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快速性心律失常射频消融术围术期穿刺部位并发症危险因素分析及处理措施
1
作者 司会莉 王帆 +1 位作者 李浩翰 李树仁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3-56,共4页
目的探讨影响老年快速性心律失常患者经导管射频消融术(radiofrequency catheter ablation,RFCA)后穿刺部位并发症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纳入2017年1月至2023年6月河北省人民医院心脏中心收治的行RFCA的老年快速性心律患者290例,根据... 目的探讨影响老年快速性心律失常患者经导管射频消融术(radiofrequency catheter ablation,RFCA)后穿刺部位并发症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纳入2017年1月至2023年6月河北省人民医院心脏中心收治的行RFCA的老年快速性心律患者290例,根据住院期间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分为并发症组13例,非并发症组277例。比较2组基线临床资料,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RFCA围术期穿刺部位并发症的独立影响因素,并绘制ROC曲线检测体质量指数对穿刺部位并发症的预测价值。结果穿刺部位并发症在房性心律失常RFCA中较多,室上性心律失常次之,室性心律失常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与非并发症组比较,并发症组体质量指数、房性心律失常比例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年龄、室性心律失常、室上性心律失常、高血压、2型糖尿病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体质量指数较大是老年快速心律失常患者穿刺部位并发症的危险因素(OR=1.256,95%CI:1.032~1.528,P=0.023)。ROC曲线分析显示,体质量指数预测穿刺部位并发症的曲线下面积为0.702(95%CI:0.586~0.817,P=0.018),敏感性为91.7%,特异性为49.6%,约登指数为0.413。结论房性心律失常RFCA与穿刺部位并发症密切相关,体质量指数对穿刺部位并发症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律失常 心性 导管消融术 危险因素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房颤动环肺静脉隔离联合额外部位消融的疗效评价——一项随机对照试验的Meta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郭爽 李天骄 +2 位作者 李树仁 司会莉 郝潇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792-799,共8页
目的:探究环肺静脉隔离(CPVI)联合额外部位消融是否比单纯CPVI术后心房颤动(房颤)复发风险低。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PubMed、Embase、Cochrane图书馆等数据库,筛选出近10年符合标准... 目的:探究环肺静脉隔离(CPVI)联合额外部位消融是否比单纯CPVI术后心房颤动(房颤)复发风险低。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PubMed、Embase、Cochrane图书馆等数据库,筛选出近10年符合标准的随机对照研究,应用Review Manager 5.3软件对文献相关内容进行Meta分析,总结比较单纯CPVI与CPVI联合额外部位消融策略在消融后房颤复发中的差异。结果:共纳入21篇文献,包括21项研究3357例患者,其中1580例行单纯CPVI,1777例行CPVI联合额外部位消融,随访时间均大于1年。Meta分析结果表明,与单纯CPVI相比,CPVI联合额外部位消融未降低房颤复发风险(OR=0.86,95%CI:0.73~1.01,P=0.06)。根据额外消融部位、房颤类型、左心房内径、房颤诊断时间进行亚组分析,发现只在较小的左心房内径亚组中,CPVI联合额外部位消融进一步降低房颤复发风险(OR=0.68,95%CI:0.47~0.98,P=0.04),在其他亚组中未发现上述现象。结论:相比于单纯CPVI,CPVI联合额外部位的消融策略未降低消融后房颤复发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射频消融 环肺静脉消融 复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高血压患者左心室舒张功能与基于4因子的纤维化指数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孟烨 汪妍 +1 位作者 刘英芳 郭艺芳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7-99,共3页
