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0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水产养殖环境中微塑料的赋存现状及去除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
作者 刘恒 李双双 +3 位作者 蔡铭灿 许多 郑宇 宋燕 《环境化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64-379,共16页
塑料及塑料制品在人类生产生活中大量使用,塑料产品的肆意丢弃在全球范围内已经造成严重污染,且经过物理或化学过程逐渐分解成大量的微塑料.微塑料因其生物毒性、环境持久性、生物累积性等特征而备受关注.在水产生物养殖设施设备建造与... 塑料及塑料制品在人类生产生活中大量使用,塑料产品的肆意丢弃在全球范围内已经造成严重污染,且经过物理或化学过程逐渐分解成大量的微塑料.微塑料因其生物毒性、环境持久性、生物累积性等特征而备受关注.在水产生物养殖设施设备建造与运行过程中,网片、绳索、浮球、塑料管道、养殖池防渗膜、泡沫包装箱等各种塑料产品被广泛应用.大量初生及次生微塑料进入养殖水体后,其中一部分可被养殖设施水处理设备等介质去除,另外一部分可被养殖生物直接或间接吸收富集,对养殖生物及水产品消费者造成巨大潜在威胁.因此,本综述旨在从微塑料在水产养殖环境产生、分布及迁移角度阐述其赋存现状,同时结合不同微塑料去除技术,探究在水产养殖环境中去除微塑料的可能性,以期为水产养殖环境微塑料的潜在风险评估与高效去除提供理论依据与可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产养殖 微塑料 赋存特征 去除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定量检测水环境中抗生素抗性基因的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PCR)方法研究
2
作者 汪庆 高子敖 +6 位作者 李西清 郭欣妍 牛春艳 邱靖昊 葛文杰 倪妮 王娜 《生态毒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76-286,共11页
随着水环境中新污染物抗生素抗性基因(antibiotic resistance genes,ARGs)的污染愈加严重,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基于定量聚合酶链反应的检测方法的统一化显得尤为重要。本研究选用污水、湖水等不同水样,在直接过膜法和低温冷冻高速离心法... 随着水环境中新污染物抗生素抗性基因(antibiotic resistance genes,ARGs)的污染愈加严重,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基于定量聚合酶链反应的检测方法的统一化显得尤为重要。本研究选用污水、湖水等不同水样,在直接过膜法和低温冷冻高速离心法这2种不同预处理方法下,使用2种广泛采用的DNA提取方法(FastDNA^(TM)SPIN Kit for Soil试剂盒、天根Magnetic Soil and Stool DNA Kit磁珠法土壤和粪便基因组DNA提取试剂盒),对水样中的DNA进行提取,然后建立qPCR方法进一步对12种抗生素抗性基因和1类整合子进行定量检测。本研究拟从菌体富集效率、DNA提取效果和定量质控等方面优化预处理、DNA提取和qPCR定量检测等步骤。结果发现,直接过膜的前处理方法使得DNA提取浓度和菌体富集效率更高。FastDNA^(TM)SPIN Kit for Soil试剂盒提取的DNA浓度更高。同时,建议在定量过程中添加以超纯水为基质的空白对照来避免引物二聚体的干扰。为了减少qPCR测量的变异性并提高精密度,每次qPCR运行包括一式三份的标准曲线的样品,并添加阳性对照。使用认证的标准品验证qPCR所得结果的正确度,以提高准确性并支持实验室间的均一性。本研究旨在提供一种可靠高效的抗生素ARGs的qPCR检测技术,为构建水环境中抗生素ARGs检测的质量控制体系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生素抗性基因 预处理 DNA提取 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真空碳酸钾脱硫废液预处理工程实践 被引量:3
3
作者 姚建新 李思敏 金玉涛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112-115,共4页
