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改性方法对生物砂滤池生物膜特性及处理受污染原水效果的影响
1
作者 李思敏 王彦飞 +3 位作者 唐锋兵 许铮 郭沛然 李乐民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0-54,共5页
通过对普通石英砂(QS)进行氨基及铝钙双氢氧化物改性制得氨基改性砂(AMS)和铝钙双氢氧化物改性砂(CAS),分别以QS、AMS、CAS为滤料填充滤池进行挂膜,研究了不同石英砂表面的生物膜量、生物活性、胞外聚合物(EPS)的特性及对受污染原水的... 通过对普通石英砂(QS)进行氨基及铝钙双氢氧化物改性制得氨基改性砂(AMS)和铝钙双氢氧化物改性砂(CAS),分别以QS、AMS、CAS为滤料填充滤池进行挂膜,研究了不同石英砂表面的生物膜量、生物活性、胞外聚合物(EPS)的特性及对受污染原水的处理效果。结果表明,挂膜成功后CAS表面的生物活性最高,为42.00 mgO_(2)/(g·h),生物膜量和胞外聚合物的含量最大,分别为12.43 mg/g、105.09 mg/(g·SS),对COD_(Cr)、NH^(+)_(4)-N的去除率分别稳定在58.20%、89.50%;AMS表面的生物活性、生物膜量、EPS平均含量分别为32.97 mgO_(2)/(g·h)、9.07 mg/g、93.41 mg/(g·SS),对COD_(Cr)、NH^(+)_(4)-N的去除率分别为54.60%、85.10%。三种石英砂表面生物量分布均沿水流方向递减,EPS的含量从溶解性胞外聚合物(SL-EPS)到紧密附着性胞外聚合物(TB-EPS)呈上升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改性砂 生物砂滤池 挂膜 生物膜特性 受污染原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ER-BCO耦合工艺净化模拟微污染河水及除磷机理研究
2
作者 孙广垠 潘晓敏 +1 位作者 马柏龙 王震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7-52,共6页
针对传统生物膜法对微污染河水脱氮除磷效率不佳的问题,设计了电极生物膜耦合生物接触氧化(BER-BCO)装置,采用单因素敏感性分析方法评估了不同碳源、电流密度、水力停留时间、填料填充比对工艺脱氮除磷效果的影响,并通过红外光谱表征阳... 针对传统生物膜法对微污染河水脱氮除磷效率不佳的问题,设计了电极生物膜耦合生物接触氧化(BER-BCO)装置,采用单因素敏感性分析方法评估了不同碳源、电流密度、水力停留时间、填料填充比对工艺脱氮除磷效果的影响,并通过红外光谱表征阳极附近沉淀物表面特征官能团,探究系统除磷机理。结果表明,在使用乙酸钠为碳源、电流密度为0.09 mA/cm^(2)、水力停留时间控制为24 h、填料比为40%的条件下,BER-BCO系统的脱氮除磷效能得到了显著优化;NH+4-N、TN、TP的去除率分别达到了83.10%、56.46%、97.93%;最终出水除TN外均优于《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中Ⅳ类水质标准;红外光谱分析显示阳极附近形成的含磷沉淀物中含有Fe-O键、P-O键、Fe-OH键,表明铁阳极具有高效除磷的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极生物膜法 生物接触氧化 微污染河水 脱氮除磷 铁阳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然养护对剩余污泥基质生物滞留设施雨水径流调控效能的影响
3
作者 张炜 杨古月 +4 位作者 李橙 邓凯予 陈香宇 张仪杰 李思敏 《安全与环境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00-206,216,共8页
掺配剩余污泥是改良生物滞留设施基质的有效途径,通过自然养护可提高剩余污泥基质的稳定性,降低基质中污染物的析出风险。分析了不同自然养护时间下剩余污泥基质的理化性质和污染物含量的变化规律,并探究了自然养护对生物滞留设施雨水... 掺配剩余污泥是改良生物滞留设施基质的有效途径,通过自然养护可提高剩余污泥基质的稳定性,降低基质中污染物的析出风险。分析了不同自然养护时间下剩余污泥基质的理化性质和污染物含量的变化规律,并探究了自然养护对生物滞留设施雨水水文调控能力和污染物去除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自然养护可提升剩余污泥基质生物滞留设施的雨水水文调控能力,并强化对典型径流污染物的去除作用;自然养护20 d时,剩余污泥基质生物滞留设施的场次径流总量削减率可提高16.91%;参照《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出水中NH_(4)^(+)-N、TN、TP和COD的浓度分别符合水体Ⅳ类、Ⅴ类、Ⅲ类和Ⅳ类水质标准,平均出水浓度分别为1.33、1.83、0.194和23.38 m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滞留设施 剩余污泥基质 自然养护 水文调控能力 污染物去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器学习在水务行业中的应用现状与发展前景 被引量:5
4
作者 李思敏 产青青 +5 位作者 金鑫 杨晶 路恒通 张家旋 碗莹 杨一帆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3-48,共6页
