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1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型城镇化进程中资源枯竭型村镇生态植入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霍海鹰 尹鑫 +2 位作者 侯玮 申丽霞 王海燕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107-109,113,共4页
基于对资源型村镇环境现状的分析研究,引入并运用生态植入理论,进而从三个方面对资源型村镇进行生态改造,即村庄的搬迁和选址、城乡生态融合系统的建立以及运用地理信息系统(GIS)对采空区村镇进行生态监测。在此基础上,结合邯郸市峰峰... 基于对资源型村镇环境现状的分析研究,引入并运用生态植入理论,进而从三个方面对资源型村镇进行生态改造,即村庄的搬迁和选址、城乡生态融合系统的建立以及运用地理信息系统(GIS)对采空区村镇进行生态监测。在此基础上,结合邯郸市峰峰矿区的生态改造方案,进一步阐述了生态植入理念对于新型城镇化背景下资源型村镇发展的重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 资源枯竭型村镇 生态植入理念 采空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港口工程地基处理中的强夯影响范围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程祖锋 孙秀娟 谌会芹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2007年第1期88-91,共4页
强夯法是地基处理的一种常用方法,而确定强夯影响范围是强夯法应用的关键。结合某港口工程地基处理的实测资料,分析强夯振动在深度和广度上的影响范围,进而得出振动的位移、速度、加速度随距夯击点距离增大而逐渐衰减的曲线关系式。
关键词 强夯 振动衰减 振动影响范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城镇化视角下资源型城市转型途径的创新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霍海鹰 李雅洁 +3 位作者 侯玮 申丽霞 王海燕 董杰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09-111,共3页
针对目前我国不同区域内资源型城市发展水平存在的显著差异,为有效推进我国新型城镇化的发展进程,研究了资源型城市的发展现状,提出了在资源型城市中植入中心城区和次中心城区协同发展的创新理念,从而建设协同发展的新型资源型城镇,并... 针对目前我国不同区域内资源型城市发展水平存在的显著差异,为有效推进我国新型城镇化的发展进程,研究了资源型城市的发展现状,提出了在资源型城市中植入中心城区和次中心城区协同发展的创新理念,从而建设协同发展的新型资源型城镇,并以邯郸为例,分析了其作为河北省内的中心城市之一,与武安、肥乡等县市之间如何实现区域间的创新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 资源型城市 中心城区 次中心城区 邯郸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邯郸市城市化水平与耕地资源的协调性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王雨 许云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2年第4期2373-2375,共3页
基于1979~2008年邯郸市30年的城市化水平与耕地面积变化统计数据,构建了城市化水平与耕地面积的回归模型,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并借鉴经济与环境协调度模型,计算了邯郸市城市化水平与耕地资源的协调度。结果表明:邯郸市城市化水平与耕... 基于1979~2008年邯郸市30年的城市化水平与耕地面积变化统计数据,构建了城市化水平与耕地面积的回归模型,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并借鉴经济与环境协调度模型,计算了邯郸市城市化水平与耕地资源的协调度。结果表明:邯郸市城市化水平与耕地面积变化呈现出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城市化水平与耕地资源的协调度呈阶段性分布,总体呈现出"调和与不协调相互交错→调和基本调和→基本协调"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邯郸市 城市化 耕地资源 协调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资源型城市转型过程中次中心城市选择及发展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霍海鹰 李雅洁 +3 位作者 侯玮 申丽霞 王海燕 董杰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26-128,共3页
