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关于构建高师古代汉语教学语法体系的思考
1
作者 李索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1999年第2期91-93,共3页
现行高师古代汉语语法体系与中学语文教学相脱离,同现代汉语语法体系不一致,对近年来新的研究成果吸纳不够,建立高师院校古代汉语教学语法体系已势在必行。构建高师古代汉语教学语法体系首先要划清理论语法与应用语法的界限,认清高... 现行高师古代汉语语法体系与中学语文教学相脱离,同现代汉语语法体系不一致,对近年来新的研究成果吸纳不够,建立高师院校古代汉语教学语法体系已势在必行。构建高师古代汉语教学语法体系首先要划清理论语法与应用语法的界限,认清高师古代汉语教学的目的,在尽量同现行中学教学语法体系和现代汉语语法体系相一致的基础上,重点解决“词类的划分”“词类的活用”及“词序”等问题。并要注意对中学的文言文教学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师 古代汉语 教学语法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用为主 文学为辅——谈高师中文专业写作课教学内容的选择
2
作者 梁素青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1998年第3期237-238,共2页
高师中文专业写作课的教学对象和目的,决定了其教学内容以“实用写作为主,文学写作为辅”的总体特点.这一特点要求教师必须克服受传统影响形成的“重视文学写作,轻视实用写作”的偏见,在教学中做到:基础理论知识的讲授侧重为实用文体写... 高师中文专业写作课的教学对象和目的,决定了其教学内容以“实用写作为主,文学写作为辅”的总体特点.这一特点要求教师必须克服受传统影响形成的“重视文学写作,轻视实用写作”的偏见,在教学中做到:基础理论知识的讲授侧重为实用文体写作服务,重点实用文体要讲深讲透,应用写作知识要进一步加强,文学写作知识的讲授要适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师 中文专业 写作教学 内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说“隐” 被引量:3
3
作者 王长华 郗文倩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7-43,共7页
关键词 “隐书” 文体特征 艺术风格 预言功能 讽谏 语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强高校教师思想道德建设的途径和方法 被引量:20
4
作者 赵士奎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00年第2期91-93,共3页
加强高校师德建设,是培养德才兼备教师队伍的重要内容。各级领导和全体教师必须正视师德现状,提高对师德建设重要性的认识。坚持教育、引导教师自觉加强师德修养,并把对师德的要求贯穿到教师岗位职责和学校的有关政策中去,坚持在职... 加强高校师德建设,是培养德才兼备教师队伍的重要内容。各级领导和全体教师必须正视师德现状,提高对师德建设重要性的认识。坚持教育、引导教师自觉加强师德修养,并把对师德的要求贯穿到教师岗位职责和学校的有关政策中去,坚持在职业教育实践中锻炼和培养师德,这是加强高校师德建设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 教师 思想道德建设 途径 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曹禺悲剧观念的转向——兼谈曹禺创作的分期问题 被引量:4
5
作者 李扬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70-75,共6页
文章将 1 937— 1 94 8年称为曹禺创作的“悲剧观念转向期”。 1 937年后 ,在国事和家事的双重影响下 ,曹禺的现代性立场发生了位移 :由审美现代性向启蒙现代性转变。在悲剧观念方面 ,国家危亡、匡扶正义等宏大主题成为作家的主要表达对... 文章将 1 937— 1 94 8年称为曹禺创作的“悲剧观念转向期”。 1 937年后 ,在国事和家事的双重影响下 ,曹禺的现代性立场发生了位移 :由审美现代性向启蒙现代性转变。在悲剧观念方面 ,国家危亡、匡扶正义等宏大主题成为作家的主要表达对象 ,同时一反过去的评价人物的“非道德”立场 ,转而从道德立场来臧否人物。值得肯定的是 ,在发生上述转向的同时 ,作家始终坚守着与官方意识形态相疏离的民间立场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曹禺 悲剧观念 戏剧创作 创作分期 现代性 道德立场 民间立场 创作题材 创作风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探寻“人类情感”的心灵艺术——铁凝小说创作综论 被引量:7
6
作者 崔志远 《河北学刊》 2001年第4期33-39,共7页
铁凝的流浪意识形成其独特的创作追求:表现“人类共同情感”。她的创作分早期、单纯澄明期、迷离混茫期和单纯混茫期。在创作中日益表现出的鲜明特色是:人类情感的个性化表现,思想表情的力度和丰富性,叙事情境的“内聚焦”“展示”。
