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20年版《中国药典》成方制剂未收载中药材和饮片问题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张勤帅 刘沅龙 +3 位作者 刘灵芝 杨静雯 孙宝惠 郑玉光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554-559,共6页
目的 探讨2020年版《中国药典》成方制剂未收载中药材和饮片问题。方法 通过对2020年版《中国药典》四部附录Ⅲ成方制剂未收载的中药材和饮片名称不规范、基原不规范等问题进行分类汇总并讨论。结果 基原不规范的品种13个,同物异名的品... 目的 探讨2020年版《中国药典》成方制剂未收载中药材和饮片问题。方法 通过对2020年版《中国药典》四部附录Ⅲ成方制剂未收载的中药材和饮片名称不规范、基原不规范等问题进行分类汇总并讨论。结果 基原不规范的品种13个,同物异名的品种8个,来源项缺失的品种267个,炮制品饮片名称、归类不规范的品种2个。结论 对同一中药材及其炮制品存在多基原的品种建议统一基原;对拉丁学名不规范的品种建议规范拉丁学名如煅白石脂无基原描述;对基原相同,但药用部位不同,药材名称不同的品种,建议规范其基原的中文名称;对存在一些错别字、科属名称不全的品种,均应予以纠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方制剂 2020年版《中国药典》 基原 来源项缺失 同物异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柱前衍生化GC-MS技术探究紫苏叶与白苏叶的质量差异 被引量:2
2
作者 陈家宝 杨贵雅 +4 位作者 郭龙 齐琳琳 温春秀 郑玉光 王蕾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2023年第1期69-79,53,共12页
为比较紫苏叶与白苏叶化学成分差异,采用柱前衍生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对紫苏叶与白苏叶的氨基酸、有机酸、糖类、酚酸类等多种成分进行了定性和定量分析。进一步结合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和正交偏... 为比较紫苏叶与白苏叶化学成分差异,采用柱前衍生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对紫苏叶与白苏叶的氨基酸、有机酸、糖类、酚酸类等多种成分进行了定性和定量分析。进一步结合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和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rthogonal partial least squares discrimination analysis,OPLS-DA)等多元统计分析方法筛选得到8个显著性差异化合物,分别为D-阿拉伯糖醇、D-果糖、D-半乳糖、D-葡糖醇、D-山梨糖醇、咖啡酸、麦芽糖、迷迭香酸,其中D-果糖、D-葡糖醇、咖啡酸、麦芽糖、迷迭香酸在紫苏叶中的相对含量均显著高于白苏叶。上述结果表明紫苏叶与白苏叶中的多种类型非挥发性成分含量存在显著差异,同时为不同种质紫苏叶的应用与开发提供了数据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苏叶 白苏叶 柱前衍生化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 含量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蜀葵花黄酮类成分提取、纯化工艺优化 被引量:1
3
作者 陈范 宿树兰 +3 位作者 郭龙 安福丽 尚尔鑫 段金廒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631-1636,共6页
目的优化黄蜀葵花黄酮类成分提取、纯化工艺。方法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以乙醇体积分数、提取时间、料液比为影响因素,黄酮类成分(芦丁、金丝桃苷、异槲皮苷、棉皮素-8-O-葡萄糖苷、杨梅素、槲皮素-3′-O-葡萄糖苷、槲皮素)含量为评价指... 目的优化黄蜀葵花黄酮类成分提取、纯化工艺。方法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以乙醇体积分数、提取时间、料液比为影响因素,黄酮类成分(芦丁、金丝桃苷、异槲皮苷、棉皮素-8-O-葡萄糖苷、杨梅素、槲皮素-3′-O-葡萄糖苷、槲皮素)含量为评价指标,Box-Behnken响应面法优化提取工艺。再以树脂型号、洗脱剂(乙醇)体积分数、上样质量浓度、洗脱体积为影响因素,绘制泄漏曲线,优化大孔吸附树脂纯化工艺。结果最佳提取工艺为15倍量70%乙醇提取2次,每次60 min;最佳纯化工艺为每1 g AB-8型树脂上样0.38 g生药,上样质量浓度1.0 g/mL,60%乙醇洗脱3 BV,黄酮含量达51.78%。结论该方法稳定合理,简便可行,可为提取、纯化黄蜀葵花黄酮类成分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蜀葵花 黄酮类成分 提取工艺 纯化工艺 Box-Behnken响应面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连作对北沙参根系土壤中细菌群落的影响
