肉锻炼等;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在孕35周开始... 目的探讨会阴体按摩联合生物反馈电刺激对产妇盆底神经组织功能及性功能康复的效果。方法选取孕妇2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10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孕期健康教育指导及产后饮食、盆底肌肉锻炼等;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在孕35周开始进行会阴体按摩,并在产后6周给予生物反馈电刺激。观察两组产妇分娩结局、会阴裂伤度、侧切率及产后3个月、6个月盆底肌力和性功能恢复情况,评价孕晚期会阴体按摩联合产后生物反馈电刺激对产妇盆底功能及性功能康复的效果。结果与对照组产妇比较干预组产妇会阴裂伤度、侧切率、侧切+助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45,χ^(2)=20.88,P<0.01);产后3个月肌电值、性功能、盆底器官脱垂情况(POP-Q分度)、盆底肌力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H=35.07,F=8.43,P<0.01)。对照组产妇产后3个月剖宫产者与顺产者盆底肌力、性功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4),与侧切/侧切+助产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Ⅱ类肌纤维的肌力与性功能FSFI总分进行秩相关及单因素回归分析,呈正相关(r=0.69,P<0.01)。结论孕晚期实施会阴体按摩有效降低了阴道分娩时侧切+助产率及会阴裂伤度,联合产后低频电刺激显著提高了产妇盆底组织功能及性功能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会阴体按摩 电刺激 盆底组织 性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妊娠期糖尿病患者来源的胎盘外泌体对内皮细胞血管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4
6
作者 张艳赏 李丽 +2 位作者 霍琰 崔京娜 李桂平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14-220,共7页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GDM)患者来源的胎盘外泌体对血管内皮细胞的增殖、侵袭、迁移及成管能力的影响。方法联合利用胎盘组织块离体培养及超速离心法获取胎盘外泌体;透射电镜(TEM)、动态光散射(DLS)及Western blot检测进行鉴定;体外培...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GDM)患者来源的胎盘外泌体对血管内皮细胞的增殖、侵袭、迁移及成管能力的影响。方法联合利用胎盘组织块离体培养及超速离心法获取胎盘外泌体;透射电镜(TEM)、动态光散射(DLS)及Western blot检测进行鉴定;体外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免疫荧光双染后应用荧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内皮细胞对外泌体的摄取;利用CCK-8实验和EdU染色法、划痕实验、Transwell侵袭实验和小管形成实验分别检测不同浓度的外泌体对内皮细胞增殖、迁移、侵袭和血管生成能力的影响。结果成功分离直径范围40~130 nm的胎盘外泌体;分离纯化的胎盘外泌体能够被内皮细胞所摄取,并能够以浓度依赖性促进内皮细胞的增殖、迁移、侵袭及成管能力,即高浓度的胎盘外泌体对内皮细胞的上述功能的促进作用越强。结论来源于GDM患者胎盘组织的外泌体可促进内皮细胞的增殖、迁移、侵袭及成管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期糖尿病 胎盘外泌体 内皮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创产前筛查高风险胎儿的产前诊断结果分析及妊娠结局研究 被引量:15
7
作者 罗艳 赵兵依 +5 位作者 孙艳美 田海深 李亚丽 张艳赏 高健 崔志强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0期2482-2488,共7页