真空碳酸钾工艺在煤气脱硫工序的应用中会产生少量的脱硫废液,该废液含有高浓度的有毒有害物质,以S2-、CN-为代表。河北某钢铁联合企业焦化厂新建脱硫废液处理站,针对脱硫废液无害化处理进行研究,采用专项混凝+沉淀技术去除脱硫废液中的... 真空碳酸钾工艺在煤气脱硫工序的应用中会产生少量的脱硫废液,该废液含有高浓度的有毒有害物质,以S2-、CN-为代表。河北某钢铁联合企业焦化厂新建脱硫废液处理站,针对脱硫废液无害化处理进行研究,采用专项混凝+沉淀技术去除脱硫废液中的S2-、CN-,处理后的废液再排入酚氰废水处理站进一步处置,沉淀污泥与生物污泥一道掺混配煤再回焦炉,全过程无“三废”产生,取得了良好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硫废液 酚氰废水 工程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加载—碳纤维载体渠—增强型生态塘组合工艺在河道水质提升工程中的应用 被引量:4
4
作者 肖伟 罗海兰 +3 位作者 吕本儒 李娜 刘元慧 徐宇峰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62-65,61,共5页
针对宁夏吴忠市南干沟水体的污染特征,采用磁加载预处理、碳纤维载体渠和增强型生态塘组合处理工艺,分析了该工艺在河道水质提升净化工程中的应用情况。结果表明,磁加载-碳纤维载体渠-增强型生态塘组合工艺对河道来水中COD、TP、TN、NH... 针对宁夏吴忠市南干沟水体的污染特征,采用磁加载预处理、碳纤维载体渠和增强型生态塘组合处理工艺,分析了该工艺在河道水质提升净化工程中的应用情况。结果表明,磁加载-碳纤维载体渠-增强型生态塘组合工艺对河道来水中COD、TP、TN、NH3-N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64.64%、69.56%、67.10%、40.86%,排放浓度均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Ⅳ类水标准。该工艺具有占地面积小、运行灵活、维护方便等特点,且吨水处理成本仅为0.19元,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景观效益,因此在河道水质提升净化方面有着较好的发展和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加载 碳纤维载体渠 增强型生态塘 常规污染物 水质提升净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塑料在淡水多环境生物介质中迁移转化规律及影响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2
5
作者 李思敏 田旭光 +3 位作者 孟鑫 赵瑞雪 王兵帅 齐杰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61-66,共6页
对微塑料在上覆水和沉积物中赋存和迁移进行归纳,分析微塑料对淡水中藻类、水生植物的形态和生理特征的影响。梳理微塑料对初级消费者和高级消费者产生的生态毒性以及沿食物链方向的赋存和迁移规律。综合分析微塑料在淡水多环境介质中... 对微塑料在上覆水和沉积物中赋存和迁移进行归纳,分析微塑料对淡水中藻类、水生植物的形态和生理特征的影响。梳理微塑料对初级消费者和高级消费者产生的生态毒性以及沿食物链方向的赋存和迁移规律。综合分析微塑料在淡水多环境介质中对于环境和生物的影响,可为揭示微塑料在淡水多环境生物介质中不同营养级下的赋存迁移规律及其相关机理提供一定的科学思路和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塑料 淡水环境 营养级 迁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被动双模式冷藏集装箱设计及箱内环境特性分析
6
作者 任晓芬 张蕾 +2 位作者 童山虎 折晓会 李晨旭 《食品与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92-98,共7页