4
作者 赵靖侨 荣正普 +2 位作者 王灵敏 石卫红 韩晓伟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9期219-231,共13页
研究北沙参连作过程中根际土壤细菌群落组成成分、多样性和结构的差异,以探究北沙参连作障碍发生机制。基于IlluminaMiseq高通量测序平台,进行细菌16S rRNA序列V3~V4区的高通量测序,对北沙参栽培过程根际土壤细菌群落组成成分、结构差... 研究北沙参连作过程中根际土壤细菌群落组成成分、多样性和结构的差异,以探究北沙参连作障碍发生机制。基于IlluminaMiseq高通量测序平台,进行细菌16S rRNA序列V3~V4区的高通量测序,对北沙参栽培过程根际土壤细菌群落组成成分、结构差异等进行分析和表型预测。结果表明,门水平上优势菌门的细菌在不同茬口的根际土壤中相对丰度差异较大;不同茬口的根际土壤细菌群落相对丰度在属分类水平上优势菌株不同;细菌表型预测分析表明,革兰氏阴性、致病潜力等在重茬中的相对丰度要高于对照和初茬。北沙参连作过程中根际土壤细菌群落组成成分、结构相似性及多样性呈渐次变化趋势,根系土壤的细菌物种连续积累和消减,形成特定的细菌群落,是形成北沙参连作障碍的主要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沙参 根系土壤 细菌群落 高通量测序 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4份忍冬属材料叶绿体基因组密码子使用偏好性分析 被引量:10
5
作者 王杰敏 马东来 +3 位作者 韩晓伟 严玉平 郑玉光 孙会改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2-23,共12页
使用CodonW1.4.2和SPSS 22.0等软件对24份忍冬属(Lonicera Linn.)材料叶绿体基因组进行密码子偏好性分析,并基于叶绿体基因组序列构建了系统发育树。结果显示:24份忍冬属材料叶绿体基因组中1314个蛋白质编码基因的GC含量为38.7%,密码子... 使用CodonW1.4.2和SPSS 22.0等软件对24份忍冬属(Lonicera Linn.)材料叶绿体基因组进行密码子偏好性分析,并基于叶绿体基因组序列构建了系统发育树。结果显示:24份忍冬属材料叶绿体基因组中1314个蛋白质编码基因的GC含量为38.7%,密码子第3碱基位置的GC含量(GC_(3))最低,仅为31.4%,表明其密码子偏好以A或U结尾;根据基因功能将1314个基因分为5类,每类显示出特定的密码子特征;24份忍冬属材料叶绿体基因组的有效密码子数(ENC)为50.2,表明密码子使用偏好性较低。密码子适应指数(CAI)、密码子偏好指数(CBI)和最优密码子使用频率(FOP)与GC_(3)值、总GC含量(GC_(all))和同义密码子第3碱基位置的GC含量(GC_(3s))呈显著或极显著相关,说明密码子第3碱基位置的碱基组成对基因表达有很大影响。中性绘图、PR2-plot和ENC-plot以及对应性分析结果表明影响密码子使用模式的因子并不单一,自然选择起主要作用,突变压力起次要作用。基于相对同义密码子使用度(RSCU)和高、低表达组的RSCU差值(ΔRSCU),共鉴定出29个高频密码子和18个最优密码子,且大部分以A或U结尾。系统发育分析结果显示:24份忍冬属材料聚为一支,各物种间的进化相似且亲缘关系较近。综合分析结果表明:忍冬属植物叶绿体基因组密码子使用偏好性低且富含A或U,受到自然选择和突变压力的双重影响,其中自然选择占主导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忍冬属 叶绿体基因组 密码子使用偏好性 自然选择 突变压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信息熵赋权结合Box-Behnken响应面法优化北苍术提取工艺 被引量:10
6
作者 赵艳云 张建云 +6 位作者 郑开颜 谷仙 王乾 郭龙 李旻辉 郑玉光 房慧勇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86-90,I0032,共6页
