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造化弄人——论环境与贾平凹创作心理的形成、特征之关系
1
作者 董业铎 杜春强 《求实》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A02期251-252,共2页
贾平凹作品的特有神韵,取决于其特有的人格和心理并在其特有的背景中展现出来。因此,理解贾平凹的创作心理,必须注意到作家这样几个人格背景:一是他既不是一个充满阳刚之气的魁伟男子汉,也不是一个潇洒自如的风流才子,而是一个“... 贾平凹作品的特有神韵,取决于其特有的人格和心理并在其特有的背景中展现出来。因此,理解贾平凹的创作心理,必须注意到作家这样几个人格背景:一是他既不是一个充满阳刚之气的魁伟男子汉,也不是一个潇洒自如的风流才子,而是一个“面无骠悍之气,手无缚鸡之力”,“不会仕途之道,不善言辞动作”的“呆人”…。二是他是一个来自偏僻山村的乡下人。三是他是一个垂青传统文化的中国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作心理 贾平凹 环境 造化 阳刚之气 传统文化 男子汉 乡下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晚清士人的书籍往来——基于李慈铭《越缦堂日记》的考察 被引量:4
2
作者 岳爱华 和艳会 《国家图书馆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07-112,F0003,共7页
李慈铭是晚清著名的文史大家,他与同时期士人有广泛而深入的书籍往来,根据《越缦堂日记》记载,士人间的书籍往来方式包括友情赠送、主动索取、请人代购及书籍互换等,往来书籍多为新出版刻印、自著(刻)及亲友所著(刻)书籍,内容涵盖经、... 李慈铭是晚清著名的文史大家,他与同时期士人有广泛而深入的书籍往来,根据《越缦堂日记》记载,士人间的书籍往来方式包括友情赠送、主动索取、请人代购及书籍互换等,往来书籍多为新出版刻印、自著(刻)及亲友所著(刻)书籍,内容涵盖经、史、子、集各部,书籍往来实质上是士人维系社会关系的润滑剂,客观上促进了文献出版和学术流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慈铭 越缦堂日记 书籍往来 交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文心雕龙·风骨》看刘勰文学思想的经学倾向 被引量:2
3
作者 董业铎 孟新东 《求实》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A01期288-289,共2页
在中国古代文化发展的长河中,经学作为一股强大的源脉,对诸多领域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文学理论的发展当然也不例外。魏晋六朝是中国古代文论发展的黄金时代,这一时期,儒学的统治地位虽遭动摇,
关键词 文学思想 文心雕龙 经学 中国古代文论 刘勰 风骨 文化发展 文学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课程评价性思维:教师课程意识的觉醒与彰显 被引量:4
4
作者 李运昌 何青霞 《当代教育科学》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21-24,共4页
教师的课程评价性思维能够体现教师的主体地位与能动性;提升课程实践的品质与理性;使教师专业发展走向自主与自由。教师评价性思维的习得在学理上遵循认知—反思—批判—对话—建构的发展路径,在现实条件分析上,则要扩展教师课程评价的... 教师的课程评价性思维能够体现教师的主体地位与能动性;提升课程实践的品质与理性;使教师专业发展走向自主与自由。教师评价性思维的习得在学理上遵循认知—反思—批判—对话—建构的发展路径,在现实条件分析上,则要扩展教师课程评价的视域,为教师进行课程评价赋权增能,营造和谐共享的课程评价文化与气氛。唯有如此,课程评价才能内化为教师课程实践的思维方式,成就教师的课程评价性思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程评价性思维 教师 课程意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叙事角度和文本特色看文学向电影的转变——以《达·芬奇密码》为例 被引量:1
5
作者 张永利 李新亮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59-61,共3页