[目的]提高冷链运输装备分析主被动双模式对冷链集装箱箱内环境分布特性的影响。[方法]提出一种集制冷机组、纤维送风管道、相变蓄冷板于一体的主被动双模式冷藏集装箱(控温区间为-1~10℃),该系统利用被动释冷模式运行,箱内空气温度>... [目的]提高冷链运输装备分析主被动双模式对冷链集装箱箱内环境分布特性的影响。[方法]提出一种集制冷机组、纤维送风管道、相变蓄冷板于一体的主被动双模式冷藏集装箱(控温区间为-1~10℃),该系统利用被动释冷模式运行,箱内空气温度>10℃时切换为主动释冷模式运行,对箱体数值进行模拟研究,并分析箱内环境分布特性。[结果]主被动双模式箱内速度分布均匀,气流可送达箱内各处;主动释冷模式温度分布均匀,箱内温度梯度较小,最大温差仅为0.3℃,被动释冷模式箱内温度梯度略大,且温度不均匀性高于主动释冷模式;与单独采用被动制冷模式相比,主被动双模式可有效保证10℃以下温区长时运输,有利于大多数新鲜货物冷藏运输。[结论]主被动双模式冷链集装箱设计具有较大的能源优化潜力,且流场均匀、温度稳定并具有较强的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被动双模式 冷藏集装箱设计 速度场 温度场 保冷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鲜洗选煤矸石抹灰砂浆性能优化研究
7
作者 孟文清 邓丙洋 +3 位作者 孟文芳 张亚鹏 李泽康 李岳 《金属矿山》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90-297,共8页
为提高煤矸石利用率、改善煤矸石砂浆的综合性能,期望通过添加外加剂的方式解决煤矸石砂浆需水量大、泌水等问题。研究以新鲜洗选煤矸石为细骨料制备抹灰砂浆,采用单因素试验方法研究了聚羧酸减水剂和羟丙基甲基纤维素醚(HPMC)对新鲜洗... 为提高煤矸石利用率、改善煤矸石砂浆的综合性能,期望通过添加外加剂的方式解决煤矸石砂浆需水量大、泌水等问题。研究以新鲜洗选煤矸石为细骨料制备抹灰砂浆,采用单因素试验方法研究了聚羧酸减水剂和羟丙基甲基纤维素醚(HPMC)对新鲜洗选煤矸石抹灰砂浆工作性能和不同养护龄期硬化体力学性能的影响,分析了2种外加剂对洗选煤矸石抹灰砂浆性能的影响机理,对二者最佳掺量协同作用下的硬化体进行了SEM分析。结果表明:减水剂能够提高砂浆的稠度和抗压强度,HPMC可有效改善砂浆的和易性,但会降低硬化体的抗压强度,适量范围内两种外加剂均能提升砂浆的粘结拉伸性能。聚羧酸减水剂掺量1.6%、HPMC掺量0.10%时,可明显降低洗选煤矸石砂浆需水量和2 h稠度损失率,有效改善洗选煤矸石砂浆的和易性和硬化体的力学性能。洗选煤矸石砂浆形成的水化产物主要包括Ca(OH)_(2)、C-S-H凝胶和Aft,加入适量外加剂后,砂浆微观结构整体致密,砂浆界面粘结能力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洗选煤矸石 外加剂 抹灰砂浆 性能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臭氧气浮-核晶造粒工艺处理油气田采出水与再生利用 被引量:1
8
作者 宋吉娜 岳雯 +5 位作者 同霄 许兰洲 王亚东 商亚博 金鑫 金鹏康 《工业水处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59-166,共8页
为解决油气田采出水水量大、水质复杂等难题,实现油气田采出水处理后再利用的目标,提出一套臭氧气浮-核晶造粒组合工艺,处理后采出水可满足配制胍胶压裂液的水质要求。以COD和SS去除率为评价指标,对比了预臭氧氧化-混凝和臭氧气浮两种工... 为解决油气田采出水水量大、水质复杂等难题,实现油气田采出水处理后再利用的目标,提出一套臭氧气浮-核晶造粒组合工艺,处理后采出水可满足配制胍胶压裂液的水质要求。以COD和SS去除率为评价指标,对比了预臭氧氧化-混凝和臭氧气浮两种工艺,结果表明臭氧气浮工艺对COD和SS的处理效果更佳,二者去除率分别可达到59%和88%,处理后COD和SS均满足配制胍胶压裂液的水质要求。以Ca^(2+)、Mg^(2+)去除率为硬度指标,对比了核晶造粒和化学沉淀两种工艺的除硬效果,结果表明核晶造粒工艺在除硬方面具有显著优势,对Ca^(2+)、Mg^(2+)的总去除率能达到86%,满足配制胍胶压裂液对硬度的要求。以长庆油田4个站点采出水为实际处理对象,采出水经臭氧气浮-核晶造粒工艺处理后,配制的胍胶压裂液均表现出较好的基液黏度,可挑挂且不易断裂。臭氧气浮-核晶造粒工艺不仅可实现采出水的资源化利用,还可减少企业日常生产成本,具有较好的经济和环境效益,为油气田采出水的资源化利用提供了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臭氧气浮 核晶造粒 采出水 再生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营养盐源-输过程的典型低山丘陵农业小流域风险空间识别与诊断研究
9
作者 陈信宇 卞宏辰 +2 位作者 张文强 韩松杰 单保庆 《环境科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763-1771,共9页