目的利用赋权法-Box-Behnken响应面法优化北苍术的最优提取工艺。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结合信息熵-响应面法,以白术内酯Ⅲ、白术内酯Ι、β-桉叶醇、苍术素的含量为评价指标,赋予各成分权重系数,结合Box-Behnken响应面法对提取... 目的利用赋权法-Box-Behnken响应面法优化北苍术的最优提取工艺。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结合信息熵-响应面法,以白术内酯Ⅲ、白术内酯Ι、β-桉叶醇、苍术素的含量为评价指标,赋予各成分权重系数,结合Box-Behnken响应面法对提取溶剂、料液比、提取时间进行考察,计算综合评分优化北苍术提取工艺。结果优化提取工艺条件为提取溶剂甲醇浓度87.77%、超声时间44.80 min、物料比为1∶19.23(g·mL^(-1)),综合评分M为0.97。考虑到实际操作,确定最终提取工艺,即料液比为1∶20(g·mL^(-1)),提取时间为45 min、溶剂浓度为90%。通过进行3次平行验证实验,计算综合评分分别为0.9745、0.9656、0.9752,其RSD为0.55%。结论HPLC法适用于北苍术中4种成分的同时测定,优化后的提取工艺方法简便,稳定可行,可为北苍术多成分提取的工业化生产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苍术 熵权法 Box-Behnken响应面法 白术内酯Ⅲ 白术内酯Ι Β-桉叶醇 苍术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知母多糖复合酶提取工艺优化及其免疫活性 被引量:10
7
作者 王歆彤 李朋月 +5 位作者 吴兰芳 武英杰 郑玉光 刘丛颖 严玉平 景松松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218-227,共10页
本文对知母多糖的提取工艺及体外免疫活性进行研究,为知母多糖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试验以复合酶提取知母粗多糖,在正交试验确定复合酶比例的基础上,通过单因素实验和响应面优化试验,确定知母多糖的最佳提取工艺;采用DEAE-52纤维素... 本文对知母多糖的提取工艺及体外免疫活性进行研究,为知母多糖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试验以复合酶提取知母粗多糖,在正交试验确定复合酶比例的基础上,通过单因素实验和响应面优化试验,确定知母多糖的最佳提取工艺;采用DEAE-52纤维素层析柱进行分离得到4种多糖组分APSE-0、APSE-1、APSE-2和APSE-3。以RAW264.7巨噬细胞为研究模型,采用MTT法、Griess法测定知母多糖各组分对细胞增殖能力和一氧化氮(NO)释放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复合酶比例为:木瓜蛋白酶16000 U/g,纤维素酶1200 U/g,果胶酶1600 U/g。最优提取工艺为酶解时间2 h,液料比15:1(mL/g),酶解温度52℃,在此条件下得率为(10.58%±0.03%)。体外免疫活性实验结果证明,四种知母多糖组分均能明显促进RAW246.7巨噬细胞的增殖,APSE-0、APSE-2和APSE-3均可极显著诱导NO的释放,其中,APSE-2的免疫活性最强,可作为潜在的功能性食品或作为免疫力低下人群的膳食补充剂。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母 多糖 复合酶提取 响应面 得率 免疫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参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67
8
作者 樊伟旭 詹志来 +1 位作者 侯芳洁 郑玉光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2021年第1期137-149,共13页
红参为人参常用炮制品之一,其化学成分主要有皂苷类、挥发油类、糖类、氨基酸类、微量元素等;药理作用研究发现红参主要具有增强免疫、抗肿瘤、抗氧化、抗衰老、抗疲劳、抗糖尿病、抗肝肾毒性作用等。红参在加工过程中会产生多种成分,... 红参为人参常用炮制品之一,其化学成分主要有皂苷类、挥发油类、糖类、氨基酸类、微量元素等;药理作用研究发现红参主要具有增强免疫、抗肿瘤、抗氧化、抗衰老、抗疲劳、抗糖尿病、抗肝肾毒性作用等。红参在加工过程中会产生多种成分,如人参皂苷Rg3、人参皂苷Rh1、人参皂苷Rh2、人参炔醇、精氨酸双糖苷、麦芽酚等,这会使得红参的某些药理作用增强。本文则系统整理了2010~2020年红参的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的研究进展,以期为红参的质量控制、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参 化学成分 药理作用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HPLC指纹图谱与多成分含量测定结合化学计量学的玉屏风散质量评价 被引量:10
9
作者 申亚君 安琪 +5 位作者 丁笑颖 李恒阳 郭龙 郑玉光 郑倩 张丹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2021年第7期1121-1128,共8页
