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掏土孔应力扰动法下的塑性区范围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王晓磊 徐洪潮 +1 位作者 张鹏 席亚军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1-108,共8页
针对普通浅层掏土法下倾斜建筑回倾速度慢、沉降不均匀的问题,提出掏土孔应力扰动法。在岩石力学的弹性圈和塑性圈应力解中引入修正系数,得到掏土孔应力扰动法下的塑性区半径计算公式。在进行现场掏土孔周应力扰动试验时,采用地锚反压... 针对普通浅层掏土法下倾斜建筑回倾速度慢、沉降不均匀的问题,提出掏土孔应力扰动法。在岩石力学的弹性圈和塑性圈应力解中引入修正系数,得到掏土孔应力扰动法下的塑性区半径计算公式。在进行现场掏土孔周应力扰动试验时,采用地锚反压的形式模拟上部建筑荷载,利用长钉在掏土孔周围进行深度为50 mm的螺旋扰动,通过测量应力扰动前后的孔周土体应力并结合有限元模拟结果,得到实际塑性区范围,验证了塑性区半径公式的正确性。结果表明:当掏土孔半径为100 mm,应力扰动范围为孔径的1/2时,塑性区范围扩大30%~40%,掏土孔应力扰动法对于扩大塑性区范围、加快建筑纠倾速度具有工程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层水平掏土纠倾 掏土孔应力扰动法 孔周应力 塑性区半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粘钢加固达到承载力极限状态混凝土梁试验研究与有限元分析 被引量:6
2
作者 褚少辉 赵士永 +1 位作者 郝军兵 刘淑红 《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40-45,共6页
混凝土结构是我国建筑中最常见的结构形式,由于种种原因需要对其进行加固。而在实际工程中部分混凝土梁已经达到其承载力极限状态,对这种达到承载力极限状态的混凝土梁进行加固的相关研究较少。因此,本文采用试验研究与有限元分析相结... 混凝土结构是我国建筑中最常见的结构形式,由于种种原因需要对其进行加固。而在实际工程中部分混凝土梁已经达到其承载力极限状态,对这种达到承载力极限状态的混凝土梁进行加固的相关研究较少。因此,本文采用试验研究与有限元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粘贴钢板加固达到承载力极限状态混凝土梁的力学性能。研究发现,达到抗弯承载力极限状态混凝土梁采用粘贴钢板加固后,刚度、屈服荷载、极限承载力均有较大幅度的提高,但延性出现了降低;建立了适用于分析达到极限承载力混凝土梁的有限元模型,模拟计算结果与试验数据基本吻合,说明所建模型是可靠的;卸载程度越大,粘贴钢板加固之后承载力提升越高,但是差别不大,在实际工程中,应该充分考虑现实情况,确定其卸载的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粘钢 承载力极限状态 混凝土梁 加固 ANSY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仿古建筑的隔震加固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张文龙 任文杰 +2 位作者 付素娟 郝雨杭 刘杲彤 《地震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444-1451,共8页
为对具有传统文化的仿古建筑在不破坏其原有建筑风貌的基础上进行抗震加固,将隔震技术应用于仿古建筑。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仿古建筑隔震,建立隔震与非隔震两种有限元计算分析模型,并对加固前、后模型进行动力时程分析。通过输入不... 为对具有传统文化的仿古建筑在不破坏其原有建筑风貌的基础上进行抗震加固,将隔震技术应用于仿古建筑。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仿古建筑隔震,建立隔震与非隔震两种有限元计算分析模型,并对加固前、后模型进行动力时程分析。通过输入不同频谱的El Centro Site波、Taft波和RH1TG055波,对比分析两种模型在地震作用下的位移、加速度时程曲线。结果表明:采用隔震技术加固方案后,结构的地震响应得到明显的降低,从而显著地提高了结构的抗震能力。利用该方法加固,节约造价,施工方便,可供同类工程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仿古建筑 抗震加固 隔震技术 MIDA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古建筑城墙抗震性能试验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吉立朋 刘波 王占雷 《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26-129,137,共5页
