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农村不动产确权登记制度建设与土地经营权流转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高晓晨 《黑龙江粮食》 2024年第2期152-154,共3页
我国农村土地为集体所有,其产权的确权登记是确保土地使用权可以合法、有序流转的前提。这一过程关乎农民的根本利益,是农村土地管理法制化、市场化的关键所在。本文探讨了农村集体土地确权过程中的权益冲突、产权不明确以及确权登记流... 我国农村土地为集体所有,其产权的确权登记是确保土地使用权可以合法、有序流转的前提。这一过程关乎农民的根本利益,是农村土地管理法制化、市场化的关键所在。本文探讨了农村集体土地确权过程中的权益冲突、产权不明确以及确权登记流程复杂等问题,提出了完善确权登记制度法律规范、优化实践流程以及加强市场监管力度等策略,旨在通过改善制度建设促进土地经营权的有效流转,为农业高效发展和乡村振兴提供法律和制度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不动产 确权登记 制度建设 土地经营权 流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生态足迹模型的白洋淀流域生态承载力评价与时空格局
2
作者 刘潇 高星 +1 位作者 袁子华 高晓晨 《湖北农业科学》 2024年第12期40-45,共6页
以白洋淀流域为研究区,基于生态足迹模型,结合统计年鉴数据、遥感影像数据,测算该流域2000年、2010年、2020年的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以及生态盈余(赤字)状况,并从时间和空间上分析其演化特征。结果表明,2000—2020年白洋淀流域整体以... 以白洋淀流域为研究区,基于生态足迹模型,结合统计年鉴数据、遥感影像数据,测算该流域2000年、2010年、2020年的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以及生态盈余(赤字)状况,并从时间和空间上分析其演化特征。结果表明,2000—2020年白洋淀流域整体以及大部分区县的人均生态足迹呈下降趋势,且具有南部高、西部低的格局;2000—2020年流域整体的人均生态承载力波动较小且存在空间分异,西北部人均生态承载力较高,中部、东南部人均生态承载力较低;2000—2020年流域整体处于生态赤字状态,但生态赤字水平在逐渐好转,西北地区生态盈余,中东部生态赤字,经济发展水平与生态盈余(赤字)紧密相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承载力 时空格局 生态足迹 白洋淀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省典型含有人工制品土壤的系统分类研究 被引量:11
3
作者 吴克宁 高晓晨 +4 位作者 查理思 李方鸣 鞠兵 李玲 刘欢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091-1101,共11页
选取河南省10个典型含有人工制品的土壤剖面和3个自然土壤剖面作为研究对象,基于剖面形态和理化性质的分析,根据世界土壤资源参比基础(WRB)、美国土壤系统分类(ST)、中国土壤系统分类(CST),对供试土壤进行分类研究。结果表明,WRB中关于... 选取河南省10个典型含有人工制品的土壤剖面和3个自然土壤剖面作为研究对象,基于剖面形态和理化性质的分析,根据世界土壤资源参比基础(WRB)、美国土壤系统分类(ST)、中国土壤系统分类(CST),对供试土壤进行分类研究。结果表明,WRB中关于人工扰动的前缀修饰词或后缀修饰词不能完全适宜于中国地区的含有人工制品的土壤,而在ST中,含有人工制品的土壤类型出现在各个土纲及其包含的亚类单元,CST中缺乏明确的诊断依据来描述、解释含有人工制品的土壤特征。参照WRB和ST中关于人工制品类别相关标准,提出CST中含有人工制品的土壤定义,新增"技术扰动层"诊断特性,制定CST人工制品类别标准,并将这一标准体现在CST土族命名中,该分类方案能有效体现不同人为活动对土壤的影响结果,一定程度上填补我国对这类土壤分类研究的空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系统分类 人工制品 河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遗址土壤的系统分类研究
4
作者 查理思 吴克宁 +1 位作者 鞠兵 高晓晨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633-639,共7页
选取4个典型遗址土壤剖面为研究对象,基于剖面形态和理化性质的分析,根据世界土壤资源参比基础(WRB)、美国土壤系统分类(ST)、中国土壤系统分类(CST),对供试土壤进行分类归属研究。结果表明:目前的分类方案均不能较好地体现遗址土壤的特... 选取4个典型遗址土壤剖面为研究对象,基于剖面形态和理化性质的分析,根据世界土壤资源参比基础(WRB)、美国土壤系统分类(ST)、中国土壤系统分类(CST),对供试土壤进行分类归属研究。结果表明:目前的分类方案均不能较好地体现遗址土壤的特征,因此建议在CST人为土土纲中增加技术人为土亚纲,并先被检索出来,下设缓透技术人为土和遗址技术人为土土类,分别下设遗址缓透技术人为土、含磷遗址技术人为土和普通遗址技术人为土亚类。修改方案不仅可以较少地改动土壤系统分类诊断体系,也能够较好地将古人类影响的土壤特征和产生的技术物质融合到新增的"人为缓透或不透层次"或"人工制品"中,作为从古到今所有人类活动和技术物质的一部分,从而实现遗址土壤在系统分类中的归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址土壤 土壤系统分类 土壤考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