建立玉屏风散HPLC指纹图谱结合化学计量学的方法对其进行分析,并测定其中11种成分的含量,为玉屏风散质量控制提供科学依据。采用Shimadzu Inertsil ODS-2 C18(250 mm×4.6 mm,5μm)色谱柱,以乙腈-水为流动性进行梯度洗脱,流速1.0 mL... 建立玉屏风散HPLC指纹图谱结合化学计量学的方法对其进行分析,并测定其中11种成分的含量,为玉屏风散质量控制提供科学依据。采用Shimadzu Inertsil ODS-2 C18(250 mm×4.6 mm,5μm)色谱柱,以乙腈-水为流动性进行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柱温30℃,检测波长230 nm。15批玉屏风散的HPLC指纹图谱,相似度>0.83,标定了24个共有峰,指认11个色谱峰,分别为升麻素苷、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升麻素、5-O-甲基维斯阿米醇苷、亥茅酚苷、毛蕊异黄酮、芒柄花素、芒柄花苷、白术内酯III、白术内酯I、白术内酯II,含量测定结果分别为0.104~0.449、0.048~0.121、0.047~0.111、0.129~0.550、0.017~0.037、0.025~0.053、0.030~0.118、0.009~0.025、0.148~0.615、0.088~0.382、0.073~0.385。借助SPSS 23.0、SIMCA-P 13.0等软件对15批玉屏风散进行聚类分析(HCA)、主成分分析(PCA)、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PLS-DA)等化学计量学分析,15批样品聚为2类。所建立的玉屏风散质量评价方法稳定性、重复性好,可用于玉屏风散的质量控制和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屏风散 HPLC 指纹图谱 含量测定 化学计量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淡豆豉多糖及其酶解产物的理化性质和抗氧活性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李朋月 朱艳苹 +3 位作者 国旭丹 景永帅 郑玉光 吴兰芳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42-47,共6页
利用超声波辅助法提取淡豆豉多糖(SSPP),并利用纤维素复合酶进行酶解得到酶解产物SSPP-E。采用硫酸-苯酚法检测可溶性总糖含量、考马斯亮蓝法检测蛋白质含量、紫外-可见光谱及红外光谱测定光谱学性质、高效液相色谱测定单糖组成。结果表... 利用超声波辅助法提取淡豆豉多糖(SSPP),并利用纤维素复合酶进行酶解得到酶解产物SSPP-E。采用硫酸-苯酚法检测可溶性总糖含量、考马斯亮蓝法检测蛋白质含量、紫外-可见光谱及红外光谱测定光谱学性质、高效液相色谱测定单糖组成。结果表明,SSPP的提取率为4.59%,可溶性总糖含量和蛋白质含量分别为68.88%、4.03%;SSPP-E的修饰率为58%,可溶性总糖含量和蛋白质含量分别为55.08%、0.19%;修饰前后的单糖组成均为甘露糖、葡萄糖醛酸、葡萄糖、半乳糖、木糖、阿拉伯糖;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SSPP和SSPP-E均具有抗氧化活性,清除DPPH自由基的IC50值为4.842 mg/mL和3.574 mg/mL;清除羟基自由基的IC50值分别为1.099 mg/mL和1.041 mg/mL;SSPP和SSPP-E样品在质量浓度为0.005 mg/mL时ORAC值分别为1492.16、2123.90μmol TE/g。通过对比淡豆豉酶解前后的抗氧化活性结果可知淡豆豉经过酶解可提高其抗氧化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淡豆豉 多糖 酶解 理化性质 抗氧化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北沙参干预糖尿病的分子机制 被引量:4
11
作者 古军霞 孙会改 +4 位作者 李阳 郑玉光 郑倩 严玉平 韩晓伟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264-269,共6页
