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民族地区地名的语源考察——以承德地名为例 被引量:1
1
作者 何青霞 尉春艳 《现代语文(下旬.语言研究)》 2017年第4期118-121,共4页
作为语言词汇的地名也是地域文化的载体,通过对承德地名的语源考察,发现多民族地区地名有以下特点:1.从共时平面看,汉语地名为主流,少数民族地名以添加汉语元素为演化趋势,表现出多元化、融合性的特征。2.从历时层面看,最初居住人口的... 作为语言词汇的地名也是地域文化的载体,通过对承德地名的语源考察,发现多民族地区地名有以下特点:1.从共时平面看,汉语地名为主流,少数民族地名以添加汉语元素为演化趋势,表现出多元化、融合性的特征。2.从历时层面看,最初居住人口的民族属性决定了地名的原始语源,但随着民族融合的出现,地名朝着人口占多数的强势民族的语言属性演变,最终形成语言替换或多语合璧地名的现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民族 地名 语源 考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死”与“生”的辩证:《破·地狱》的生命哲学
2
作者 郭晶晶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08-112,共5页
以殡葬行业为叙事题材的《破·地狱》彰显出独具一格的生命哲学。影片凸显着死亡不是生命的终结,而是生命的另类延续的真谛。“破地狱”的仪式性行动针对的不仅是想象中的死者,也针对着现实中的生者。在影片中,“死”与“生”构成... 以殡葬行业为叙事题材的《破·地狱》彰显出独具一格的生命哲学。影片凸显着死亡不是生命的终结,而是生命的另类延续的真谛。“破地狱”的仪式性行动针对的不仅是想象中的死者,也针对着现实中的生者。在影片中,“死”与“生”构成了一种辩证关系,它们既指涉着生物意义上的死亡与生存,还关联着经验、伦理以及社会禁忌等层面。而通过对这些元素的辩证呈现,影片揭示了生活的本质:它是对阻碍人生活的地狱的不断破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破·地狱》 生命哲学 家庭伦理 社会禁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族性”视野中的女性形象——以《白鹿原》为例
3
作者 郭晶晶 《戏剧之家》 2016年第18期283-283,共1页
本文通过对《白鹿原》中的吴仙草、田小娥、白灵三类女性的分析,阐释了儒家传统文化对人们的日常生活方式、思想感情的影响,体现了作者陈忠实对中华民族所独有的世界的建构和反思。
关键词 白鹿原 民族性 女性形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春节符号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被引量:1
4
作者 刘爱丽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9期24-29,共6页
春节是中华民族重要的节日。春节文化源远流长,历经漫长的发展过程,春节被赋予了辞旧迎新、合家团圆的文化内涵。共同的道德情感、民族大联欢意识、强烈的民族向心力集中反映了中华儿女一致的文化心理和审美认知。春节承载着民族情感与... 春节是中华民族重要的节日。春节文化源远流长,历经漫长的发展过程,春节被赋予了辞旧迎新、合家团圆的文化内涵。共同的道德情感、民族大联欢意识、强烈的民族向心力集中反映了中华儿女一致的文化心理和审美认知。春节承载着民族情感与民族精神,是维系国家统一与各民族团结的精神纽带,树立和突出春节文化符号,对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辞旧迎新 阖家团圆 普天同庆 民族向心力 共同体意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代少数民族题材微电影的叙事主题与文化表达
5
作者 资小玉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5期29-32,共4页
网络与新媒体语境下,少数民族题材微电影成为新时代少数民族题材影像创作与传播不可或缺又新鲜多元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不仅展现了地域风情特色民族文化,是民族地区对外宣传的窗口与名片,让更多的人了解走入新世纪迈向新时代的少数民... 网络与新媒体语境下,少数民族题材微电影成为新时代少数民族题材影像创作与传播不可或缺又新鲜多元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不仅展现了地域风情特色民族文化,是民族地区对外宣传的窗口与名片,让更多的人了解走入新世纪迈向新时代的少数民族地区的变化与发展,同时也在这种趋同化的时代大潮中表达了对自我身份认同的迷惘、对地方民族特色文化保护与传承危机的忧思,以及对民族地区从生态、经济到人文发展的审视与希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 少数民族题材 微电影 叙事主题 文化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日常小径到文学天地——管窥《文学的日常(第二季)》的艺术魅力
6
作者 王玲玲 于向辉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7期84-87,共4页
