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河北省曹妃甸海域浮游动物群落长期变化特征 被引量:4
1
作者 王红 石雅君 +3 位作者 刘西汉 田海兰 王艳霞 张义文 《海洋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95-101,共7页
基于1959、1984、1990与2004年曹妃甸海域的历史调查资料,分析了曹妃甸海域浮游动物群落的长期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曹妃甸海域浮游动物生物量和丰度整体上呈现增长的趋势,春季尤为显著。2004年春季生物量和丰度分别达到了1093.8 mg/m3和... 基于1959、1984、1990与2004年曹妃甸海域的历史调查资料,分析了曹妃甸海域浮游动物群落的长期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曹妃甸海域浮游动物生物量和丰度整体上呈现增长的趋势,春季尤为显著。2004年春季生物量和丰度分别达到了1093.8 mg/m3和775.8 ind/m3,为1959年的4.75倍和5.15倍。浮游动物丰度的季节变化由1959年的夏季高于春季转变为2004年的春季高于夏季的趋势。曹妃甸北部和东北部海域春、夏两季浮游动物生物量和丰度均较高,尤其东北侧龙岛附近海域形成一个极高值区。浮游动物优势种季节变化明显,春季主要为中华哲水蚤(Calanus sinicus)与双毛纺锤水蚤(Acartia bifilosa);夏季以强壮箭虫(Sagitta crassa)为主。此外,水母类浮游动物在夏季明显增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曹妃甸 浮游动物 生物量 水母 长期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北坝上农田防护林防风效能及类型配置研究——以河北省康保县为例 被引量:23
2
作者 付亚星 王乐 +2 位作者 彭帅 王红营 常春平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79-283,共5页
通过野外试验观测,对比分析了不同种类和林网结构农田防护林的防风效能,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区域防护林优化配置建议。结果表明:综合防风效应和有效防护距离因素分析,对乔木农田防护林的综合防风效应进行评价:疏透型农田防护林>通风型... 通过野外试验观测,对比分析了不同种类和林网结构农田防护林的防风效能,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区域防护林优化配置建议。结果表明:综合防风效应和有效防护距离因素分析,对乔木农田防护林的综合防风效应进行评价:疏透型农田防护林>通风型农田防护林>紧密型农田防护林护林;在垂直方向上,三种疏透度的乔木农田防护林在不同高度上大体遵循随高度的增加防风效能逐渐下降的趋势。乔灌混交林、灌木防护林平均防风效能:榆树+柠条的乔灌混交林带21.5%>灌木防护林带20.5%,风速降低20%的有效防护距离分别出现在林后25H和12H。防护林建设方面乔灌木混交林应为首选;灌木防护林可布设在沙漠化严重的坡耕地或风口地带的农田;乔木防护林不是最佳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田防护林 防风效能 疏透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OMI卫星数据的河北省对流层NO_2垂直柱浓度时空变化研究 被引量:11
3
作者 辛名威 袁金国 马晶晶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2290-2295,共6页