目的利用网络药理学研究北沙参干预糖尿病的分子机制。方法通过TCMSP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分析平台筛选北沙参的活性成分及其作用靶点。GEO数据库筛选糖尿病疾病靶点,对靶点取交集,得到北沙参治疗糖尿病的预测靶点。String数据库和Cytos... 目的利用网络药理学研究北沙参干预糖尿病的分子机制。方法通过TCMSP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分析平台筛选北沙参的活性成分及其作用靶点。GEO数据库筛选糖尿病疾病靶点,对靶点取交集,得到北沙参治疗糖尿病的预测靶点。String数据库和Cytoscape软件建立蛋白相互作用网络,从中提取Degree>81的点,再提取Betweenness≥400的节点,构建新的子网络,获得PPI中的关键节点基因。clusterProfiler软件对靶点进行GO功能和KEGG通路分析,得到主要的基因功能和信号通路。“AutoDock”和“PyMOL”进行北沙参药物活性成分与关键基因靶点的分子对接。结果筛选出8种活性成分、58个预测靶点,核心靶点主要有丝裂原活化蛋白MAPK、血管细胞黏附分子VCAM1、血清高迁移率蛋白IL1B、紧密连接蛋白CLDN4等,所涉及的主要信号通路有内分泌抵抗、NF⁃Kappa B信号通路、HIF⁃1信号通路、Ras信号通路、MAPK信号通路、FoxO信号通路、P53信号通路等。结论北沙参可能通过多靶点、多通路发挥清热养阴、祛湿化痰、益气健脾等作用来参与糖尿病的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沙参 糖尿病 分子机制 网络药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苦参碱抗肿瘤作用及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12
作者 苏紫藤 景永帅 +2 位作者 张丹参 郑玉光 吴兰芳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796-796,共1页
肿瘤是指机体在各种致癌因子的作用下,局部组织细胞遗传基因改变,细胞异常增生所形成的肿块状新生物。目前治疗肿瘤的方法包括放疗、化疗以及外科手术等,但在放疗、化疗治疗过程中应用的大部分抗肿瘤药物使患者遭受巨大痛苦,并对人体产... 肿瘤是指机体在各种致癌因子的作用下,局部组织细胞遗传基因改变,细胞异常增生所形成的肿块状新生物。目前治疗肿瘤的方法包括放疗、化疗以及外科手术等,但在放疗、化疗治疗过程中应用的大部分抗肿瘤药物使患者遭受巨大痛苦,并对人体产生剧烈的毒副作用。苦参碱(matrine)为豆科植物苦参、苦豆子、广豆根等中草药中的主要活性成分,具有抗炎、抗病毒、抗心律失常等多种药理作用。近年来,国内外大量研究报道,苦参碱在抗肿瘤方面也具有明显功效,新近研究的苦参抗肿瘤作用机制主要包括以下方面:①抑制肿瘤细胞增殖。研究发现,在慢性炎症部位的肿瘤发生率较非炎症部位明显增高,并且在炎症组织中过表达的细胞因子已被证实可诱导肿瘤的发生发展,炎症细胞及相关因子在肿瘤的发展过程中,白细胞介素(IL)-6是其共同作用的靶分子,IL-6可激活信号传导及转录激活蛋白(STAT3),活化的STAT3可触发靶基因的转录和表达,调控肿瘤细胞增殖及凋亡,IL-6/STAT3信号通路在部分肿瘤组织中可促进其增殖、抑制其凋亡,苦参碱可以抑制IL-6/STAT3蛋白表达,降低炎症反应,达到有效抑制肿瘤细胞增殖的作用。②调控肿瘤细胞凋亡。Bax蛋白可以促进肿瘤细胞的凋亡,Bcl-2蛋白的作用与之相反,研究表明苦参碱的抗肿瘤作用可能与抑制Bcl-2蛋白、增加Bax水平有关。FAS/FASL死亡受体介导信号通路是一种新近发现的细胞凋亡途径,其可以激活凋亡相关蛋白含胱天蛋白酶8,胱天蛋白酶8可进一步激活执行死亡功能的胱天蛋白酶3,6和7等,研究表明苦参碱可以上调FAS/FASL的表达,激活胱天蛋白酶8,从而抑制肿瘤细胞生长、促进细胞凋亡,且具有浓度依赖性。③抑制肿瘤细胞转移和侵袭。Warburg效应是指癌变细胞会偏向使用糖酵解来代替正常的有氧呼吸,Warburg效应还可以促进肿瘤上皮间质转化(EMT)的发生,EMT是肿瘤细胞发生转移和侵袭的早期标志。苦参碱可以下调糖酵解关键酶己糖激酶(HK)、丙酮酸脱氢酶(PDH)、柠檬酸合酶(CS)的表达,从而抑制肿瘤细胞的转移和侵袭。研究发现肿瘤转移的促进因子例如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与Wnt/β-连环蛋白信号通路密切相关,苦参碱通过抑制Wnt/β-连环蛋白信号通路来降低MMP-9和VEGF的分泌,进而抑制肿瘤细胞的转移和侵袭。④增加肿瘤细胞对放疗药物的敏感性。p21激活蛋白激酶6(PAK6)是一种丝氨酸/苏氨酸激酶,能够调控细胞形态维持、骨架支撑等,可促进肿瘤的发生发展,Wnt/β-连环蛋白信号通路是肿瘤细胞内经典的信号转导通路,可调控肿瘤的生长和转移,与PAK6的表达密切相关。与单独放疗相比,苦参碱联合放疗后PAK6蛋白表达下调更加显著,其机制可能是抑制PAK6表达和Wnt/β-连环蛋白信号通路,从而提高对放疗药物的敏感性,起到治疗作用。本文综述了苦参碱抗肿瘤的作用机制,以期为抗肿瘤药物的研发和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参碱 抗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火麻仁资源综合价值的蛋白提取工艺研究 被引量:5
13
作者 苏芳芳 杨光 +2 位作者 张娇 郑玉光 钱丹 《中国粮油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13-19,共7页
