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山地农业机械研发和推广的思路研究
1
作者 杨英法 《河北农机》 2025年第9期52-54,共3页
建立覆盖面广、普及率高、收益显著的新型农业机械研发和推广机制,是推动我国农业现代化转型的重要途径。随着补齐农机设备短板行动的全面落实,针对当前国内山地农业存在的适配度低、操作难度大、专业人才匮乏等一系列问题,需要立足现... 建立覆盖面广、普及率高、收益显著的新型农业机械研发和推广机制,是推动我国农业现代化转型的重要途径。随着补齐农机设备短板行动的全面落实,针对当前国内山地农业存在的适配度低、操作难度大、专业人才匮乏等一系列问题,需要立足现阶段山地农业发展的实际、着眼于产业化拓展前景,找准缺口、优化机制,稳步提高农机的适地化、适产业化水平,充分助推山地农业的现代化运营。本文从山地农业机械研发和推广的主要瓶颈出发,结合契合山地地区相对特殊的自然地理环境、人力资源从实际出发,提出研发和推广的优化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地农业机械 研发 推广 轻便性 简易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文化和智能制造推进先进制造业发展的路径研究——以河北省为例 被引量:37
2
作者 杨英法 周子波 陈静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85-89,共5页
中国经济奇迹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制造业的发展。目前,中国在经济"新常态"下推进产业转型升级,需要"由虚转实",以先进制造业为核心,辅之以服务业,为未来的发展提供持续的动力。应当在抓紧淘汰钢铁、建材等传统落后... 中国经济奇迹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制造业的发展。目前,中国在经济"新常态"下推进产业转型升级,需要"由虚转实",以先进制造业为核心,辅之以服务业,为未来的发展提供持续的动力。应当在抓紧淘汰钢铁、建材等传统落后产能的同时,积极培育先进制造业,在提高制造业信息化、智能化水平的同时,还要以文化为抓手,提高制造业的文化内涵和品牌价值,在文化化、智能化与制造业的融合中使制造业走向高端先进、富有文化内涵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 智能制造 先进制造业 文化产业 信息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能人回乡”工程破解乡村振兴难题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戴雅娜 《农业经济》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19-121,共3页
回乡能人有在城市工作和生活的经历,能力较强、素质较高、社会关系较广,可连通城乡两地,是农村发展的宝贵人才。实施"能人回乡"工程,号召乡村精英返乡创业,能够有效促成资金回流、项目回迁以及技术推广,有力推动乡村振兴战略... 回乡能人有在城市工作和生活的经历,能力较强、素质较高、社会关系较广,可连通城乡两地,是农村发展的宝贵人才。实施"能人回乡"工程,号召乡村精英返乡创业,能够有效促成资金回流、项目回迁以及技术推广,有力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应积极打造"能人回乡"的政策、舆论和设施环境,借助回乡能人这一人才群体来破解乡村振兴难题,推进乡村振兴发战略的实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人回乡 乡村振兴 回乡能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铁经济效应的两面性及对策 被引量:39
4
作者 李想 杨英法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94-97,共4页
近年来,我国高铁的快速发展有效突破了我国运力不足的瓶颈,产生了诸多正面效应,为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已成为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增强区域经济竞争力的重要引擎。高铁犹如一把双刃剑,其经济效应具有两面性,既具有正面... 近年来,我国高铁的快速发展有效突破了我国运力不足的瓶颈,产生了诸多正面效应,为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已成为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增强区域经济竞争力的重要引擎。高铁犹如一把双刃剑,其经济效应具有两面性,既具有正面效应,也具有负面效应,需要正确利用,将其正面效应发挥到最大而将其负面效应降低到最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铁经济 经济效应 两面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克服妨碍编辑创新的心理因素 被引量:5
5
作者 常勤毅 刘亚敏 《中国出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6期31-33,共3页