随着煤炭资源型城市的不断发展和新型城镇化进程的逐步推进,建设结构合理、资源生态型环境友好型的煤炭主导产业城市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的重要举措。文章依据煤炭资源型城市的自身特点,考虑经济发展和区位条件等因素,结合具... 随着煤炭资源型城市的不断发展和新型城镇化进程的逐步推进,建设结构合理、资源生态型环境友好型的煤炭主导产业城市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的重要举措。文章依据煤炭资源型城市的自身特点,考虑经济发展和区位条件等因素,结合具体实例提出以邯郸为中心城市,将武安、肥乡打造为资源型区域次中心城市的研究方案,并对此进行SWOT分析,探讨选择资源型城市作为次中心城市的转型优势,为实现区域间组团竞合共赢和总体利益最大化提供理论与实践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炭资源型城市 次中心城市 邯郸市 SWOT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RS和GIS的县域土地资源现状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张晓楠 宋宏利 +1 位作者 周俊杰 闫顺玺 《河北农业科学》 2008年第3期104-105,共2页
以河北省沧州市南大港地区为研究对象,以该区2006年航空影像数据为依托,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支持下,分析了该区域土地资源的类型、面积、空间分布及其土地资源的结构现状。结果表明,该区域土地利用结构不尽合理,土地利用率低,非农业占地... 以河北省沧州市南大港地区为研究对象,以该区2006年航空影像数据为依托,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支持下,分析了该区域土地资源的类型、面积、空间分布及其土地资源的结构现状。结果表明,该区域土地利用结构不尽合理,土地利用率低,非农业占地增长较快,土地资源开发潜力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IS RS 土地资源 数据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安正村勘探区煤层气赋存条件与资源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李新富 徐飞 +2 位作者 赵志毅 王得权 刘福胜 《中国煤炭》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82-85,共4页
新安正村勘探区位于豫西煤层气可采区内,含煤丰富,本区煤岩特征、煤样元素含量特征及煤样瓦斯参数的详细分析表明,煤层含气量和煤层气丰度相当高,资源量十分丰富,通过对勘探区的地质构造、煤层埋深、围岩性质、水动力因素和沉积体系域... 新安正村勘探区位于豫西煤层气可采区内,含煤丰富,本区煤岩特征、煤样元素含量特征及煤样瓦斯参数的详细分析表明,煤层含气量和煤层气丰度相当高,资源量十分丰富,通过对勘探区的地质构造、煤层埋深、围岩性质、水动力因素和沉积体系域等方面的具体分析研究,总结出本区具有煤层气赋存的有利条件,有利于煤层气勘探与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村勘探区 煤层气 赋存条件 资源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应力对煤层气井水力压裂裂缝发育的影响 被引量:157
8
作者 唐书恒 朱宝存 颜志丰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65-69,共5页
以晋城矿区西部3号煤层的地应力及煤岩的力学性质数据为基础,采用数值模拟方法求解了不同地应力条件下井壁处及天然裂缝缝端的破裂压力,分析了地应力对水力压裂起裂压力、起裂位置的影响。研究发现:起裂压力和起裂位置不但与地应力方位... 以晋城矿区西部3号煤层的地应力及煤岩的力学性质数据为基础,采用数值模拟方法求解了不同地应力条件下井壁处及天然裂缝缝端的破裂压力,分析了地应力对水力压裂起裂压力、起裂位置的影响。研究发现:起裂压力和起裂位置不但与地应力方位有关,而且与地应力大小有关;随水平主应力差系数增大,天然裂缝与最大水平主应力间的夹角对破裂压力的影响程度增大。对于晋城矿区西部3号煤层,当水平主应力差系数大于0.84时,易产生较为平直的水力主缝;小于0.47时,易于产生网状裂缝;在0.47~0.84时,起裂方位与天然裂缝的分布有关。不同地区,用于判断起裂方位的水平主应力差系数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应力 煤层气井 水力压裂 天然裂缝 破裂压力 起裂方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密度电法勘探数据三维处理技术及城市勘察中的应用 被引量:30