背景无创产前筛查针对胎儿非整倍体的筛查效率明显高于传统的血清学筛查方式,本研究试图获得真实的无创产前基因检测(NIPT)筛查染色体非整倍体及染色体拷贝数变异(CNVs)的阳性预测值(PPV)数据,并初步探讨孕妇对于性染色体非整倍体及染... 背景无创产前筛查针对胎儿非整倍体的筛查效率明显高于传统的血清学筛查方式,本研究试图获得真实的无创产前基因检测(NIPT)筛查染色体非整倍体及染色体拷贝数变异(CNVs)的阳性预测值(PPV)数据,并初步探讨孕妇对于性染色体非整倍体及染色体微缺失、微重复胎儿的妊娠选择。目的评估应用胎儿染色体核型分析、染色体微阵列分析(CMA)明确NIPT筛查提示高风险病例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4-01-01至2018-12-31就诊于河北省人民医院生殖遗传科,经无创产前筛查提示胎儿染色体非整倍体高风险以及胎儿CNVs高风险而需进行产前诊断的528例孕妇为研究对象。经羊膜腔穿刺或脐静脉穿刺获取胎儿细胞,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CMA的产前诊断。对所有分娩病例在1年内进行电话随访,记录其妊娠结局。结果NIPT提示528例胎儿中447例为染色体非整倍体高风险,产前诊断的PPV分别为21-三体82.86%(174/210)、18-三体51.52%(34/66)、13-三体12.50%(4/32)、性染色体非整倍体50.82%(62/122)、其他类型三体5.88%(1/17)。NIPT提示81例为CNVs高风险,CMA发现拷贝数变异28例(PPV为34.57%),CMA有明确致病意义者占24.69%(20/81)。<35岁和≥35岁孕妇经产前诊断明确结果异常的比例分别为48.51%(147/303)、70.22%(158/225),<35岁和≥35岁孕妇产前诊断结果异常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4.938,P<0.05)。62例确诊为胎儿性染色体非整倍体的孕妇中,继续妊娠率为20.97%(13/62);CMA无明确意义8例,其中1例失访、7例选择继续妊娠(1例婴儿具体情况未告知;1例女婴,双手为六指;余5例婴儿发育正常)。结论本研究获得了真实的NIPT筛查染色体非整倍体及CNVs的PPV数据和妊娠结局随访情况,为临床遗传咨询及处理提供了可靠的依据;无创高风险提示染色体存在可疑异常(染色体偏多/偏少/微缺失/微重复)时,建议同时行染色体核型及CMA检查,以便发现染色体倒位、平衡易位、低比例嵌合以及某些形态上的异常,提高胎儿染色体异常的检出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前诊断 无创产前筛查 染色体微阵列分析 性染色体畸变 性染色体非整倍体 拷贝数变异 阳性预测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维生素D及其代谢相关基因与妊娠期糖尿病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20
8
作者 刘丽 刘素新 +2 位作者 刘翠莲 王言言 霍琰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296-300,共5页
目的:探讨维生素D(Vit D)及其代谢相关基因与妊娠期糖尿病(GDM)的关系。方法:选择于本院行择期剖宫产的孕晚期单胎GDM孕妇41例为GDM组;另选择同期正常妊娠择期剖宫产单胎孕妇40例为对照组,在手术前采集母血,术中胎儿分娩后留取脐带血和... 目的:探讨维生素D(Vit D)及其代谢相关基因与妊娠期糖尿病(GDM)的关系。方法:选择于本院行择期剖宫产的孕晚期单胎GDM孕妇41例为GDM组;另选择同期正常妊娠择期剖宫产单胎孕妇40例为对照组,在手术前采集母血,术中胎儿分娩后留取脐带血和胎盘组织。利用比色法测定空腹血糖(FPG);电化学发光法检测母血、脐血血浆Vit D水平及空腹胰岛素(FINS)水平;ELISA法检测母血、脐血维生素D结合蛋白(VDBP)水平;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免疫印迹法(WB)测定Vit D代谢相关基因24羟化酶(CYP24A1)、1α羟化酶(CYP27B1)、VDBP mRNA及蛋白在胎盘组织的表达;并对母血、脐血Vit D及其代谢相关基因行相关性分析。结果:(1)GDM组母血Vit D缺乏患者比例(87.8%)显著高于对照组(65.0%),Vit D充足患者的比例(0)明显低于对照组(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2)GDM组母血及脐血的Vit D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GDM组母血VDBP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而脐血VDBP水平却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3)GDM组与对照组相比,胎盘组织CYP24A1 mRNA及蛋白的表达量均明显升高(P <0.05);CYP27B1、VDBP mRNA及蛋白的表达量降低(P <0.05)。