目的探讨基于4因子的纤维化指数(FIB-4)与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左心室舒张功能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2月至2022年10月河北省人民医院收治的老年高血压患者183例,根据左心室舒张功能分为左心室舒张功能不全(LVDD)组80例与对照... 目的探讨基于4因子的纤维化指数(FIB-4)与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左心室舒张功能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2月至2022年10月河北省人民医院收治的老年高血压患者183例,根据左心室舒张功能分为左心室舒张功能不全(LVDD)组80例与对照组103例。根据FIB-4最佳临界值,将所有入组者分为高FIB-4(FIB-4≥1.779)组73例和低FIB-4(FIB-4<1.779)组110例。比较LVDD组和对照组FIB-4、血液生化及超声心动图等指标。结果LVDD组FIB-4高于对照组,高FIB-4组LVDD检出率高于低FIB-4组(P<0.01)。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FIB-4与年龄、肺动脉收缩压、舒张早期二尖瓣血流峰值速度(E)与舒张早期二尖瓣瓣环峰值速度(e′)比值(E/e′)、LVDD呈正相关(P<0.05,P<0.01),LVDD与年龄、左心房内径、E/e′呈正相关(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LVDD组FIB-4升高的风险是对照组的4.444倍(95%CI:2.165~9.124,P=0.000)。结论FIB-4有助于反映老年高血压患者LVDD,对评估老年高血压患者发生LVDD风险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高血压 数据相关性 回顾性研究 左心室舒张功能不全 基于4因子的纤维化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钠-葡萄糖共转运蛋白2抑制剂相关心血管获益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0
4
作者 陈学锋 容春莉 +5 位作者 姚文静 张延涛 白文楼 贾永建 郝自强 齐晓勇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272-279,共8页
钠-葡萄糖共转运蛋白2抑制剂(SGLT2i)是一类新型的口服降糖药,其通过抑制钠-葡萄糖共转运蛋白2(SGLT-2)而降低肾糖阈,促进尿葡萄糖排泄,进而达到降低血液循环中葡萄糖水平的作用。目前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批准的用于治疗2型糖... 钠-葡萄糖共转运蛋白2抑制剂(SGLT2i)是一类新型的口服降糖药,其通过抑制钠-葡萄糖共转运蛋白2(SGLT-2)而降低肾糖阈,促进尿葡萄糖排泄,进而达到降低血液循环中葡萄糖水平的作用。目前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批准的用于治疗2型糖尿病的SGLT2i有卡格列净、恩格列净、达格列净等。在最近结束的大型临床试验中,SGLT2i除具有降低血糖作用外,均显示出明显的心脏和肾脏保护作用。这些临床试验的亚组分析显示,SGLT2i可以显著延缓肾脏病的进展及降低心力衰竭的再住院率。本文总结了SGLT2i心血管方面最新的临床试验及动物实验,旨在对SGLT2i的心血管获益机制进行探讨,以期指导SGLT2i在心血管疾病尤其是心力衰竭患者中的进一步应用,改善患者的临床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疾病 心力衰竭 钠-葡萄糖共转运蛋白2抑制剂 达格列净 药理作用分子作用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托伐普坦联合呋塞米治疗老年慢性心力衰竭利尿剂抵抗患者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36
5
作者 王立立 耿彦平 +2 位作者 杨倩 杨秀红 杜荣品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58-160,共3页
目的观察低剂量托伐普坦联合呋塞米治疗老年慢性心力衰竭(CHF)利尿剂抵抗患者的疗效。方法选择伴利尿剂抵抗的老年CHF患者85例,随机分为观察组(托伐普坦15mg/d口服联合呋塞米40mg/d静脉注射)43例与对照组42例。比较2组治疗前与治疗5d的... 目的观察低剂量托伐普坦联合呋塞米治疗老年慢性心力衰竭(CHF)利尿剂抵抗患者的疗效。方法选择伴利尿剂抵抗的老年CHF患者85例,随机分为观察组(托伐普坦15mg/d口服联合呋塞米40mg/d静脉注射)43例与对照组42例。比较2组治疗前与治疗5d的日均尿量、左心室舒张末容积(LVEDV)变化。结果 2组患者治疗后尿量增加,LVEDV较治疗前降低(P<0.05);观察组尿量和LVEDV水平较对照组变化更显著[(2.89±0.87)L/d vs(2.43±0.49)L/d,P=0.01;(103.6±21.5)ml vs(116.7±24.3)ml,P=0.01)]。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86.0%vs 71.4%,P=0.01)。结论联合应用低剂量托伐普坦和呋塞米能有效改善老年CHF患者的利尿剂抵抗,提高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呋塞米 利尿药 人体质量指数 利钠肽 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芪注射液治疗心脑血管病合并失眠症的作用机理 被引量:10
6
作者 王杰超 宋霄 +2 位作者 杨爽 孙文亮 吕晓红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5年第2期146-147,共2页