机器学习是人工智能领域的主流算法,近年来水务行业的数据量呈指数级增加,以机器学习为主流算法的人工智能技术在水务行业中的应用逐步得到拓展。综述了机器学习在我国水务行业中的应用现状与发展前景。目前机器学习凭借其强大的数据挖... 机器学习是人工智能领域的主流算法,近年来水务行业的数据量呈指数级增加,以机器学习为主流算法的人工智能技术在水务行业中的应用逐步得到拓展。综述了机器学习在我国水务行业中的应用现状与发展前景。目前机器学习凭借其强大的数据挖掘能力在水资源优化调度、水处理厂运维、管网运维及城市雨洪管理方面具有较为广泛的应用,在水务信息化和数据资源深度挖掘与整合利用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未来机器学习能够助力双碳背景下污水厂提标改造,持续推动水务信息数字化向智能化转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学习 水务行业 智慧水务 人工智能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器学习赋能智慧水利的现实基础、应用现状及发展前景 被引量:2
5
作者 杨晶 路恒通 +4 位作者 金鑫 产青青 张家旋 杨一帆 李思敏 《水利水电技术(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37-147,共11页
【目的】为全面概述机器学习在智慧水利中的应用与发展,突出其在推进水利行业智慧化中的核心价值。【方法】全面综述了国内外相关研究,通过对比分析与总结归纳,明确了机器学习赋能智慧水利的现实基础、应用现状及发展前景。【结果】机... 【目的】为全面概述机器学习在智慧水利中的应用与发展,突出其在推进水利行业智慧化中的核心价值。【方法】全面综述了国内外相关研究,通过对比分析与总结归纳,明确了机器学习赋能智慧水利的现实基础、应用现状及发展前景。【结果】机器学习在水资源供需预测与调度优化、水灾风险管理和防洪调度、水质监测与预报、水文过程模拟与预报等场景下均有较为广泛的应用。其中,神经网络是应用最多的机器学习算法,水质监测与预报是机器学习主要的应用场景。未来,机器学习将在改进预测模型、优化预警系统、预演反向溯源和支持预案制定等方面助力完善智慧水利的“四预”功能,加快建设水资源管理与调配应用体系,提高水利行业的管理效率和决策科学性。【结论】研究能够为相关领域学者提供全面而深入的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学习 人工智能算法 智慧水利 数据驱动 水资源 水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体磷酸盐O同位素技术研究进展与发展前景
6
作者 李思敏 李素妹 +3 位作者 金鑫 张祺 杨晶 杜成瑜 《地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61-270,共10页
磷酸盐O同位素(δ18OP)技术是识别水体P源及探究P迁移转化过程的新工具。为全面深化对δ18OP技术及其应用范围的认识,提高δ18OP技术在P源识别及P迁移转化过程领域的应用水平,有力支撑我国水体治理及管理措施的精准施策,综述了水体δ18O... 磷酸盐O同位素(δ18OP)技术是识别水体P源及探究P迁移转化过程的新工具。为全面深化对δ18OP技术及其应用范围的认识,提高δ18OP技术在P源识别及P迁移转化过程领域的应用水平,有力支撑我国水体治理及管理措施的精准施策,综述了水体δ18OP值测定方法的发展历程,明确了该技术在P源识别以及探究P迁移转化领域的应用进展,并展望了该技术的发展前景。现阶段δ18OP技术面临前处理方法繁琐、应用基础争议以及应用范围受限等问题,在内陆水体中的应用仍处于起步阶段,但发展前景广阔。δ18OP技术正朝方法简单化、便捷化的方向发展,未来该技术在大尺度δ18OP空间变化信息的收集、获取以及可视化、指标化等领域具有极大的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 磷酸盐O同位素 P源识别 P迁移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跨学科视角下的流域磷源示踪技术:原理、实践与挑战
7
作者 杨晶 张家旋 +4 位作者 金鑫 路恒通 王浩 吴青璇 李思敏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11-118,共8页
文章详细介绍了流域磷源示踪技术的种类和原理,包括化学特征示踪法、同位素示踪法、微生物指纹法和模型模拟法,并讨论了各方法的优势、局限性以及面临的挑战。尽管这些技术在理解磷循环的复杂性和动态特性方面各有优势,但其有效应用受... 文章详细介绍了流域磷源示踪技术的种类和原理,包括化学特征示踪法、同位素示踪法、微生物指纹法和模型模拟法,并讨论了各方法的优势、局限性以及面临的挑战。尽管这些技术在理解磷循环的复杂性和动态特性方面各有优势,但其有效应用受限于技术方法的局限性、数据解释框架的多样性和比较难度、操作的高度复杂性以及对先进技术的依赖。该文强调了跨学科协作在推动技术创新、数据处理集成和成本效益平衡方面的重要性。通过结合化学、生物学、环境科学等学科的方法和理念,可以为磷源示踪技术的优化提供新视角,助力未来的研究和实践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域 磷源示踪 磷酸盐氧同位素 微生物指纹 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承德地区主要水系水环境质量综合评价与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张炜 顾金洋 +4 位作者 孙也 代梦德 张星辰 贠茜 李思敏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64-67,22,共5页