关键词 铁凝 流浪意识 情感 小说创作 叙事情景 人生经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发展的内耗机制──对创作主体的一种反思与省察 被引量:3
7
作者 李扬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83-92,共10页
关键词 中国文学 创作主体 知识分子 创造社 二十世纪 中国作家 郁达夫 新状态文学 郭沫若 知识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废名——杰出的散文家 被引量:4
8
作者 冯健男 《江汉论坛》 1988年第6期50-55,共6页
一废名,原名冯文炳(1901-1967),湖北黄梅人,在中国现代作家中以特立独行名世,所著小说、诗、散文和论著都有奇气,也就是说他创造了独特的风格,表现了独具的眼光和思考;正是因此,他的作品得以传世.废名在文学上的成就主要在于他的小说创... 一废名,原名冯文炳(1901-1967),湖北黄梅人,在中国现代作家中以特立独行名世,所著小说、诗、散文和论著都有奇气,也就是说他创造了独特的风格,表现了独具的眼光和思考;正是因此,他的作品得以传世.废名在文学上的成就主要在于他的小说创作;而就其本质来说,他是诗人;就其表现来说,他是散文家.他的小说有不少和散文几不可分.大概正是由于这个原故,论者在论及废名的贡献和影响时,并不只是就小说论小说,而不免论其文体.例如周作人称道废名的"文章之美",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名小说 二十年 写文章 家乡 中国现代散文 抗战胜利 北京大学 周作人 出版社 小说创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现古代文学研究转型的路径与方法 被引量:1
9
作者 许建平 曾庆雨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84-89,共6页
用世界先进的理论、方法重新发掘、阐释中国古代文学,完成由旧模式向新模式的转换,是世纪之交古代文学研究的一场学术革新与转型。世纪西方人本主义学说与科学主义学说的合流与从“由外到内”到“由内而外”的发20展转向,为我们提供了... 用世界先进的理论、方法重新发掘、阐释中国古代文学,完成由旧模式向新模式的转换,是世纪之交古代文学研究的一场学术革新与转型。世纪西方人本主义学说与科学主义学说的合流与从“由外到内”到“由内而外”的发20展转向,为我们提供了理论的营养与路向的启示;国内文艺理论界所走过的由“内转”到“外突”的学理路程,为古代文学提供了有益的参照。作者认为,古代文学的研究路径、方法应是变“由外而内”为“由内而外”再“由外而内”,即由文本形式分析入手,发掘隐含其内的情感结构、心理结构及人性发展的情态,最终再回到说明文本上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主义 人本主义 形式分析 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语形容词AA式重叠与量范畴 被引量:7
10
作者 王国栓 《汉语学习》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24-27,共4页
确定形容词AA式重叠所表示的量关键是看跟谁比 ,我们认为不存在一个稳定的比较对象和一致的标准 ,而应根据具体情况确定比较对象 ,并且认为参照量和变量都是模糊量。从这个观点看来 。
关键词 形容词重叠 量的增加 参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歧路灯》通过艺术形象所表现的学校教育思想 被引量:3
11
作者 李延年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00年第4期128-134,共7页
清中叶出自李绿园手笔的《歧路灯》,是中国古代一部重在描写教育问题的长篇小说,它以小说的艺术形式形象化地表现了较为丰富的学校教育思想.其中关于尊师重教以及关于师才、师德的思想,在今天仍有一定的认识、借鉴价值。
关键词 《歧路灯》 学校教育思想 尊师重教思想 师德思想 师才思想 艺术形象 教师形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杨朝英的散曲学观──兼说曲学史上格律派与文学派的第一次论争 被引量:3
12
作者 杨栋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81-85,共5页
杨朝英是元人选元曲之第一人。本文首将杨氏作为元人研元曲之曲学家予以观照 ,采用知人论世的实证方法 ,在考辨其里籍及其二选编刊时地的基础上 ,详剖其新型乐府观及渊源 ,并以周德清格律派与杨氏的争论为背景 ,深入挖掘和阐发其“也唱... 杨朝英是元人选元曲之第一人。本文首将杨氏作为元人研元曲之曲学家予以观照 ,采用知人论世的实证方法 ,在考辨其里籍及其二选编刊时地的基础上 ,详剖其新型乐府观及渊源 ,并以周德清格律派与杨氏的争论为背景 ,深入挖掘和阐发其“也唱得”之曲文本位论思想 ,以为杨、周之争是曲学史上格律派与文学派的首次交锋 ,属音乐文学本身固有的内在矛盾的反映 ,从而对杨氏的曲学理念予以准确的把握与定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朝英 散曲学 格律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墨子的《诗经》观 被引量:2