利用对流层排放监测网(TEMIS)提供的OMI NO2浓度数据,应用ENVI和ArcGIS等技术平台开展河北省2005-2012年对流层NO2垂直柱浓度的时空分布特征的研究。结果表明,河北省对流层NO2垂直柱浓度值在秋、冬季明显高于春、夏季,冬季最高,夏季最低... 利用对流层排放监测网(TEMIS)提供的OMI NO2浓度数据,应用ENVI和ArcGIS等技术平台开展河北省2005-2012年对流层NO2垂直柱浓度的时空分布特征的研究。结果表明,河北省对流层NO2垂直柱浓度值在秋、冬季明显高于春、夏季,冬季最高,夏季最低。2005-2012年河北省对流层NO2垂直柱浓度呈逐年增加的趋势,2011年达到最高值。河北省NO2垂直柱浓度值空间分布不平衡,呈现出由东南向西北递减的趋势。河北省的气候特点和日益增长的机动车数量对河北省对流层NO2垂直柱浓度时空分布及持续增加贡献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MI卫星 对流层NO2垂直柱浓度 河北省 时空分布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北坝上植被恢复措施对土壤性质的影响 被引量:11
4
作者 王红营 郭中领 +3 位作者 王仁德 常春平 邱梦如 胡国云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74-79,84,共7页
从土壤理化性质变化的角度探讨了不同植被恢复措施对当地土壤环境的影响。在河北坝上康保县选取了退耕还林还草、草地围栏封育、草地植树造林等15组样地,对每组样地进行了土样采集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植被恢复措施均能不同程度地改善土... 从土壤理化性质变化的角度探讨了不同植被恢复措施对当地土壤环境的影响。在河北坝上康保县选取了退耕还林还草、草地围栏封育、草地植树造林等15组样地,对每组样地进行了土样采集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植被恢复措施均能不同程度地改善土壤性质。植被恢复区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增强,土壤孔隙增多,土壤容重减小;过度放牧则使土壤更加紧实;较高覆盖度荒地和草地能减少地表蒸发,使土壤含水量增加,乔木本身需水量大,发达的表层土壤根系会降低土壤水分;较高植被覆盖度能有效减弱土壤风蚀,但乔木林下植被稀疏、地表裸露和灌木林带间距过宽则会加剧风蚀。在不考虑施肥影响的情况下,植被恢复能不同程度增加土壤有机质、全N和全P含量,且对0—10cm土壤层的增加效果大于10—20cm土壤层;耕地由于施肥的影响,退耕后的区域土壤全N和全P含量有所下降。研究表明,对于改善土壤环境,退耕还荒草地、草地围栏封育是当地相对较好的植被恢复措施;灌木林地由于是当地物种,应该多加栽培,但需调整结构,也可结合乔木林种植,增大林下植被盖度,增强防风保土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北坝上 植被恢复 土壤性质 采样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北坝上农田时空变化特征对土壤风蚀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康玉梅 王仁德 +2 位作者 常春平 马礼 李赞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3期5301-5306,共6页
以土地沙漠化迅速发展的河北坝上康保县为研究区域,选取典型的风蚀农田小麦留茬地、莜麦留茬地及翻耕地作为样地,采用野外实地调查和遥感影像解译,总结康保县20余年土地利用空间分布特征,分析风蚀农田分布空间格局动态变化规律。研究表... 以土地沙漠化迅速发展的河北坝上康保县为研究区域,选取典型的风蚀农田小麦留茬地、莜麦留茬地及翻耕地作为样地,采用野外实地调查和遥感影像解译,总结康保县20余年土地利用空间分布特征,分析风蚀农田分布空间格局动态变化规律。研究表明,旱作风蚀农田主要分布在南部波状平原区和东部缓坡丘陵区,面积降幅较为明显;同时分析地表空气动力学粗糙度及风蚀强度对风蚀的影响,风蚀季节多发在农作物收获后至来年春季播种前。由于耕地不断减少,康保县主要风蚀农田作物小麦和莜麦的种植面积呈减少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田 土壤风蚀 影响因素 空间分布 时间变化 康保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北坝上低山区坡地灌丛沙堆形态与沉积特征 被引量:3
6
作者 胡国云 郭中领 +6 位作者 王仁德 邹学勇 邱梦如 王红营 彭帅 魏立涛 常春平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251-256,共6页