9
作者 陈康 李世峰 +2 位作者 张政杰 张晋磊 李晓波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70-177,共8页
在以往的高密度数据反演解释过程中,将地质结构简化成二维,通过地电断面图、切片图进行分析。实际上,地质体具有三维地电结构,二维反演难免会受到旁侧效应的影响,二维图件也不能清晰直观地反映地质体的空间分布情况。本文以某陶瓷厂空... 在以往的高密度数据反演解释过程中,将地质结构简化成二维,通过地电断面图、切片图进行分析。实际上,地质体具有三维地电结构,二维反演难免会受到旁侧效应的影响,二维图件也不能清晰直观地反映地质体的空间分布情况。本文以某陶瓷厂空洞探测为例,利用实测资料构建三维数据场,在反演参数优化的基础上,选择基于最小二乘法的三维反演技术对数据场进行处理,将反演结果利用三维可视化技术显示出来,对采空区位置及空间形态给出结论。研究结果显示,三维处理技术能够从空间上,多手段、多视角分析物探数据,有效地消除了旁侧效应的影响;物探结果直观清晰地呈现出空洞的分布位置、范围以及空间特征,与钻探结果吻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密度电法 三维反演 三维可视化 反演参数优选 空洞探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水平应力巷道连续“双壳”治理底臌实验研究 被引量:31
10
作者 杨本生 贾永丰 +2 位作者 孙利辉 李星 高斌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504-1510,共7页
基于深井工程软岩巷道严重底臌这一状况,以河北陶二煤矿扩大区北大巷条件为工程背景,对连续"双壳"如何有效控制深井软岩巷道底臌进行了实验研究。通过现场地应力测量、解算,确定了巷道围岩应力状态,采用自行设计的双向加载试... 基于深井工程软岩巷道严重底臌这一状况,以河北陶二煤矿扩大区北大巷条件为工程背景,对连续"双壳"如何有效控制深井软岩巷道底臌进行了实验研究。通过现场地应力测量、解算,确定了巷道围岩应力状态,采用自行设计的双向加载试验台,进行深井软岩巷道不同侧压系数时底板围岩变形失稳特征的相似模拟实验,得到底板位移场变化规律及围岩应力分布状态。模拟实验结果表明:底板连续"双壳"加固巷道底臌量较原支护巷道平均减小53%;底板浅孔注浆(浅部壳体)提高岩体承载能力,深孔锚索束注浆(深部壳体)扩大岩体承载范围,浅深壳体共同承载、协同变形有效控制了底板围岩稳定。最后揭示了连续"双壳"治理底臌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续双壳 底臌治理 高水平应力 相似模拟 底板破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0~2014年黄土高原植被覆盖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归因 被引量:84
11
作者 赵安周 刘宪锋 +2 位作者 朱秀芳 潘耀忠 陈抒晨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568-1578,共11页
基于MODIS-NDVI数据,辅以一元线性回归分析、Mann-Kendall检验、Hurst指数等方法,分析了2000~2014年黄土高原植被覆盖时空演变特征及其驱动因素.研究表明:近15年黄土高原NDVI呈显著增加趋势,增速为6.93%/10a(P〈0.01);空间上,植被... 基于MODIS-NDVI数据,辅以一元线性回归分析、Mann-Kendall检验、Hurst指数等方法,分析了2000~2014年黄土高原植被覆盖时空演变特征及其驱动因素.研究表明:近15年黄土高原NDVI呈显著增加趋势,增速为6.93%/10a(P〈0.01);空间上,植被归一化指数,或归一化值被指数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NDVI)呈由东南向西北递减的分布格局,高值区主要分布在东南部的土石山区、河谷平原区;同时,500m以下和3500米左右的NDVI值最高;在趋势上,NDVI呈现增加和减小趋势的面积比重分别为88.24%和11.76%;Hurst指数表明研究区未来NDVI变化趋势呈持续性和反持续的比重分别为50.07%和49.93%,其中持续改善和由改善变为退化的面积分别占43.98%和44.28%;降水是影响NDVI变化的主要驱动因子,表现为NDVI随降水的增加而增加;人类活动也是影响NDVI的重要因素,且对NDVI有双重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覆盖 时空分布 归因分析 黄土高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渭河流域蓝水绿水影响研究 被引量:40
12
作者 赵安周 赵玉玲 +3 位作者 刘宪锋 朱秀芳 潘耀忠 陈抒晨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571-579,共9页