(4)母血Vit D水平在两组中均与FINS、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胎盘组织CYP24A1蛋白的表达呈负相关(r <0,P <0.05),而与脐血Vit D及胎盘组织CYP27B1蛋白的表达呈正相关(r> 0,P <0.05);母血Vit D水平与胎盘组织VDBP mRNA及蛋白在GDM组呈正相关(r> 0,P <0.05)。结论:维生素D缺乏可能通过减少胰岛素的分泌和增加胰岛素抵抗参与GDM的发病。GDM孕妇胎盘组织Vit D分解基因(CYP24A1)表达的增加和合成基因(CYP27B1)及VDBP表达的降低可能是母血Vit D和脐血Vit D水平较低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期糖尿病 维生素D 24羟化酶 1α羟化酶 维生素D结合蛋白 胎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阴道涂片两种染色方法比较 被引量:20
9
作者 张婷 王颖 王莉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98-101,共4页
目的通过对SD雌鼠阴道涂片进行染色,观察细胞形态,为确定大鼠动情周期的四个阶段寻找一种简便的染色方法。方法将20只年龄10~13周,体重216~234 g(225±6 g)的SD雌鼠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0只),每天做阴道涂片连续6天。用湿润的棉签... 目的通过对SD雌鼠阴道涂片进行染色,观察细胞形态,为确定大鼠动情周期的四个阶段寻找一种简便的染色方法。方法将20只年龄10~13周,体重216~234 g(225±6 g)的SD雌鼠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0只),每天做阴道涂片连续6天。用湿润的棉签插入雌鼠阴道0. 5~1. 0 cm轻转1~2圈,涂在滴有生理盐水的干净载玻片上,自然风干后行快速革兰氏染色和结晶紫染色,在光镜下区分雌鼠发情周期。结果结晶紫染色将细胞核染成深紫色,细胞质为淡紫色,白细胞为深紫色。快速革兰氏染色将细胞核染色为紫红色,细胞质为玫红色,白细胞为深红色。SD雌鼠动情周期平均为4~5天,分为发情前期、发情期、发情后期和发情间期四个阶段。发情前期,主要是有核上皮细胞;发情期,几乎都是无核角化细胞,可成簇状;发情后期,可见大量白细胞和少量无核角化细胞;发情间期,白细胞,有核细胞和无核角化细胞同时存在,以白细胞为主。两种染色方法操作过程都比较简单,可以区分SD大鼠动情周期的四个阶段,结晶紫染色细胞形态有时会有轻微变形,快速革兰氏染色细胞形态完整,图像清晰,而且无需用无水乙醇固定用时较短。结论快速革兰氏染色法在不改变SD雌鼠生殖周期的情况下能够简单、快速的区分其动情周期的各个阶段,在进行大样本实验时,可以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情周期 阴道涂片 染色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胎位对妊娠结局影响的横断面研究 被引量:9
10
作者 王朔 贾璐 +3 位作者 廖芳 石子佳 袁会卿 王莉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4期1997-2002,共6页
目的收集2013-2017年河北省产妇异常胎位的发生情况,并探讨其影响因素和妊娠结局。方法通过河北省妇幼保健中心产妇监测信息管理系统(网络直报),收集2013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在河北省各地22个监测点(医院)共273 977例住院产妇的资... 目的收集2013-2017年河北省产妇异常胎位的发生情况,并探讨其影响因素和妊娠结局。方法通过河北省妇幼保健中心产妇监测信息管理系统(网络直报),收集2013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在河北省各地22个监测点(医院)共273 977例住院产妇的资料信息,分析2013-2017年河北省产妇异常胎位发生情况,并分析其相关影响因素和妊娠结局。结果河北省273 977例产妇中,异常胎位者8 176例,患病率为3.0%,其中臀位7 844例(2.8%)、横位195例(0.1%)、混合位137例(0.1%)。不同年龄、产前检查次数、分娩地点、孕次、产次、以及是否有剖宫产史和孕期并发症的产妇异常胎位发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臀位、横位、混合位是出现剖宫产分娩、新生儿1 min Apgar评分≤7的影响因素(P <0.01);臀位,横位是出现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死胎的影响因素(P <0.01);横位是出现产妇产后出血的影响因素(P <0.01)。