通过野外调查和室内试验分析的方法对河北坝上康保县北部低山区坡地小叶锦鸡儿(Caragana microphylla Lam.)灌丛沙堆形态及沉积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从坡顶到坡脚,灌丛沙堆形态参数(长、宽、高、水平尺度、长宽比和底面积)趋于增加... 通过野外调查和室内试验分析的方法对河北坝上康保县北部低山区坡地小叶锦鸡儿(Caragana microphylla Lam.)灌丛沙堆形态及沉积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从坡顶到坡脚,灌丛沙堆形态参数(长、宽、高、水平尺度、长宽比和底面积)趋于增加;迎风坡坡顶、坡中、坡脚的灌丛沙堆形态参数大于背风坡相应坡位沙堆形态参数;从坡脚到坡顶,沙堆表层沉积物粒径(>0.1mm)的百分含量趋于减少,坡地迎风坡相应坡位沙堆沉积物粒径>0.1mm的百分含量大于背风坡;灌丛沙堆表层土壤含水率及硬度从坡脚到坡顶逐渐变大,坡地迎风坡坡相应坡位沙堆表层土壤水分和硬度均小于背风坡;而容重从坡脚到坡顶趋于减小,且迎风坡坡相应部位沙堆容重大于背风坡。因此,低山坡地灌丛沙堆形态发育过程中除受风力强度、沙源和灌丛植被因素影响外,坡位和坡向也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北坝上 灌丛沙堆 坡地 形态和沉积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北坝上农田防护林带结构配置——以康保地区为例 被引量:3
7
作者 邱梦如 彭帅 +4 位作者 郭中领 王仁德 邹学勇 胡国云 常春平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45-148,共4页
以河北坝上康保地区农田防护林带为对象,通过野外调查和试验观测,对农田防护林带的空间配置方式、树种选择搭配、林带宽度及株行距等进行对比,并对现有农田防护林带的防风效应进行探讨,以寻找合适的农田防护林带配置模式。结果表明,品... 以河北坝上康保地区农田防护林带为对象,通过野外调查和试验观测,对农田防护林带的空间配置方式、树种选择搭配、林带宽度及株行距等进行对比,并对现有农田防护林带的防风效应进行探讨,以寻找合适的农田防护林带配置模式。结果表明,品字形配置方式优于矩形配置方式;乔灌混交配置方式能够兼顾防风效能、防护距离,是研究区农田防护林带树种配置的首选;窄林带的林带结构和防护效益优于宽林带;疏透型林带宽度一般不超过10 m,通风型林带宽度应控制在10~15 m范围内;小青杨在研究区适用的株行距为2.5 m×3.0 m或3.0 m×4.0 m。因此,康保地区的农田防护林应多种植乔灌混交林,以品字形配置为主,林带带宽选择窄林带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北坝上 农田防护林 林网结构 防风效能 康保县 配置S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北坝上低山区坡地灌丛沙堆表面土壤理化性质 被引量:1
8
作者 胡国云 郭中领 +5 位作者 王仁德 王红营 邱梦如 周宏岩 高海楼 常春平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2016年第4期315-319,325,共6页
[目的]揭示河北省坝上地区低山坡地不同坡向和坡位小叶锦鸡灌丛沙堆土壤理化性质变化规律,为坡地草地生态环境稳定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基于对山坡638个灌丛沙堆野外测量和86个室内土样分析的数据,运用地统计学和样品室内分析的方法。[... [目的]揭示河北省坝上地区低山坡地不同坡向和坡位小叶锦鸡灌丛沙堆土壤理化性质变化规律,为坡地草地生态环境稳定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基于对山坡638个灌丛沙堆野外测量和86个室内土样分析的数据,运用地统计学和样品室内分析的方法。[结果](1)从低山坡脚到坡顶,灌丛沙堆pH值、粗砂、中砂和细砂总含量逐渐减少,粉砂、极细砂逐渐增加;有机质、全氮和全磷含量逐渐增加。(2)迎风坡不同坡位上灌丛沙堆表面颗粒中粗砂、中砂、细砂总含量大于背风坡相同坡位,极细砂和粉砂小于背风坡相同坡位。表面的土壤养分(有机质、全氮和全磷)为迎风坡坡脚大于背风坡坡脚,迎风坡坡中和坡顶的灌丛沙堆土壤养分含量小于背风坡坡中和坡顶灌丛沙堆,但是pH值变化与灌丛沙堆养分变化趋势相反。[结论]受坡位和坡向的影响,灌丛沙堆土壤理化性质空间分布具有一定的差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北坝上 灌丛沙堆 坡位和坡向 土壤理化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三十年来曹妃甸岸线岛体时空演变特征分析 被引量:6