编辑工作是克服稿件疏漏、缺憾,使其趋于完善、精致的必经环节。编辑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着出版物质量的高低,而创新能力的高低是决定编辑水平高低的关键性因素。阻碍编辑创新的因素有很多,但编辑身上所存在的一些心理因素,如认知刻板、... 编辑工作是克服稿件疏漏、缺憾,使其趋于完善、精致的必经环节。编辑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着出版物质量的高低,而创新能力的高低是决定编辑水平高低的关键性因素。阻碍编辑创新的因素有很多,但编辑身上所存在的一些心理因素,如认知刻板、功能固着、盲从以及自大和优越感等却是创新的障碍。如果不能将其有效克服或引导到正确的方向,编辑工作的创新可能会成为空中楼阁。克服或引导这些妨碍创新的不良心理,需妥善利用求异心理和求同心理并实现两者间的双向畅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编辑创新 妨碍 求异心理 求同心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城乡公共信息服务平台的构建推动城乡融合发展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赵永刚 徐立敏 《农业经济》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11-113,共3页
城乡融合发展是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重要内容,而城乡信息互通共享则是城乡融合发展中一体化市场建设、产业协同培育升级和要素高效配置的重要条件。为此,从城乡融合发展的必要性出发,分析城乡二元结构下城乡发展差距的出现与市场机制城... 城乡融合发展是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重要内容,而城乡信息互通共享则是城乡融合发展中一体化市场建设、产业协同培育升级和要素高效配置的重要条件。为此,从城乡融合发展的必要性出发,分析城乡二元结构下城乡发展差距的出现与市场机制城乡发育程度尤其是信息差距之间存在的密切关系,在此基础上立足我国城乡公共服务信息平台的发展现状,分析其发展中存在的不足和制约因素,从而为我国城乡一体化推进中的公共服务信息平台建设提出具有针对性的优化建议,有助推进城乡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和城乡融合深入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公共信息服务平台 城乡融合发展 城乡一体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仁爱、功利与权利:弱势群体保护理由的评述 被引量:1
7
作者 于建星 《学术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89-93,共5页
文章对于现有弱势群体保护的理由进行了辩证的分析。仁爱说有助于对弱势群体的保护,但仁爱与同情有着偶然性、程度不同、能力有限的缺陷。功利说会带来对弱势群体保护的结果,不过功利说并不能真正地尊重弱势群体的权利,甚至会损害弱势... 文章对于现有弱势群体保护的理由进行了辩证的分析。仁爱说有助于对弱势群体的保护,但仁爱与同情有着偶然性、程度不同、能力有限的缺陷。功利说会带来对弱势群体保护的结果,不过功利说并不能真正地尊重弱势群体的权利,甚至会损害弱势群体的尊严。权利说从人的权利强调弱势群体的保护,对于弱势群体保护而言,权利说是真正的理由,不过它并不否定仁爱说与功利说价值合理性的一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弱势群体 保护 仁爱 功利 权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代新型职业农民的特征内涵及理论价值 被引量:19
8
作者 薛晴 陈会谦 孙秀芳 《农业经济》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72-74,共3页
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习近平总书记站在时代和历史高度,提出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重要论断,并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勾勒出新型职业农民应具有的'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特征内... 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习近平总书记站在时代和历史高度,提出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重要论断,并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勾勒出新型职业农民应具有的'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特征内涵,其中贯穿着唯物史观主要观点,具有深厚的理论底蕴,是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解决中国实际问题的光辉典范,根本体现了对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坚持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 新时代 新型职业农民 特征内涵 理论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乡融合背景下我国乡村旅游产业园区开发研究 被引量:12