火麻仁富含油脂、蛋白和微量元素,具有极高的开发价值。本研究从火麻仁油和蛋白得率、脂肪酸及氨基酸含量综合角度,建立资源价值最大化的火麻仁蛋白质提取工艺。对不同榨油方式获得的火麻仁油进行脂肪酸成分分析;比较不同榨油方式所得... 火麻仁富含油脂、蛋白和微量元素,具有极高的开发价值。本研究从火麻仁油和蛋白得率、脂肪酸及氨基酸含量综合角度,建立资源价值最大化的火麻仁蛋白质提取工艺。对不同榨油方式获得的火麻仁油进行脂肪酸成分分析;比较不同榨油方式所得火麻仁粕提取蛋白的得率、纯度和氨基酸组成差异;通过单因素考察和正交实验优化火麻仁蛋白提取工艺。结果表明火麻仁油富含不饱和脂肪酸,冷榨和热榨对火麻仁油得率和脂肪酸组成无显著影响;碱提酸沉法提取冷榨粕和热榨粕粗蛋白质提取率分别为11.38%和2.23%,纯度分别为79.67%和67.33%;冷榨粕蛋白必需氨基酸质量分数为29.87%,高于热榨粕蛋白的23.93%;通过单因素考察和正交实验研究,火麻仁蛋白最佳提取条件为:温度60℃,pH 10.5,提取时间50 min,料液比1∶15,在此条件下蛋白得率为(20.87±3.16)%。研究表明,冷榨法能够获得优质火麻仁油和火麻仁蛋白,碱提酸沉法适合火麻仁蛋白的工业化生产,对火麻仁资源综合利用、火麻仁油和蛋白的开发具有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麻仁油 蛋白提取 氨基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沙参多糖对免疫系统调节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20
14
作者 邱晓月 景永帅 +1 位作者 郑玉光 吴兰芳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794-794,共1页
北沙参(Radix Glehniae)来源于伞形科植物珊瑚菜(Glehnia littoralis Fr.Schmidt ex Miq.)的根,是临床上常用中药。本品性甘、微苦、性微寒,归肺、胃经。有益胃生津、养阴清肺之功效,主要用于肺热燥咳、劳嗽痰血、胃阴不足、热病津伤、... 北沙参(Radix Glehniae)来源于伞形科植物珊瑚菜(Glehnia littoralis Fr.Schmidt ex Miq.)的根,是临床上常用中药。本品性甘、微苦、性微寒,归肺、胃经。有益胃生津、养阴清肺之功效,主要用于肺热燥咳、劳嗽痰血、胃阴不足、热病津伤、咽干口渴等症。研究表明,北沙参所含的主要成分有香豆素、木脂素、聚炔类、多糖类等。其中多糖类成分为其活性成分之一,多糖类成分含量最高,具有抗氧化、降血糖和调节机体免疫等功能。北沙参多糖主要通过以下3方面发挥对免疫系统的调节作用:①对免疫系统和器官的作用。北沙参多糖对可使甲亢型阴虚小鼠体质量明显增加,显著增强甲亢型阴虚小鼠脾NK细胞杀伤率和T淋巴细胞转化功能,提高血清IgM和IgG含量,增强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功能;采用小鼠碳粒廓清实验得到北沙参多糖有增强小鼠吞噬碳粒的K值以及α指数的作用;北沙参多糖可改善环磷酰胺引起的小鼠脾指数下降,进而实现对小鼠免疫功能的调控。②体外对免疫细胞的作用。北沙参多糖对脾淋巴细胞的增殖具有促进作用,且呈一定的剂量依赖性。另外北沙参多糖可增强巨噬细胞的吞噬能力,并促进分泌IL-6和TNF-α的能力,促进一氧化氮合酶(iNOS)mRNA表达水平,iNOS的提高进而诱导细胞产生NO。③对免疫分子的作用。北沙参多糖对荷瘤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的促进作用和对TNF-α和IFN-γ分泌的增强作用与其能激活TLR4有关;其机制可能是多糖通过与巨噬细胞表面的TLR4结合,再经P38/MAPK信号转导途径激活下游NF-κB,从而促进TNF-α的产生。另外北沙参多糖可与巨噬细胞表面CR3结合后,可激活PI3K和MAPK信号通路,促进炎症因子的生成,发挥其免疫调控作用。综上,北沙参多糖对机体免疫系统的调控作用具有多靶点和普遍存在于特异性及非特异性免疫激活过程的各个环节的特点,免疫调控机制主要是通过靶向作用于免疫细胞表面Toll样受体、补体受体等受体分子,激活MAPK和NF-κB等下游信号通路,促进NO,TNF-α,IL-6及IFN-γ等细胞因子的分泌表达,进而调控免疫系统发挥免疫调控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沙参 多糖 免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药多糖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机制 被引量:8
15
作者 李朋月 景永帅 +1 位作者 吴兰芳 郑玉光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675-676,共2页