为研究古建筑城墙抗震性能,对其修缮保护提供依据,以某处古建筑外包砖城墙为对象,对其等比例缩尺模型进行振动台试验,依次施加三级地震荷载,对模型结构的动力响应进行监测,并对震后破坏形式及模型动力特性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震后... 为研究古建筑城墙抗震性能,对其修缮保护提供依据,以某处古建筑外包砖城墙为对象,对其等比例缩尺模型进行振动台试验,依次施加三级地震荷载,对模型结构的动力响应进行监测,并对震后破坏形式及模型动力特性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震后破坏严重部位为:中部、底部、砖土接触面;在设防烈度地震(8度)、罕遇地震作用下,城墙顶部、底部的相对位移随加载值增大而明显增大;随荷载增加与结构破坏,模型中、上部测点的加速度值放大系数β变小;结构经振动作用后,自振频率降低81. 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建筑 城墙 振动台试验 动力响应 自振频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沉积河谷-建筑群地震动力相互作用的二维IBEM模拟 被引量:5
5
作者 刘中宪 齐欣 +2 位作者 王冬 柴寿喜 姚殊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3803-3811,共9页
众多城市坐落于沉积河谷之中,沉积河谷-密集建筑群间的地震动力相互作用规律尚不明确。采用间接边界元方法(IBEM),对在平面SV波入射下,沉积河谷-建筑群之间的地震相互作用进行二维模拟计算和参数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沉积河谷-建筑群间... 众多城市坐落于沉积河谷之中,沉积河谷-密集建筑群间的地震动力相互作用规律尚不明确。采用间接边界元方法(IBEM),对在平面SV波入射下,沉积河谷-建筑群之间的地震相互作用进行二维模拟计算和参数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沉积河谷-建筑群间存在着显著而复杂的地震动力相互作用;较浅沉积河谷中建筑群地震响应呈现强弱交替变换特征;入射波角度、沉积河谷的材料、几何特征是影响沉积河谷-建筑群整体地震响应规律的关键因素。总体上看,建筑群对浅沉积河谷地震动响应有较大的降幅效应,特别是高频波入射下最大降幅近50%。实际河谷地震放大效应评估需考虑密集建筑群的影响,而位于地震波聚焦位置的建筑物需适当提高设防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场地效应 沉积河谷 建筑群 地震波 间接边界元(IBE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寒区隧道衬砌结构冻胀破坏规律研究 被引量:10
6
作者 高焱 朱永全 +2 位作者 耿纪莹 张建风 王秉宇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7期125-131,共7页
冻胀力是造成寒区隧道冻害时常发生的主要原因。通过对寒区隧道衬砌结构冻胀力产生机理进行研究,认为冻胀力是围岩整体冻胀和局部冻胀共同作用的结果,并采用弹性力学计算方法推导了冻胀力的计算公式。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TRAS研究了青沙... 冻胀力是造成寒区隧道冻害时常发生的主要原因。通过对寒区隧道衬砌结构冻胀力产生机理进行研究,认为冻胀力是围岩整体冻胀和局部冻胀共同作用的结果,并采用弹性力学计算方法推导了冻胀力的计算公式。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TRAS研究了青沙山隧道衬砌结构冻胀破坏规律及防治措施,研究发现:拱顶和拱脚处衬砌结构安全系数较低,容易发生冻胀破坏;增加衬砌厚度来预防冻胀力效果不明显,建议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寒区隧道 冻胀机理 冻胀力计算公式 冻胀破坏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巨-子型结构体系参数变量研究
7
作者 崔少华 刘月明 陈露 《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23-27,共5页
