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轨道交通下层状地基中混凝土排桩隔振效果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刘晶磊 陈丰泽 +2 位作者 胡子良 曹晋源 杨烁 《噪声与振动控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42-248,287,共8页
为了研究在轨道交通荷载作用下混凝土排桩的隔振效果,特建立“车轮-轨道-地基”耦合模型,通过轨道竖向不平顺功率谱建立不平顺轨道并模拟列车在其表面行驶过程,根据控制变量法研究在混凝土排桩几何参数变化的情况下对混凝土排桩隔振效... 为了研究在轨道交通荷载作用下混凝土排桩的隔振效果,特建立“车轮-轨道-地基”耦合模型,通过轨道竖向不平顺功率谱建立不平顺轨道并模拟列车在其表面行驶过程,根据控制变量法研究在混凝土排桩几何参数变化的情况下对混凝土排桩隔振效果的影响,通过本文的研究结果表明:混凝土排桩具有一定的隔振效果,随着各个参数的变化其隔振效果也会发生改变;桩长的增加,地基表面和地基深处隔振效果增强;随着埋置深度和桩间距的增加,混凝土排桩的隔振效果均下降,布置混凝土排桩埋深越浅隔振效果越好,布置混凝土排桩越紧密隔振效果越好。在土层的分界面上会出现振动加强的效果,在实际施工中应注意土体分层面带来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动与波 轨道交通 耦合模型 不平顺轨道 混凝土排桩 隔振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掺粉煤灰和矿粉对粗骨料全替代混凝土力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5
2
作者 张玉栋 谢龙 +3 位作者 张富钧 张佳帅 曹颖卓 高玉增 《混凝土》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34-138,共5页
为研究粉煤灰和矿粉对C30粗骨料全替代再生混凝土力学性能的影响,制备了单掺粉煤灰和矿粉取代率均为0、5%、10%、15%、20%以及双掺粉煤灰加矿粉5%+5%、5%+10%、10%+5%、10%+10%、15%+15%共14组试件,测其坍落度、抗压强度、劈裂抗拉强度... 为研究粉煤灰和矿粉对C30粗骨料全替代再生混凝土力学性能的影响,制备了单掺粉煤灰和矿粉取代率均为0、5%、10%、15%、20%以及双掺粉煤灰加矿粉5%+5%、5%+10%、10%+5%、10%+10%、15%+15%共14组试件,测其坍落度、抗压强度、劈裂抗拉强度、抗压变形并用扫描电镜进行微观分析。结果表明单掺粉煤灰不超过20%,单掺矿粉不超过10%,可有效提高再生混凝土和易性;双掺时其坍落度先增加后减小,在粉煤灰掺量10%、矿粉掺量5%时,坍落度190 mm达到最大;单掺和双掺条件下均能满足C30混凝土强度要求,单掺时可考虑20%掺量,双掺时结合和易性和强度可考虑粉煤灰10%、矿粉5%取代水泥;单掺粉煤灰时其变形较基础组变化不大,单掺矿粉时其变形近基础组变形两倍,双掺时其变形均远大于基础组变形;再生混凝土的微观结构观察证实了对试块抗压强度的宏观实测数据及原因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混凝土 粉煤灰 矿粉 扫描电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粉煤灰再生混凝土损伤模型与试验对比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张玉栋 张富钧 +1 位作者 谢龙 张佳帅 《混凝土》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92-96,共5页
建筑垃圾和工业废料粉煤灰在工程中的利用率较低,为将建筑垃圾和粉煤灰利用率最大化提升,分别以再生骨料20%、40%、60%、80%、100%和粉煤灰0、10%、15%、20%的替代率取代天然骨料和水泥制作粉煤灰再生混凝土,对不同取代率下粉煤灰再生... 建筑垃圾和工业废料粉煤灰在工程中的利用率较低,为将建筑垃圾和粉煤灰利用率最大化提升,分别以再生骨料20%、40%、60%、80%、100%和粉煤灰0、10%、15%、20%的替代率取代天然骨料和水泥制作粉煤灰再生混凝土,对不同取代率下粉煤灰再生混凝土的力学性能探究。为更好的分析再生混凝土力学性能的影响因素,建立理想再生混凝土损伤模型并与试验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发现试块的强度与本身再生骨料的性能相关性极大,并绘制应力-应变曲线,将再生骨料替代率和粉煤灰替代率结合分析,最终得出结论:再生混凝土中粉煤灰替代率与承载能力大小呈负相关关系,与峰值应变变化和坍落度呈正相关关系。经微观分析后,证实了对试块坍落度、抗压强度的宏观实测数据及原因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混凝土 微观分析 峰值应力 峰值应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次再生混凝土力学性能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张玉栋 谢龙 +3 位作者 张富钧 张佳帅 曹颖卓 高玉增 《混凝土》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5-18,27,共5页
