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多民族地区地名的语源考察——以承德地名为例 |
何青霞
尉春艳
|
《现代语文(下旬.语言研究)》
|
2017 |
1
|
|
2
|
“死”与“生”的辩证:《破·地狱》的生命哲学 |
郭晶晶
|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3
|
“民族性”视野中的女性形象——以《白鹿原》为例 |
郭晶晶
|
《戏剧之家》
|
2016 |
0 |
|
4
|
春节符号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
刘爱丽
|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21 |
1
|
|
5
|
新时代少数民族题材微电影的叙事主题与文化表达 |
资小玉
|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
2020 |
0 |
|
6
|
从日常小径到文学天地——管窥《文学的日常(第二季)》的艺术魅力 |
王玲玲
于向辉
|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
2022 |
0 |
|
7
|
不见之目:“真实电影”与“直接电影”概念辨析 |
王玲玲
李朝晖
|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
2024 |
1
|
|
8
|
原创IP的联动与喜剧观念的重建:从《旺卡》《欢乐糖果屋》与《查理和巧克力工厂》的互文表述说起 |
佟星晨
|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
2024 |
1
|
|
9
|
从《你好,李焕英》到《热辣滚烫》:接受美学理论视域下的“作品”动态建构 |
关志英
甄永亮
|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10
|
承德特色饮食词汇的文化特征研究 |
尉春艳
于向辉
|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7 |
1
|
|
11
|
承德方言资源的开发利用研究 |
尉春艳
董业铎
何青霞
|
《现代语文(下旬.语言研究)》
|
2016 |
2
|
|
12
|
承德方言中的满语词汇及其开发利用研究 |
尉春艳
于向辉
|
《现代语文(下旬.语言研究)》
|
2017 |
0 |
|
13
|
承德山庄剧走出困境研究 |
刘常飞
赵丹盈
刘微
|
《戏剧之家》
|
2017 |
0 |
|
14
|
关于电影《人生》的解读 |
郭晶晶
|
《戏剧之家》
|
2016 |
0 |
|
15
|
高校语文教学中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研究 |
刘常飞
高银玲
|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
2016 |
2
|
|
16
|
乡村振兴题材纪录片的价值建构与传播机制 |
殷敬淇
|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
2023 |
5
|
|
17
|
微时代电影短片的新形态与审美指向 |
资小玉
|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
2022 |
5
|
|
18
|
地理媒介学视野下中国公路电影的话语空间与形象建构 |
陈姝睿
|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
2021 |
1
|
|
19
|
寻找内心的精神家园——张杨导演创作谈 |
毕国忠
|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
2018 |
1
|
|
20
|
技术逻辑、家庭伦理与主体哲学:视觉经验转型中的《阿凡达·水之道》 |
殷敬淇
|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
2023 |
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