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丹参液与黄芪液合用对冠心病患者血液流变学及射血分数的影响 被引量:15
1
作者 耿立梅 韩凤芹 田金彪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4年第7期455-455,458,共2页
目的 观察丹参液与黄芪液合用对冠心病患者血液流变学及超声心动图射血分数 (EF)的影响。方法 将 4 0名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采用丹参液 (对照组 )及丹参液与黄芪液合用 (研究组 )治疗并分别进行治疗前后全血粘度、血浆粘度、血... 目的 观察丹参液与黄芪液合用对冠心病患者血液流变学及超声心动图射血分数 (EF)的影响。方法 将 4 0名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采用丹参液 (对照组 )及丹参液与黄芪液合用 (研究组 )治疗并分别进行治疗前后全血粘度、血浆粘度、血细胞比容、血小板聚集率、纤维蛋白原及射血分数的测定。结果 研究组冠心病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及心脏射血分数与对照组间差别均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结论 丹参液与黄芪液合用可增加心脏射血量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液 黄芪液 冠心病 血液流变学 射血分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麻杏饮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发作呼吸肌疲劳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李岩涛 张贺 +1 位作者 吴丽娟 陈分乔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18年第10期2137-2139,共3页
目的:观察用麻杏饮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发作呼吸肌疲劳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就诊于本院的50例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发作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患者各25例。对照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对症治疗,治疗组患者则在常规处理... 目的:观察用麻杏饮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发作呼吸肌疲劳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就诊于本院的50例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发作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患者各25例。对照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对症治疗,治疗组患者则在常规处理基础上加用麻杏饮治疗,连续治疗2周为疗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评价中医证候积分,监测治疗前后呼吸功能指标、血气分析指标及6 min步行试验。结果:治疗组有效率88. 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2. 0%(P 〈0. 05);经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主要证候积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 〈0. 05);肺功能及呼吸肌功能改善优于对照组,其FVC、FEV1/FVC、FEV1%、MIP等指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P 〈0. 05);经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血气分析指标Pa O2水平及6 min步行试验显著高于对照组,Pa CO2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 〈0. 05)。结论:麻杏饮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发作呼吸肌疲劳的临床疗效确切,利于有效缓解临床症状,提高呼吸功能,改善血气分析,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病 急性发作 呼吸肌疲劳 麻杏饮 临床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活血愈疡散治疗急性应激性胃黏膜病变的疗效及其对血小板活化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陈分乔 梅建强 +2 位作者 孙建利 王宏蕾 王根民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1128-1129,共2页
目的:探讨活血愈疡散治疗急性应激性胃黏膜病变的疗效及其对血小板活化因子(PAF)的影响。方法:将102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口服活血愈疡散,对照组给予甲氰咪胍静点,在治疗前及治疗后进行PAF测定并观察疗效。结果:治疗... 目的:探讨活血愈疡散治疗急性应激性胃黏膜病变的疗效及其对血小板活化因子(PAF)的影响。方法:将102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口服活血愈疡散,对照组给予甲氰咪胍静点,在治疗前及治疗后进行PAF测定并观察疗效。结果:治疗后PAF值明显降低,与治疗前比较有明显差异,治疗有效率89.7%。结论:活血愈疡散对急性应激性胃黏膜病变有较好的治疗作用,可能通过降低血浆中PAF水平,增加黏膜血流量,改善胃黏膜血液循环障碍而发挥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应激性胃黏膜病变 活血愈疡散 血小活化因子 中医药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柴胡皂苷A对抑郁症大鼠Treg和Th17免疫平衡的影响 被引量:26