9
作者 徐立敏 谭诚 《农业经济》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43-45,共3页
城乡融合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途径,是解决好“三农”问题和实现农村现代化的重要抓手。乡村旅游产业园区的开发作为当前旅游产业发展的重要模式,具有明显的产业融合、资源聚合、功能复合、运营整合的特点,是农村脱贫攻坚,实现共同富裕... 城乡融合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途径,是解决好“三农”问题和实现农村现代化的重要抓手。乡村旅游产业园区的开发作为当前旅游产业发展的重要模式,具有明显的产业融合、资源聚合、功能复合、运营整合的特点,是农村脱贫攻坚,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抓手。只有针对当前开发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据此提出解决思路,才能为乡村旅游转型升级和乡村振兴提供具体可行的出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融合 乡村旅游产业园区 乡村振兴 品牌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代高校思政课程引领课程思政建设的逻辑理路 被引量:33
10
作者 张瑞芳 徐鹏杰 《教育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44-47,共4页
新时代深入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需要充分发挥思政课程的引领作用,这是高校形成主次分明、协同育人整体格局的关键所在。高校思政课程引领课程思政建设,具有巩固高校马克思主义鲜亮底色,推进高校教育理念革新,明确高校培育社会主义建设... 新时代深入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需要充分发挥思政课程的引领作用,这是高校形成主次分明、协同育人整体格局的关键所在。高校思政课程引领课程思政建设,具有巩固高校马克思主义鲜亮底色,推进高校教育理念革新,明确高校培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战略目标的价值逻辑;具有形成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引领下的“育人共同体”,共享发展理念引领下的“资源共享体”,马克思主义系统观引领下的“德才耦合体”的理论逻辑;具有理念引领构建课程思政育人体系,师资引领强化课程思政协同团队,方法引领创新课程思政方法路径的实践逻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 思政课程 课程思政 价值逻辑 理论逻辑 实践逻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党的思想引领力源于思想生产力和思想说服力 被引量:11
11
作者 张丽莉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221-226,共6页
中国共产党的思想引领力是指党在社会思想和意识形态领域的影响力与导向力,思想引领力的形成及其效力的发挥是双向的:一方面,思想引领力是一定的阶级、政党和社会群体在社会发展实践中自觉培育及努力建构而逐步形成的;另一方面,思想引... 中国共产党的思想引领力是指党在社会思想和意识形态领域的影响力与导向力,思想引领力的形成及其效力的发挥是双向的:一方面,思想引领力是一定的阶级、政党和社会群体在社会发展实践中自觉培育及努力建构而逐步形成的;另一方面,思想引领力也是绝大多数社会成员在社会发展实践中通过比较和分析,对某一思想理论最终加以选择和认同的结果。思想生产力在增强党的思想引领力中发挥着基础性的作用,而思想力的养成主要依赖于人们的反思意识、忧患意识和前瞻意识。思想说服力源于马克思主义“理论掌握群众”的基本原理,从某种意义上说,增强党的思想引领力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提高党的思想理论的说服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思想引领力 思想生产力 思想说服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京津冀协同发展与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互融共建探讨 被引量:20
12
作者 杨英法 李彦玲 韩峰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38-42,共5页