结论异常胎位患病率在≥35岁产妇中发生率较高,建议适度孕育,针对不同地区,尤其是高危人群采取预防措施,加强监测,对改善不良围产结局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常胎位 妊娠结局 臀位 横位 围产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葡萄糖对滋养细胞内脂素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艳红 尹晓茜 +3 位作者 霍琰 王润芳 邢邯英 刘素新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4期2307-2310,共4页
目的探讨葡萄糖对BeWo细胞内脂素(visfatin)表达的影响及机制。方法用不同浓度的葡萄糖作用于Be Wo细胞48 h,RT-PCR和Western-blot分别检测visfatin、PPAR-γ mRNA和蛋白表达,Western-blot检测p-JNK蛋白表达,ELISA检测visfatin分泌水平... 目的探讨葡萄糖对BeWo细胞内脂素(visfatin)表达的影响及机制。方法用不同浓度的葡萄糖作用于Be Wo细胞48 h,RT-PCR和Western-blot分别检测visfatin、PPAR-γ mRNA和蛋白表达,Western-blot检测p-JNK蛋白表达,ELISA检测visfatin分泌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5.5 mmol/L和10 mmol/L组visfatin mRNA表达升高(P<0.05),30 mmol/L组明显升高(P<0.01);PPAR-γ mRNA水平仅30 mmol/L组升高(P<0.05);二者mRNA表达正相关(r=0.686,P=0.014)。与对照组相比,10 mmol/L和30 mmol/L组visfatin蛋白表达升高(P<0.05);葡萄糖对PPAR-γ及p-JNK蛋白表达无明显影响。结论高糖可促进visfatin基因和蛋白表达,PPAR-γ可能在基因水平参与葡萄糖对visfatin表达的调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妊娠 烟酰胺磷酸核糖基转移酶 胰岛素抵抗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状腺间变性癌9例临床病理学分析
12
作者 郑国娜 李冰洁 +4 位作者 王凤暖 杜倩 师雅斌 刘阳 赵焕芬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514-1517,共4页
目的探讨甲状腺间变性癌(anaplastic thyroid carcinoma,ATC)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分子遗传学特征及其治疗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ATC的临床资料,行HE和免疫组化染色观察组织学和免疫表型特征,采用PCR检测BRAF V600E突... 目的探讨甲状腺间变性癌(anaplastic thyroid carcinoma,ATC)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分子遗传学特征及其治疗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ATC的临床资料,行HE和免疫组化染色观察组织学和免疫表型特征,采用PCR检测BRAF V600E突变,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9例ATC中,男性6例,女性3例,年龄62~83岁,中位年龄67岁。肿物最大径0.5~6.5 cm。2例局限于甲状腺内,7例侵犯被膜,3例侵犯甲状腺外组织,4例淋巴结转移,1例肺转移。患者总生存期3~12个月,中位生存时间6.5个月。镜检:肿瘤组织主要由梭形细胞、上皮样细胞、多形性巨细胞组成,并可见血管肉瘤样、破骨巨细胞样、鳞状细胞样及横纹肌样形态,细胞异型性大,病理性核分裂多见,可见坏死。3例伴有甲状腺乳头状癌成分。免疫表型:肿瘤细胞vimentin(9/9)、CKpan(8/9)、CK19(6/9)、EMA(5/9)、PAX8(3/9)、p53突变(5/9)阳性,2例TTF-1、Tg少量细胞散在阳性、Ki-67增殖指数30%~70%。鳞状细胞癌样形态p63、p40阳性,破骨巨细胞样形态CD68阳性。PCR检出BRAF V600E突变(4/9)。结论ATC侵袭性强,预后差,组织学形态多样,需借助免疫组化及基因检测与多种恶性肿瘤进行鉴别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肿瘤 间变性癌 免疫组织化学 诊断 鉴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