我国丘陵地区耕地坡度较大,次降雨期间土壤侵蚀严重,氮磷流失风险高,对末端水体水质安全造成威胁。本研究以全民水库流域为研究对象,采用氮磷指数模型,开展氮磷源-输过程研究,识别氮磷输出关键源区(Critical source areas,CSAs),评估和... 我国丘陵地区耕地坡度较大,次降雨期间土壤侵蚀严重,氮磷流失风险高,对末端水体水质安全造成威胁。本研究以全民水库流域为研究对象,采用氮磷指数模型,开展氮磷源-输过程研究,识别氮磷输出关键源区(Critical source areas,CSAs),评估和诊断流域氮磷流失风险空间。结果表明:①全民水库流域土地利用类型以耕地为主,占比为51.50%,集中分布在流域中部丘间谷地、缓坡区,呈典型低山丘陵农业小流域特征。②氮、磷流失中高风险以上区域分别占流域总面积的54.51%和54.47%。③氮磷综合风险中高以上区域位于顾县镇、苟角镇、天平镇、兴平镇、悦来镇、浓溪镇、鱼峰乡、胜观镇及银汉镇,面积占比为61.51%。与平原地区相比,全民水库流域氮磷流失因素除化肥过量投加外,很大程度上受到由坡度、降雨、水文等造成的土壤侵蚀的影响。最终基于风险识别结果,提出包括精准施肥、作物轮作、保护性耕作以及修建生态沟渠、构建植被缓冲带等在内的最佳流域管理措施(Best management practices,BMPs),以有效防控氮磷流失,支撑全民水库水质达标,促进区域绿色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点源污染 氮磷指数 源因子 迁移因子 侵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粪肥部分替代化肥对设施菜地土壤性质及蔬菜氮素利用的影响
10
作者 贾子仪 刘源 +2 位作者 赵守强 李晓彤 李中阳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31-38,44,共9页
探究不同种类粪肥部分替代对设施菜地土壤性质、蔬菜产量及氮素利用的影响,为实现设施菜地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设置田间小区试验,以总施氮量150 kg/hm^(2)为基准,设置不施氮肥(CK)、100%化肥氮(CF)、猪粪替代30%氮素(P)、鸡粪替... 探究不同种类粪肥部分替代对设施菜地土壤性质、蔬菜产量及氮素利用的影响,为实现设施菜地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设置田间小区试验,以总施氮量150 kg/hm^(2)为基准,设置不施氮肥(CK)、100%化肥氮(CF)、猪粪替代30%氮素(P)、鸡粪替代30%氮素(C)以及羊粪替代30%氮素(S)处理,以上海青作为供试蔬菜,分析了蔬菜生育周期内土壤性质动态变化、种植结束时氮素在植株和不同深度土壤中的分布、产量以及氮素利用等指标。结果表明,粪肥部分替代化肥能够中和碱性土壤pH、提高土壤保水性、提升土壤肥力。其中猪粪替代处理显著提高了土壤硝态氮与全氮含量且肥效持久,在耕层土壤中较CF分别提升了280.63%和26.18%。与CF相比,猪粪、鸡粪和羊粪替代处理均对蔬菜有显著增产效果,增产幅度分别为47.13%、38.22%、21.66%。此外,粪肥替代处理下NUE、NAUE和NPFP 3种氮素利用率指标相较CF均显著提高,且猪粪替代处理最高,较CF分别增加了366.85%、192.37%和47.25%。综合考虑土壤环境、蔬菜产量及氮素利用等指标,认为30%猪粪替代处理具有更大的增产优势与减施化肥潜力,是设施菜地种植体系中较优的施肥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设施菜地 粪肥替代 产量 氮素利用率 上海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机器学习算法的农村供水风险识别模型对比分析
11
作者 万晨 李晓琴 +2 位作者 杨政 杜富慧 陈新美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学报(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97-306,共10页
