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新媒体技术条件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 被引量:15
1
作者 赵金广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45-147,共3页
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新媒体对人类生活的影响越来越大,并对大学生社会核心价值观的形成产生了较大冲击,如何应对这一挑战,是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面对的重要问题。
关键词 新媒体技术 大学生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论文化背景对对外汉语教学的影响 被引量:2
2
作者 周珊 杨同用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05-107,共3页
汉语作为占世界1/4的人口共同使用的语言,承载着华夏民族五千年文明的传承和积淀,如今日益彰显其在国际经济文化交流合作中的重要作用。因此,如何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将汉语作为中国与世界沟通的桥梁,提升汉语的国际地位,让汉语真正走... 汉语作为占世界1/4的人口共同使用的语言,承载着华夏民族五千年文明的传承和积淀,如今日益彰显其在国际经济文化交流合作中的重要作用。因此,如何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将汉语作为中国与世界沟通的桥梁,提升汉语的国际地位,让汉语真正走向世界,让中国文化真正走向世界,成为当前对外汉语教学的重要任务和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背景 第二语言习得 对外汉语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学语文教学中文学鉴赏的意义和途径
3
作者 王俊杰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Z期23-24,共2页
语文教学一直在不断革新,随着课程的深入改革,文学教育上获得成果颇丰。本文从改革后课程角度对《大学语文》重新进行诠释,探讨语文课程文学鉴赏的意义和途径,以重新建立起有应用价值的语文鉴赏途径,为大学语文教学发展提供理论基础,从... 语文教学一直在不断革新,随着课程的深入改革,文学教育上获得成果颇丰。本文从改革后课程角度对《大学语文》重新进行诠释,探讨语文课程文学鉴赏的意义和途径,以重新建立起有应用价值的语文鉴赏途径,为大学语文教学发展提供理论基础,从而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鉴赏 大学语文 新课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现代文论知识型的生成与合法性依据
4
作者 姜文振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2-31,共10页
20世纪以来的中国文学理论从“古代文论知识型”向“现代文论知识型”的历时性转换生成于社会文化知识型的现代性建构历程之中。在这一知识型转换过程中,中国文学理论的知识生产和中国文论现代性的建构,是与中国现代社会文化秩序的重建... 20世纪以来的中国文学理论从“古代文论知识型”向“现代文论知识型”的历时性转换生成于社会文化知识型的现代性建构历程之中。在这一知识型转换过程中,中国文学理论的知识生产和中国文论现代性的建构,是与中国现代社会文化秩序的重建同频共振,并与中国现代知识分子的身份认同密切相关的。百余年来中国现代性的建构历程和现代知识型的生成及范式转型过程,是一个对于现代性内涵及知识的特性与功能的认知不断游移深化的过程。只有在现代思想文化知识生产的总体性话语关联与知识系统的坐标系中,我们方可历史地把握现代形态的中国文论的建构特质与其知识学的基本定位,探寻和确认中国现代文论知识生产的合法性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论知识型 中国现代性 文化秩序重建 合法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现代汉语语文辞书编纂研究(1908—1948)
5
作者 刘善涛 王晓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47-160,共14页
1908—1948年,中国现代汉语语文辞书编纂取得了一系列成果。这一时期的辞书编纂,不仅明确了辞书的性质、辨析了辞书编纂的原则和体例、丰富了辞书的类型,而且细化了收词立目、注音释义、词性标注、插图附录和装帧宣传等编纂环节,彰显出... 1908—1948年,中国现代汉语语文辞书编纂取得了一系列成果。这一时期的辞书编纂,不仅明确了辞书的性质、辨析了辞书编纂的原则和体例、丰富了辞书的类型,而且细化了收词立目、注音释义、词性标注、插图附录和装帧宣传等编纂环节,彰显出鲜明的现代意识,为新中国成立后的辞书编纂和辞书学建设做好了准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908—1948年 汉语语文辞书 编纂研究 现代意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现代汉语词汇看基本范畴词汇的特点 被引量:10
6
作者 高兵 杨同用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01-104,共4页
基本范畴词汇词形最简单,而在现代汉语中更是很多都是单音节词,因而也就具有较强的构词能力,即使是双音节词,其潜在的构词能力也是不容否认的。因为基本范畴是人类认知的基本层面,语言的表达也就更多地依赖于基本范畴词汇。交际中更多... 基本范畴词汇词形最简单,而在现代汉语中更是很多都是单音节词,因而也就具有较强的构词能力,即使是双音节词,其潜在的构词能力也是不容否认的。因为基本范畴是人类认知的基本层面,语言的表达也就更多地依赖于基本范畴词汇。交际中更多情况下使用的都是基本范畴词汇,只有在特殊需要的情况下才使用非基本范畴词汇。基本范畴词汇最简洁,最容易理解、最常用,也就最容易解释说明非基本范畴词汇,词典中也就最容易充当释义用词。基本范畴词汇在组合上也有自己的特点,这就是与其搭配的词语是比较自由的。与非基本范畴词汇不同,基本范畴词汇多可以自由地出现在句子的不同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本范畴词汇 构词 释义 组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外汉语专业课程设置分析 被引量:9