以渭河流域为研究对象,探讨了1980~2009年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蓝绿水资源的影响。结果表明:①研究时段内,在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共同影响下,蓝水流、绿水流和绿水储量分别下降了23.56mm/a、39.41mm/a和17.98mm/a,中北部... 以渭河流域为研究对象,探讨了1980~2009年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蓝绿水资源的影响。结果表明:①研究时段内,在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共同影响下,蓝水流、绿水流和绿水储量分别下降了23.56mm/a、39.41mm/a和17.98mm/a,中北部的蓝水流和绿水储量呈现增加的趋势,流域上游地区的绿水流呈现下降趋势。②归因分析表明,蓝水流、绿水流和绿水储量在气候变化驱动下分别下降了13.17mm/a、44.99mm/a和22.79mm/a;土地利用/覆盖变化则导致蓝水流和绿水流分别减少0.42mm/a和0.37mm/a,绿水储量增加了0.79mmfa;而农业灌溉使蓝水流减少了9.97mm/a,绿水流和绿水储量分别增加了5.95mm/a和4.02mm/a。③气候变化导致研究区东南部绿水系数呈现增加趋势,而泾河流域绿水系数呈现减小趋势。同时,土地利用/覆盖变化使得东南部的一些子流域绿水系数呈减小的趋势,而在加入农业灌溉情景后,平原地区灌区绿水系数呈明显的上升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土地利用/覆盖变化 农业灌溉 蓝水绿水 渭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体吸附膨胀变形模型理论研究 被引量:26
13
作者 郭平 曹树刚 +2 位作者 张遵国 洛锋 刘延保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3467-3472,共6页
为了深入探讨煤体吸附瓦斯发生膨胀变形效应的力学行为,基于煤-气吸附界面的表面自由能变化等于煤体弹性能的变化基本假设,从理论上推导了煤体吸附膨胀模型中吸附膨胀变形表达式和吸附膨胀应力表达式,模型中各参数的物理意义明确。通过... 为了深入探讨煤体吸附瓦斯发生膨胀变形效应的力学行为,基于煤-气吸附界面的表面自由能变化等于煤体弹性能的变化基本假设,从理论上推导了煤体吸附膨胀模型中吸附膨胀变形表达式和吸附膨胀应力表达式,模型中各参数的物理意义明确。通过已有的试验数据分别从低气体压、中气体压和高气体压3个角度对吸附变形模型的适用性和正确性进行了验证。模拟结果表明,模型预测数据与已有的试验数据吻合度较高,能够很好地描述不同气体在不同压力条件下的煤体吸附膨胀差异性,拟合精度均较高;在综合考虑吸附膨胀应力和气体压力对煤体吸附膨胀变形影响前提下,忽略吸附气体体积Va对煤体吸附膨胀变形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附 膨胀 气体压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邯郸矿区矿山地质环境承载力评价 被引量:19
14
作者 关英斌 许道军 郭婵妤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74-478,共5页
依据矿山地质环境承载力的涵义及特点,从地质环境抗扰动能力和煤炭开采压力两个方面,建立矿山地质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值.对邯郸矿区进行系统的矿山地质环境承载力评价研究,研究结果显示:不同矿井的矿山... 依据矿山地质环境承载力的涵义及特点,从地质环境抗扰动能力和煤炭开采压力两个方面,建立矿山地质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值.对邯郸矿区进行系统的矿山地质环境承载力评价研究,研究结果显示:不同矿井的矿山地质条件、开采方法、开采技术水平及对环境的保护力度有差异,矿山地质环境抗扰动能力和煤炭开采压力有差异.研究结果对矿业开发、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具有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山地质环境 承载力 评价模式 邯郸矿区 指标体系 层次分析法 抗扰动能力 煤炭开采压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梨树断陷苏家屯地区营城组沉积特征 被引量:16
15
作者 杨特波 王宏语 +4 位作者 樊太亮 刘振华 郝悦娟 魏源 杨帆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49-356,共8页