为推进再生混凝土二次循环利用,研究二次再生粗骨料取代率对二次再生混凝土力学性能的影响,制备了取代率为0、20%、40%、60%、80%、100%共6组试件,测其坍落度、抗压强度、劈裂抗拉强度、抗压变形,并结合扫描电镜进行孔结构及微观研究分... 为推进再生混凝土二次循环利用,研究二次再生粗骨料取代率对二次再生混凝土力学性能的影响,制备了取代率为0、20%、40%、60%、80%、100%共6组试件,测其坍落度、抗压强度、劈裂抗拉强度、抗压变形,并结合扫描电镜进行孔结构及微观研究分析。结果表明:随着二次再生粗骨料取代率的增加,坍落度逐渐降低,全取代时降幅达到最大100 mm;孔结构分析表明随着二次再生粗骨料取代率的增加,试块中小孔占比逐渐减小,大孔占比逐渐增加,混凝土中孔体积逐渐增加,造成混凝土结构不密实,其次造成试块中骨料占比逐渐减少,老化砂浆和气泡占比逐渐增加,不利于强度发展;二次再生混凝土整体上满足C35强度要求,随取代率的提高整体强度呈下降趋势,整体变形呈上升的趋势,除骨料压碎指标较大有关外,结合孔结构分析与二次再生混凝土中骨料占比逐渐减少老化砂浆和气泡占比逐渐增加有关,使试块强度降低且更容易发生变形;二次再生混凝土的微观结构观察证实了对试块抗压强度、抗压变形的宏观实测数据及原因分析;结合宏观实测数据及微观结构观察,二次再生混凝土的应用具有一定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次再生混凝土 强度 孔结构 扫描电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下穿铁路隧道爆破振动衰减规律研究 被引量:26
5
作者 单仁亮 赵岩 +4 位作者 王海龙 董捷 仝潇 李兆龙 王东升 《爆炸与冲击》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143-157,共15页
基于Heelan短柱药包理论,引入等效作用半径的概念,得到内部瞬时激励荷载作用下爆破峰值振动速度的衰减模型方程,并通过量纲分析进行验证。结合下穿隧道爆破工程,研究不同雷管段位及不同炮孔类型对应的爆破峰值振动速度的衰减规律。此外... 基于Heelan短柱药包理论,引入等效作用半径的概念,得到内部瞬时激励荷载作用下爆破峰值振动速度的衰减模型方程,并通过量纲分析进行验证。结合下穿隧道爆破工程,研究不同雷管段位及不同炮孔类型对应的爆破峰值振动速度的衰减规律。此外,讨论球形装药、柱状装药条件下改进公式的药量形式表达式,结果显示,利用等效作用半径作为拟合参考变量可以综合考虑不同雷管段位及不同炮孔类型对爆破振动规律的影响。统计数据表明,利用改进公式得到的拟合效果最优,可以为类似隧道爆破振动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爆破峰值振动速度 衰减模型 铁路隧道 Heelan短柱药包理论 量纲分析 拟合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ln(x+c)变换的GM(1,1)模型及其变形预测 被引量:6
6
作者 邱利军 张波 张京奎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36-140,共5页
针对原始数据序列不满足ln(x)变换要求和变换后的数据序列不满足建模要求两种情况,提出了对原始数据序列进行ln(x+c)变换,先从理论上证明了此种变换可以使建模数据序列的光滑度提高,进而提高所建模型的预测精度,另外还给出了基于建模序... 针对原始数据序列不满足ln(x)变换要求和变换后的数据序列不满足建模要求两种情况,提出了对原始数据序列进行ln(x+c)变换,先从理论上证明了此种变换可以使建模数据序列的光滑度提高,进而提高所建模型的预测精度,另外还给出了基于建模序列近似确定最佳常数c的方法。然后,选取满足建模要求的递增变形数据序列,通过实例模拟得到了实测值与预测值接近的结果,论证了此种变换的有效性及实用性。该方法弥补了原始数据序列和对数变换序列的不足,拓宽了灰色GM(1,1)模型的应用范围,使模型的拟合精度和预测精度均得到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灰色GM(1 1)模型 函数变换 变形预测 数据序列 光滑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湿循环作用下改良粉质粘土的路用性能 被引量:10
7
作者 崔宏环 朱超杰 +1 位作者 杨尚礼 胡淑旗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42-49,共8页
