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异甘草素通过调节GRB2/ERK信号通路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和迁移 被引量:2
1
作者 秦立鹏 高雪亮 +2 位作者 高丽敏 李永章 赵家宁 《中国药理学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43-554,共12页
目的探讨异甘草素(isoliquiritigenin,ISL)通过调节GRB2/ERK信号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vascular smooth muscle cells,VSMCs)增殖和迁移的相关机制。方法培养人原代血管平滑肌细胞(hVSMCs),探究分别用不同浓度ISL与固定浓度的生长因子PDGF... 目的探讨异甘草素(isoliquiritigenin,ISL)通过调节GRB2/ERK信号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vascular smooth muscle cells,VSMCs)增殖和迁移的相关机制。方法培养人原代血管平滑肌细胞(hVSMCs),探究分别用不同浓度ISL与固定浓度的生长因子PDGF-BB、EGF进行刺激,随后通过过表达GRB2观察其对ISL作用效果的影响。CCK-8检测细胞增殖;BrdU检测DNA合成;Western blot检测OPN、ICAM-1、VCAM-1、GRB2、ERK1/2、p-ERK1/2表达水平;细胞划痕法检测细胞迁移;Transwell检测细胞侵袭。结果与空白对照组、ISL 20 mg·L^(-1)相比,PDGF-BB组、EGF组细胞活性、DNA合成上升;细胞迁移距离降低,侵袭数量上升;GRB2、p-ERK1/2上升。与PDGF-BB 40μg·L^(-1)组或EGF 10 mg·L^(-1)组相比,ISL药物干预组细胞活性、DNA合成下降;迁移细胞距离上升,侵袭细胞个数降低;GRB2、p-ERK1/2表达量下降。与ISL 20 mg·L^(-1)+PDGF-BB、ISL 20 mg·L^(-1)+EGF相比,ISL+PDGF-BB+pcDNA-GRB2组、ISL+EGF+pcDNA-GRB2组GRB2、p-ERK1/2、QPN、ICAM-1、VCAM-1、细胞活性、DNA合成上升;迁移距离降低,侵袭数量上升。与ISL+PDGF-BB+pcDNA-GRB2组、ISL+EGF+pcDNA-GRB2组相比,pcDNA-GRB2+PDGF-BB组或pcDNA-GRB2+EGF组GRB2、p-ERK1/2、OPN、ICAM-1、VCAM-1、细胞活性、DNA合成升高;迁移距离降低,侵袭数量升高。结论ISL通过调节GRB2/ERK信号通路抑制VSMCs增殖和迁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原代血管平滑肌细胞 异甘草素 GRB2/ERK信号通路 迁移 增殖 作用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动脉带蒂漂浮血栓急诊手术2例报道
2
作者 高丽敏 王凯 +7 位作者 贾培雷 李普阳 秦立鹏 张楠 赵亚鹏 付增彬 高雪亮 郭小蕊 《中国卒中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34-239,共6页
颈动脉带蒂漂浮血栓主要是由颈动脉不稳定斑块部分游离、尚未完全脱落而形成的紧急状态,存在时间窗多数较窄。由于颈动脉带蒂漂浮血栓发病隐匿,血栓在完全脱落前往往没有明显症状,只有少数病例有前驱表现,因此很难被及时发现。该疾病主... 颈动脉带蒂漂浮血栓主要是由颈动脉不稳定斑块部分游离、尚未完全脱落而形成的紧急状态,存在时间窗多数较窄。由于颈动脉带蒂漂浮血栓发病隐匿,血栓在完全脱落前往往没有明显症状,只有少数病例有前驱表现,因此很难被及时发现。该疾病主要在超声等影像学检查中被偶然发现,具有典型的形态特征,影像学诊断并不困难。及时发现和正确处理颈动脉带蒂漂浮血栓是相关卒中防治的关键。本文讨论的2例缺血性卒中患者,均在入院后进行了血管影像学检查,发现颈动脉带蒂漂浮血栓并急诊行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术后病理也证实了血栓性质。患者术后恢复良好,未出现再缺血事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带蒂漂浮血栓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 病理分析 斑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浊解毒方联合常规治疗对三叉神经痛微血管减压术后口周疱疹患者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5
3
作者 李普阳 付增彬 +3 位作者 赵亚鹏 高雪亮 王凯 程建业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3502-3506,共5页
目的探讨化浊解毒方联合常规治疗对三叉神经痛微血管减压术后口周疱疹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104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预防感染、神经营养、盐酸伐昔洛韦),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化浊解毒汤,疗程... 目的探讨化浊解毒方联合常规治疗对三叉神经痛微血管减压术后口周疱疹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104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预防感染、神经营养、盐酸伐昔洛韦),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化浊解毒汤,疗程2周。检测临床疗效、中医证候评分、IL-18、IFN-γ、T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变化。结果观察组疗效分级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中医证候评分、CD4^(+)降低(P<0.05),IL-18、IFN-γ、CD3^(+)、CD4^(+)、CD4^(+)/CD8^(+)升高(P<0.05),以观察组更明显(P<0.05)。结论化浊解毒方联合常规治疗可改善三叉神经痛微血管减压术后口周疱疹患者疱疹皮损和疼痛情况,其机制可能与纠正CD4^(+)/CD8^(+)平衡,促进IL-18、IFN-γ等细胞因子分泌,从而改善机体免疫功能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浊解毒方 常规治疗 三叉神经痛 微血管减压术 口周疱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颅骨缺损颅骨修补术后应用中药“独一味”对皮瓣下积液的疗效