本文探讨了巨-子型结构体系的工作原理。以某结构方案为例,采用有限元分析软件对巨-子型结构体系建立了空间相互作用模式下的杆系模型,研究了子结构与主结构的刚度比、子结构与主结构的主频率比对该结构体系控制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 本文探讨了巨-子型结构体系的工作原理。以某结构方案为例,采用有限元分析软件对巨-子型结构体系建立了空间相互作用模式下的杆系模型,研究了子结构与主结构的刚度比、子结构与主结构的主频率比对该结构体系控制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合理选择子结构的结构参数,可以较好地控制主结构和子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位移和加速度响应。通过对结构进行优化设计,最大限度地挖掘该结构体系的控制效果,为工程实际应用提供可靠的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子型结构体系 反应谱分析 参数变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硅质机制砂改性剂的机理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13
8
作者 张广田 刘娟红 +1 位作者 隋宝龙 陈朝阳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4期56-62,共7页
硅质机制砂由于石粉含量高,石粉吸附减水剂能力强,制备的混凝土工作性较差。通过制备出一种小分子表面活性剂(简称改性剂),来改善硅质机制砂出现的问题。首先分析了机制砂石粉的成分、形貌等特点。比较了掺加改性剂与不掺加改性剂时不... 硅质机制砂由于石粉含量高,石粉吸附减水剂能力强,制备的混凝土工作性较差。通过制备出一种小分子表面活性剂(简称改性剂),来改善硅质机制砂出现的问题。首先分析了机制砂石粉的成分、形貌等特点。比较了掺加改性剂与不掺加改性剂时不同石粉含量的砂浆的扩展度,并应用在两种硅质机制砂混凝土中。最后利用粒度分析、显微粒度图像、SEM、Zeta电位等方法,分析了改性剂的作用机理。实验结果表明:硅质机制砂改性剂可以有效地增加砂浆扩展度,提高混凝土的初始坍落度,减少混凝土的坍落度损失,并且对强度没有太大影响。改性剂主要通过超强分散与吸附络合作用来提高硅质机制砂混凝土的工作性,减少负面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质机制砂 石粉 改性剂 减水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度-复合盐耦合条件下纤维混凝土井壁冲击倾向性试验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周昱程 刘娟红 +2 位作者 纪洪广 付士峰 谷峪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6期2671-2676,共6页
本工作从混凝土的冲击倾向性出发,通过试验比较不同等级和种类纤维混凝土的脆性系数、冲击能量指数及动态破坏时间等相关冲击倾向性指标,并提出混凝土的冲击倾向性评价标准。根据滨海金属矿地下水主要离子浓度及井下温度的现实情况,设... 本工作从混凝土的冲击倾向性出发,通过试验比较不同等级和种类纤维混凝土的脆性系数、冲击能量指数及动态破坏时间等相关冲击倾向性指标,并提出混凝土的冲击倾向性评价标准。根据滨海金属矿地下水主要离子浓度及井下温度的现实情况,设计混凝土服役环境。结果表明:纤维能够阻滞裂纹的发展,改善混凝土的冲击倾向性;在复合盐溶液中,混凝土抗压强度不断增加,各种混凝土均朝着强冲击倾向性方向发展,且高温可以加快腐蚀速率。非蒸养型超高性能混凝土(NSC-UHPC)各方面性能皆较优异,复合盐溶液对其影响很小,腐蚀前后皆无冲击倾向性,是一种能应用于深地井壁及应力集中部位的混凝土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冲击倾向性 纤维 非蒸养型超高性能混凝土(NSC-UHPC) 复合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预应力管桩抗震性能试验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张振拴 杨树标 +1 位作者 张涛 梁耀哲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S1期79-84,共6页
为研究预应力管桩的抗震性能,采用振动台通过对管桩-土-上部结构模型在不同地震波作用下的试验,分析研究管桩桩身产生的应力、应变、弯矩及位移沿桩身的分布、最大弯矩产生的位置、桩与承台的受力及破坏特征,得出地震作用下管桩桩身弯... 为研究预应力管桩的抗震性能,采用振动台通过对管桩-土-上部结构模型在不同地震波作用下的试验,分析研究管桩桩身产生的应力、应变、弯矩及位移沿桩身的分布、最大弯矩产生的位置、桩与承台的受力及破坏特征,得出地震作用下管桩桩身弯矩最大值的产生位置为距离桩顶5~6倍桩径处,在El-centro波、LWD波和正弦波工况下,桩-上部结构体系的加速度反应在高度上呈现"K"型分布等反应规律及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应力管桩 抗震性能 模型试验 试验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纤维布加固砌体墙有限元分析 被引量:9