提升农村供水工程风险识别与预警能力,对于推动农村供水高质量发展、提升供水保障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我国西南地区重庆市巫溪县农村供水工程数据为基础,首次基于XGBoost和随机森林算法,构建农村供水工程风险识别模型,结合SHAP解释框... 提升农村供水工程风险识别与预警能力,对于推动农村供水高质量发展、提升供水保障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我国西南地区重庆市巫溪县农村供水工程数据为基础,首次基于XGBoost和随机森林算法,构建农村供水工程风险识别模型,结合SHAP解释框架,对比分析影响农村供水工程风险的主控要素。结果表明,风险识别模型精度高,F1值分别为0.91和0.93,两模型都在中风险等级上性能最好,XGBoost在低风险等级识别上表现良好,而随机森林在中风险和高风险等级上精准度更高。根据shap value,降雨和气温对农村供水工程风险影响较大,在管网建设年限久远的交互影响下,易导致管道受损破裂,高温少雨会导致季节性缺水,水源枯竭或水量变小。相比之下供水规模、供水水质和水费收缴方式相关特征影响处于次要地位,而水源类型、净化方式和运行管理等因素影响较小。建议重点关注气候变化、年久工程对农村供水的影响,同时优先推进集中供水规模化、小型供水工程规范化改造,建立信息化管理平台,提升应对农村供水风险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供水 风险识别 XGBoost 随机森林 巫溪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渤海湾浮游细菌分布特征及环境影响因素 被引量:6
12
作者 赵海萍 李清雪 陶建华 《水资源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88-94,共7页
于2011年5月、2012年5月和2012年11月分别对渤海湾33个站位表层水体中的浮游细菌及环境因子进行了调查,探讨渤海湾浮游细菌生态分布特征及其与环境影响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在渤海湾表层水体中,2011年5月的海洋浮游细菌丰度为(2. 51~28... 于2011年5月、2012年5月和2012年11月分别对渤海湾33个站位表层水体中的浮游细菌及环境因子进行了调查,探讨渤海湾浮游细菌生态分布特征及其与环境影响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在渤海湾表层水体中,2011年5月的海洋浮游细菌丰度为(2. 51~28. 39)×108L-1,2012年5月的浮游细菌丰度为(2. 62~87. 26)×108L-1,2012年11月浮游细菌丰度为(2. 18~18. 15)×108L-1;浮游细菌数量在空间上都是近岸站位高于远岸站位; 2011年5月和2012年5月,浮游细菌生长所需有机碳分别来源于浮游植物胞外分泌的溶解有机碳和陆源输入有机碳,浮游细菌与氨氮都有极显著相关性关系,与磷酸盐均呈显著负相关关系; 2012年11月,浮游细菌除了与亚硝酸盐氮、水温呈正相关外,与其他环境因子都呈负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游细菌 主成分分析 环境因子 渤海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二元混合工质R1234ze(E)/R1233zd(E)气液相平衡
13
作者 何鹿 聂显铧 +2 位作者 鲍玲玲 陈俊宇 赵力 《化学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58-63,共6页
气液相平衡性质是混合工质最基本的热力学性质之一,对于理解其在制冷循环中的行为至关重要。该实验测定R1234ze(E)/R1233zd(E)二元混合工质在303.15、313.15、323.15、333.15 K下的气液相平衡性质,旨在为探究该混合工质在此温度范围内... 气液相平衡性质是混合工质最基本的热力学性质之一,对于理解其在制冷循环中的行为至关重要。该实验测定R1234ze(E)/R1233zd(E)二元混合工质在303.15、313.15、323.15、333.15 K下的气液相平衡性质,旨在为探究该混合工质在此温度范围内对制冷循环性能的影响提供数据基础。利用PR状态方程结合WS混合法则和NRTL活度系数模型对实验数据进行关联拟合。拟合模型与实验数据能较好地拟合,R1234ze(E)/R1233zd(E)的压力平均相对偏差为0.40%,气相摩尔分数平均绝对偏差为0.0028。在研究的温度范围内,该混合物没有表现出共沸行为。该研究弥补了R1234ze(E)/R1233zd(E)基础汽液平衡数据的不足,为其在制冷循环中的扩展应用开辟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液相平衡 混合工质 活度系数模型 R1234ze(E) R1233zd(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闭式热泵衣物干燥系统多工况性能研究与分析