山药是常用药食两用资源,含有蛋白质、多糖、薯蓣皂苷、尿囊素及微量元素等成分。多糖作为山药的主要活性成分之一,具有抗肿瘤、降血脂、降血糖、调节免疫、抗炎、抗氧化和神经保护等作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可导致一系列严重的脑疾病,... 山药是常用药食两用资源,含有蛋白质、多糖、薯蓣皂苷、尿囊素及微量元素等成分。多糖作为山药的主要活性成分之一,具有抗肿瘤、降血脂、降血糖、调节免疫、抗炎、抗氧化和神经保护等作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可导致一系列严重的脑疾病,导致死亡或不同程度的残疾,研究表明,山药多糖可能通过多种机制发挥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①改善脑组织抗氧化能力。氧化应激是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主要原因之一,在氧化应激条件下,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GSH)等抗氧化酶和氧化应激标志物丙二醛(MDA)在神经细胞对活性氧(ROS)的抵抗中起关键作用——诱导细胞死亡。相关研究结果表明,山药多糖可使细胞抗氧化剂SOD和GSH含量显著增高、MDA含量显著降低。此外,山药多糖也可以通过调节CaMMKβ的表达进而影响Nrf2/HO-1信号通路的激活,减少ROS的积累。②抑制神经元细胞凋亡。当缺血再灌注诱导脑组织产生并积累ROS时,这些自由基会激活线粒体、死亡受体和内质网应激,进而诱导神经元凋亡。研究发现,山药多糖能显著提高BV2细胞的活性,调节BV2细胞诱导的神经细胞凋亡;另外可调节脑缺血再灌注诱导的小胶质细胞凋亡,降低脑梗死面积。③抑制炎性细胞因子过度表达。氧化应激损伤产生的ROS会诱导外周免疫系统和中枢神经系统的炎症反应,从而产生大量的促炎因子如IL-6,IL-1β和TNF-α,促炎因子通过引起血管收缩、微血管阻塞、分泌细胞毒素、破坏血脑屏障的完整性和促进ROS的产生,加剧氧化应激损伤,最终导致神经细胞凋亡。山药多糖能够显著降低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的IL-6,IL-1β和TNF-α的水平,减少炎症因子对神经元的损伤。本文综述了山药多糖在神经保护方面的作用及机制,以期为山药及其多糖成分的开发利用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药 多糖 脑损伤再灌注 作用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沙藏对北沙参种子萌发的影响 被引量:3
16
作者 石卫红 王灵敏 +4 位作者 古军霞 贾凡 赵靖侨 孙会改 韩晓伟 《种子》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5-35,共11页
以未沙藏、沙藏后萌发与未萌发的北沙参种子为实验材料,运用数字基因表达谱(DGE)技术,对种子的转录本进行功能注释和差异分析。通过分析沙藏和未沙藏以及沙藏后萌发与未萌发的北沙参种子基因表达差异,探究沙藏打破北沙参种子休眠的机理... 以未沙藏、沙藏后萌发与未萌发的北沙参种子为实验材料,运用数字基因表达谱(DGE)技术,对种子的转录本进行功能注释和差异分析。通过分析沙藏和未沙藏以及沙藏后萌发与未萌发的北沙参种子基因表达差异,探究沙藏打破北沙参种子休眠的机理和种子萌发的分子机制。结果表明,测序后共得到218387701条原始序列,有7.85%的Unigene注释到7个数据库中。差异基因的通路分析中,沙藏与未沙藏的种子基因差别在核糖体,萌发与未萌发的种子主要区别在苯丙烷生物合成途径。北沙参种子沙藏后可以引起核糖体基因的表达,打破种子休眠。香豆素作为苯丙烷合成的重要产物,其基因的差异表达,可能与种子的萌发有密切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沙参 种子萌发 转录组分析 DGE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薏苡仁酥性饼干的制备及其淀粉消化特性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吴兰芳 蒋沅岐 +1 位作者 景永帅 郑玉光 《粮食与油脂》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30-33,共4页
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结合响应面试验确定薏苡仁酥性饼干最优加工工艺。结果显示,薏苡仁酥性饼干的最优加工工艺为小麦粉100 g、薏苡仁粉15 g、黄油38 g、木糖醇22 g、鸡蛋30 g、小苏打0.4 g、食盐0.5 g、烘烤温度160℃、烘烤时间15 mi... 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结合响应面试验确定薏苡仁酥性饼干最优加工工艺。结果显示,薏苡仁酥性饼干的最优加工工艺为小麦粉100 g、薏苡仁粉15 g、黄油38 g、木糖醇22 g、鸡蛋30 g、小苏打0.4 g、食盐0.5 g、烘烤温度160℃、烘烤时间15 min。在此工艺下制作的饼干理化指标及微生物指标符合国家标准,慢消化淀粉(SDS)含量为55.73%,为薏苡仁在酥性饼干等食品中的应用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薏苡仁 酥性饼干 加工配方 工艺 淀粉消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环保浸渍植物标本保存液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8