11
作者 褚少辉 赵士永 赵存宝 《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22-127,共6页
碳纤维布加固砌体结构效果主要受结构竖向正应力、砌体墙高宽比以及碳纤维布层数的影响。利用有限元软件ABAQUS对粘贴碳纤维布加固砌体墙进行了模拟分析,并对影响加固效果的有关参数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有限元模拟计算结果与试验吻合... 碳纤维布加固砌体结构效果主要受结构竖向正应力、砌体墙高宽比以及碳纤维布层数的影响。利用有限元软件ABAQUS对粘贴碳纤维布加固砌体墙进行了模拟分析,并对影响加固效果的有关参数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有限元模拟计算结果与试验吻合良好,采用有限元模型对碳纤维布加固砌体墙进行模拟分析是可靠的;砌体墙应力比在0.4~0.6范围内、高宽比较低、碳纤维布层数为两层时加固效果最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纤维布 砌体墙 加固 有限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NSYS的玄武岩纤维布加固混凝土梁有限元分析 被引量:11
12
作者 褚少辉 赵士永 赵存宝 《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25-130,90,共7页
玄武岩纤维布具有综合性能好、性价比高等优点,是一种优良的结构加固用材。利用有限元软件ANSYS对玄武岩纤维布加固混凝土梁的抗弯性能进行了分析研究。模拟计算的结果与试验吻合良好,说明采用有限元模型可以较好地模拟玄武岩纤维布加... 玄武岩纤维布具有综合性能好、性价比高等优点,是一种优良的结构加固用材。利用有限元软件ANSYS对玄武岩纤维布加固混凝土梁的抗弯性能进行了分析研究。模拟计算的结果与试验吻合良好,说明采用有限元模型可以较好地模拟玄武岩纤维布加固混凝土梁的力学性能。在此基础上,利用此模型对影响加固效果的相关参数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采用粘贴玄武岩纤维加固混凝土梁时,粘贴玄武岩纤维布层数越多,构件承载力提升越明显,但刚度变化不大;构件混凝土等级越高、配筋率越低,补强效果越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玄武岩纤维布 钢筋混凝土梁 加固 ANSYS 有限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纤维布加固达到承载力极限状态混凝土梁有限元分析 被引量:5
13
作者 赵士永 崔梦飞 +1 位作者 褚少辉 赵存宝 《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19-124,共6页
我国建筑物基数较大,其中一些建筑物的部分构件可能已经达到了极限承载力状态,对于此类构件的加固是非常重要的。碳纤维布作为一种新型材料对混凝土梁的加固有良好的效果。为了更好地研究分析碳纤维布加固达到承载力极限状态混凝土梁的... 我国建筑物基数较大,其中一些建筑物的部分构件可能已经达到了极限承载力状态,对于此类构件的加固是非常重要的。碳纤维布作为一种新型材料对混凝土梁的加固有良好的效果。为了更好地研究分析碳纤维布加固达到承载力极限状态混凝土梁的力学性能,本文利用有限元软件ANSYS对试验梁的抗弯性能进行模拟分析,在试验的基础上,建立分析模型,并通过单元生死来实现粘贴碳纤维布的过程。ANSYS分析结果与试验结果基本一致,以此确定了ANSYS软件的可行性。以该模型为基础,在混凝土梁达到承载力极限状态之后,通过改变卸载程度的大小发现,卸载越多,碳纤维布的加固效果越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纤维布 承载力极限状态 混凝土梁 加固 ANSY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保定市石家统村生态规划现状研究
14
作者 赵士永 付素娟 郝雨杭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4年第28期9827-9828,9882,共3页
以保定市石家统村为例,对华北地区农村的规划现状进行了研究,从生态规划原则、总体布局、公共服务设施、道路工程、住宅、生态环境6个方面提出了规划措施,旨在建立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型新农村。