目的 观察黄芪注射液对心脑血管病合并失眠患者睡眠时间的影响 ,并探讨其作用机理。方法 将 16 4例心脑血管病合并失眠症的患者随机分为黄芪注射液组 (84例 )和灯盏花素注射液组 (80例 ) ,疗程均为 2周。观察两组患者夜间睡眠时间、 5... 目的 观察黄芪注射液对心脑血管病合并失眠患者睡眠时间的影响 ,并探讨其作用机理。方法 将 16 4例心脑血管病合并失眠症的患者随机分为黄芪注射液组 (84例 )和灯盏花素注射液组 (80例 ) ,疗程均为 2周。观察两组患者夜间睡眠时间、 5 -HT、 5 -HIAA及TNF -α浓度的变化。结果  (1)两组患者疗效间差别有显著性意义 (P<0 0 5 ) ;(2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浆 5 -HT、 5 -HIAA及血清TNF -α含量间差别均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结论 黄芪注射液能明显延长失眠患者的睡眠时间 ,其主要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提高TNF -α含量 ,促进脑内 5 -HT的更新和功能 ,促进慢波睡眠 ,减少觉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患者 心脑血管病 黄芪注射液 治疗 失眠症 5-HT 5-HIAA 合并 结论 主要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QT间期离散度在扩张型心肌病严重心功能不全患者预后中的意义 被引量:5
7
作者 彭应心 马淑平 +3 位作者 王杏梅 杨素洁 王振起 靳福昌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1996年第9期551-554,共4页
目的:探讨QT间期离散度(QTd)和(或)JT间期离散度(JTd)的增加与扩张型心肌病严重心功能不全患者远期预后的关系。方法:测定26例扩张型心肌病(NYHAII~IV级)患者与20例健康者体表12导联心电图的QTd... 目的:探讨QT间期离散度(QTd)和(或)JT间期离散度(JTd)的增加与扩张型心肌病严重心功能不全患者远期预后的关系。方法:测定26例扩张型心肌病(NYHAII~IV级)患者与20例健康者体表12导联心电图的QTd及JTd。并对全部患者随访16~38个月。结果:26例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心性死亡17例(65.4%)。死亡组QTd及JTd分别为78.7±42.4和80.7±38.6ms,明显高于存活组(47.8±20.6和50.2±16.1ms)和正常对照组(39.6±12.2和42.5±15.1ms),差异有显著性(P均<0.05)。QTd<60ms、60ms<QTd<100ms和QTd>100ms的死亡率分别为33.3%,75.0%和100%,差异显著(P<0.05),猝死率分别为0%、16.7%和100%,差异非常显著(P<0.001)。结论:QTd明显增加的患者远期死亡率显著高于QTd正常或轻度增加的患者,并可能与猝死发生有关。提示QTd(或JTd)可作为判断预后的独立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病 QT间期 预后 心功能不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间充质干细胞过表达IL-10对心肌梗死模型大鼠心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5
8
作者 王成 李霞 +3 位作者 刘振 韩明磊 侯永兰 齐晓勇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556-561,共6页
目的探究间充质干细胞(MSC)转运白介素-10(IL-10)后对其心功能的影响及影响机制。方法用SD大鼠制造心肌梗死(MI)模型,构建真核质粒载体后随机分为C组(注射MSC与PBS混合悬液)、P组(注射pc DNA3-IL-10的MSC悬液);K组(注射pc DNA3的MSC悬液... 目的探究间充质干细胞(MSC)转运白介素-10(IL-10)后对其心功能的影响及影响机制。方法用SD大鼠制造心肌梗死(MI)模型,构建真核质粒载体后随机分为C组(注射MSC与PBS混合悬液)、P组(注射pc DNA3-IL-10的MSC悬液);K组(注射pc DNA3的MSC悬液)。通过心脏超声检查、血流动力学检查和组织学染色方法分别检测大鼠左心室射血分数、短轴缩短率、左心室收缩末压力、左心室舒张末压力、左心室压最大升降速度及梗死面积;免疫荧光检测各组大鼠心肌细胞Caspase-3蛋白含量,同时,western blot检测炎性因子TNF-α、IL-1β含量。结果各组在不同时间点下,三组射血分数、左室短轴缩短率随时间变化并无明显差异(P>0.05);C、K两组各点数值相近,无统计学差异,P组各时间点下射血分数、左室短轴缩短率远大于前两组(P<0.05);组间对比,P组射血分数、左室短轴缩短率均显著高于K组、C组(P<0.05);各组射血分数(F_(交互)=2.564,P_(交互)=0.015)、左室短轴缩短率(F_(交互)=2.233,P_(交互)=0.022)均存在交互作用。术后4周,P组LVSP、+dp/dtmax、-dp/dtmax显著高于C组、K组,而LVEDP则明显低于前两组(P<0.01),其梗死区域最低;免疫荧光及western blot结果显示P组Caspase-3、TNF-α、IL-1β蛋白含量较C、K两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SC转导IL-10可促进MI发生后心功能的恢复,这可能与IL-10过表达抑制Caspase-3凋亡基因及TNF-α、IL-1β炎性因子的表达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间充质干细胞 白介素-1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托洛尔与依那普利对严重充血性心力衰竭室性心律失常作用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彭应心 黄希正 +2 位作者 王振起 薛浩 靳福昌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1996年第12期723-725,共3页
