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应用数字散斑相关方法实验研究雁列断层变形破坏过程 被引量:23
1
作者 陈俊达 马少鹏 +1 位作者 刘善军 金观昌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1350-1356,共7页
以数字散斑相关方法(DSCM)为观测手段,对雁列断层结构的破坏过程进行了实验研究,观测和分析了变形破坏过程中模型表面的变形场演化过程.断层结构由一块含两条平行割缝的大理岩平板模拟,模型试件在双轴试验机上加载;DSCM观测系统在加载... 以数字散斑相关方法(DSCM)为观测手段,对雁列断层结构的破坏过程进行了实验研究,观测和分析了变形破坏过程中模型表面的变形场演化过程.断层结构由一块含两条平行割缝的大理岩平板模拟,模型试件在双轴试验机上加载;DSCM观测系统在加载过程中记录试件表面的散斑图像,然后分析得到模型表面待测区域各记录时刻的位移场及应变场.全场连续的变形数据清晰地反映了雁列断层结构的变形破坏过程的各种细节.实验结果显示,变形最初集中在断层带周围,然后迁移到雁列区,最后雁列区贯通,结构发生滑动导致整个结构发生失稳破坏.对变形破坏过程中的变形场进行统计分析发现,一种描述变形局部化特征的统计指标—Cv值,可以作为一个雁列断层破坏的前兆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雁列断层 破坏 数字散斑相关方法(DSCM) 变形场 破坏前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倾斜煤层开采覆岩变形分析及其应用 被引量:24
2
作者 马亚杰 武强 +3 位作者 洪益清 郭立稳 田洪胜 张丽阁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20-324,共5页
分析了碎屑结构煤系地层岩体变形破坏的岩体力学特征及断裂带导水机理,认为岩体体积扩容是工作面顶板破坏内导水性增强、形成导水断裂带的根本原因.应用FLAC3D模拟分析了连续介质、大变形条件下急倾斜特厚煤层开采引起的覆岩体积应变分... 分析了碎屑结构煤系地层岩体变形破坏的岩体力学特征及断裂带导水机理,认为岩体体积扩容是工作面顶板破坏内导水性增强、形成导水断裂带的根本原因.应用FLAC3D模拟分析了连续介质、大变形条件下急倾斜特厚煤层开采引起的覆岩体积应变分区特征,分为连续介质条件下的内部塑性破坏-压缩区、扩容区及外部弹性压缩区.依据垮落带形成过程中的体积变化特征,将连续介质条件下获得的内部塑性破坏-压缩区划为垮落带;扩容区划为断裂带;以分隔扩容区与外部弹性压缩区的体积应变0等值线最大高度确定防水煤柱高度.此方法应用于开滦赵各庄2137急倾斜特厚煤层开采工作面,确定上部防水煤柱高度为63.8 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倾斜煤层 垮落带 导水断裂带 防水煤柱高度 体积应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层开采顶板导水裂隙带高度预测研究 被引量:97
3
作者 马亚杰 武强 +4 位作者 章之燕 洪益清 郭立稳 田洪胜 张丽阁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59-62,共4页
为科学设计防水煤(岩)柱尺寸,探讨研究了顶板导水裂隙带高度预测方法。依据顶板导水裂隙带高度与各影响因素之间难以定量的复杂非线性关系,选择具有非线性映射、泛化及容错功能的BP人工神经网络方法,提取8个预测指标,以开滦等18个矿区... 为科学设计防水煤(岩)柱尺寸,探讨研究了顶板导水裂隙带高度预测方法。依据顶板导水裂隙带高度与各影响因素之间难以定量的复杂非线性关系,选择具有非线性映射、泛化及容错功能的BP人工神经网络方法,提取8个预测指标,以开滦等18个矿区顶板导水裂隙带高度测试数据形成样本集,建立了导水裂隙带高度预测的三层BP网络。网络以极小误差通过检验,网络计算得到各指标影响权重大小分布与目前的研究认识吻合极好,说明该方法具有合理及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神经网络 导水裂隙带高度 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NN的煤层顶板导水断裂带高度预测 被引量:20
4
作者 马亚杰 李建民 +1 位作者 郭立稳 宋恩春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926-929,共4页
为预测煤矿顶板导水断裂带的最大高度,分析了顶板导水断裂带发育的影响因素,提取了10个指标形成裂高预测指标体系,并收集整理了近10 a来我国24项裂高观测数据,建立了样本数据库.基于BP人工神经网络的理论及方法,建立了煤层开采工作面顶... 为预测煤矿顶板导水断裂带的最大高度,分析了顶板导水断裂带发育的影响因素,提取了10个指标形成裂高预测指标体系,并收集整理了近10 a来我国24项裂高观测数据,建立了样本数据库.基于BP人工神经网络的理论及方法,建立了煤层开采工作面顶板导水断裂带高度预测模型,模型检验成功.依据计算权值,分析了各指标对裂高的影响程度,提出工作面倾斜长度、埋深对裂高影响较大并加以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神经网络 导水断裂带高度 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质量农业评价的物元模型 被引量:4
5
作者 施建俊 孟海利 甘德清 《农业系统科学与综合研究》 CSCD 2005年第1期20-23,共4页
应用可拓学的理论和方法,对土壤单元的特征及综合利用进行了分析,建立了相应的物元模型,为土壤的评价及综合利用提供了一种新的科学方法。表3,参3。
关键词 可拓学 物元模型 土壤质量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