《达·芬奇密码》改编自丹·布朗的同名悬疑推理小说,该小说一经出版即占据各大畅销书榜首,被译为40多种语言全球发行,内容囊括悬疑、侦探、阴谋、背叛等多种风格特色,而由其改编而成的电影在充分尊重原著故事的基础上加以演绎... 《达·芬奇密码》改编自丹·布朗的同名悬疑推理小说,该小说一经出版即占据各大畅销书榜首,被译为40多种语言全球发行,内容囊括悬疑、侦探、阴谋、背叛等多种风格特色,而由其改编而成的电影在充分尊重原著故事的基础上加以演绎,广为卖座流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叙事角度 推理小说 全球发行 畅销书榜 叙事话语 后现代性 叙事结构 女性符号 人物形象 现代主义色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影《蓝色》的“八大组合段”叙事及对女性自由的探寻 被引量:1
6
作者 岳爱华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7期33-35,共3页
电影《蓝色》是法国著名导演克日什托夫·基耶斯洛夫斯基的作品。这部影片曾获威尼斯电影节金狮奖,影片紧密联系20世纪后20年时代的背景,凸显在大时代背景下的人性问题以及对生命的哲学反思。影片通过女主人公朱莉人生中跌宕起伏的... 电影《蓝色》是法国著名导演克日什托夫·基耶斯洛夫斯基的作品。这部影片曾获威尼斯电影节金狮奖,影片紧密联系20世纪后20年时代的背景,凸显在大时代背景下的人性问题以及对生命的哲学反思。影片通过女主人公朱莉人生中跌宕起伏的经历,探寻了女性自由的问题。笔者从麦茨的电影叙事组合段视角入手,深入剖析影片女性自由的主题。一、麦茨的"八大组合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自由 威尼斯电影节 段理 哲学反思 金狮奖 人性问题 洛夫 复印稿 活出自己 露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析诗歌朗诵配乐的艺术表现力 被引量:1
7
作者 高丽凤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X期73-74,共2页
文学艺术教育重在培养学生的艺术表现力,诗歌朗诵配乐可以增强诗歌的灵性,以弥补其表现力的不足。通过对诗歌朗诵配乐的分析与研究,对于增强学生的艺术表现力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 诗歌朗诵 配乐 艺术表现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普通高校基础写作教学的尝试
8
作者 董业铎 刘常飞 《求实》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A01期254-255,共2页
《基础写作教程》是中文系专业课程之一,主要针对写作教学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的深化和提高。在注重科技、讲求人才战略的今天,在写作被誉为“素质中的素质”的当下,写作技能已经成为了一个人综合素质的直接外化,看得见,读得到。
关键词 写作教学 普通高校 个人综合素质 专业课程 写作教程 基本技能 基础理论 人才战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浑然天成 典雅神秘——浅谈贾平凹小说随物赋形、一“气”多“化”的语言
9
作者 董业铎 刘常飞 《求实》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A02期255-256,共2页
贾平凹小说的语言坦诚自然,毫不做作,遵从着对象的形质,依凭着人物情绪、思维的流泻,潇潇洒洒,具有了“随物赋形”的深厚功夫。贾平凹小说的语言之根,不仅深扎在商州方言中,而且深扎在商州的历史文化中;不仅深扎在中国古典文学... 贾平凹小说的语言坦诚自然,毫不做作,遵从着对象的形质,依凭着人物情绪、思维的流泻,潇潇洒洒,具有了“随物赋形”的深厚功夫。贾平凹小说的语言之根,不仅深扎在商州方言中,而且深扎在商州的历史文化中;不仅深扎在中国古典文学中,而且深扎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他以自己的超常认知和悟性,同中外文学大师进行着心的交流,参悟着他们的语言和文气。这一切,大而化之,化作贾平凹的精神血肉,融入他的心理图式,进行创作时以气出之,形成贾平凹的“文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贾平凹小说 随物赋形 语言 “化” “气” 典雅 中国古典文学 中国传统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谈“合作探究学习法”
10
作者 董业铎 刘常飞 《求实》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A01期237-238,共2页
“合作探究学习法”的研究实施,白2004年开始,历经两年时间,至今已结束。现将此研究成果做一简单汇报,不妥之处望同仁们指正。一、确立此研究课题的缘由 1.传统教学模式不利于学生的发展。
