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贵州六枝煤与CuFeMnO_(4)复合氧载体化学链燃烧时硫演化特性
1
作者
李炜光
丁宁
+5 位作者
林德顺
王梦家
屈鑫鑫
姚丹毅
郝帅
王保文
《洁净煤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09-217,共9页
煤中黄铁矿硫含量较高,直接用于煤化学链燃烧,迁移复杂、造成诸多不利影响,需予以重点关注。选取贵州六枝煤(LZ),对其进行酸洗脱灰及定向去除黄铁矿硫后、再添加定量黄铁矿模型化合物作为燃料(LZ-DP+FeS_(2)),自制CuFeMnO_(4)复合氧载体...
煤中黄铁矿硫含量较高,直接用于煤化学链燃烧,迁移复杂、造成诸多不利影响,需予以重点关注。选取贵州六枝煤(LZ),对其进行酸洗脱灰及定向去除黄铁矿硫后、再添加定量黄铁矿模型化合物作为燃料(LZ-DP+FeS_(2)),自制CuFeMnO_(4)复合氧载体,在双温管式炉中,对二者在不同温度下反应时氧的传递、硫的演化及交互作用加以系统研究。结果显示,Mn的掺杂有效增强CuFeMnO_(4)中Fe^(3+)的还原、氧的传递及其反应活性;LZ-DP+FeS_(2)煤单独热解时其中黄铁矿硫演化复杂并产生H_(2)S、SO_(2)、COS和CS_(2)等不同气相硫组分,而加入定量CuFeMnO_(4)时先后分解释放O_(2)并传递其中晶格氧,使各类气相硫在高温下被充分氧化形成更多的SO_(2)。多次循环试验显示,CuFeMnO_(4)在保持良好再生能力的同时,定向固硫能力增强,在煤化学链燃烧中具有极大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枝煤
化学链燃烧
CuFeMnO_(4)氧载体
黄铁矿
硫演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CuFe_(2)O_(4)氧载体与小麦秆-煤化学链共气化研究
被引量:
1
2
作者
林德顺
丁宁
+1 位作者
李炜光
王保文
《动力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88-195,共8页
以小麦秆与印尼褐煤为原料,制备具有尖晶石结构的CuFe_(2)O_(4)复合氧载体,在自制多功能反应器上,系统研究了CuFe_(2)O_(4)氧载体反应活性及小麦秆和印尼褐煤化学链共气化特性,重点关注小麦秆和煤不同掺混比、气化温度、氧载体过量系数...
以小麦秆与印尼褐煤为原料,制备具有尖晶石结构的CuFe_(2)O_(4)复合氧载体,在自制多功能反应器上,系统研究了CuFe_(2)O_(4)氧载体反应活性及小麦秆和印尼褐煤化学链共气化特性,重点关注小麦秆和煤不同掺混比、气化温度、氧载体过量系数和水蒸气输入量这4个关键运行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CuFe_(2)O_(4)复合氧载体中Cu-Fe的协同作用有助于晶格氧的有效传递和反应活性的提升,而小麦秆和印尼褐煤化学链共气化时碳转化率及冷煤气效率比单一燃料的大,促进了高品质合成气的形成;小麦秆和褐煤在与CuFe_(2)O_(4)化学链气化过程中的最优运行参数为共气化温度950℃、氧载体过量系数0.2、水蒸气通入体积流量0.125 mL/min、小麦秆-印尼褐煤掺混质量比1∶1,在此最优条件下,合成气产量高达1.262 m^(3)/kg,H_(2)与CO体积比为1.69,碳转化率为89.7%,合成气选择性为63.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链
共气化
小麦秆
褐煤
CuFe_(2)O_(4)氧载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贵州六枝煤与CuFeMnO_(4)复合氧载体化学链燃烧时硫演化特性
1
作者
李炜光
丁宁
林德顺
王梦家
屈鑫鑫
姚丹毅
郝帅
王保文
机构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
河北建投储能技术有限公司
出处
《洁净煤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09-217,共9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1776073)