7
作者 杨同用 赵金广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111-113,共3页
对外汉语专业以对外汉语教学人才为主要培养目标,其专业性质应是师范专业。中国文学与文化课是本专业重要教学内容,但更重要的应当是汉语知识和语言教学与学习理论的教学,而外语包括一种第二外语的学习,对外汉语专业尽管有与其他专业相... 对外汉语专业以对外汉语教学人才为主要培养目标,其专业性质应是师范专业。中国文学与文化课是本专业重要教学内容,但更重要的应当是汉语知识和语言教学与学习理论的教学,而外语包括一种第二外语的学习,对外汉语专业尽管有与其他专业相同的课程,但本专业课程的授课时间与侧重点还应有自己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外汉语 专业特色 课程设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强马克思主义对多元化社会思潮的引领 被引量:4
8
作者 赵金广 王俊杰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70-173,共4页
随着社会转型及利益多元化格局的出现,中国社会思潮呈现多元化特征。用马克思主义引领多元化社会思潮,可形成相对统一的指导思想及强大的精神力量。为此,开拓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引领多样化社会思潮的各种阵地,注重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引... 随着社会转型及利益多元化格局的出现,中国社会思潮呈现多元化特征。用马克思主义引领多元化社会思潮,可形成相对统一的指导思想及强大的精神力量。为此,开拓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引领多样化社会思潮的各种阵地,注重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引领多样化社会思潮的方法创新,引领多样化社会思潮相互尊重、相互包容,营造既有共同价值追求,又充分尊重个性的社会和谐氛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社会思潮 引领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的解读 被引量:15
9
作者 李正栓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04年第4期106-112,共7页
新课程标准的提出 ,有其背景和时代要求 ,对课程标准提出的目标、教学原则、教材编写和教学评价原则等问题进行解读与分析 。
关键词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 教学原则 教材 教学评价原则 综合能力 跨文化意识 终结性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茅盾与二三十年代中国乡村贫困叙事 被引量:3
10
作者 阎浩然 阎浩岗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15-120,共6页
对于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的农业危机和乡村急剧贫困化,茅盾小说与同时期其他作家包括左翼作家的描述有诸多不同之处:它以国际、国内全局视野来认识这一现象的社会根源,并不仅仅归咎于土地制度,也不仅仅归咎于地主的个人品德。他认为农... 对于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的农业危机和乡村急剧贫困化,茅盾小说与同时期其他作家包括左翼作家的描述有诸多不同之处:它以国际、国内全局视野来认识这一现象的社会根源,并不仅仅归咎于土地制度,也不仅仅归咎于地主的个人品德。他认为农业破产、农民贫困化只是近年之事,因而并非封建土地制度的直接结果,外国资本的入侵才是其主因。在茅盾笔下,地主不等于恶霸,地主与农民的关系未必截然对立,地主、富农和小商人同样是农业危机的受害者。这些叙事特点源自茅盾独特的小说美学追求:与其他左翼作家追求直接宣传鼓动效果不同,茅盾更将小说创作看作一项探求真理、追寻社会现实背后潜在规律,最后以"精进和圆熟"的"艺术手腕"予以表达的过程,看作一种"求真"活动。他既强调理性认识,也倚重感性经验。茅盾不同于其他左翼作家的创作方法,还表现在他其他小说的叙事聚焦选择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茅盾小说 乡村贫困叙事 美学追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史记》战争叙事的三种笔法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俊杰 《理论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77-82,共6页
《史记》中的战争叙事具有鲜明的史家做派,其中虽有一些文学笔法,但受史学传统的规约,司马迁叙战用得最多的还是史家笔法。司马迁铺排长篇说辞,借历史人物之口叙写形势、兵略,让策士自言心声以展现其价值追求及性格命运。司马迁大量采... 《史记》中的战争叙事具有鲜明的史家做派,其中虽有一些文学笔法,但受史学传统的规约,司马迁叙战用得最多的还是史家笔法。司马迁铺排长篇说辞,借历史人物之口叙写形势、兵略,让策士自言心声以展现其价值追求及性格命运。司马迁大量采录军用文书以叙写战事,一则是他作为文章家对"奇文"特别偏爱,再则是欲借古人文章阐明自家观点。熔铸军功档案而不载录方略谋划,它形式上很像公牍文字,实际上是叙战的一种变体,文章也因此呈现出一种古朴厚拙之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司马迁 史记 战争叙事 笔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践、理论、比较:翻译教学的几个重要环节