作者 吴兰芳 白依明 +6 位作者 邱晓月 刘雅慧 葛春旭 杨紫婧 李梦丽 景永帅 郑玉光 《现代园艺》 2022年第7期18-19,22,共3页
浸渍标本可以保持植物原有的形状和基本特征,且识别不受季节限制,在实践教学、科学研究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本研究综述了绿色植物、白色花绿叶植物、黄色花绿叶植物和红色花(紫红色花)绿色植物的浸渍标本保存液的配制及其保存时间,以期... 浸渍标本可以保持植物原有的形状和基本特征,且识别不受季节限制,在实践教学、科学研究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本研究综述了绿色植物、白色花绿叶植物、黄色花绿叶植物和红色花(紫红色花)绿色植物的浸渍标本保存液的配制及其保存时间,以期为浸渍植物标本的新型环保保存液配制方法提供思路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 浸渍标本 保存液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色药用植物浸制标本制作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9
作者 白宁宁 景永帅 +3 位作者 李朋月 石欢 吴兰芳 郑玉光 《现代园艺》 2021年第1期14-16,共3页
浸制标本可以保持药用植物的原有形状和基本特征,其具有形态逼真、立体感强、识别不受季节限制等特点,在实践教学、科学研究、艺术观赏等方面具有不可代替的作用。红色作为药用植物中的一大色系,在保存过程中易受到pH值、温度、金属离... 浸制标本可以保持药用植物的原有形状和基本特征,其具有形态逼真、立体感强、识别不受季节限制等特点,在实践教学、科学研究、艺术观赏等方面具有不可代替的作用。红色作为药用植物中的一大色系,在保存过程中易受到pH值、温度、金属离子等多重内外界因素的影响,导致红色素易溶出,标本保色效果不理想。基于此,对红色药用植物的浸制标本制作、保存和影响因素等进行综述,以期为植物浸制标本固色保色技术和制作出高品质的植物标本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浸制标本 红色 花色素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羟基红花黄色素A通过激活自噬抑制ANGⅡ诱导的VAFs迁移 被引量:4
20
作者 崔清卓 刘博宇 +5 位作者 李颖云 郑玉光 安胜军 刘玉 李爱英 赵京山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680-1687,共8页
目的探讨羟基红花黄色素A(hydroxysafflor yellow A,HSYA)对血管紧张素Ⅱ(angiotensin Ⅱ,AngⅡ)诱导的血管外膜成纤维细胞(vascular adventitial fibroblasts,VAFs)迁移的作用。方法组织法培养SD大鼠VAFs,细胞分为正常组、AngⅡ组、HSY... 目的探讨羟基红花黄色素A(hydroxysafflor yellow A,HSYA)对血管紧张素Ⅱ(angiotensin Ⅱ,AngⅡ)诱导的血管外膜成纤维细胞(vascular adventitial fibroblasts,VAFs)迁移的作用。方法组织法培养SD大鼠VAFs,细胞分为正常组、AngⅡ组、HSYA组、HSYA与自噬抑制剂Bafilomycin A1共处理组、Bafilomycin A1组;采用免疫荧光实验鉴定VAFs;CCK-8法分别建立AngⅡ和HSYA的量效时效曲线;划痕实验检测细胞迁移;采用MDC法检测各组细胞自噬小体数量;Western blot实验检测自噬相关蛋白Beclin1、LC3、p62表达。结果培养的细胞鉴定为VAFs;AngⅡ呈剂量、时间依赖性增强VAFs细胞活力,HSYA呈剂量、时间依赖性抑制VAFs细胞活力;AngⅡ明显促进VAFs迁移,HSYA以及HSYA和Baf共处理均可抑制AngⅡ诱导的VAFs迁移,而Baf处理则促进VAFs迁移;HSYA明显增加了自噬斑点数量,并促进自噬相关蛋白LC3Ⅱ、Beclin1的表达,抑制p62蛋白表达。结论HSYA通过激活自噬抑制AngⅡ诱导的VAFs迁移,改善血管重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羟基红花黄色素A 血管外膜成纤维细胞 血管紧张素Ⅱ 迁移 自噬 血管重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