14
作者 弓亲亲 穆永超 +1 位作者 罗景辉 刘伟 《制冷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30-137,共8页
为研究不同干燥工况对闭式衣物热泵干燥系统性能的影响,通过控制单一变量的方法,以循环风量、膨胀阀开度和干燥箱进风温度为变量,研究其对系统制热量、热泵系统能效(S_(COP))、冷量利用率(E_(R))及[火用]损失的影响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 为研究不同干燥工况对闭式衣物热泵干燥系统性能的影响,通过控制单一变量的方法,以循环风量、膨胀阀开度和干燥箱进风温度为变量,研究其对系统制热量、热泵系统能效(S_(COP))、冷量利用率(E_(R))及[火用]损失的影响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膨胀阀开度为70%,循环风量由500 m^(3)/h升至1000 m^(3)/h时,系统制热量增大,增幅为59.73%,S_(COP)、E_(R)和[火用]损失减小,降幅分别为31.29%、56.65%和31.31%;循环风量为1000 m^(3)/h,膨胀阀开度由20%升至70%时,系统制热量、S_(COP)和E_(R)增大,增幅分别为32.58%、6.51%和29.51%,[火用]损失减小,降幅为12.44%;膨胀阀开度为70%、循环风量为1000 m^(3)/h,干燥箱进风温度由40℃升至70℃时,系统制热量增大,增幅为43.71%,S_(COP)、E_(R)和[火用]损失减小,降幅分别为11.22%、60.84%和14.17%。分析研究结果可知,降低循环风量、干燥箱进风温度以及提高膨胀阀开度均有利于改善系统性能,达到节能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闭式热泵干燥系统 制热量 能效 冷量利用率 [火用]损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can-to-BIM的现有农村建筑改造的零碳建筑数字孪生评价研究
15
作者 赵亮 王海宁 +3 位作者 侯佳松 崔骜然 张雪吉 李庆龄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80-287,共8页
全球变暖、碳排放剧增以及对石化能源过度依赖等问题正日益引起各行业的关注.占总能耗约1/3的建筑行业更需要有效的管理和使用可再生能源.本研究提出一个利用激光扫描技术识别和评估现有农村建筑实现零碳建筑的框架.该框架将点云数据转... 全球变暖、碳排放剧增以及对石化能源过度依赖等问题正日益引起各行业的关注.占总能耗约1/3的建筑行业更需要有效的管理和使用可再生能源.本研究提出一个利用激光扫描技术识别和评估现有农村建筑实现零碳建筑的框架.该框架将点云数据转化为BIM模型,在获得现有建筑的BIM模型后,进行能源性能建模,并对现有农村建筑改造方案进行数字孪生评价.研究的目的是根据零碳建筑的概念对现有建筑改造方案进行评估,旨在提高当前建筑的能源利用效率,并利用清洁能源提供建筑能源需求.研究结果表明,适合本研究案例零碳建筑解决方案可以降低18.4%的建筑能源成本,提高24.1%的太阳能光伏发电量和降低能源需求6206.9 kgCO_(2) eq/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零碳建筑 Scan-to-BIM 数字孪生 建筑能耗模型 碳排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降雨强度下管道沉积物的动态运移及水质转化特征 被引量:1
16
作者 张劲 石烜 +3 位作者 陈晓晴 韩剑霜 金鹏康 宋吉娜 《中国环境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503-2512,共10页
排水管道中沉积物的冲刷是溢流污染的关键因素.通过结合降雨强度变化、分层抗冲刷特性和污染物动态运移,构建了动态输运模型,用以评估不同降雨强度下沉积物分层冲刷及其对水质转化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降雨强度下沉积物的冲刷效果存在... 排水管道中沉积物的冲刷是溢流污染的关键因素.通过结合降雨强度变化、分层抗冲刷特性和污染物动态运移,构建了动态输运模型,用以评估不同降雨强度下沉积物分层冲刷及其对水质转化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降雨强度下沉积物的冲刷效果存在显著差异.