9
作者 田海兰 刘西汉 +3 位作者 王红 石雅君 李庆辰 王艳霞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68-74,共7页
在对1979年、1987年、1991年、1997年、2002年-2005年、2008年、2012年十个时期曹妃甸遥感影像图解译的基础上,从自然地理学角度对岸线和岛体历史演变趋势进行系统分析,得到曹妃甸岸线和岛体动态变化。研究结果显示,曹妃甸岛体面积在近... 在对1979年、1987年、1991年、1997年、2002年-2005年、2008年、2012年十个时期曹妃甸遥感影像图解译的基础上,从自然地理学角度对岸线和岛体历史演变趋势进行系统分析,得到曹妃甸岸线和岛体动态变化。研究结果显示,曹妃甸岛体面积在近半个世纪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由0.34 km2增加为227.34 km2;岸线整体表现为向海推进,1979年曹妃甸陆域岸线25.21%为自然岸线,之后自然岸线比例逐渐减少,自2002年起人工岸线占据了曹妃甸陆域岸线的全部,2012年岛体整体人工岸线长度较1989年自然岸线增长10倍之多;岛体在自然演变时期呈现中部侵蚀、两端淤积、端点延长、西向漂移且中心点逐步向大陆靠拢的变化特征,自2005年起自然状态岛体已不复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曹妃甸 岸线演变 岛体演变 折剪速率法 演变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粒度对比法的坝上农田风蚀与粉尘释放量估算 被引量:18
10
作者 王仁德 常春平 +1 位作者 彭帅 王乐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1期108-114,共7页
为了计算当前年内的农田风蚀量,该研究利用农田耕作层土壤粒度组成较均一,风蚀使表层可蚀性颗粒减少,不可蚀颗粒含量相对增加这一特点,通过比较一个风蚀季结束后,农田耕作层表层与下层可蚀性颗粒与不可蚀颗粒相对含量的变化,提出了一种... 为了计算当前年内的农田风蚀量,该研究利用农田耕作层土壤粒度组成较均一,风蚀使表层可蚀性颗粒减少,不可蚀颗粒含量相对增加这一特点,通过比较一个风蚀季结束后,农田耕作层表层与下层可蚀性颗粒与不可蚀颗粒相对含量的变化,提出了一种估算当前年内土壤风蚀量和粉尘释放量的方法,并给出了风蚀量与粉尘释放量的计算公式。利用此方法对河北坝上地区主要农田类型土壤风蚀量和粉尘释放量进行计算。计算结果表明,2013年研究区农田风蚀量为960-5 700 g/(m2·a),平均为2 852.14 g/(m2·a),平均风蚀深度为0.21 cm/a,从强度上划分属于重度风蚀。农田平均粉尘释放量为768.16 g/(m2·a),约占农田平均风蚀量的29.00%。粉尘释放量与风蚀量之间有显著的线性相关关系,翻耕耙平地的风蚀量和粉尘释放量显著大于留茬地。该方法的估算结果与前人采用其他方法得到的结果以及实地观测得到的结果基本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侵蚀 粉尘 释放 农田 粒度对比法 河北坝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进粒度对比法估算单次农田风蚀量 被引量:9
11
作者 王仁德 肖登攀 +1 位作者 常春平 郭中领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1期278-285,共8页