目的:观察美托洛尔(Metoprolol)与依那普利(Enalapril)对严重充血性心力衰竭室性心律失常的影响。方法:对42例充血性心力衰竭(NYHAII~IV级)伴有室性心律失常患者,在强心利尿基础上随机给予美托... 目的:观察美托洛尔(Metoprolol)与依那普利(Enalapril)对严重充血性心力衰竭室性心律失常的影响。方法:对42例充血性心力衰竭(NYHAII~IV级)伴有室性心律失常患者,在强心利尿基础上随机给予美托洛尔(12.5~25.0mg/d)或依那普利(5~40mg/d),治疗均为16周。分别于治疗前后进行24小时动态心电图监测与临床心功能评估。结果:治疗前美托洛尔与依那普利组24小时室性心律失常总检出率及各类型(简单型、复杂型及室性心动过速)检出率均无明显差异(P均>0.05),治疗后24小时室性心律失常总检出率美托洛尔组下降48.7%,依那普利组下降19.5%,二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复杂室性心律失常及室性心动过速检出率美托洛尔组分别下降78.6%与100.0%(P均<0.01),依那普利组仅分别下降23.1%与12.5%(P均>0.05)。两组患者心功能均获不同程度的改善。结论:美托洛尔与依那普利均可改善严重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心脏功能,而美托洛尔还同时具有干预高级别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的特殊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充血性 心力衰竭 心律失常 美托洛尔 依那普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女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病至给予双联抗血小板治疗时间与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杜荣品 王立立 +3 位作者 刘延俊 李如意 李艳茹 华琦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462-464,共3页
目的分析老年女性急性心肌梗死(AMI)发病至入院首次给予双联抗血小板治疗的不同时间的临床预后情况,探讨其时间差(ΔT)与患者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老年女性AMI患者114例,根据患者首次发病时间到给予双联抗血小板治疗的ΔT中位数188... 目的分析老年女性急性心肌梗死(AMI)发病至入院首次给予双联抗血小板治疗的不同时间的临床预后情况,探讨其时间差(ΔT)与患者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老年女性AMI患者114例,根据患者首次发病时间到给予双联抗血小板治疗的ΔT中位数188min为界值,将患者分为≤188min组和>188min组,每组57例,比较分析2组发生心律失常、心肌梗死后心绞痛、心力衰竭及死亡等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情况。结果 114例AMI患者中,发生MACE 44例,其中死亡17例,心律失常6例,心肌梗死后心绞痛16例,心力衰竭5例。≤188min组与>188 min组心律失常(7.0%vs 3.5%),心肌梗死后心绞痛(7.0%vs 21.1%),心力衰竭(7.0%vs1.8%),死亡(15.8%vs 14.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糖尿病、ΔT、高脂血症、高血压、冠状动脉病变是影响患者不良预后的独立相关因素(P<0.05,P<0.01)。结论尽可能地缩短ΔT,及时进行临床治疗程序,开通罪犯血管,挽救缺血心肌,对预防老年女性AMI患者恶性心血管事件的发生、降低病死率尤其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冠状动脉闭塞 血小板聚集抑制剂 心肌再灌注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托伐他汀对慢性兔房颤模型心房电重构的影响 被引量:3
11
作者 杨倩 史亚男 +2 位作者 李鑫柠 宋学莲 齐晓勇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975-1979,共5页