13
作者 王长华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80-85,共6页
关键词 墨子 <<诗经>>观 <<非儒>> <<非命中>> <<三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告语中成语的化用和规范 被引量:2
14
作者 李索 《语文建设》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8期13-15,共3页
广告语中成语的化用和规范□李索近年来,不少成语被改头换面后在广告中频频亮相,这种情况,既有增强广告简洁性、形象性和文化含量的积极作用,又有不利于正确学习运用成语的弊端。所以人们对此见仁见智,褒贬不一。笔者认为,从语言... 广告语中成语的化用和规范□李索近年来,不少成语被改头换面后在广告中频频亮相,这种情况,既有增强广告简洁性、形象性和文化含量的积极作用,又有不利于正确学习运用成语的弊端。所以人们对此见仁见智,褒贬不一。笔者认为,从语言运用、发展的规律来看,成语是可以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告语 成语化 广告语言 洗衣机 语言环境 河北师范大学 语言运用 语文学习 语境 自然天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卢前对近代散曲学的贡献 被引量:5
15
作者 杨栋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0年第2期107-110,共4页
卢前是一位蜚声中外的曲学理论家 ,他第一个明确提出“散曲史”概念 ,其散曲美学观新旧兼容 ,体现出极端的矛盾性与复杂性。同时卢氏还是一位业绩卓著的散曲文献学家。
关键词 卢前 散曲 近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走向革命”与“作家何为”——重读“文学研究会”二题 被引量:1
16
作者 张俊才 《河北学刊》 2001年第3期42-46,共5页
文学研究会“为人生”的文学观是研究现代文艺思想变迁的一个“标本”,透过它我们可以看到在启蒙主义的“五四”文学中已孕育出属于“革命文学”的胚芽。文学研究会对作家社会责任感的强调 ,体现了这个文学观正逐步“走向革命”的文学... 文学研究会“为人生”的文学观是研究现代文艺思想变迁的一个“标本”,透过它我们可以看到在启蒙主义的“五四”文学中已孕育出属于“革命文学”的胚芽。文学研究会对作家社会责任感的强调 ,体现了这个文学观正逐步“走向革命”的文学团体对作家人格精神的更直接的要求 ,对成就文学研究会“为人生”的文学事业至关重要 ,对新时期以来文学的多元发展和迷乱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研究会 作家 社会责任感 现代文学 文学观 “为人生” 文学观 “走向革命” “作家何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欲将沉醉换悲凉——张爱玲故事的叙述语式 被引量:2
17
作者 马云 《中国文学研究》 1999年第3期75-80,共6页
张爱玲的小说有独特的叙述语式 ,她通过开场白、装饰语、私语、警语和结束语 ,寄寓了这位贵族出身的女作家的情与智 ,爱与恨 ,希望与梦想。张爱玲讲述的是她自己的身世 。
关键词 叙述语式 开场白 装饰语 私语 警语 结束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运而生:社会生活为《歧路灯》的产生提供了沃土 被引量:1
18
作者 李延年 《河北学刊》 CSSCI 1999年第4期60-63,共4页
关键词 文学研究 社会生活 小说 《歧路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端木蕻良与萧红创作的相互影响 被引量:1
19
作者 马云 《河北学刊》 2001年第1期21-25,共5页
萧红和端木蕻良结合以后,他们的创作发生了相互的影响。萧红在创作情境、情感表现、叙事的完整性和故事性、以及创作的自传性和主体意识的表现等方面,可以看到端木的影响,这些影响是积极的。同时,端木的创作在题材和主题、情感和人... 萧红和端木蕻良结合以后,他们的创作发生了相互的影响。萧红在创作情境、情感表现、叙事的完整性和故事性、以及创作的自传性和主体意识的表现等方面,可以看到端木的影响,这些影响是积极的。同时,端木的创作在题材和主题、情感和人物表现方面.也可以看到萧红的影响。但是,萧红的病逝,以及二人的结合所招致的非难,给端木的身心造成极大损害,对他的创作产生了不利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萧红 端木蕻良 创作 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醒世姻缘传》教育思想管窥——鞭挞恶师形象,阐发师德理想 被引量:1
20
作者 李延年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1998年第4期305-307,共3页
从师德角度探讨《醒世姻缘传》所表现的教育思想,挖掘其在教育方面的思想价值,为今天的师德建设提供借鉴、批判继承的材料.
关键词 《醒世姻缘传》 塾师形象 教育思想 师德理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