文学纪录片《文学的日常》第一季于2020年4月份在海峡卫视和优酷视频同步上线,纪录片展现了中国当代作家的精神风貌,用文学与生活并置而行的表达方式,实现了大众群体与文学作品的“双向奔赴”。在受访对象的选择上,为了捕捉文学作家对... 文学纪录片《文学的日常》第一季于2020年4月份在海峡卫视和优酷视频同步上线,纪录片展现了中国当代作家的精神风貌,用文学与生活并置而行的表达方式,实现了大众群体与文学作品的“双向奔赴”。在受访对象的选择上,为了捕捉文学作家对生活的敏锐和体察,第一季所邀请的人物大都有着丰富的人生阅历和个人偏好。2022年4月,《文学的日常》第二季温暖回归,与第一季相比,该季在表现形式上延续了第一季的基调和风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当代作家 文学天地 文学作品 个人偏好 文学作家 人生阅历 受访对象 表现形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见之目:“真实电影”与“直接电影”概念辨析 被引量:1
7
作者 王玲玲 李朝晖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2-27,共6页
目前,我国纪录片界通常以“真实电影”这一名词囊括“真理电影”与“直接电影”两个不同的子类。事实上,“真实电影”与“直接电影”在起源上尽管存在相通之处,却有着不同的制作方式与美学主张:“直接电影”与“真实电影”是世界纪录片... 目前,我国纪录片界通常以“真实电影”这一名词囊括“真理电影”与“直接电影”两个不同的子类。事实上,“真实电影”与“直接电影”在起源上尽管存在相通之处,却有着不同的制作方式与美学主张:“直接电影”与“真实电影”是世界纪录片的两大重要派别,它们都以直接记录手法为特征,强调以拍摄和记录真实生活的方式追求纪录片影像的力量,但它们之间也在是否要让拍摄者介入被记录事件、在画面中出镜,或促成各种事件的发生等方面有所区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实电影 纪录片 美学主张 拍摄者 真理电影 概念辨析 相通之处 记录真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创IP的联动与喜剧观念的重建:从《旺卡》《欢乐糖果屋》与《查理和巧克力工厂》的互文表述说起 被引量:1
8
作者 佟星晨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9-64,共6页
2023年12月3日,儿童音乐电影《旺卡》(保罗·金,2023)在北京举行全球原创首映礼。《旺卡》是剧情片《查理和巧克力工厂》(蒂姆·伯顿,2005)的前传电影,由《帕丁顿熊》(保罗·金,2014)的导演执导,《哈利·波特》系列电... 2023年12月3日,儿童音乐电影《旺卡》(保罗·金,2023)在北京举行全球原创首映礼。《旺卡》是剧情片《查理和巧克力工厂》(蒂姆·伯顿,2005)的前传电影,由《帕丁顿熊》(保罗·金,2014)的导演执导,《哈利·波特》系列电影的制片大卫·海曼担任制片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查理和巧克力工厂》 蒂姆·伯顿 剧情片 《帕丁顿熊》 儿童音乐 喜剧观念 制片人 原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你好,李焕英》到《热辣滚烫》:接受美学理论视域下的“作品”动态建构
9
作者 关志英 甄永亮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62-67,共6页
不同于《你好,李焕英》的一路高歌猛进、票房与口碑双赢,由贾玲执导的第二部电影《热辣滚烫》从筹备到前期宣发,再到正式上映,都存在争议。导演创造电影,市场对电影作出反馈,这种“创作者-创作对象-接受者”的经典传播模式让静态“文本... 不同于《你好,李焕英》的一路高歌猛进、票房与口碑双赢,由贾玲执导的第二部电影《热辣滚烫》从筹备到前期宣发,再到正式上映,都存在争议。导演创造电影,市场对电影作出反馈,这种“创作者-创作对象-接受者”的经典传播模式让静态“文本”建构为动态“作品”,创作者与不同时期的创作对象形成映照关系,对观众产生情感教育和娱乐身心的作用,同时接受者对创作者与创作对象产生的评议又对其进行二次塑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辣滚烫》 《你好 李焕英》 接受美学 “作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承德特色饮食词汇的文化特征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尉春艳 于向辉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4期97-99,共3页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饮食文化也是通过语言来承载,有关饮食的词汇比较丰富,地方特色饮食类词汇往往更能突出地反映地域的自然地理及社会历史文化特征。承德特色饮食词汇就反映了承德的自然地理环境特征与社会历史文化特征,它反映了满族文...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饮食文化也是通过语言来承载,有关饮食的词汇比较丰富,地方特色饮食类词汇往往更能突出地反映地域的自然地理及社会历史文化特征。承德特色饮食词汇就反映了承德的自然地理环境特征与社会历史文化特征,它反映了满族文化特色以及承德人"朴实、聪慧、热情、豪爽"的性格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承德 饮食类词汇 文化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承德方言资源的开发利用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尉春艳 董业铎 何青霞 《现代语文(下旬.语言研究)》 2016年第10期12-14,共3页
