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性别护理人员高血压患病率及影响因素对比分析:基于倾向性评分匹配法 被引量:11
1
作者 郝晓然 赵滨 +12 位作者 崔炜 李静 刘捷 封娣 张路岐 李云 李贤 丁俊琴 李来有 李兰凤 尹晓华 李玉琢 黄香河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092-1103,共12页
背景由于工作特殊性,护理人员长期处于高度精神紧张状态,易导致血压增高,且男性与女性在组织、细胞、分子水平调节血压稳态方面存在明显差异,其高血压影响因素可能有所不同,探讨不同性别护理人员的高血压影响因素对于制定针对性防控策... 背景由于工作特殊性,护理人员长期处于高度精神紧张状态,易导致血压增高,且男性与女性在组织、细胞、分子水平调节血压稳态方面存在明显差异,其高血压影响因素可能有所不同,探讨不同性别护理人员的高血压影响因素对于制定针对性防控策略具有参考意义。目的调查河北省不同性别护理人员高血压流行现状并进行影响因素对比分析,为不同性别护理人员制定个性化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本研究采用普查方法,于2016年11月—2018年7月对河北省11个地市所有医院的128009名护理人员进行高血压现况及影响因素调查。对男性和女性护理人员高血压的公认影响因素进行倾向性评分匹配,基于匹配后数据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不同性别护理人员高血压的影响因素。结果男性护理人员高血压患病率(20.36%,1115/5476)高于女性护理人员(6.26%,7669/122533)(P<0.001)。匹配后年龄[>25~35岁(OR=2.182)、>35~45岁(OR=3.560)、>45~55岁(OR=7.406)、>55~65岁(OR=13.339)]、体质指数[24.0~<28.0 kg/m^(2)(OR=1.591)、≥28.0 kg/m^(2)(OR=2.739)]、医院所在地[沧州(OR=1.431)、衡水(OR=1.834)、唐山(OR=1.408)]、高脂血症年限[>0~5年(OR=3.399)、>5~10年(OR=4.451)]、高血压家族史(OR=1.225)是男性护理人员发生高血压的影响因素(P<0.05);年龄[>25~35岁(OR=1.382)、>35~45岁(OR=4.125)、>45~55岁(OR=6.510)、>55~65岁(OR=5.616)]、体质指数[24.0~<28.0 kg/m^(2)(OR=1.749)、≥28.0 kg/m^(2)(OR=3.111)]、所在科室[儿科(OR=1.570)、医技科室(OR=1.779)]、高脂血症年限[>0~5年(OR=2.863)、>5~10年(OR=3.713)]、糖尿病年限[>0~5年(OR=3.126)、>5~10年(OR=2.947)、>10年(OR=9.743)]、高血压家族史(OR=1.243)、月经情况[不规律(OR=1.358)、已绝经(OR=1.689)]、妊娠高血压疾病[否(OR=0.486)、无妊娠史(OR=0.507)]是女性护理人员发生高血压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河北省男性护理人员高血压患病率高于女性护理人员。年龄、体质指数、高脂血症年限、高血压家族史是男性、女性护理人员发生高血压的影响因素;所在科室为儿科或医技科室、糖尿病、月经不规律、已绝经、有妊娠高血压疾病仅对女性高血压患病风险产生影响,相关部门可采取针对性防控措施;另外,医院所在地是男性护理人员高血压的影响因素,应关注相关地市男性护理人员血压状况;应积极采取预防措施,最大限度地降低护理人员高血压患病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护理人员 性别分布 河北省 影响因素分析 倾向性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青龙汤加味联合信必可都保治疗对支气管哮喘患者炎症因子变化影响分析 被引量:38
2
作者 郭洁 武蕾 +3 位作者 梁亚飞 吴丽梅 王峥嵘 魏树慧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207-210,共4页
目的:考察小青龙汤加味联合信必可都保治疗对支气管哮喘患者炎症因子影响。方法:选择符合诊断标准的支气管哮喘(寒哮证)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信必可都保组和联合组,每组30例。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情况、肺功能变化及血清IgE... 目的:考察小青龙汤加味联合信必可都保治疗对支气管哮喘患者炎症因子影响。方法:选择符合诊断标准的支气管哮喘(寒哮证)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信必可都保组和联合组,每组30例。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情况、肺功能变化及血清IgE、干扰素-γ(INF-γ)、白细胞介素-4(IL-4)水平。结果:联合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效果优于信必可都保组患者(P〈0.05)。联合组患者治疗后FVC、PEF、FEV1、FEV1/FVC均显著优于信必可都保组患者(P〈0.05)。联合组患者治疗后血清IgE、IL-4水平均显著低于信必可都保组患者、INF-γ显著高于信必可都保组患者(P〈0.05)。结论:小青龙汤加味联合信必可都保治疗支气管哮喘可改善患者炎症反应进而改善临床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气管哮喘 小青龙汤加味 信必可都保 炎症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宣肺解痉法为基本治法治疗支气管哮喘疗效观察 被引量:6
3
作者 郭洁 武蕾 +3 位作者 吴丽梅 景璇 梁亚飞 王峥嵘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465-468,共4页