京津冀一体化发展与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之间存在内在的关联,应统筹推进,着力实现互融共建。基于此,应当坚持经济体制改革、文化传承革新以及生态保护开发相统一的基本原则,立足各自实际、寻求发展共通点,从而促成二者的互相交融、互促共... 京津冀一体化发展与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之间存在内在的关联,应统筹推进,着力实现互融共建。基于此,应当坚持经济体制改革、文化传承革新以及生态保护开发相统一的基本原则,立足各自实际、寻求发展共通点,从而促成二者的互相交融、互促共进。为此,应当围绕推动京津冀一体化发展与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互融共建展开科学规划,发挥各自优势、激发竞争活力、创新运营机制,努力形成开放共享、互相融合、联动共赢的发展新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京津冀协同发展 大运河文化带建设 互融共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乡一体化与乡村振兴如何协同发展 被引量:12
13
作者 郑丽果 《人民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0期78-79,共2页
乡村振兴战略是实现城乡一体化、建设美丽乡村的重要战略举措。实现城乡一体化与乡村振兴战略的对接,必须处理好体制改革和政策落实、经济发展和社会治理、价值观引导和生态环境建设的协同问题。
关键词 城乡一体化 乡村振兴战略 协同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现代化建设中历史文化符号保护与经营滚动推进机制的构建 被引量:5
14
作者 杨英法 张骥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71-75,共5页
随着现代化进程的推进,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功能日趋丰富。在此过程中,穿越历史时空传承或留存至今的一些古代建筑、老街道、传统民俗、传统工艺等凝聚城市历史文化底蕴的人文符号正在陷入城市建设与保护经营的两难之中。利用城市地方历... 随着现代化进程的推进,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功能日趋丰富。在此过程中,穿越历史时空传承或留存至今的一些古代建筑、老街道、传统民俗、传统工艺等凝聚城市历史文化底蕴的人文符号正在陷入城市建设与保护经营的两难之中。利用城市地方历史中特色鲜明的历史文化符号唤醒市民历史文化记忆,凝聚城市人文底蕴,构建符合地域文化特色的固有精神家园,充分发挥历史文化符号的商业价值,推进其保护与经营的良性滚动发展,构建历史文化符号保护与经营的滚动推进机制,成为在现代化城市建设中实现经济发展与人文建设良性互动的必然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建设 历史文化符号 保护 经营 滚动推进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村后脱贫时代的特征和策略 被引量:5
15
作者 刘岩 《农业经济》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83-85,共3页
大数据显示脱贫攻坚任务完成后,将进入后脱贫时代。后脱贫时代表现出了与脱贫攻坚时期不同的特征,主要有:脱贫与致贫的反复性、贫困样式的多样化、贫困区域的非地缘性。为适应这些特征,解决后脱贫时代出现的问题就要从脱贫攻坚时期解决... 大数据显示脱贫攻坚任务完成后,将进入后脱贫时代。后脱贫时代表现出了与脱贫攻坚时期不同的特征,主要有:脱贫与致贫的反复性、贫困样式的多样化、贫困区域的非地缘性。为适应这些特征,解决后脱贫时代出现的问题就要从脱贫攻坚时期解决问题的经验入手,得到适应新形势、新变化的启示,进而得出树立“末位贫困”理念、提高脱贫能力和水平、制定合理的脱贫措施的对策,为迎接后脱贫时代的到来打好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数据 后脱贫时代 特征 启示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业教育质量第三方评估的缘起逻辑、现实境遇与实践理路 被引量:3
16
作者 武鹏 韩喜梅 《教育与职业》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8期43-50,共8页
职业教育质量第三方评估在我国的兴起和发展是行政性政府评估制度降能与第三方评估价值赋能的时代赓续。源于政府层面的制度供给与有效监管的双重缺失、职业院校层面评估理念与评估信息的双重封闭以及第三方评估组织层面专业能力与自治... 职业教育质量第三方评估在我国的兴起和发展是行政性政府评估制度降能与第三方评估价值赋能的时代赓续。源于政府层面的制度供给与有效监管的双重缺失、职业院校层面评估理念与评估信息的双重封闭以及第三方评估组织层面专业能力与自治能力的双重孱弱是其在实践推进中面临的系统性困境。消解这一困境需要吸纳“多元共治”的治理理念,构建政府、职业院校、第三方评估组织三大主体“共治圈”。为此,政府要加强制度供给与规范监管,夯实生态支护;职业院校要提升评估理念与信息管理,保障场域支持;第三方评估组织要提高专业能力与自治水平,增强能力支撑,唯此才能突破困境,推动新时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业教育 第三方评估 缘起逻辑 现实境遇 实践理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文明时代乡村振兴的推进路径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郭广伟 申文杰 杨英法 《农业经济》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07-109,共3页