为了定量估算单次大风蚀事件的土壤风蚀量,该研究采用改进的粒度对比法对2014年春季一次大风蚀事件的农田风蚀量进行了估算。结果表明,在这次风蚀事件中,研究区农田风蚀量在0.35×10^6~4.11×10^6 kg/km2之间,平均为1.30&#... 为了定量估算单次大风蚀事件的土壤风蚀量,该研究采用改进的粒度对比法对2014年春季一次大风蚀事件的农田风蚀量进行了估算。结果表明,在这次风蚀事件中,研究区农田风蚀量在0.35×10^6~4.11×10^6 kg/km2之间,平均为1.30×10^6 kg/km2,平均风蚀厚度0.9 mm。各采样点的风蚀量存在较大差距,翻耕耙平地的风蚀量显著大于莜麦留茬地,是莜麦留茬地风蚀量的2.85倍。这次风蚀事件使研究区2014年农田风蚀量增加了1倍,可见大风蚀事件对农田风蚀量的影响较大,一次风蚀事件产生的风蚀量可能超过多次小风蚀事件的总和。改进后的粒度对比法具有多方面的优势,取样厚度稍有变化,不可风蚀颗粒物的粒径取值范围稍有变化,都不会对公式计算结果造成显著影响。该方法方便快捷,操作简单,适用于地面平坦、不可风蚀物含量较高的农田上大风蚀事件风蚀量的估算。该研究在区域农田土壤风蚀评价和风蚀模型验证方面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侵蚀 估算 风蚀事件 粒度对比法 河北坝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半干旱区农田灌丛沙堆形态及沉积特征 被引量:11
12
作者 王乐 李改欣 +2 位作者 王仁德 常春平 彭帅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76-80,共5页
采用野外观测和采样分析的方法对半干旱区农田灌丛沙堆形态及沉积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农田灌丛沙堆水平尺度为4.4m,长宽比为1.5,体积庞大且较为细长,走向与农田垄向相同。农田灌丛沙堆的湿度及硬度随部位的不同而发生变化,... 采用野外观测和采样分析的方法对半干旱区农田灌丛沙堆形态及沉积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农田灌丛沙堆水平尺度为4.4m,长宽比为1.5,体积庞大且较为细长,走向与农田垄向相同。农田灌丛沙堆的湿度及硬度随部位的不同而发生变化,沙堆东侧湿度最大,为10.19%,硬度最小,为4.12kg/cm2;南侧湿度最小,为1.03%,硬度最大,为15.9kg/cm2;坡顶湿度较小,硬度较大,沙堆坡底硬度较大。沙堆整体的平均粒径、分选性低于周边农田,从迎风坡坡脚→迎风坡坡中→坡顶→背风坡坡中,平均粒径、分选性逐渐降低。垂直剖面颗粒粒径随着深度的加大有逐渐增大的趋势,分选性变差。除植被盖度、风力强度和沙源3个主要因素外,人为耕作也是一个影响农田灌丛沙堆形成演化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灌丛沙堆 农田 野外调查 半干旱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雾炮作业对城市大气颗粒污染物浓度的消减效果 被引量:7
13
作者 查慧敏 张笑微 +3 位作者 王钰达 钱金平 渠开跃 王仁德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21-129,共9页
雾炮作业已经被许多城市作为降低空气颗粒物(PM)浓度的常规手段在使用,但其对PM浓度的降低效果如何目前缺少深入研究。文章通过对受雾炮作业影响和不受其影响监测站空气PM浓度对比分析,就不同条件下雾炮作业降低空气PM浓度问题进行了研... 雾炮作业已经被许多城市作为降低空气颗粒物(PM)浓度的常规手段在使用,但其对PM浓度的降低效果如何目前缺少深入研究。文章通过对受雾炮作业影响和不受其影响监测站空气PM浓度对比分析,就不同条件下雾炮作业降低空气PM浓度问题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雾炮车对降低城市空气中PM浓度效果非常有限,PM10和PM2.5浓度的降幅为0~2%,有效作用时长为10~15 min,在5~10 min时效果较好;雾炮作业对空气中PM2.5的降低率略高于PM10;雾炮作业在污染物浓度上升期、PM10和PM2.5浓度为优和轻度污染、高相对湿度环境下效果更好,原因可能是这些环境条件下有利于雾炮产生的雾滴在空气中的存留。文章研究结果对于规范当前中国城市的雾炮作业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污染 PM2.5 PM10 雾炮 涞源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方农牧交错带缓坡耕地土壤风蚀特征 被引量:5
14