目的:通过快速起搏心房3周建立慢性兔房颤模型,探讨阿托伐他汀(ATO)对该模型心房电重构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将24只新西兰大白兔开胸,于左心房植入起搏和测试电极,随机分为3组:模型(model)组和ATO组持续心房起搏3周,分别给予安慰... 目的:通过快速起搏心房3周建立慢性兔房颤模型,探讨阿托伐他汀(ATO)对该模型心房电重构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将24只新西兰大白兔开胸,于左心房植入起搏和测试电极,随机分为3组:模型(model)组和ATO组持续心房起搏3周,分别给予安慰剂和阿托伐他汀2.5 mg·kg^(-1)·d^(-1)灌胃;假手术(sham)组不起搏,不给药。起搏前后用电生理刺激仪检测心率、P波宽度、心房有效不应期(AERP)和房颤诱发率的变化;起搏后采用Western blot检测心房Cav1.2、Kv4.3和髓过氧化物酶(MPO)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Sham组、model组和ATO组分别有0、5和4只兔诱发持续性房颤。起搏3周后,与sham组相比,model组和ATO组兔心率和P波宽度均增加,AERP缩短(P<0.05);ATO组与model组相比,AERP增加(P<0.05),心率和P波宽度无明显变化。与sham组相比,model组和ATO组兔心房Cav1.2和Kv4.3的蛋白表达水平下降,MPO的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5);ATO组与model组相比,Cav1.2的表达增加,MPO的表达下降(P<0.05),Kv4.3无明显变化。结论:阿托伐他汀能够通过抑制慢性兔房颤模型心房Cav1.2蛋白表达下降和AERP的缩短,抑制心房电重构,其潜在机制可能是阿托伐他汀抑制了心房MPO蛋白的高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电重构 阿托伐他汀 髓过氧化物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螺内酯对慢性房颤模型兔心房结构重构的影响 被引量:4
12
作者 杨倩 王立立 +2 位作者 田国栋 宋学莲 孟存良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884-1888,共5页
目的:探讨螺内酯(SP)对慢性房颤模型兔心房结构重构的影响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新西兰兔开胸后于左心房植入起搏电极,随机分为快速心房起搏组(RAP组)、螺内酯组(RAP+SP组)和假手术组(sham组)。RAP组和RAP+SP组持续心房起搏3周,分别给... 目的:探讨螺内酯(SP)对慢性房颤模型兔心房结构重构的影响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新西兰兔开胸后于左心房植入起搏电极,随机分为快速心房起搏组(RAP组)、螺内酯组(RAP+SP组)和假手术组(sham组)。RAP组和RAP+SP组持续心房起搏3周,分别给予安慰剂和螺内酯20 mg·kg^-1·d^-1灌胃,sham组不起搏,不给药。起搏前、后评价心房结构和功能,检测房颤诱发率;起搏后评价心房间质纤维化程度,检测心房胶原蛋白(collagen)Ⅰ、collagenⅢ、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和MMP-9的表达水平。结果:起搏3周后,与sham组相比,RAP组和RAP+SP组兔左心房明显扩张且伴收缩功能障碍;RAP+SP组与RAP组相比,左房结构和功能无明显差异。Sham组、RAP组和RAP+SP组各7只兔分别有0只、7只、5只诱发持续性房颤。与sham组相比,RAP组和RAP+SP组兔心房纤维化程度及collagenⅠ、collagenⅢ、MMP-2和MMP-9的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增加;RAP+SP组与RAP组相比,心房纤维化程度和上述蛋白表达水平均下降(P<0.05)。结论:螺内酯能够抑制慢性房颤模型兔心房间质纤维化和胶原蛋白表达,抑制心房结构重构,这可能与螺内酯抑制心房MMP-2和MMP-9蛋白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结构重构 螺内酯 基质金属蛋白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PO、MMP-2和MMP-9在兔房颤模型心房肌中的表达变化 被引量:2
13
作者 杨倩 容春莉 +2 位作者 王立立 宋学莲 齐晓勇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934-1938,共5页
目的:观察兔房颤模型心房肌组织髓过氧化物酶(MPO)、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和MMP-9的表达,并探讨三者与房颤时心房结构重构的关系。方法:20只新西兰大白兔,开胸后于左心房植入起搏电极,随机分为2组:快速心房起搏组(RAP组)以600 min-1的... 目的:观察兔房颤模型心房肌组织髓过氧化物酶(MPO)、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和MMP-9的表达,并探讨三者与房颤时心房结构重构的关系。方法:20只新西兰大白兔,开胸后于左心房植入起搏电极,随机分为2组:快速心房起搏组(RAP组)以600 min-1的频率快速起搏心房3周;假手术组(sham组)不予起搏。起搏前、后行超声心动图检查评价心房和心室的结构和功能,行心房burst刺激检测房颤诱发率;起搏后采用Masson染色评价心房的间质纤维化程度,采用RT-q PCR和Western blot检测心房MPO、MMP-2和MMP-9 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起搏3周后,与sham组相比,RAP组兔左心房明显扩张伴收缩功能障碍,左心室的结构和功能变化不明显;RAP组房颤诱发率和间质纤维化百分比均明显增加,且心房MPO、MMP-2、MMP-9 mRNA和蛋白的表达明显增加。结论:持续快速心房起搏兔房颤模型会出现明显心房结构重构,心房MPO、MMP-2和MMP-9表达上调可能是其潜在的分子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快速心房起搏 心房颤动 髓过氧化物酶 基质金属蛋白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醛固酮合成酶基因多态性与心血管疾病关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4