松辽盆地梨树断陷苏家屯地区营城组具有形成油气藏的良好条件,且研究程度低。为了研究其沉积微相与砂体储集条件,以指明有利储集相带,应用沉积学与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序理论方法,通过分析岩心、录井、测井、地震资料、古地貌特征,认为研... 松辽盆地梨树断陷苏家屯地区营城组具有形成油气藏的良好条件,且研究程度低。为了研究其沉积微相与砂体储集条件,以指明有利储集相带,应用沉积学与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序理论方法,通过分析岩心、录井、测井、地震资料、古地貌特征,认为研究区主要发育湖泊相和辫状河三角洲相,并进一步识别出了分流河道、水下分流河道、水下分流间湾、河口坝、远砂坝、席状砂、泥坪、滩坝等8种沉积微相,并描述了主要沉积微相砂体特征。同时,将营城组划分为4段、6个四级层序和7个砂组,阐明了各砂组沉积相分布特征和时空演化规律。研究认为,营一段末期(SG2)湖侵至最大湖泛面,沉积于其上的SG3砂组进积体系是最有利的油气储集层。沉积微相平面展布与储层分析表明,该区存在两支主辫状水道,分流河道砂体叠置且储层物性好,其与后期鼻状构造相组合是构造-岩性圈闭与岩性圈闭发育的最有利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特征 岩性圈闭 营城组 苏家屯地区 梨树断陷 松辽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大别造山带红安高压榴辉岩的变质演化:岩相学与Na2O-CaO-K2O-FeO-MgO-Al2O3-SiO2-H2O-O(Fe2O3)体系中相平衡关系 被引量:17
16
作者 娄玉行 魏春景 +2 位作者 初航 王伟 张景森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24-138,共15页
西大别造山带红安高压榴辉岩主要矿物为石榴石、绿辉石、冻蓝闪石、石英和绿帘石,有时可见蓝闪石、多硅白云母和钠云母。石榴石具有生长环带且边缘成分变化大,可分为代表峰期的Ⅰ型边(X_(Mg)高、Grs低)和受退变质改造的Ⅱ型边(X_(Mg)低... 西大别造山带红安高压榴辉岩主要矿物为石榴石、绿辉石、冻蓝闪石、石英和绿帘石,有时可见蓝闪石、多硅白云母和钠云母。石榴石具有生长环带且边缘成分变化大,可分为代表峰期的Ⅰ型边(X_(Mg)高、Grs低)和受退变质改造的Ⅱ型边(X_(Mg)低、Grs高)。石榴石内蓝闪石包体发育冻蓝闪石退变边,说明包体不能完全反映进变质条件。基质绿辉石比包体绿辉石Jd含量低,在一个晶体内成分有明显变化和沿解理缝发育冻蓝闪石,显示峰后绿辉石有成分变化和退变质改造。基质中冻蓝闪石晶体较大,核部见有蓝闪石残留,说明二者有成因联系。冻蓝闪石和绿辉石都发育后成合晶结构,石榴石有韭闪石的反应冠状体。在THERMOCALC程序计算的P-T视剖面图中,石榴石Ⅰ型边反映的峰期P.T条件为2.4~2.6GPa、570~585℃,和基质中多硅白云母Si含量等值线限定范围一致,对应硬柱石蓝闪石榴辉岩组合。石榴石Ⅱ型边P-T范围为1.9~2.4GPa、530~570℃,低于峰期条件。在可能的峰后降压过程中,岩石先后主要经历了硬柱石脱水生成绿帘石和蓝闪石、绿辉石退变为冻蓝闪石的反应阶段。绿辉石、冻蓝闪石发育的后成合晶说明晚期退变过程缺乏流体,石榴石的韭闪石冠状体也可能在该阶段产生,都受局部成分域控制。红安高压榴辉岩中各矿物与成分代表不同变质阶段,称其为冻蓝闪石榴辉岩只是对现有主要组成矿物的描述,不是基于共生关系的严格岩石学命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榴石环带 榴辉岩 相平衡 P-T轨迹 西大别造山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沁水盆地南部煤层气储层压裂过程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23
17
作者 颜志丰 琚宜文 +3 位作者 唐书恒 侯泉林 朱宝存 王国昌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734-1744,共11页
储层改造是煤层气井提高产能的重要措施,水力压裂是煤层气储层改造的重要方法.为研究煤层气储层压裂过程及其天然裂缝对煤储层压裂时破裂压力的影响,本文以山西沁水盆地南部高煤级煤矿区为研究区,运用有限元数值模拟方法,计算不同地应... 储层改造是煤层气井提高产能的重要措施,水力压裂是煤层气储层改造的重要方法.为研究煤层气储层压裂过程及其天然裂缝对煤储层压裂时破裂压力的影响,本文以山西沁水盆地南部高煤级煤矿区为研究区,运用有限元数值模拟方法,计算不同地应力条件下、裂缝处于不同位置时煤储层的破裂压力.结果表明:(1)不同类型地应力场对破裂压力的影响不同.对于均匀应力场,破裂压力随着围压的增大而增大,其增幅约为围压的两倍;对于非均匀应力场,当一个水平主应力不变时,破裂压力会随着水平主应力差的增加而减少;(2)如果地应力条件不变,煤储层破裂压力随着天然裂缝与最大水平主应力方向夹角的增加而增加,水平主应力差越大煤储层破裂压力增幅也越大;(3)在有天然裂隙的地层中进行压裂,当天然裂缝的方位不同时压裂裂缝既可能是沿着天然裂缝扩展的裂缝,也可能是压裂过程中产生的新裂缝,因此天然裂缝的方位对破裂压力具有一定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层气开发 煤储层 压裂过程 天然裂缝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PS用于矿区沉陷区地表高精度动态监测的可行性研究 被引量:17