通过模拟雨水频繁气候地区水汽交换对公路路基的影响,利用室内力学试验研究干湿循环对张家口地区高等级公路路基改良土的影响,得到了各力学参数的变化规律,并提出采用水泥CBR影响因子来评判水泥改良土路用性能的劣化机理。水泥CBR影响... 通过模拟雨水频繁气候地区水汽交换对公路路基的影响,利用室内力学试验研究干湿循环对张家口地区高等级公路路基改良土的影响,得到了各力学参数的变化规律,并提出采用水泥CBR影响因子来评判水泥改良土路用性能的劣化机理。水泥CBR影响因子反映的是相同水泥掺量下试样的承载强度和水泥对工程应用的贡献程度,其值越大说明试样在相同水泥掺量下的承载强度越小,对于工程应用的贡献越小。研究结果表明:水泥CBR影响因子受水泥掺量的影响较大,随着干湿循环次数的增加,水泥CBR影响因子先减小后增大;高剂量的水泥改良土可以有效地提高土样的自修复能力,在早期抵抗干湿损伤中具有积极作用,弹性模量受干湿循环影响较小。试样内部孔隙特征变化规律显示,早期干湿循环过程可增强改良土的水稳定性,经历多次干湿循环后试样内部孔隙逐渐扩大—破坏—稳定,重新达到新的结构平衡。综合考虑CBR值与无侧限抗压强度,建议在水汽交换频繁地区路基改良中以6%水泥掺量作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泥改良土 路用性能 干湿循环 加州承载比 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排桩隔振效果试验研究 被引量:6
8
作者 刘晶磊 杨烁 +2 位作者 魏宝川 吴浩 赵敏 《噪声与振动控制》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226-234,共9页
为了研究单排桩的桩长、桩径、桩间距以及振源距离等因素在连续型荷载作用下的隔振效果与非单调性,通过室外试验,以连续型荷载作为振源,以地表振幅降低比作为评价指标,对以上影响单排桩隔振效果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增加桩长可以... 为了研究单排桩的桩长、桩径、桩间距以及振源距离等因素在连续型荷载作用下的隔振效果与非单调性,通过室外试验,以连续型荷载作为振源,以地表振幅降低比作为评价指标,对以上影响单排桩隔振效果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增加桩长可以提升隔振效果,当桩长增加1.67倍时,有效隔振区域增大2.29倍。增大桩径可以增加有效隔振区域,桩径增大3倍,有效隔振区域增加2.32倍。增大桩间距会降低隔振效果,当桩间距增大3倍时,桩后区域振幅降低比也随之增大,有效隔振区域的距离变远,并且有效隔振区域变小5.42倍。振源距离的增加也不利于单排桩在连续型荷载作用下的隔振。随着振源距离的增加,振幅降低比Ar值的变化存在着明显的非单调性,当振源距离与10 cm桩径一半的比值为1~7时,Ar达到最大值。当振源距离与10 cm桩径一半的比值为15.6~24.0时,Ar达到最小值,在波谷区范围内存在有效隔振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动与波 单排桩 室外试验 连续型荷载 非单调性 隔振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压电复合薄膜传感器的制备与应用性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张玉栋 胡建林 +2 位作者 石阳 贾绍琨 李婷 《仪表技术与传感器》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7-19,共3页
为了进一步优化压电薄膜传感器的制备工艺,探究压电薄膜传感器在建筑工程领域的应用前景,采用流延工艺制备了碳纳米管改性的0-3型压电复合薄膜,并使用该薄膜制成了压电复合薄膜传感器,将制得的压电薄膜传感器和传统的电阻式应变片同时... 为了进一步优化压电薄膜传感器的制备工艺,探究压电薄膜传感器在建筑工程领域的应用前景,采用流延工艺制备了碳纳米管改性的0-3型压电复合薄膜,并使用该薄膜制成了压电复合薄膜传感器,将制得的压电薄膜传感器和传统的电阻式应变片同时贴在等强度悬臂钢梁上,通过采用2组不同频率的正弦荷载和1组随机荷载对悬臂梁进行激励,对比研究了压电传感器和应变片在动态荷载激励下的响应。研究结果表明:压电复合薄膜传感器具有更快的反应能力和更高的灵敏度,压电薄膜传感器可以有效地对结构的应力和应变进行实时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电复合薄膜 传感器 健康监测 碳纳米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钢纤维混凝土桩水平承载特性试验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崔宏环 王文涛 +3 位作者 崔乃夫 杨兴然 何静云 张振寰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30-136,共7页