作者 康玉梅 常春平 +1 位作者 王仁德 李赞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55-58,共4页
研究采用野外观测手段对不同坡向和坡位的土壤风蚀特征进行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①缓坡耕地不同地形部位,风速随地形升高而增大,主要由于微地形作用,使南坡风速略高于北坡。②土壤风蚀量随风速变化呈现出指数函数变化趋势,风速增大则... 研究采用野外观测手段对不同坡向和坡位的土壤风蚀特征进行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①缓坡耕地不同地形部位,风速随地形升高而增大,主要由于微地形作用,使南坡风速略高于北坡。②土壤风蚀量随风速变化呈现出指数函数变化趋势,风速增大则风蚀量也增大。③以坡顶为对称轴,北坡和南坡的风蚀量基本呈对称分布,北坡风蚀量占南坡风蚀量的88.6%;5个地形部位的风蚀量相比,最大值并非出现在坡顶部位。④坡中和坡底在0~6cm高度范围内,坡顶在0~8cm高度范围内,随高度和风速增加,风蚀量呈线性增大;在8~60cm高度范围内,风蚀量随高度增加呈现出负指数函数递减的规律,6cm<高度<20cm递减率较大,高度>20cm递减率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方农牧交错带 缓坡耕地 土壤风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使用有限风速数据计算RWEQ模型的风因子 被引量:2
15
作者 郭中领 常春平 王仁德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350-353,共4页
修正的土壤风蚀方程(revised wind erosion equation,RWEQ)被广泛应用于土壤风蚀预报,风因子是该模型的重要参数。RWEQ将风蚀力定义为风因子(wind factor,Wf),RWEQ最初要求使用逐小时风速数据计算Wf。基于中国河北省康保县、拉伯克市两... 修正的土壤风蚀方程(revised wind erosion equation,RWEQ)被广泛应用于土壤风蚀预报,风因子是该模型的重要参数。RWEQ将风蚀力定义为风因子(wind factor,Wf),RWEQ最初要求使用逐小时风速数据计算Wf。基于中国河北省康保县、拉伯克市两地长时间逐小时风速数据计算了月均、年均Wf(Wf24),并对比了由当地标准时间(local standard time,简称LT)1日4风速(02:00、08:00、14:00、20:00)计算的Wf(Wf4)。结果表明,对于康保县,Wf24与Wf4符合得很好(年均Wf24与Wf4误差为-2.60%),1日4风速能够用于计算土壤风蚀量;对于拉伯克市,Wf24与Wf4之间的误差相对较大(年均Wf24与Wf4误差为11.16%),1日4风速可用于评估不同农田管理措施的防风蚀效果;1日4风速的其他组合、1日3风速以及1日2风速等风速组合类型亦可以用于RWEQ模型。可以看出,站点风速的日变化特点是选取风速数据组合的重要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风蚀 风蚀力 风因子 风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秦皇岛庙沟铁矿区域土壤重金属污染分布特征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彭帅 张鉴达 +5 位作者 董依欣 赵文英 王红营 邱梦如 胡国云 常春平 《湖北农业科学》 2015年第21期5246-5249,5254,共5页
在庙沟铁矿4个区域(排土场、尾矿库、采矿场和生活区)采集土壤样品50个,以Cd、Cu、Pb、Zn为目标元素,采用ICP-AES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测定元素含量,借助反距离加权插值法揭示该区域表层土壤中重金属元素的空间分布特征,并通... 在庙沟铁矿4个区域(排土场、尾矿库、采矿场和生活区)采集土壤样品50个,以Cd、Cu、Pb、Zn为目标元素,采用ICP-AES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测定元素含量,借助反距离加权插值法揭示该区域表层土壤中重金属元素的空间分布特征,并通过内梅罗综合指数法对区域重金属污染进行评价。