18
作者 张安兵 张兆江 +1 位作者 高井祥 刘新侠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1322-1327,共6页
在分析正交小波变换和EMD方法处理GPS信号能力的基础上,结合矿区沉陷区地表移动特点,提出小波多尺度降噪-EMD变形量信息提取GPS变形监测数据处理模型.研究表明:对包含非线性趋势的测量信号,利用小波正交变换进行去噪和提取EMD分段信号段... 在分析正交小波变换和EMD方法处理GPS信号能力的基础上,结合矿区沉陷区地表移动特点,提出小波多尺度降噪-EMD变形量信息提取GPS变形监测数据处理模型.研究表明:对包含非线性趋势的测量信号,利用小波正交变换进行去噪和提取EMD分段信号段,再利用EMD分解进行变形趋势提取,具有较高的提取精度;利用小波多尺度降噪-EMD分段变形量提取数据处理模型处理GPS变形监测数据,可以获得高精度的变形量信息,动态变形监测垂直方向的精度可以达到毫米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PS 矿区沉陷区 变形监测 小波变换 EM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晚古生代煤中铀和钍的含量与逐级化学提取 被引量:29
19
作者 代世峰 任德贻 +1 位作者 孙玉壮 唐跃刚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B10期56-60,共5页
运用仪器中子活化分析(INAA)、高分辨率电离耦合等离子体质谱(HR ICP-MS)和逐级化学提取(SCEP)对鄂尔多斯盆地晚古生代煤、顶板、底板、夹矸和黄铁矿结核中U和Th含量及其分布规律进行了研究.发现鄂尔多斯盆地晚古生代煤中没有明显富集U... 运用仪器中子活化分析(INAA)、高分辨率电离耦合等离子体质谱(HR ICP-MS)和逐级化学提取(SCEP)对鄂尔多斯盆地晚古生代煤、顶板、底板、夹矸和黄铁矿结核中U和Th含量及其分布规律进行了研究.发现鄂尔多斯盆地晚古生代煤中没有明显富集U和Th.煤中的U主要赋存于硅铝化合物和有机质结合态中,Th主要赋存在硅铝化合物结合态中.煤层顶板中的U和Th主要分布在硅铝化合物结合态中,并且顶板中的有机质对U的赋存状态起重要作用.无论是煤层或顶、底板,U和Th以可溶态、离子交换态、硫化物和碳酸盐结合态存在的很少.山西组中的煤层顶、底板和太原组黄铁矿结核中的Th/U值大于4.8,相对富集Th;而山西组煤层和夹矸、太原组顶、底板、夹矸和煤层的Th/U小于4.8,相对富集U.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逐级化学提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宣威燃煤室内可吸入颗粒物质量浓度变化特征 被引量:10
20
作者 樊景森 邵龙义 +2 位作者 王静 王建英 李泽熙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1379-1383,共5页
应用中流量采样器TSP-PM10-PM2.5对我国肺癌高发区宣威地区6个乡村19家农户进行采样,运用滤膜称重法来分析不同燃料类型室内及相应室外的大气颗粒物质量浓度特征.结果显示,各村庄室内、室外PM10质量浓度比值(I/O)变化范围为1.74~2.87... 应用中流量采样器TSP-PM10-PM2.5对我国肺癌高发区宣威地区6个乡村19家农户进行采样,运用滤膜称重法来分析不同燃料类型室内及相应室外的大气颗粒物质量浓度特征.结果显示,各村庄室内、室外PM10质量浓度比值(I/O)变化范围为1.74~2.87,说明室内PM10污染主要由室内污染源引起;做饭时段室内PM10污染比其他时段严重,尽管烟囱可以将大量的污染物排出室外,但室内颗粒物的质量浓度依然较高.室内PM10质量浓度依燃料类型从高到低依次为块煤用户〉型煤用户〉燃柴用户〉用电用户,室内PM2.5质量浓度依燃料类型从高到低表现为块煤用户〉燃柴用户〉用电用户;块煤、型煤用户的室内PM10的质量浓度平均值(442.49μg/m3、399.14μg/m3)超过国家室内空气质量标准日均值150μg/m3,污染严重;燃柴和用电用户室内PM10的质量浓度平均值(145.50μg/m3、119.91μg/m3)低于国家室内空气质量标准日均值150μg/m3,污染较轻.块煤用户PM2.5质量浓度日均值(132.58μg/m3)超过2012年2月29日环境保护部发布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级标准75μg/m3,而燃柴和用电户PM2.5的质量浓度(55.24μg/m3、65.02μg/m3)均低于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级标准75μg/m3,说明块煤用户室内细颗粒污染较重,用电和燃柴用户室内细颗粒物污染相对较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宣威 PM10 PM2.5 质量浓度 肺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