为研究钢纤维混凝土桩水平荷载下的受力特性,开展了单桩水平静载试验,并设置素混凝土桩作为对比工况,将弯钩型钢纤维掺入混凝土桩进行试验,对比分析了钢纤维混凝土桩与素混凝土桩在水平荷载作用下的桩顶变位、桩身变形以及桩侧土抗力的... 为研究钢纤维混凝土桩水平荷载下的受力特性,开展了单桩水平静载试验,并设置素混凝土桩作为对比工况,将弯钩型钢纤维掺入混凝土桩进行试验,对比分析了钢纤维混凝土桩与素混凝土桩在水平荷载作用下的桩顶变位、桩身变形以及桩侧土抗力的变化规律,并对钢纤维混凝土桩基于水平荷载工况下的作用机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由于钢纤维混凝土具有良好的抗拉性能,钢纤维的掺入对桩的水平承载特性有所提升,水平荷载下钢纤维混凝土桩相对于素混凝土桩来说,桩顶位移、桩身最大弯矩、桩侧土抗力均得到了有效控制,桩身最大弯矩大致分布在入土深度约0.43m,桩身弯矩影响深度约为0.85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凝土桩 钢纤维 承载特性 模型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龄期受力及硫酸盐腐蚀耦合作用下再生混凝土的力学性能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张玉栋 胡建林 +1 位作者 周小龙 赵玉婕 《混凝土》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27-30,共4页
为了减少废弃混凝土对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使用废弃混凝土制备了再生混凝土(再生骨料替代率为50%),同时为了研究再生混凝土在复杂环境中的应用前景,将再生混凝土在早龄期受力(龄期≤7 d)和硫酸盐腐蚀的力学响应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受力时... 为了减少废弃混凝土对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使用废弃混凝土制备了再生混凝土(再生骨料替代率为50%),同时为了研究再生混凝土在复杂环境中的应用前景,将再生混凝土在早龄期受力(龄期≤7 d)和硫酸盐腐蚀的力学响应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受力时间、受力大小、硫酸盐溶液浓度等因素对再生混凝土抗压强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再生混凝土在龄期≤3 d前受力、受力大小超过当时混凝土抗压强度的50%以及硫酸盐溶液浓度超过5%均会对再生混凝土后期的力学性能造成不利影响,导致混凝土力学性能的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混凝土 硫酸盐腐蚀 早龄期受力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纳米管改性压电薄膜极化工艺的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张玉栋 韩燕 +2 位作者 毕全超 石阳 周小龙 《仪表技术与传感器》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3-15,共3页
合理的极化工艺是保证0-3型压电复合薄膜良好压电性的重要条件,而影响压电薄膜极化效果的因素很多,其中主要因素是极化电场E、极化温度T和极化时间t。为了改进压电薄膜的电学性能,制备了碳纳米管改性的压电复合薄膜,并采用自制的极化夹... 合理的极化工艺是保证0-3型压电复合薄膜良好压电性的重要条件,而影响压电薄膜极化效果的因素很多,其中主要因素是极化电场E、极化温度T和极化时间t。为了改进压电薄膜的电学性能,制备了碳纳米管改性的压电复合薄膜,并采用自制的极化夹具,在硅油中对压电薄膜进行极化,通过分析极化电压、极化温度、极化时间对压电复合薄膜压电应变常数的影响及不同极化条件下压电应变常数随时间的退化状况,进一步优化了压电复合薄膜的极化工艺,提高了压电复合薄膜的压电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电复合薄膜 极化工艺 压电应变常数 碳纳米管 退化状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列车荷载作用下混凝土排桩主动隔振研究
13
作者 刘晶磊 刘佳凡 +3 位作者 夏彬 周玮浩 梅名彰 尹姜鳗 《噪声与振动控制》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235-242,279,共9页
为了研究混凝土排桩作为地基中主动隔振屏障时,桩屏障后地基深处隔振变化规律,运用有限元软件建立轨道-路基-地基三维模型;以振幅降低比作为隔振效果评价指标,将排桩的桩长、埋深及桩间距作为影响地基深处隔振效果的研究变量,分析结果表... 为了研究混凝土排桩作为地基中主动隔振屏障时,桩屏障后地基深处隔振变化规律,运用有限元软件建立轨道-路基-地基三维模型;以振幅降低比作为隔振效果评价指标,将排桩的桩长、埋深及桩间距作为影响地基深处隔振效果的研究变量,分析结果表明:通过增加桩长、减小埋深以及减小桩间距等方式是降低路基边坡处振动的有效措施;随着桩长增加,地基深度方向隔振效果变好,桩长为15 m时,地基深度方向整体隔振效果已较优;埋深变化对地基深度方向隔振效果影响较明显,埋深越大,地基深处隔振效果越差,当埋深为5 m时,深度方向隔振效果已较差,减小埋深是提升深度方向隔振效果的有效措施;随桩间距越大,地基深度方向隔振效果越差,布置桩时,适当减小桩间距有利于降低列车诱发的深度方向的振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动与波 混凝土排桩 主动隔振 地基深处 有限元 隔振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