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通心络联合外周血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糖尿病足大鼠血管新生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信号通路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2
1
作者 郭勇英 位庚 +3 位作者 李红蓉 田超 张军芳 高怀林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3期1602-1606,共5页
目的探讨通心络联合外周血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糖尿病足大鼠血管新生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I3K/Akt)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于2014年3月,选取无特定病原体(SPF级)雄性SD大鼠70只,10只为对照组;60只制作糖尿病足大鼠模型,然后随机分... 目的探讨通心络联合外周血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糖尿病足大鼠血管新生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I3K/Akt)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于2014年3月,选取无特定病原体(SPF级)雄性SD大鼠70只,10只为对照组;60只制作糖尿病足大鼠模型,然后随机分为模型组、西洛他唑组、通心络组、外周血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组、西洛他唑+外周血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组、通心络+外周血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组各10只。完成相应实验操作28 d后,检测并比较各组大鼠的外周血间充质干细胞及缺血下肢肌组织中的内皮糖蛋白(CD)105、细胞周期蛋白(cyclin D_1)、磷酸化蛋白激酶B(p-Akt)、磷酸化糖原合成酶激酶-3β(p-GSK-3β)表达水平。结果通心络+外周血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组大鼠的干细胞数、积分光密度高于外周血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组、西洛他唑+外周血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西洛他唑+外周血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组大鼠的干细胞数、积分光密度高于外周血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个造模组大鼠缺血下肢肌组织中CD_(105)、cyclin D_1、p-Akt表达水平低于对照组,p-GSK-3β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个用药组大鼠缺血下肢肌组织中CD_(105)、cyclin D_1、p-Akt表达水平高于模型组,p-GSK-3β表达水平低于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心络+外周血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组大鼠缺血下肢肌组织中CD_(105)、cyclin D_1、p-Akt表达水平高于西洛他唑组、通心络组、外周血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组,p-GSK-3β表达水平低于西洛他唑组、通心络组、外周血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心络联合外周血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可以通过调节PI3K/Akt信号通路,促进内皮细胞增殖、分化,从而促进糖尿病足大鼠的新生血管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足 通心络 间质干细胞移植 血管生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宣肺解痉法为基本治法治疗支气管哮喘疗效观察 被引量:6
2
作者 郭洁 武蕾 +3 位作者 吴丽梅 景璇 梁亚飞 王峥嵘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465-468,共4页
目的:观察以宣肺解痉法为基本治法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支气管哮喘患者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宣肺解痉基础方治疗,持续治疗8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 目的:观察以宣肺解痉法为基本治法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支气管哮喘患者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宣肺解痉基础方治疗,持续治疗8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EOS计数、IgE水平,PEF及其变异率,痰LTD4水平,临床症状及有效率。经治疗后随访12月,对病情进行评分并比较。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EOS计数、IgE水平、PEF变异率、痰LTD4水平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经治疗后均较治疗前降低,且治疗组降低更明显(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症状积分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随访结果显示,治疗组病情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宣肺解痉法治疗对支气管哮喘疗效显著,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值得进一步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气管哮喘 宣肺解痉法 PEF EOS计数 IgG LTD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通心络对糖尿病足大鼠缺血下肢移植外周血间充质干细胞的微环境影响 被引量:7
3
作者 郭勇英 常丽萍 +1 位作者 张军芳 高怀林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1032-1033,共2页
研究发现,通心络联合外周血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可通过调节HIF-1/VEGF通路及miR-210表达来促进内皮细胞增殖、分化,进而促进新生血管形成。然而,局部恶劣的微环境,如缺血缺氧、炎症反应、氧化应激等,不利于心肌梗死区干细胞移植后的生存、... 研究发现,通心络联合外周血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可通过调节HIF-1/VEGF通路及miR-210表达来促进内皮细胞增殖、分化,进而促进新生血管形成。然而,局部恶劣的微环境,如缺血缺氧、炎症反应、氧化应激等,不利于心肌梗死区干细胞移植后的生存、分化,致使其疗效受限。因此,本实验研究就通心络是否改善糖尿病足(dibetic foot,DF)大鼠缺血下肢外周血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炎症水平,以探讨其促进外周血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血管新生效果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周血间充质干细胞 通心络 糖尿病足大鼠模型 血管新生 炎症 微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