河南省科技攻关资助项目(162102210233)
省部共建煤炭高效利用与绿色化工国家重点实验室资助项目(2021-KF 42)。
文摘
煤中黄铁矿硫含量较高,直接用于煤化学链燃烧,迁移复杂、造成诸多不利影响,需予以重点关注。选取贵州六枝煤(LZ),对其进行酸洗脱灰及定向去除黄铁矿硫后、再添加定量黄铁矿模型化合物作为燃料(LZ-DP+FeS_(2)),自制CuFeMnO_(4)复合氧载体,在双温管式炉中,对二者在不同温度下反应时氧的传递、硫的演化及交互作用加以系统研究。结果显示,Mn的掺杂有效增强CuFeMnO_(4)中Fe^(3+)的还原、氧的传递及其反应活性;LZ-DP+FeS_(2)煤单独热解时其中黄铁矿硫演化复杂并产生H_(2)S、SO_(2)、COS和CS_(2)等不同气相硫组分,而加入定量CuFeMnO_(4)时先后分解释放O_(2)并传递其中晶格氧,使各类气相硫在高温下被充分氧化形成更多的SO_(2)。多次循环试验显示,CuFeMnO_(4)在保持良好再生能力的同时,定向固硫能力增强,在煤化学链燃烧中具有极大的应用潜力。
关键词
六枝煤
化学链燃烧
CuFeMnO_(4)氧载体
黄铁矿
硫演化
Keywords
Liuzhi coal
chemical looping combustion
CuFeMnO_(4)oxygen carrier
pyrite
sulfur evolution
分类号
TK16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热能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CuFe_(2)O_(4)氧载体与小麦秆-煤化学链共气化研究
被引量:
1
2
作者
林德顺
丁宁
李炜光
王保文
机构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
河北建投储能技术有限公司
出处
《动力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88-195,共8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1776073)
省部共建煤炭高效利用与绿色化工国家重点实验室资助项目(2021-KF42)。
文摘
以小麦秆与印尼褐煤为原料,制备具有尖晶石结构的CuFe_(2)O_(4)复合氧载体,在自制多功能反应器上,系统研究了CuFe_(2)O_(4)氧载体反应活性及小麦秆和印尼褐煤化学链共气化特性,重点关注小麦秆和煤不同掺混比、气化温度、氧载体过量系数和水蒸气输入量这4个关键运行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CuFe_(2)O_(4)复合氧载体中Cu-Fe的协同作用有助于晶格氧的有效传递和反应活性的提升,而小麦秆和印尼褐煤化学链共气化时碳转化率及冷煤气效率比单一燃料的大,促进了高品质合成气的形成;小麦秆和褐煤在与CuFe_(2)O_(4)化学链气化过程中的最优运行参数为共气化温度950℃、氧载体过量系数0.2、水蒸气通入体积流量0.125 mL/min、小麦秆-印尼褐煤掺混质量比1∶1,在此最优条件下,合成气产量高达1.262 m^(3)/kg,H_(2)与CO体积比为1.69,碳转化率为89.7%,合成气选择性为63.2%。
关键词
化学链
共气化
小麦秆
褐煤
CuFe_(2)O_(4)氧载体
Keywords
chemical looping
co-gasification
wheat straw
lignite
CuFe_(2)O_(4)oxygen carrier
分类号
TK16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热能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贵州六枝煤与CuFeMnO_(4)复合氧载体化学链燃烧时硫演化特性
李炜光
丁宁
林德顺
王梦家
屈鑫鑫
姚丹毅
郝帅
王保文
《洁净煤技术》
北大核心
202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CuFe_(2)O_(4)氧载体与小麦秆-煤化学链共气化研究
林德顺
丁宁
李炜光
王保文
《动力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