小雨时,冲刷速率为6.04m^(3)/h,主要清除表层沉积物.中、大雨条件下的水流剪切力显著提升,大雨时,管道流量达到71.08m^(3)/h,可冲起底层大颗粒沉积物.不同降雨强度下的“初期效应”明显,降雨初期污染物浓度迅速达到峰值.大雨时,硫酸盐(SO_(4)^(2-))浓度在1min内迅速地升至17.89mg/L,随后稳定在8.95mg/L,总化学需氧量(TCOD)则快速上升至2106.3mg/L,最终稳定于1056.6mg/L.小雨时,SO_(4)^(2-)和TCOD的峰值分别仅为10.29和1100.60mg/L,同样在初期迅速达到峰值后逐渐趋于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水管网 管道沉积物 降雨强度 冲刷运移 污染物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脉冲错流筛板塔应用于含苯酚废水体系的传质特性
17
作者 孙广垠 李亚洲 +4 位作者 刘小燕 李龙祥 吕国华 谭博仁 王勇 《应用化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42-551,共10页
针对某工业含酚废水,采用脉冲错流筛板塔连续萃取,通过对萃取体系中的水力学和传质特性研究,实现对含酚废水中苯酚的分离。结果表明:分散相持液量(x_(d))随脉冲强度(Af)的逐步提高而下降并随后上升,在Af为0.0126 m/s时,x_(d)最小;液滴... 针对某工业含酚废水,采用脉冲错流筛板塔连续萃取,通过对萃取体系中的水力学和传质特性研究,实现对含酚废水中苯酚的分离。结果表明:分散相持液量(x_(d))随脉冲强度(Af)的逐步提高而下降并随后上升,在Af为0.0126 m/s时,x_(d)最小;液滴索特直径(d_(32))随Af的提高逐渐减小,在Af为0.0272 m/s时,d_(32)减小至约1.3 mm;随两相流速的增加,x_(d)增大,但d_(32)无明显变化;脉冲错流筛板萃取塔对苯酚萃取率随着Af的增大先减小后增加,在最佳萃取操作条件下,萃取效率可达98.96%;通过轴向扩散模型对萃取塔总传质系数进行求解,并建立了有、无脉冲情况下均适用的总传质系数预测模型,实验值与模型预测值的平均相对误差<10%,为该萃取塔在含苯酚废水处理中的设计与应用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错流筛板萃取塔 脉冲 分散相持液量 液滴直径 传质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京津冀降碳-减污-扩绿系统耦合协调及时空演化
18
作者 王霞 张海霞 +1 位作者 蔡昂祖 李瑞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127-1136,共10页
在可持续发展的背景下,降碳、减污、扩绿协同增效是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总抓手。京津冀作为我国最早开展污染协同治理的区域,其降碳、减污、扩绿协同发展对落实“双碳”目标、推动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示范意义。基于京津... 在可持续发展的背景下,降碳、减污、扩绿协同增效是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总抓手。京津冀作为我国最早开展污染协同治理的区域,其降碳、减污、扩绿协同发展对落实“双碳”目标、推动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示范意义。基于京津冀13个城市2000—2020年的16个指标数据,构建了降碳-减污-扩绿系统,利用综合评价指数法、耦合协调度模型和空间自相关检验等方法探究了京津冀降碳、减污、扩绿协同效应的时空演化特征及驱动因素。结果表明:京津冀降碳和减污2个子系统的综合评价指数呈现波动的趋势,扩绿子系统呈现先下降后平稳趋势;2000—2006年、2007—2013年和2014—2020年3个阶段,第一阶段有1个城市的耦合协调度处于轻度失调,大部分城市处于濒临失调,第二阶段有5个城市处于濒临失调,其他处于勉强协调和中级协调之间,第三个阶段大部分城市处于勉强协调以上,良好协调城市开始出现;3个阶段的莫兰指数均为负值,表明京津冀城市之间的耦合协调度不均衡,但莫兰指数绝对值逐年递增,表明京津冀耦合协调度的空间差异变小,区域降碳-减污-扩绿存在一定的协调发展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持续发展 京津冀 降碳 减污 扩绿 耦合协调 空间自相关检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VMD和GA-BiLSTM组合模型的河流水质预测