目的:观察以宣肺解痉法为基本治法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支气管哮喘患者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宣肺解痉基础方治疗,持续治疗8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 目的:观察以宣肺解痉法为基本治法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支气管哮喘患者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宣肺解痉基础方治疗,持续治疗8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EOS计数、IgE水平,PEF及其变异率,痰LTD4水平,临床症状及有效率。经治疗后随访12月,对病情进行评分并比较。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EOS计数、IgE水平、PEF变异率、痰LTD4水平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经治疗后均较治疗前降低,且治疗组降低更明显(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症状积分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随访结果显示,治疗组病情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宣肺解痉法治疗对支气管哮喘疗效显著,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值得进一步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气管哮喘 宣肺解痉法 PEF EOS计数 IgG LTD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参麦注射液联合常规治疗对脓毒性休克患者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7
4
作者 施保柱 杨明华 +4 位作者 董妍 董旭 王雷 李岩涛 刘源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804-808,共5页
目的探讨参麦注射液联合常规治疗对脓毒性休克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106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参麦注射液,7 d为1个疗程。然后,检测临床疗效指标[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况... 目的探讨参麦注射液联合常规治疗对脓毒性休克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106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参麦注射液,7 d为1个疗程。然后,检测临床疗效指标[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APACHE-Ⅱ)、全身感染相关器官功能衰竭评分(SOFA)、乳酸(LA)]、心功能评价指标[平均动脉压(MAP)、心排血量(CO)、左室射血分数(LVEF)、心脏指数(CI)、每搏输出量(SV)、心率(HR)]、肾功能评价指标[24 h尿量、尿素氮(BUN)、肌酐(Cr)、尿酸(UA)]、血清炎性反应因子[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降钙素原(PCT)]变化。结果治疗后,2组临床疗效指标、HR、BUN、Cr、UA、血清炎性反应因子显著降低(P<0.01),MAP、CO、LVEF、CI、SV、24 h尿量显著升高(P<0.01),以观察组(24 h尿量除外)更明显(P<0.01)。结论参麦注射液联合常规治疗可改善脓毒性休克患者临床症状及心肾功能,降低血清炎性反应因子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参麦注射液 常规治疗 脓毒性休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入职护士死亡教育需求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26
5
作者 赵浩梅 汪张毅 +3 位作者 朴京京 魏莉瑛 邸淑珍 尹晓华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41-45,共5页
目的了解新入职护士死亡教育需求状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医院管理者对新入职护士开展死亡教育培训提供参考。方法以便利抽样法于2021年7~8月选取河北省11所医院的387名新入职护士,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死亡教育需求量表、死亡态度描绘... 目的了解新入职护士死亡教育需求状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医院管理者对新入职护士开展死亡教育培训提供参考。方法以便利抽样法于2021年7~8月选取河北省11所医院的387名新入职护士,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死亡教育需求量表、死亡态度描绘量表及死亡焦虑量表进行调查。结果新入职护士死亡教育需求总分为171.76±40.83;死亡教育需求与正向死亡态度和死亡焦虑呈正相关(均P<0.01),与负向死亡态度呈负相关(P<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学历、所在医院等级、对护理工作的态度、在校是否开展死亡教育、死亡态度及死亡焦虑是死亡教育需求的主要影响因素(均P<0.01),可解释总变异的67.6%。结论新入职护士死亡教育需求处于较高水平,且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医院管理层应提供以提高死亡应对能力为前提的个性化、多样化死亡教育培训,多途径、多层次提升新入职护士死亡相关知识的储备与积累,进而提升护理服务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入职护士 死亡教育 死亡态度 死亡焦虑 生死观 培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