4
作者 郭旭彤 安继东 梅建强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20年第22期1686-1690,共5页
目的:探讨柴胡皂苷A对抑郁症大鼠Treg和Th17免疫平衡的影响。方法:参考Katz法建立大鼠抑郁症模型,并将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西药组和柴胡皂苷A组,西药组给予1.2 mg·kg-1·d-1的氟西汀,柴胡皂苷A组给予25 mg·kg-1&... 目的:探讨柴胡皂苷A对抑郁症大鼠Treg和Th17免疫平衡的影响。方法:参考Katz法建立大鼠抑郁症模型,并将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西药组和柴胡皂苷A组,西药组给予1.2 mg·kg-1·d-1的氟西汀,柴胡皂苷A组给予25 mg·kg-1·d-1的柴胡皂苷A,对照组和模型组给予等体积的生理盐水。采用敞箱实验和糖水偏爱度实验评价大鼠的抑郁程度;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大鼠Th17和Treg细胞亚群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白细胞介素-17(IL-17)、白细胞介素-23(IL-23)、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0(IL-10)、转化生长因子(TGF-β)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水平运动得分、垂直运动得分、糖水偏爱度明显下降(P<0.05);与模型组比较,西药组和柴胡皂苷A组水平运动得分、垂直运动得分、糖水偏爱度明显升高(P<0.05)。流式细胞术显示,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外周血Th17细胞增加,Treg细胞下降,Th17/Treg细胞比率上升(P<0.05);与模型组比较,西药组和柴胡皂苷A组Th17细胞下降,Treg细胞上升,Th17/Treg细胞比率下降(P<0.05);ELISA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IL-17、IL-23和TNF-α的血清水平升高,IL-10和TGF-β的水平下降(P<0.05);与模型组比较,西药组和柴胡皂苷A组大鼠IL-17、IL-23和TNF-α的水平下降,IL-10和TGF-β的水平增加(P<0.05)。结论:柴胡皂苷A可通过调节抑郁大鼠Th17/Treg细胞的失衡和炎性细胞因子的分泌减轻大鼠的抑郁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胡皂苷A 抑郁 TH17/TREG细胞 细胞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根碱调节MLCK-MLC信号通路对脓毒症大鼠肠上皮屏障的保护作用
5
作者 吴丽娟 陈分乔 +1 位作者 刘坛娥 申立静 《中国免疫学杂志》 2025年第8期1847-1852,共6页
目的:探讨血根碱(SAG)对脓毒症大鼠肠上皮屏障的影响,并初步探讨潜在机制。方法: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大鼠分为对照组(Sham组)、脓毒症模型组(CLP组)、低剂量SAG组(L-SAG组)、中剂量SAG组(M-SAG组)和高剂量SAG组(H-SAG组),每组10只。采用... 目的:探讨血根碱(SAG)对脓毒症大鼠肠上皮屏障的影响,并初步探讨潜在机制。方法: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大鼠分为对照组(Sham组)、脓毒症模型组(CLP组)、低剂量SAG组(L-SAG组)、中剂量SAG组(M-SAG组)和高剂量SAG组(H-SAG组),每组10只。采用盲肠结扎穿刺法(CLP)诱导脓毒症大鼠模型。采用HE染色观察肠上皮病理损伤;采用二胺氧化酶(DAO)试剂盒检测血清DAO活性;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尿乳糖/甘露醇(L/M)值;采用ELISA检测血清TNF-α、IL-6、IL-1β水平;采用Western blot检测肠上皮组织中蛋白表达水平。结果:Sham组大鼠肠黏膜完整、肠绒毛排列整齐;CLP组肠黏膜呈现出充血和水肿、炎症细胞浸润、肠绒毛排列不规则、绒毛间隙扩大;M-SAG组和H-SAG组的肠黏膜病理损伤较CLP组有不同程度减轻。与Sham组相比,CLP组Chiu's评分、血清DAO活性和尿L/M值均明显升高;与CLP组相比,M-SAG组和H-SAG组Chiu's评分、血清DAO活性和尿L/M值明显降低(P<0.05)。CLP组大鼠血清TNF-α、IL-6、IL-1β水平均显著高于Sham组,而M-SAG组和H-SAG组大鼠血清TNF-α、IL-6、IL-1β水平均显著低于CLP组(P<0.05)。与Sham组相比,CLP组大鼠肠上皮中Claudin-3、ZO-1和occludin蛋白表达显著降低,而MLCK、MLC和p-MLC蛋白表达均显著增加;与CLP组相比,M-SAG组和HSAG组大鼠肠上皮中Claudin-3、ZO-1和occludin蛋白表达显著增加,而MLCK、MLC和p-MLC蛋白表达均显著降低(P<0.05)。结论:SAG能够减轻脓毒症大鼠的肠上皮屏障损伤、抑制肠上皮屏障通透性改变、保护肠上皮屏障完整性,其中部分作用通过抑制MLCK-MLC信号通路激活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根碱 脓毒症 肠上皮屏障 炎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