作者 王立立 张倩辉 +1 位作者 耿彦平 华琦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314-316,共3页
醛固酮合成酶由醛固酮合成酶基因细胞色素P45011B2(CYP11B2)编码,是体内调节肾上腺皮质球状带细胞合成醛固酮最后一步生化反应的催化酶,其催化11-去氧皮质醇通过皮质醇和18-羟皮质酮生成醛固酮,在醛固酮生物合成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醛固酮合成酶由醛固酮合成酶基因细胞色素P45011B2(CYP11B2)编码,是体内调节肾上腺皮质球状带细胞合成醛固酮最后一步生化反应的催化酶,其催化11-去氧皮质醇通过皮质醇和18-羟皮质酮生成醛固酮,在醛固酮生物合成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CYP11B2基因定位于染色体8q21-22,全长约7284bp,包含9个外显子和8个内含子,编码503个氨基酸残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醛固酮合酶 细胞色素P450酶系统 高血压 心房颤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背向散射积分技术定量评价糖尿病性心肌病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李如意 王建华 +2 位作者 尹洪宁 张省娟 王明明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02年第6期429-430,共2页
目的 探讨背向散射积分技术在评价糖尿病患者心肌病变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 HP Sonos-5 5 0 0型超声诊断仪配置的 AD-IBS软件 ,对比测定 33例 2型糖尿病患者和 2 2例健康志愿者心肌组织的 IBS% (背向散射积分均值的校正值 )和 CV... 目的 探讨背向散射积分技术在评价糖尿病患者心肌病变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 HP Sonos-5 5 0 0型超声诊断仪配置的 AD-IBS软件 ,对比测定 33例 2型糖尿病患者和 2 2例健康志愿者心肌组织的 IBS% (背向散射积分均值的校正值 )和 CVIBS%(背向散射积分周期变异率的校正值 )。结果  1糖尿病组室间隔及左心室后壁 IBS%较对照组增大 ( P值分别 <0 .0 5和 <0 .0 1) ,CVIBS%较对照组减小 ,但无统计学差异 ;2左心室收缩功能参数 EF(射血分数 )和 FS(短轴缩短率 )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 ;舒张功能参数 TVI-E/ TVI-A(二尖瓣口舒张期血流 E峰和 A峰时间速度积分比值 )糖尿病组显著低于对照组 ( P<0 .0 5 )。结论 糖尿病患者心肌组织特征与健康者显著不同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背向散射积分技术 定量评价 糖尿病性心肌病 临床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CCF/AHA2009版ST段抬高心肌梗死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指南要点解读 被引量:2
16
作者 马博聪 郭艺芳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09年第6期435-436,共2页
近来,美国心脏病学会基金会(ACCF)和美国心脏协会(AHA)对2007版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指南进行了更新,并于2009年11月18日正式颁布。新指南(2009年版)以2007版指南为基础,以近两年来揭晓... 近来,美国心脏病学会基金会(ACCF)和美国心脏协会(AHA)对2007版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指南进行了更新,并于2009年11月18日正式颁布。新指南(2009年版)以2007版指南为基础,以近两年来揭晓的大型临床试验为依据,对STEMI患者的治疗策略等问题作出了更新与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ST段抬高心肌梗死 治疗指南 美国心脏病学会 解读 ST段抬高型 美国心脏协会 大型临床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AS低密度脂蛋白致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专家共识解读 被引量:4
17
作者 郭艺芳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S2期116-117,共2页