关键词 华北地区 规划现状 生态规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沉积盆地对地震动的放大效应——间接边界元法模拟 被引量:11
15
作者 刘中宪 尚策 +1 位作者 王小燕 王冬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11-131,共21页
基于一种高精度间接边界元法(IBEM),实现了沉积盆地三维地震响应的频域、时域精细求解,并以半空间中椭球形沉积盆地对平面P波和SV波的散射为例,着重探讨了入射角度、入射波型、入射频率、盆地长宽比和深宽比对沉积盆地地震动放大效应的... 基于一种高精度间接边界元法(IBEM),实现了沉积盆地三维地震响应的频域、时域精细求解,并以半空间中椭球形沉积盆地对平面P波和SV波的散射为例,着重探讨了入射角度、入射波型、入射频率、盆地长宽比和深宽比对沉积盆地地震动放大效应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盆地形状对地震波的放大效应和空间分布状态具有显著影响,且具体规律受控于入射波频段.1随着盆地深度增大,盆地边缘面波发育更为充分,在较宽频段内均会出现显著的地震动放大效应,且深盆地的放大区域集中于盆地中部.2圆形盆地对地震波的汇聚效应最为显著,而狭长盆地对地震波的汇聚作用相对较弱,高频情况下可在盆地内部形成多个聚焦区域.3不同波型入射下,盆地对地震动放大效应的机制有所差异:P波入射下,竖向位移放大主要是由于盆地边缘面波由四周向中部汇聚所致;SV波入射下,边缘面波汇聚效应相对较弱,而当盆地较深时,底部透射体波和边缘面波易形成同相干涉从而显著放大地震动.按盆地内外介质波速比为1/2,P波和SV波垂直入射下频域最大放大倍数分别为25和15,时域放大倍数约为4.0和3.7(雷克子波).4低频波入射下,位移从盆地中部向边缘逐渐减小,且浅层沉积盆地对地表位移幅值的放大作用不明显.5 P波和SV波的入射角度对盆地地震动放大幅值及空间分布特征也具有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盆地边缘效应 地震波 散射 间接边界元法(IBEM) 聚焦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快速多极子间接边界元法的城市区域沉积盆地三维地震响应宽频模拟 被引量:6
16
作者 刘中宪 张征 +2 位作者 王少杰 梁建文 王海良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4101-4110,共10页
针对城市区域沉积盆地三维地震动模拟问题,发挥边界元法处理无限域波动问题的独特优势和快速多极算法(FMM)处理大规模问题的特性,形成适用于宽频、高自由度模型的快速多极子间接边界元法(FMM-IBEM)。通过精度对比和效率验证发现,FMM-IBE... 针对城市区域沉积盆地三维地震动模拟问题,发挥边界元法处理无限域波动问题的独特优势和快速多极算法(FMM)处理大规模问题的特性,形成适用于宽频、高自由度模型的快速多极子间接边界元法(FMM-IBEM)。通过精度对比和效率验证发现,FMM-IBEM可精确高效地实现三维复杂场地地震动宽频模拟,同时大幅度降低存储量和计算量。采用该方法对某含起伏基岩面的三维复杂形状沉积盆地进行频域和时域分析,结果表明:入射频率、盆地形状和盆地内部的位置点对沉积盆地地表位移放大作用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总体上低频域的放大作用高于高频域;频谱曲线呈现多个共振频段;沉积盆地中部和边缘处地表位移放大效应差别显著。重要工程选址宜避开沉积盆地中地震能量积聚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沉积盆地地震响应 FMM-IBEM 地震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冲击荷载作用下的井壁混凝土能量与损伤特性 被引量:20
17
作者 刘娟红 周昱程 +2 位作者 杨海涛 付士峰 谷峪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2983-2989,共7页