4
作者 付增彬 秦立鹏 +4 位作者 李尧 李普阳 王凯 赵亚鹏 高雪亮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12-115,共4页
目的探讨颅骨缺损颅骨修补术后应用中药独一味对皮瓣下积液疗效的研究。方法该研究所有病例均来自于2019年1月—2023年9月期间医院脑外科收治符合纳入标准的颅骨修补术后合并皮瓣下积液患者共92例,根据随机数字法将所有患者分为试验组(4... 目的探讨颅骨缺损颅骨修补术后应用中药独一味对皮瓣下积液疗效的研究。方法该研究所有病例均来自于2019年1月—2023年9月期间医院脑外科收治符合纳入标准的颅骨修补术后合并皮瓣下积液患者共92例,根据随机数字法将所有患者分为试验组(46例)与对照组(46例)。所有颅骨修补手术均在相同手术消毒标准的手术室内进行,对照组根据皮瓣下积液情况予以对症处理,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中药独一味。对比两组临床治疗效果、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Serum 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8(Interleukin-8,IL-8)、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水平、生活质量、并发症反应情况。应用SPSS24.0统计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临床有效率较高(P<0.0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血清TNF-α、IL-8及PCT水平降低(P<0.05);疗后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血清TNF-α、IL-8及PCT水平较低(P<0.0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功能领域、总体健康状况等生活质量评分升高,症状领域评分降低(P<0.05);疗后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功能领域、总体健康状况方面生活质量评分较高,症状领域评分较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较低(P<0.05)。结论将中药独一味应用于颅骨缺损颅骨修补术后合并皮瓣下积液的治疗中,能够显著提高疗效及生活质量,副作用少,其治疗机制可能与抑制TNF-α、IL-8及PCT水平有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骨缺损颅骨修补术 中药独一味 皮瓣下积液 生活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扰circRNA_002178抑制胶质瘤细胞恶性生物学行为
5
作者 高雪亮 张皓翔 +2 位作者 程建业 贾培雷 赵亚鹏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338-1342,1348,共6页
目的:探讨干扰circRNA_002178对胶质瘤细胞增殖、凋亡、侵袭、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RT-qPCR检测临床样本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circRNA_002178的表达;转染分组后采用RT-qPCR检测不同转染序列中circRNA_002178的表达,筛选干扰效果最佳序列... 目的:探讨干扰circRNA_002178对胶质瘤细胞增殖、凋亡、侵袭、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RT-qPCR检测临床样本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circRNA_002178的表达;转染分组后采用RT-qPCR检测不同转染序列中circRNA_002178的表达,筛选干扰效果最佳序列组;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率;克隆形成法检测细胞形成率;流式检测细胞凋亡水平;Western blot检测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水平;RT-qPCR检测VEGF mRNA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检测VEGF蛋白表达水平;Transwell检测侵袭;ELISA检测血清炎症因子含量。结果:胶质瘤组织circRNA_002178表达水平明显高于癌旁组织,选用胶质瘤细胞U-251进行后续实验,选择干扰效果最为显著的circ_002178-shRNA2组为后续实验干扰组。与shRNA-NC组相比,circ_002178-shRNA2组胶质瘤细胞凋亡率与克隆形成率明显降低;胶质瘤细胞凋亡率及Bax/Bcl-2蛋白表达明显升高;胶质瘤细胞VEGF及其VEGF mRNA表达明显降低,侵袭细胞数量明显减少;促炎因子IL-6、iNOS水平降低,抗炎因子IL-10水平升高。结论:干扰circRNA_002178可抑制胶质瘤细胞的增殖、侵袭、炎症反应,诱导其凋亡,并有效抑制胶质瘤细胞恶性生物学行为,有望成为治疗胶质瘤的新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质瘤 circRNA_002178 侵袭 TRANSWELL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