关键词 合作探究 学习法 传统教学模式 研究成果 学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叙事策略是贾平凹的创作心理直接外化
11
作者 董业铎 孟新东 《求实》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A02期260-261,共2页
富有乡土与民族意蕴的叙事策略是贾平凹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创造性的发展,它与贾平凹小说的人物形象一样,也是其创作心理的外化。
关键词 贾平凹小说 创作心理 叙事策略 外化 优秀传统文化 人物形象 创造性 乡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周易》爻辞“由”字新解
12
作者 董业铎 孙景龙 孟新东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13年第04Z期51-53,共3页
《周易》爻辞"由"字凡两见,一见《豫》卦九四爻辞"由豫,大有得。"一见《颐》卦上九爻辞"由颐,厉吉"。"由豫",虞翻注:"由,自从也。"王弼注:"处豫之时,居动之始,独体阳爻,众阴所... 《周易》爻辞"由"字凡两见,一见《豫》卦九四爻辞"由豫,大有得。"一见《颐》卦上九爻辞"由颐,厉吉"。"由豫",虞翻注:"由,自从也。"王弼注:"处豫之时,居动之始,独体阳爻,众阴所从。莫不由之以得其豫,故曰‘由豫,大有得’也。"孔颖达疏:"‘由豫,大有得’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颖达疏 上九 虞翻 爻辞 豫之 独体 盍簪 系辞 卦主 《说文解字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代汉语“V为”结构中动词“V”的类
13
作者 尉春艳 何青霞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Z期94-94,93,共2页
"V为"结构是一种由动词或动词性语素与动词"为"相结合而组成的语言结构。现代汉语中能进入"V为"结构中的"V"绝大部分是及物动词,具有[+自主][+致使]的语义特征,都可对受事的性质状态有影响,使... "V为"结构是一种由动词或动词性语素与动词"为"相结合而组成的语言结构。现代汉语中能进入"V为"结构中的"V"绝大部分是及物动词,具有[+自主][+致使]的语义特征,都可对受事的性质状态有影响,使之发生某种变化。根据意义分为动作类和使令封推纳娶类,动作动词又可分为分合改变类和称谓判断类,各类内部又可细分小类。心理动词、存在动词、能愿动词、趋向动词、关系动词都不能充当"V为"结构中的"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为”结构 “V”的类 及物动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字研读——错写、错读、错译字解析
14
作者 刘常飞 许美娜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Z期89-90,共2页
我们经常使用的汉字,有的人只知其结果,而不晓其过程,更有的人对汉字的发展变化一无所知,因此人们在使用汉字的过程中出现很多错写、错读、错解等现象,本文以追本溯源的方式,对容易错写、错读、错解的字进行解析,以避免这类现象持续发生。
关键词 汉字 错写 错读 错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学批评的本色——论汪政、晓华的文学批评
15
作者 李新亮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93-98,共6页
在当代文学批评的丛林中,汪政和晓华的身影经常出现在我们的视线里。从新时期文学伊始,他们初登文学批评的舞台,至今算来已经有30多年。难能可贵的是,无论是80年代文学批评的风光,还是90年代文学批评的失落。以及新世纪以来文学批... 在当代文学批评的丛林中,汪政和晓华的身影经常出现在我们的视线里。从新时期文学伊始,他们初登文学批评的舞台,至今算来已经有30多年。难能可贵的是,无论是80年代文学批评的风光,还是90年代文学批评的失落。以及新世纪以来文学批评的众声喧哗,他们一直坚守着这块阵地,从未离开。更难能可贵的是,这么多年来,他们不像某些批评家在文学批评的风光时代大红大紫、独领风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文学批评 新时期文学 80年代 90年代 众声喧哗 批评家 风光 风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