今年4月,欧洲动脉粥样硬化学会(EAS)颁布了'低密度脂蛋白致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专家共识'[1].该共识通过对现有遗传学研究、前瞻性流行病学队列研究、孟德尔随机化研究以及降胆固醇治疗随机化临床研究的总结分析,... 今年4月,欧洲动脉粥样硬化学会(EAS)颁布了'低密度脂蛋白致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专家共识'[1].该共识通过对现有遗传学研究、前瞻性流行病学队列研究、孟德尔随机化研究以及降胆固醇治疗随机化临床研究的总结分析,得出结论认为:血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与ASCVD风险呈对数线性关系,降低LDL-C水平可以显著降低心血管事件风险.降LDL-C的临床获益取决于LDL-C降低的幅度,与所用药物无关.换言之,无论应用他汀或非他汀类药物,只要能够安全且显著的降低LDL-C水平,即可产生相同幅度的临床获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密度脂蛋白 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 专家共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产依那普利对扩张型心肌病伴严重心功能不全患者远期生活质量的影响
18
作者 彭应心 黄希正 +2 位作者 王振起 张德兰 杨素洁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杂志》 CSCD 1998年第2期103-105,共3页
目的研究依那普利对扩张型心肌病伴严重心功能不全患者远期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6min步行试验、运动耐量试验及超声心功能检测 ,随访观察41例扩张型心肌病伴严重心功能不全患者(NYHAⅢ_Ⅳ级 ,左室射血分数<30 %) ,在强心、利尿... 目的研究依那普利对扩张型心肌病伴严重心功能不全患者远期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6min步行试验、运动耐量试验及超声心功能检测 ,随访观察41例扩张型心肌病伴严重心功能不全患者(NYHAⅢ_Ⅳ级 ,左室射血分数<30 %) ,在强心、利尿及血管扩张药(主要为硝酸盐)治疗基础上 ,加服国产依那普利(10~40mg/d)为期24个月前后的生活质量变化。结果39例患者完成24个月服药计划。患者6min最大步行距离较用药前增加43 0 %(P<0.01) ,耐量运动时间与最大耐量负荷较用药前提高73 1 %与61 4 %(均P<0.001) ,左室收缩功能参数均获不同程度改善。结论国产依那普利可全面改善扩张型心肌病伴严重心功能不全患者的远期生活质量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依那普利 扩张型心肌病 严重心功能不全 生活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剂量胺碘酮对充血性心力衰竭QT离散的作用
19
作者 彭应心 马淑平 薛浩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杂志》 CSCD 1997年第4期316-317,共2页
关键词 小剂量 胺碘酮 充血性心力衰竭 QT离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托伐他汀对快速起搏兔房颤模型心房电重构的影响 被引量:5
20
作者 宋学莲 齐晓勇 +2 位作者 党懿 李英肖 杨倩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623-627,共5页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ATO)对快速起搏兔房颤模型心房电重构、心房肌离子通道蛋白及心脏功能的影响,探讨阿托伐他汀防治心房颤动的电生理机制。方法:30只新西兰大白兔开胸植入心房起搏和测试电极,采用特制动物心脏起搏器快速起搏心房的...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ATO)对快速起搏兔房颤模型心房电重构、心房肌离子通道蛋白及心脏功能的影响,探讨阿托伐他汀防治心房颤动的电生理机制。方法:30只新西兰大白兔开胸植入心房起搏和测试电极,采用特制动物心脏起搏器快速起搏心房的方法建立兔房颤模型,将其分为对照组、起搏组和药物组。药物组预先给予阿托伐汀钙片2 mg·kg^(-1)·d^(-1)灌胃7 d,起搏组和药物组快速起搏心房48 h,期间药物组持续给药处理,分别于0 h、8 h、16 h、24 h、32 h、40 h、48 h测量心房有效不应期,计算心房频率适应性,观察心脏大小及心功能的变化,比较各组心房肌细胞离子通道蛋白Ca Lα1和Kv4.3的表达差异。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药物组和起搏组心房有效不应期缩短,频率适应性下降,心房肌细胞离子通道蛋白Ca Lα1及Kv4.3表达水平降低(P<0.05),其中以起搏组变化最为明显。快速起搏心房48 h后,起搏组和药物组左房较对照组增大(P<0.05),而左心室大小及射血分数起搏前后均无明显差异。结论:短期快速心房起搏可引起心房有效不应期缩短,导致心房频率适应性不良,阿托伐他汀预处理可有效改善快速起搏诱导的兔心房电重构,而对心脏结构影响不大。进一步研究发现阿托伐他汀可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心房肌钾、钙离子通道蛋白水平降低,这可能是其改善电重构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阿托伐他汀 电重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