针对深部矿井井壁混凝土产生类似“岩爆”现象的问题,从典型种类混凝土动力学性能角度出发,采用直径为75 mm的分离式霍普金森杆(SHPB)和超声检测装置对普通高强混凝土(NHSC)、钢纤维混凝土(SFRC)和免蒸养活性粉末混凝土(NSC-RPC)进行动... 针对深部矿井井壁混凝土产生类似“岩爆”现象的问题,从典型种类混凝土动力学性能角度出发,采用直径为75 mm的分离式霍普金森杆(SHPB)和超声检测装置对普通高强混凝土(NHSC)、钢纤维混凝土(SFRC)和免蒸养活性粉末混凝土(NSC-RPC)进行动力学试验。研究单次和多次冲击荷载作用下,不同种类混凝土的应力、应变行为,能量输入与耗散特征以及损伤程度。分析子弹的冲击速度、混凝土内部能量和损伤程度3者之间的相关关系,探明不同种类混凝土的失效特征与机理。结果表明:3种典型种类混凝土的应力应变、能量和损伤值皆与冲击速度呈正相关性。NSC-RPC的能量承受和耗散能力是NHSC和SFRC的两倍左右,同时NSC-RPC要产生可测损伤值所需要的临界冲击速度亦高于另外两者。多次冲击荷载导致混凝土应力峰值降低,应变增大,材料的承载能力弱化,但多次的冲击行为对NSC-RPC的劣化程度最小,且在多次较低速的冲击荷载下,NSC-RPC仍未出现可测损伤值。在3种典型种类混凝土中,NSC-RPC具有最为优异的抗冲击能力,将NSC-RPC应用为深部地下工程井壁以及关键结构部位材料更具有优势。本工作从应力应变、能量与损伤等多方位因素,揭示深竖井井壁结构在服役期限内的损伤、失效机理,提出深部井筒支护材料的改善措施,为超深井井壁混凝土材料的选择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耗能能力 损伤特性 免蒸养活性粉末混凝土 霍普金森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快速多极边界元法的局部场地对地震波高频散射二维模拟 被引量:4
18
作者 刘中宪 孙帅杰 +1 位作者 赵瑞斌 王冬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2017-2025,共9页
结合快速多极子展开技术与间接边界元法,发展一种新的高频地震波散射(二维平面内)快速模拟方法。精度和效率检验表明该方法具有很高的计算精度、求解效率及良好的数值稳定性,同时可大幅度降低计算存储量。进而以半空间峡谷与凸起地形对... 结合快速多极子展开技术与间接边界元法,发展一种新的高频地震波散射(二维平面内)快速模拟方法。精度和效率检验表明该方法具有很高的计算精度、求解效率及良好的数值稳定性,同时可大幅度降低计算存储量。进而以半空间峡谷与凸起地形对平面SV波的高频散射为例,讨论了峡谷及凸起周围地震波宽频散射基本特征,给出了千米尺度局部场地、0~25 Hz频带宽度的散射模拟结果。分析表明:高频SV波垂直入射下,峡谷角部水平和竖向位移均表现出明显的放大效应,而峡谷底部的散射效应较弱;半圆凸起顶部附近水平位移谱峰值高达5.0,山脚处位移反应则受到明显的抑制作用;斜入射情况,峡谷地形迎波面一侧位移幅值较大,而凸起地形则是背波面一侧放大显著。数值结果可为复杂局部场地中大型工程抗震设计提供部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部场地效应 地震波散射 高频 间接边界元法 快速多极子展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平面P、SV和Rayleigh波入射下沉积河谷地震响应IBEM宽频模拟 被引量:4
19
作者 刘中宪 朱丽双 王冬 《地震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58-71,共14页
沉积河谷对地震波的高频散射规律尚不明确。采用一种高精度间接边界元法(IBEM)用于沉积河谷对平面P、SV和Rayleigh波的二维散射宽频求解分析。数值结果表明:IBEM可高效精确地模拟地震波的宽频散射;中低频段(无量纲频率η<5.0),河谷... 沉积河谷对地震波的高频散射规律尚不明确。采用一种高精度间接边界元法(IBEM)用于沉积河谷对平面P、SV和Rayleigh波的二维散射宽频求解分析。数值结果表明:IBEM可高效精确地模拟地震波的宽频散射;中低频段(无量纲频率η<5.0),河谷地形对地震波的放大效应显著;高频波段(η>10.0),河谷放大效应减弱甚至出现缩幅效应。随河谷深度增加,位移放大频段的带宽逐渐减小,第一峰值频率降低,且在低频段频谱曲线振荡剧烈。阻尼比对沉积河谷地表位移幅值具有显著影响,尤其是在高频段衰减作用明显。实际沉积河谷场地地震反应分析,需充分考虑波型、入射波频率和角度、河谷深宽比等因素,以更科学地进行震害解释和地震安全性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宽频散射 IBEM 沉积河谷 阻尼比 地震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钢支撑在某会展中心改造加固中的应用
20
作者 崔少华 赵灿强 戴占彪 《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31-134,共4页
某会展中心由于增层改造,采用新增钢支撑的方法进行抗震加固,有效地增加了结构的抗侧刚度和抗震能力,且不改变建筑布置,施工方便、快捷,工期短,可为类似的加固改造提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 框架结构 抗震加固 钢支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