伴随着工业化程度的不断加深,逐步出现非农产业在城镇集聚、农村人口向城镇集中的自然历史过程,城市文明时代到来。城镇和乡村之间存在着相关互动关系,城镇的发展离不开乡村繁荣的支撑,乡村的振兴也离不开城镇的有力辐射和带动。城市文... 伴随着工业化程度的不断加深,逐步出现非农产业在城镇集聚、农村人口向城镇集中的自然历史过程,城市文明时代到来。城镇和乡村之间存在着相关互动关系,城镇的发展离不开乡村繁荣的支撑,乡村的振兴也离不开城镇的有力辐射和带动。城市文明时代的到来深深影响着农村的发展,是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必须考虑的因素。在城市文明时代,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必须促成城镇化与乡村振兴协同发展,实现城乡之间合理配置资源要素,促进现代农业转型升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文明时代 乡村振兴 现代农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医生身份认同及其职业精神退化的现代性阐释——兼论重建和谐医患关系中医生的责任 被引量:9
18
作者 于建星 于有为 《医学与哲学(A)》 2018年第9期59-62,共4页
医生的身份要求医生对医疗卫生事业以及医学科学具有忠诚及奉献的职业精神,医生的身份要求医生既要有精湛的医术又要有高尚的医德,医生的身份要求医生能够做到妙手回春、仁爱救人、赤诚济世。现代化进程中医生的身份认同由"朝圣者&... 医生的身份要求医生对医疗卫生事业以及医学科学具有忠诚及奉献的职业精神,医生的身份要求医生既要有精湛的医术又要有高尚的医德,医生的身份要求医生能够做到妙手回春、仁爱救人、赤诚济世。现代化进程中医生的身份认同由"朝圣者"向"异乡人"转变,医生职业精神有退化的可能。后现代的社会境遇与个体犬儒化的生活选择是造成这一现状的主要原因。身份重建与天职观念的复归以及制度激励与制度保障是重构医师职业精神以及重建医患关系的现实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生 身份认同 医师职业精神 医患关系 责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民职业分化与农地规模经营的对接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郑丽果 《农业经济》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72-74,共3页
随着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小农户生产对农地规模经营的制约作用日益凸显,而农民职业分化也渐成潮流。农民职业分化为农地规模经营提供了便利。但是,不同分化阶段、不同的经济领域、不同职业的农民对土地的依赖程度不同,对农地规模经营所起... 随着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小农户生产对农地规模经营的制约作用日益凸显,而农民职业分化也渐成潮流。农民职业分化为农地规模经营提供了便利。但是,不同分化阶段、不同的经济领域、不同职业的农民对土地的依赖程度不同,对农地规模经营所起的作用也不同,目前,农民职业分化速度较快,但存在分化层次低、稳定性差、定位模糊等问题,与农地规模经营耦合发展相背离。因此,需要妥善引领农民职业分化过程,寻找对接路径和措施,努力让农民职业分化与农地规模经营之间建立起正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民 农地 职业分化 规模经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信息时代劳动教育理论与实践问题探究--评《劳动教育论》 被引量:1
20
作者 郭广伟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I0007-I0007,共1页
劳动教育对于高校大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劳动教育承担着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观、劳动态度和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等任务,并让学生获得劳动生产基本技能。新时代劳动教育的实施有利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稳步实现现代... 劳动教育对于高校大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劳动教育承担着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观、劳动态度和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等任务,并让学生获得劳动生产基本技能。新时代劳动教育的实施有利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稳步实现现代化教育强国目标,还有助于培养有思想、有觉悟的劳动者,为实现伟大的中国梦培养高素质人才。通过劳动教育体现以劳树德、增智、强体和育美等功效,"五育并举"的劳动教育观念促进了人的全面发展,总体提升了大学生的综合素质。科技时代背景下对劳动教育理论与实践进行深入研究,重视和创新劳动教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理论与实践 劳动习惯 教育论 劳动态度 五育并举 创新劳动 问题探究 劳动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