承德语言资源包括承德普通话和承德方言。承德方言资源的开发以方言词汇为主,旨在挖掘承德方言词汇中所包含的丰富的、具有地域特色的历史文化内涵,深入认识承德方言的同时,进一步丰富语言资源观,开发拓展文化旅游资源,促进承德旅游事... 承德语言资源包括承德普通话和承德方言。承德方言资源的开发以方言词汇为主,旨在挖掘承德方言词汇中所包含的丰富的、具有地域特色的历史文化内涵,深入认识承德方言的同时,进一步丰富语言资源观,开发拓展文化旅游资源,促进承德旅游事业及经济文化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承德方言 语言资源 方言词汇 旅游资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承德方言中的满语词汇及其开发利用研究
12
作者 尉春艳 于向辉 《现代语文(下旬.语言研究)》 2017年第3期23-25,共3页
承德方言词汇非常丰富,其中有一部分是满语的遗留,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等。承德方言中的满语词汇是满族文化资源的一部分,对承德方言中的满语词汇作深入了解,进一步合理开发利用承德方言中的满语词汇资源,在传承和保护优秀传统文化... 承德方言词汇非常丰富,其中有一部分是满语的遗留,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等。承德方言中的满语词汇是满族文化资源的一部分,对承德方言中的满语词汇作深入了解,进一步合理开发利用承德方言中的满语词汇资源,在传承和保护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发挥其经济价值,能够促进承德旅游事业的发展,从而助推承德地方经济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承德方言 满语词汇 开发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承德山庄剧走出困境研究
13
作者 刘常飞 赵丹盈 刘微 《戏剧之家》 2017年第14期29-30,共2页
承德山庄剧面临诸多问题,逐渐失去了话剧艺术的凝聚精神。本文从缺乏市场竞争力、剧目创作与观众需求相矛盾、内部人才流失及资金缺少等方面进行研究,提出山庄剧走出困境的措施和方法,从而为承德话剧今后发展建言献策。
关键词 承德 山庄剧 困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电影《人生》的解读
14
作者 郭晶晶 《戏剧之家》 2016年第18期156-156,共1页
吴天明的电影《人生》,表现在社会转型期城乡交叉地带人们的生活﹑情感和种种冲突矛盾,给人留下很深印象的是对人物的成功塑造以及表现出的一种宽容的道德评判标准,这在当时是难能可贵的。
关键词 人物塑造 道德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校语文教学中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刘常飞 高银玲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6期16-17,共2页
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之下,大学生自主创业成为实现就业的另一种有效方式。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也逐渐成为高校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创业能力是包涵诸多能力在内的高层次综合性能力,在高校语文日常教学中,教师则要着重培养大学生创... 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之下,大学生自主创业成为实现就业的另一种有效方式。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也逐渐成为高校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创业能力是包涵诸多能力在内的高层次综合性能力,在高校语文日常教学中,教师则要着重培养大学生创业意识、创业心理素质、专业技能等方面的能力,实现传授知识与培养创业能力协同并进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文教学 大学生 创业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振兴题材纪录片的价值建构与传播机制 被引量:5
16
作者 殷敬淇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4期36-40,共5页
从新农村建设到脱贫攻坚,再到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乡村振兴,农村一直存在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的伟大蓝图中。乡村振兴题材的纪录片成为存留时代记忆、建构价值体系、叩问现实之路的重要载体。这类影像作品由经济发展需要催化而产生,... 从新农村建设到脱贫攻坚,再到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乡村振兴,农村一直存在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的伟大蓝图中。乡村振兴题材的纪录片成为存留时代记忆、建构价值体系、叩问现实之路的重要载体。这类影像作品由经济发展需要催化而产生,其拍摄形式具有多样性,表达内容扎根乡土现实,宏观叙事与微观叙事共存,群像跟拍与个人访谈结合,社会价值与个人价值融合建构,精神空间与物质空间双向流动。高质量的乡村振兴纪录片对中国乡村政策成功实践的案例进行立体化呈现,如《乡村里的中国》《记住乡愁》《美美乡村》等,使作品与政策都具备了更有效的传播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观叙事 《记住乡愁》 纪录片 乡村振兴 物质空间 宏观叙事 影像作品 双向流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时代电影短片的新形态与审美指向 被引量:5
