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体外循环期间细胞因子TNF-α、IL-6与中性粒细胞的变化及其相互影响 被引量:6
1
作者 杨晓刚 郭德和 +1 位作者 边虹 何进喜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1585-1587,1602,共4页
目的:观察体外循环(CPB)炎症反应过程中致炎性细胞因子TNF-α、IL-6与中性粒细胞的变化规律及其相关性。方法:选择30例体外循环下行瓣膜置换术的患者,分别于CPB前、CPB40min、CPB停机和停机后2、6、24h以酶联免疫法(ELISA)测定血清TNF-... 目的:观察体外循环(CPB)炎症反应过程中致炎性细胞因子TNF-α、IL-6与中性粒细胞的变化规律及其相关性。方法:选择30例体外循环下行瓣膜置换术的患者,分别于CPB前、CPB40min、CPB停机和停机后2、6、24h以酶联免疫法(ELISA)测定血清TNF-α、IL-6浓度,全血细胞分析仪测定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数量。结果:CPB后各个时间点的血清TNF-α、IL-6浓度和中性粒细胞值较CPB前明显升高,差异有显著性(P<0.01)。血清TNF-α、IL-6水平在CPB开始后,逐渐升高。CPB结束后2h,TNF-α的血清水平达到高峰,CPB结束后24h TNF-α仍维持在很高的水平。血清IL-6水平在CPB结束后6h达到高峰,然后下降,CPB结束后24h仍维持在较高水平。中性粒细胞的变化趋势同TNF-α。2组TNF-α、IL-6血清水平(高峰值)与CPB时间及主动脉阻断(ACC)时间正相关(P<0.01)。围手术期中性粒细胞值与TNF-α、IL-6血清水平有一定的相关性。结论:CPB可触发全身炎症反应,表现为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数量升高与血清TNF-α、IL-6水平升高;CPB和ACC的时间长短影响TNF-α、IL-6的释放,可能影响到术后患者炎性反应的程度;CPB期间血清TNF-α水平与血清IL-6水平、中性粒细胞的升高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循环 细胞因子 中性粒细胞 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