结果表明,4种元素富集程度为Cd>Cu>Pb>Zn,且Cd、Pb、Zn 3种元素间在空间分布上具有相似性和伴生规律;庙沟铁矿4个区域的综合污染评价指数分别为采矿场1.67、排土场2.63、尾矿库1.81、生活区1.41;由于常年主导风向的影响,矿区土壤重金属元素在东北西南一线的呈带状分布,尾矿库区域重金属的平均含量及污染程度均为下风向的东北方向最大,上风向的西南方向最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重金属 分布特征 评价 庙沟铁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家庄市城区土壤剖面重金属含量分布特征 被引量:3
17
作者 张志栋 付亚星 +4 位作者 郭中领 王仁德 赵宙 郝勇岗 常春平 《湖北农业科学》 2017年第17期3234-3237,3244,共5页
以石家庄市城区土壤为例,阐述了广场、居住区、公园、开发区、农田5种土地利用类型不同土壤剖面中重金属As、Cd、Co、Cu、Ni、Pb含量的分布特征,并对土壤所呈现特征的原因进行了分析,以期为城市重金属污染防治提供依据。结果表明,各重... 以石家庄市城区土壤为例,阐述了广场、居住区、公园、开发区、农田5种土地利用类型不同土壤剖面中重金属As、Cd、Co、Cu、Ni、Pb含量的分布特征,并对土壤所呈现特征的原因进行了分析,以期为城市重金属污染防治提供依据。结果表明,各重金属含量总体上都是随土层深度加深而减小,在地表有富集现象,说明人类活动对重金属含量有影响;Cd、Pb在开发区富集最为明显,Co和Ni富集于15~30 cm土层,广场土地利用类型各重金属元素都是在30~45 cm的土层含量高。Pb、Cd 2种元素垂向迁移距离较大;而As、Ni、Co 3种元素的土壤剖面的的垂向迁移不是很明显,其含量均低于土壤背景值,Cu元素迁移距离较大在公园剖面中表现最为突出,表明灌溉作用是重金属元素Cu迁移的主要原因,说明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重金属含量有着明显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重金属 分布特征 土地利用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调水调沙后黄河口邻近海域浮游植物群落响应特征 被引量:26
18
作者 苏芝娟 王玉珏 +3 位作者 董志军 张义文 刘东艳 王艳霞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62-75,共14页
为研究黄河调水调沙对邻近海域浮游植物群落的影响,2013年7月在黄河第16次调水调沙事件后,开展了水文、化学与生物综合调查。研究结果表明,黄河口邻近海域温度、营养盐浓度整体呈现由河口向离岸区域逐渐递减的分布趋势,盐度呈现由河口... 为研究黄河调水调沙对邻近海域浮游植物群落的影响,2013年7月在黄河第16次调水调沙事件后,开展了水文、化学与生物综合调查。研究结果表明,黄河口邻近海域温度、营养盐浓度整体呈现由河口向离岸区域逐渐递减的分布趋势,盐度呈现由河口向离岸区域逐渐递增的分布趋势,显示了黄河水输入的影响程度。叶绿素a与营养盐浓度在空间分布上呈现出较好的对应关系,在黄河口偏渤海湾侧明显高于偏莱州湾侧,且近河口区明显高于离岸区。营养盐结构分析表明,黄河口邻近海域普遍存在磷酸盐(DIP)的绝对和相对限制;但黄河水沙输入在局部站位缓解了硅(DSi)限制。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空间变化显著受到盐度的影响,在受黄河水输入影响显著的C、D、E断面,蓝藻与绿藻的生物量比例明显增高;影响相对较弱的断面则以硅藻、甲藻为主。浮游植物群落结构与环境因子的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DSi、DIP和盐度是影响该海域浮游植物空间变化的关键环境因子。甲藻、蓝藻与绿藻群落受盐度变化的影响程度明显大于硅藻群落;但甲藻群落对营养盐结构的敏感性低于硅藻、蓝藻和绿藻群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口 浮游植物 调水调沙 盐度 营养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风蚀作用下农田土壤细颗粒的粒度损失特征及其对土壤性质影响 被引量:28
19