19
作者 张海霞 李瑞 +3 位作者 王霞 赵泽霏 康彦付 孙岩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181-1188,共8页
溶解氧(DO)是河流水质监测的关键指标之一,为了精准预测河流水体中DO浓度,融合变分模态分解(VMD)、遗传算法(GA)和双向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BiLSTM),构建了VMD-GA-BiLSTM深度学习组合模型,对邢台市艾辛庄断面2020—2023年的DO浓度数据进... 溶解氧(DO)是河流水质监测的关键指标之一,为了精准预测河流水体中DO浓度,融合变分模态分解(VMD)、遗传算法(GA)和双向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BiLSTM),构建了VMD-GA-BiLSTM深度学习组合模型,对邢台市艾辛庄断面2020—2023年的DO浓度数据进行了训练与测试,并与多个经典的深度学习模型(BiLSTM、GA-BiLSTM、EMD-GA-BiLSTM)预测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VMD-GA-BiLSTM模型在测试集上的均方根误差(RMSE)、平均绝对误差(MAE)、决定系数(R^(2))分别为0.149、0.135和0.974,相较于BiLSTM、GA-BiLSTM、EMD-GA-BiLSTM模型,RMSE分别降低0.464、0.307、0.290,MAE分别降低0.413、0.173、0.239,R^(2)分别提升了0.216、0.133、0.088,表明构建的模型预测精度最高。将构建模型应用于邢台市后西吴桥断面对pH、DO和氨氮3项水质指标进行验证,与其他经典模型相比,VMD-GA-BiLSTM模型的RMSE、MAE最小且R²最大,可见其在水质时间序列数据预测方面具高度的通用性和稳定性。VMD-GA-BiLSTM模型能够准确预测DO浓度以及其他水质指标浓度,为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水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流 水质预测 溶解氧 变分模态分解 遗传算法 双向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BiLST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邯郸市NO_(2)浓度时空特征及潜在源分析
20
作者 汪庆 韩俊铎 +4 位作者 孙岩 罗景辉 孙少静 李旭力 齐天野 《环境化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34-242,共9页
随着城镇化发展和汽车保有量的增加,许多区域NO_(2)排放量显著增加,NO_(2)污染对生态环境、植被作物生长、人体健康都有负面影响.为了解邯郸市NO_(2)污染时空变化规律及污染来源,取2018—2021年各区县18个监测站点数据,采用反距离权重... 随着城镇化发展和汽车保有量的增加,许多区域NO_(2)排放量显著增加,NO_(2)污染对生态环境、植被作物生长、人体健康都有负面影响.为了解邯郸市NO_(2)污染时空变化规律及污染来源,取2018—2021年各区县18个监测站点数据,采用反距离权重插值法(IDW)和小波分析法,分析了邯郸市NO_(2)浓度空间分布情况及时序特征,同时利用Meteoinfo中后向轨迹分析了邯郸市NO_(2)传输路径.结果表明,邯郸市2018—2021年NO_(2)浓度呈下降趋势,受人为源排放及气象因素影响,邯郸市NO_(2)污染主要集中在秋季的10月和11月和冬季的12月和1月,期间气象特征为低温低湿低风速高压强.邯郸市NO_(2)浓度在空间上呈集聚态势,市区平均浓度高于周边县域,高浓度地区集中在邯郸市西部和中部,东南部区县浓度较低,总体呈现西北地区高东南地区低的趋势.NO_(2)浓度除了季节性变化之外,还存在长期变化趋势.全年不同季节气流聚类分析中,冬季来自西北方向的气流轨迹最多,春季和夏季气流轨迹主要来自南方和东南方向,秋季气流轨迹主要来自河北北部,除冬季外来自河北南部气流轨迹占主要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O_(2) 时空特征 影响因素 小波分析 聚类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