12
作者 李正栓 贾纪芳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03年第4期101-104,共4页
在翻译教学中有必要强调一下实践、理论和比较几个环节的重要性及其关系问题。在翻译教学中 ,实践使人发现存在的问题 ,向理论寻求指导 ,同时也检验理论的正确程度 ;理论是从实践中总结出来的规律 ,是对实践的概括 ;没有比较便没有鉴别 ... 在翻译教学中有必要强调一下实践、理论和比较几个环节的重要性及其关系问题。在翻译教学中 ,实践使人发现存在的问题 ,向理论寻求指导 ,同时也检验理论的正确程度 ;理论是从实践中总结出来的规律 ,是对实践的概括 ;没有比较便没有鉴别 ,让学生把英语和汉语进行对比 ,在习作之间进行比较 ,并拿范文与习作进行比较 ,之后教师进行讲解并点评 ,在比较中找出规律。这几个环节相辅相成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翻译教学 高校 英语专业 理论教学 实践教学 比较教学 教学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春秋笔法”在《史记》中的五种表现形式
13
作者 王俊杰 《理论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60-66,共7页
史家除了尽可能地去秉笔直书以"实录"历史真相,还行使对历史的裁决权,评断历史的是非曲直以抑恶而扬善,而"春秋笔法"则是史家实现此目的的一种手段。"春秋笔法"是孔子所开创,而由司马迁发扬光大。司马迁... 史家除了尽可能地去秉笔直书以"实录"历史真相,还行使对历史的裁决权,评断历史的是非曲直以抑恶而扬善,而"春秋笔法"则是史家实现此目的的一种手段。"春秋笔法"是孔子所开创,而由司马迁发扬光大。司马迁在继承"春秋笔法"精神本质的同时,在技术层面上远远超越了"以一字为褒贬"的传统手段,全方位多层次地拓展了它的具体实现形式。如体制破例寓褒贬,编排次序蕴微义,互见法里辨人事,委婉曲笔明是非,只言片字别战绩。"春秋笔法"除了劝善抑恶的道德功利目的,还能使文章达到含蓄蕴藉、回味悠长的审美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司马迁 史记 孔子 春秋笔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王夫之《诗》教思想的成人之道及当代意义
14
作者 高文霞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27-34,共8页
王夫之在继承传统《诗》教观的基础上,结合明清之际的时代课题,形成了以“余情”为中心的“和乐”《诗》教思想。其《诗》教思想的成人之道主要围绕培养君子的“和乐”道德品格展开。基本路径是在“礼”的框架下通过“诚之”过程中的“... 王夫之在继承传统《诗》教观的基础上,结合明清之际的时代课题,形成了以“余情”为中心的“和乐”《诗》教思想。其《诗》教思想的成人之道主要围绕培养君子的“和乐”道德品格展开。基本路径是在“礼”的框架下通过“诚之”过程中的“择善固执”与“慎独”以及“恒定”的道德意志,促使君子的“和乐”道德情感不断自觉内化,进而指导君子践行天下大同的“乐政”实践,最终实现“乐生”的终极道德理想。王夫之《诗》教的成人之道对培养当代学生的“和合”精神、家国情怀与民本思想具有积极的启发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夫之 “和乐”《诗》教思想 成人之道 立德树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行美国教育体制 被引量:1
15
作者 理查德·卡特 张民强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04年第6期100-102,共3页
美国现行的教育体制构建在两个理想的前提上 ,一是必须保证所有的人接受基础教育 ,但由于各州经济状况的不同而导致基础教育发展不平衡 ;一是必须保证所有人都有接受高等教育的权利和机会。美国教育体制下存在公助和私助两种办学模式 ,... 美国现行的教育体制构建在两个理想的前提上 ,一是必须保证所有的人接受基础教育 ,但由于各州经济状况的不同而导致基础教育发展不平衡 ;一是必须保证所有人都有接受高等教育的权利和机会。美国教育体制下存在公助和私助两种办学模式 ,他们更强调教会学生创新和独立思考 ,一些学校正进行改革试验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 教育体制 基础教育 高等教育 公办学校 私立学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网络关注度视角下研学旅行发展现状与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11
16
作者 张博 吴柳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84-88,100,共6页
为深入探讨我国研学旅行发展现状,采用网络关注度作为研学旅行发展的替代观测数据,利用赫芬达尔系数、变异系数、莫兰指数、季节性集中指数分析研学旅行网络关注的时空分布特征,使用自然断点法将我国34个省份划分为5个发展等级并对区域... 为深入探讨我国研学旅行发展现状,采用网络关注度作为研学旅行发展的替代观测数据,利用赫芬达尔系数、变异系数、莫兰指数、季节性集中指数分析研学旅行网络关注的时空分布特征,使用自然断点法将我国34个省份划分为5个发展等级并对区域网络关注度差异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研学旅行前期增长较快,但受新冠疫情的影响,后续发展明显放缓;(2)主动关注较少,研学旅行网络关注度呈现出季节性波动特征,相关搜索内容和搜索时间都与工作密切相关;(3)区域发展不均衡,中部地区的关注度较高而西部及港澳台地区偏低;(4)基地数量和人均受教育年限是研学旅行网络关注度的主要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研学旅行 关注度 时空分布 区域等级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