17
作者 资小玉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4-18,共5页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与智能终端设备的普及,传统概念上的电影短片以新的形态和观影渠道兴盛于公众视野。从优酷出品的“大师微电影”系列再到近两年院线上映并引发热议的“拼盘电影”,“微叙事”审美从传统定式中更注重个人风格化的先...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与智能终端设备的普及,传统概念上的电影短片以新的形态和观影渠道兴盛于公众视野。从优酷出品的“大师微电影”系列再到近两年院线上映并引发热议的“拼盘电影”,“微叙事”审美从传统定式中更注重个人风格化的先锋与实验性,指向了大众接受美学视野下以“人民”为中心的情感共同体美学。如何在“微”电影叙事中抓住当代人的情感结构和情感逻辑以实现与观众的同振共鸣,从创作的本质来看,是形式与内容的问题,是个性风格与共性表达的有机融合、平衡与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师微电影 拼盘电影 微叙事 情感共同体美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理媒介学视野下中国公路电影的话语空间与形象建构 被引量:1
18
作者 陈姝睿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32-35,共4页
公路电影是伴随着新好莱坞的崛起从美国传播至世界的重要类型片种,主要以延伸变动的道路与道路中的人、景、事、物的变化为背景,构建出于主流叙事空间不同的流动空间体验。中国在改革开放后交通基础与社会文化的发展,也在西方公路片形... 公路电影是伴随着新好莱坞的崛起从美国传播至世界的重要类型片种,主要以延伸变动的道路与道路中的人、景、事、物的变化为背景,构建出于主流叙事空间不同的流动空间体验。中国在改革开放后交通基础与社会文化的发展,也在西方公路片形式的借鉴中,逐渐孕育出具有中国现实特征的中国公路电影。近年来在新兴起的地理媒介学视角中,看待媒介与城市社会空间的关系发生了变化,将古典地理学与传播学结合,并提出将地理作为一种独特的传播媒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话语空间 空间体验 媒介学 城市社会空间 公路电影 传播学 形象建构 现实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寻找内心的精神家园——张杨导演创作谈 被引量:1
19
作者 毕国忠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54-56,共3页
张杨是"第六代"新锐导演的代表,其处女作《爱情麻辣烫》甫一上映,便获得不俗的票房成绩,从此以高蹈的姿态进入电影市场和大众视野。其之后拍摄的《洗澡》《昨天》《向日葵》等作品,从不同角度反映了世纪初城市中的家庭生态,在《无人... 张杨是"第六代"新锐导演的代表,其处女作《爱情麻辣烫》甫一上映,便获得不俗的票房成绩,从此以高蹈的姿态进入电影市场和大众视野。其之后拍摄的《洗澡》《昨天》《向日葵》等作品,从不同角度反映了世纪初城市中的家庭生态,在《无人驾驶》中,张杨作了电影商业性的尝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演创作 张杨 精神家园 内心 电影市场 《向日葵》 《昨天》 《洗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技术逻辑、家庭伦理与主体哲学:视觉经验转型中的《阿凡达·水之道》 被引量:1
20
作者 殷敬淇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29-32,共4页
经过了13年的制作,全球影史票房第一、引领电影事业进入3D时代的美国奇幻数码大片《阿凡达》(詹姆斯·卡梅隆,2010)的正统续作《阿凡达:水之道》(詹姆斯·卡梅隆,2022)终于在伦敦首映礼后于全球院线同步上映。[1]对于期盼已久... 经过了13年的制作,全球影史票房第一、引领电影事业进入3D时代的美国奇幻数码大片《阿凡达》(詹姆斯·卡梅隆,2010)的正统续作《阿凡达:水之道》(詹姆斯·卡梅隆,2022)终于在伦敦首映礼后于全球院线同步上映。[1]对于期盼已久的全球影迷来说,《阿凡达·水之道》是好莱坞工业技术美学的一次集中展示,正式上映前的点映场一票难求,无数观众媒体涌入电影院参与这场万众瞩目的视觉飨宴;而对受市场影响许久的电影院线来说,专为IMAX银幕而生的《阿凡达·水之道》是影视行业寒冬里的火焰,在沉寂一年的尾声被寄托了盘活院线生态的期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凡达 《阿凡达》 电影事业 电影院线 影视行业 视觉经验 技术美学 家庭伦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