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60 t转炉用双参数氧枪与熔池作用的物理模拟与优化
1
作者 郑磊 彭诚 +3 位作者 李占强 冯晓鹏 刘广强 徐东 《冶金能源》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4-19,共6页
为了进一步揭示双参数氧枪射流冲击熔池动力学机制,明确影响冲击宽度与深度的关键设计参数,探究双参数氧枪设计参数与熔池搅拌强度之间的内在联系,以260 t转炉为研究对象,通过水模实验深入探索不同结构的双参数氧枪射流对熔池的作用。... 为了进一步揭示双参数氧枪射流冲击熔池动力学机制,明确影响冲击宽度与深度的关键设计参数,探究双参数氧枪设计参数与熔池搅拌强度之间的内在联系,以260 t转炉为研究对象,通过水模实验深入探索不同结构的双参数氧枪射流对熔池的作用。研究表明:双参数氧枪射流冲击坑独立性强,其大喷孔流量对冲击深度影响更明显,而喷孔倾斜角度对冲击面积影响更大;双参数氧枪射流形成的冲击宽度均大于传统氧枪;大孔流量比大于0.60时,混匀时间比传统氧枪的更短,枪位H=(35~40)d_(e)时,对熔池的搅拌效果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参数氧枪 260t转炉 冲击坑形态 物理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临界空穴扩张比理论的不锈钢管高温韧性损伤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刘丰 陈成成 +3 位作者 陈凡海 吉鹏亮 韩毅 徐东 《塑性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46-154,共9页
针对不锈钢管在高温塑性加工过程中出现的裂纹缺陷,在Gleeble-3800热模拟试验机上对TP321奥氏体不锈钢光滑棒材进行高温拉断试验,得到了TP321在温度850~1180℃、应变速率0.01~10 s^(-1)下的真应力-真应变曲线和试样拉伸断裂瞬间的等效... 针对不锈钢管在高温塑性加工过程中出现的裂纹缺陷,在Gleeble-3800热模拟试验机上对TP321奥氏体不锈钢光滑棒材进行高温拉断试验,得到了TP321在温度850~1180℃、应变速率0.01~10 s^(-1)下的真应力-真应变曲线和试样拉伸断裂瞬间的等效塑性应变。结合有限元仿真,对试验结果进行了数值模拟,得到了应力三轴度的数值,从而计算出了临界空穴扩张比参数V GC。在此基础上,验证了临界空穴扩张比参数韧性断裂准则在高温下的适用性。发现在特定温度范围内TP321断裂瞬间的V GC与应变速率相关性较小,与温度呈线性关系,并建立了奥氏体不锈钢断裂瞬间的V GC与温度的数学表达式。将得到的V GC准则应用于TP321管坯的不同辊形斜轧穿孔过程中的韧性损伤,对比分析了不同辊形斜轧穿孔仿真结果,发现V GC准则可准确预测缺陷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管 斜轧穿孔 韧性损伤 临界空穴扩张比 应变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l_(2)O_(3)C质浸入式水口异常减薄与结瘤的失效分析
3
作者 尹啸 郭浩然 +3 位作者 郄泽民 庞洪轩 郑冰 徐东 《安全与环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937-945,共9页
基于冶金工艺探讨连铸时Al_(2)O_(3)-C浸入式水口管壁异常减薄和结瘤的失效问题,利用宏观与显微形貌观察、化学成分分析、矿物组成分析、热力学计算等方法对失效的水口进行研究。结果表明,Al_(2)O_(3)-C水口在渣线位置存在导致管壁减薄... 基于冶金工艺探讨连铸时Al_(2)O_(3)-C浸入式水口管壁异常减薄和结瘤的失效问题,利用宏观与显微形貌观察、化学成分分析、矿物组成分析、热力学计算等方法对失效的水口进行研究。结果表明,Al_(2)O_(3)-C水口在渣线位置存在导致管壁减薄的内外侵蚀,总侵蚀量壁厚占比达到79.17%,且径向外侵蚀量大于内侵蚀量。水口内衬结瘤物最大厚度为2.5 mm,水口浸入端内径扩孔程度达10.5 mm。对水口结瘤物的深度分析和含Ni氧化物生成热力学计算表明,在浇铸过程中钢液存在严重吸氧现象。通过系统的失效分析得出,Al_(2)O_(3)-C水口失效的主要形式是内外侵蚀和内衬结瘤,而水口管壁减薄失效的外因是浇铸过程中出现钢液的严重吸氧。本失效分析可为炼钢连铸水口的安全服役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工程 连铸 浸入式水口 异常减薄 结瘤 失效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优化改进RRT和人工势场法的路径规划算法 被引量:17
4
作者 辛鹏 王艳辉 +2 位作者 刘晓立 马希青 徐东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2899-2907,共9页
针对传统快速搜索随机数(RRT)算法在规划路径中随机性较大,搜索效率较低且规划的路径不利于机器人移动等缺点,从3个方向进行改进。首先,对于随机树扩展时随机性较大的问题,将传统的扩展方向加入改进人工势场法约束,使得随机树偏向目标... 针对传统快速搜索随机数(RRT)算法在规划路径中随机性较大,搜索效率较低且规划的路径不利于机器人移动等缺点,从3个方向进行改进。首先,对于随机树扩展时随机性较大的问题,将传统的扩展方向加入改进人工势场法约束,使得随机树偏向目标点生长;其次,将改进RRT算法规划的路径进行关键点提取,并优化路径;最后,将优化后的路径按照关键点分段使用改进评价函数的动态窗口法。实验表明,优化改进RRT算法相较于传统A*算法、传统RRT算法在路径长度、路径规划时间以及拐点等方面效果都更好,融合算法在复杂环境中规划出的路径能够很好地避开障碍物,路径更加平滑且更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进人工势场法 优化改进RRT算法 改进动态窗口法 融合算法 避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