作者 苑依笑 王仁德 +2 位作者 常春平 郭中领 李庆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04-109,119,共7页
以河北坝上地区作为典型研究区,采用野外观测和室内试验分析方法,通过比较农田与邻近天然草地土壤性质之间的差异,研究了农田土壤细颗粒物的损失特征及其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风蚀较轻的天然草地相比,农田土壤中黏粒含量下... 以河北坝上地区作为典型研究区,采用野外观测和室内试验分析方法,通过比较农田与邻近天然草地土壤性质之间的差异,研究了农田土壤细颗粒物的损失特征及其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风蚀较轻的天然草地相比,农田土壤中黏粒含量下降30%,粉砂含量下降14%;土壤细粒物质的损失粒径集中在0~40μm,其中1.8~24.0μm的细颗粒损失最为严重。由于土壤细颗粒物的损失,土壤砂粒含量相对增加7%,砾石含量相对增加75%,土壤平均粒径增大16%,农田土壤出现明显的粗化、沙化趋势。同时,农田土壤随着养分含量较高的细颗粒损失而变得贫瘠,表现为有机质含量减少29%,全氮含量减少24%,土壤C/N比明显下降,土壤肥力显著降低。土壤细颗粒物的损失对土壤的可风蚀性颗粒含量无明显影响,土壤风蚀可蚀性的变化趋势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田风蚀 细颗粒损失 土壤理化性质 风蚀可蚀性 河北坝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市大气污染物时空分布及其相关性因子分析 被引量:23
20
作者 侯素霞 张鉴达 李静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220-1228,共9页
利用2016—2020年上海市PM_(10)、PM_(2.5)、SO_(2)、NO_(2)、O_(3)的质量浓度和温度、相对湿度、平均风速、水平能见度气象条件,分析了上海市PM_(10)、PM_(2.5)、SO_(2)、NO_(2)、O_(3)污染物的时间变化趋势。同时,利用多元线性回归模... 利用2016—2020年上海市PM_(10)、PM_(2.5)、SO_(2)、NO_(2)、O_(3)的质量浓度和温度、相对湿度、平均风速、水平能见度气象条件,分析了上海市PM_(10)、PM_(2.5)、SO_(2)、NO_(2)、O_(3)污染物的时间变化趋势。同时,利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及BP神经网络建立污染物与气象因素之间的相关关系,对其质量浓度进行预测,分析对比不同模型的预测结果。研究表明:2016—2020年上海市大气污染物质量浓度随时间变化整体呈现下降趋势;污染物质量浓度季节性差异显著,PM_(2.5)及PM_(10)质量浓度呈现“冬高夏低”,而O_(3)质量浓度呈现“冬低夏高”;可吸入颗粒物质量浓度(PM_(2.5)、PM_(10))与SO_(2)、NO_(2)质量浓度,O_(3)质量浓度与NO_(2)的质量浓度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表明相对湿度、平均风速及水平能见度3个气象因素对上海市PM_(2.5)、PM_(10)质量浓度产生显著影响;温度、相对湿度、平均风速及水平能见度4个气象因素对上海市O_(3)质量浓度产生显著影响;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表明上海市PM_(10)质量浓度与温度之间显著性水平为0.303,意味着温度对上海市大气PM_(10)质量浓度并没有产生显著影响;PM_(10)质量浓度随相对湿度的增加、平均气压及水平能见度的增大而减小;O_(3)质量浓度则与温度和平均风速呈正相关,与相对湿度和水平能见度呈负相关。相比多元线性回归,BP神经网络在预测上海市气象污染物质量浓度表现出强大的泛化能力,PM_(2.5)、PM_(10)、NO_(2)与O_(3)的真实值与预测值相关系数(r^(2))分别为98.6%,97.4%,97.6%和98.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海市 大气污染物 分布特征 BP神经网络 多元线性回归 特征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