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小动脉硬化型脑小血管病总负荷与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相关性研究
1
作者 王春雨 董爱勤 +1 位作者 王文慧 张海柳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396-402,共7页
目的初步探讨血清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non⁃HDL⁃C)与脑小血管病总负荷的相关性,并筛查脑小血管病总负荷严重程度的影响因素。方法纳入2024年12月至2025年2月河北省沧州市中心医院诊断与治疗的166例小动脉硬化型脑小血管病(aCSVD)患者,... 目的初步探讨血清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non⁃HDL⁃C)与脑小血管病总负荷的相关性,并筛查脑小血管病总负荷严重程度的影响因素。方法纳入2024年12月至2025年2月河北省沧州市中心医院诊断与治疗的166例小动脉硬化型脑小血管病(aCSVD)患者,采用MRI分析脑白质高信号、腔隙性梗死、脑微出血和扩大的血管周围间隙4种脑小血管病影像学标志物,计算脑小血管病总负荷评分。Spearman秩相关分析探讨血清non⁃HDL⁃C水平与脑小血管病总负荷评分的相关性,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查脑小血管病总负荷严重程度的影响因素。结果共166例aCSVD患者根据脑小血管病总负荷评分分为轻度总负荷(0~1分)组(79例)和中重度总负荷(2~4分)组(87例)。Spearman秩相关分析显示,non⁃HDL⁃C水平与脑小血管病总负荷评分呈正相关(r_(s)=0.184,P=0.018)。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增长(OR=1.046,95%CI:1.001~1.094;P=0.045)、同型半胱氨酸水平较高(OR=1.057,95%CI:1.003~1.115;P=0.040)和non⁃HDL⁃C水平较高(OR=1.376,95%CI:1.026~1.846;P=0.033)是中重度脑小血管病总负荷的危险因素。结论血清non⁃HDL⁃C水平与脑小血管病总负荷评分呈正相关,且是中重度脑小血管病总负荷的危险因素,有望成为aCSVD的潜在干预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脑小血管疾病 小动脉硬化 胆固醇 HDL 危险因素 Logistic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出血患者安全转运和手术时机的选择 被引量:2
2
作者 董爱勤 李花莲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5年第8期661-662,共2页
关键词 脑出血患者 手术时机的选择 安全转运 严重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眼动系统研究
3
作者 赵桂萍 赵玉宾 +3 位作者 董爱勤 于荣焕 刘立新 张淑琴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5年第7期531-532,共2页
目的探讨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时的眼动功能及其特征。方法采用眼震电图仪对83例VBI患者进行眼动系统相关检查,并和57例正常人进行对照研究。结果和结论VBI患者存在眼动系统异常,表现为扫视时间延迟、准确度差、视动增益值降低,平稳... 目的探讨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时的眼动功能及其特征。方法采用眼震电图仪对83例VBI患者进行眼动系统相关检查,并和57例正常人进行对照研究。结果和结论VBI患者存在眼动系统异常,表现为扫视时间延迟、准确度差、视动增益值降低,平稳跟踪的不对称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眼震电图 眼动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丙戊酸对成年癫痫患者体质量、血糖及胰岛素的影响 被引量:5
4
作者 王素 刘玮 +1 位作者 王莹 宋凡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847-849,共3页
选取2011年9月至2014年3月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门诊67例首次服用丙戊酸钠单药治疗的成年癫痫患者,观察丙戊酸钠单药治疗前及治疗后3、6、12个月体重指数(BMI)及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的改变。结果显示,治疗3个月开始患者... 选取2011年9月至2014年3月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门诊67例首次服用丙戊酸钠单药治疗的成年癫痫患者,观察丙戊酸钠单药治疗前及治疗后3、6、12个月体重指数(BMI)及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的改变。结果显示,治疗3个月开始患者BMI持续增高,非肥胖者较肥胖者增高明显(P<0.05);HOMA-IR于治疗3个月明显增高,非肥胖者较肥胖者增高明显(P<0.05),但之后未继续增高。因此认为丙戊酸钠可导致癫痫患者BMI及HOMA-IR明显增高,非肥胖者较肥胖者增高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癫痫 丙戊酸 体质量 血糖 胰岛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庭康复机制及治疗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5
作者 祁晓媛 宋宁 +1 位作者 顾平 杨旭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399-1405,共7页
近年来,前庭疾病的临床诊治水平快速提高,尤其是前庭评价技术和新的前庭康复技术的发展,极大地推动了外周及中枢前庭疾病康复的个体化、精准化的发展。前庭康复训练可通过纠正不恰当的代偿策略和/或加速良好代偿的过程,有效地提高患者... 近年来,前庭疾病的临床诊治水平快速提高,尤其是前庭评价技术和新的前庭康复技术的发展,极大地推动了外周及中枢前庭疾病康复的个体化、精准化的发展。前庭康复训练可通过纠正不恰当的代偿策略和/或加速良好代偿的过程,有效地提高患者的前庭觉、视觉和本体觉对平衡的协调控制能力,改善中枢神经系统的代偿功能,从而减轻或消除患者的头晕、眩晕和不稳症状,最终达到前庭康复状态。在此背景下,本文就前庭康复机制、康复前评估、方案制定及治疗进展等进行综述,以期为国内前庭康复的临床应用及研究提供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庭疾病 神经康复 修复 适应 生理学 习服 作用机制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