为探究承德地区主要水系水质状况及污染特征,选取承德市地表水水质监测站2017~2020年29个断面监测数据,采用单因子评价法、综合污染指数法和主成分分析法对承德地区主要水系水环境质量进行综合评价。评价结果表明,总体来看2017~2020年... 为探究承德地区主要水系水质状况及污染特征,选取承德市地表水水质监测站2017~2020年29个断面监测数据,采用单因子评价法、综合污染指数法和主成分分析法对承德地区主要水系水环境质量进行综合评价。评价结果表明,总体来看2017~2020年承德地区主要水系整体水质较好;从时间上来看,2019、2020年承德地区主要水系水质较2017、2018年有较为明显提升;从空间上来看,宫后和承钢大桥断面污染相对较为严重。承德地区水系水质主要受总磷、COD和高锰酸盐指数影响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承德市 水质评价 单因子评价法 综合污染指数法 主成分分析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洋淀野生鱼类体内微塑料赋存特征及影响因素
9
作者 王兵帅 齐杰 +1 位作者 孟鑫 魏静凯 《中国环境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5254-5263,共10页
微塑料(MPs)污染作为全球性环境问题,已对水生生态系统和野生鱼类健康构成严重威胁.本研究分析了白洋淀11种野生鱼类体内微塑料(MPs)污染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显示,在白洋淀11种野生鱼体内,微塑料的检出率为100%,平均丰度为(26.54±3... 微塑料(MPs)污染作为全球性环境问题,已对水生生态系统和野生鱼类健康构成严重威胁.本研究分析了白洋淀11种野生鱼类体内微塑料(MPs)污染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显示,在白洋淀11种野生鱼体内,微塑料的检出率为100%,平均丰度为(26.54±3.69)个/条,检测出的微塑料大多数为尺寸<0.5mm的透明和黑色纤维状,其聚合物成分多样化.白洋淀鱼类体内MPs的积累受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水环境微塑料丰度决定摄入机率;鱼类体长、体重影响生物放大效应;摄食习性调控暴露概率;栖息地特征(水体中MPs垂直分布)制约暴露水平.这些因素的相互作用导致不同鱼类个体间MPs积累水平存在显著差异,揭示了MPs生物累积的复杂机制.本研究结果将为白洋淀鱼体内MPs污染现状和风险评估提供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塑料 白洋淀 食性 野生鱼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沉积物磷酸盐氧同位素技术研究进展与发展前景 被引量:1
10
作者 杨晶 杜成瑜 +3 位作者 金鑫 路恒通 李素妹 李思敏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89-196,共8页
磷酸盐氧同位素(δ^(18)OP)技术是识别磷来源及迁移转化过程的有效工具。为加深对δ^(18)OP技术及其在沉积物领域应用的认识,提高δ^(18)OP技术在沉积物领域的应用水平,文章综述了δ^(18)OP技术在沉积物中应用的研究进展并展望了发展前... 磷酸盐氧同位素(δ^(18)OP)技术是识别磷来源及迁移转化过程的有效工具。为加深对δ^(18)OP技术及其在沉积物领域应用的认识,提高δ^(18)OP技术在沉积物领域的应用水平,文章综述了δ^(18)OP技术在沉积物中应用的研究进展并展望了发展前景。在沉积物样品δ^(18)OP比值测定方法方面,沉积物磷形态分级方法的不统一以及沉积物中大量存在的有机物及杂质离子干扰是制约现阶段沉积物δ^(18)OP比值测定的主要瓶颈。在沉积物磷源识别及迁移转化过程探究方面,δ^(18)OP技术发挥了独特的技术优势,在磷源定量识别及微生物作用下的磷迁移转化过程方面发挥了重要的工具价值,但仍面临应用基础争议以及应用范围受限等问题。未来沉积物δ^(18)OP技术的应用在多环境介质δ^(18)OP信息协同解译,沉积物δ^(18)OP信息的可视化表征以及深度挖掘方面具有极大的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物 磷酸盐氧同位素 磷源识别 磷迁移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通风频率控制的好氧堆肥评价指标优化研究 被引量:13
11
作者 李思敏 党娅倩 +1 位作者 唐锋兵 孟云姣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82-188,共7页
采用自动控制的精细化通风系统实现城市污泥减量化、无害化的处理,研究以城市污泥与蘑菇渣为原料,在SIEMENS-PLC自控一体化发酵桶内设计2组处理进行静态好氧堆肥试验,通过改变不同阶段的通风速率和单位时间内通风频率,分析其对堆肥过程... 采用自动控制的精细化通风系统实现城市污泥减量化、无害化的处理,研究以城市污泥与蘑菇渣为原料,在SIEMENS-PLC自控一体化发酵桶内设计2组处理进行静态好氧堆肥试验,通过改变不同阶段的通风速率和单位时间内通风频率,分析其对堆肥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初始堆肥混料含水率为60%±2%时,从氧气消耗、含水量、电导率、种子发芽指数、全氮损失和氨气累积排放量来看,处理1(阶段速率0.1、0.4、0.6、0.3、0.6 m3/h,通风单次15 min/h)堆肥效果较好;综合分析指标间的相关性,确定了第一层级指标(温度、含水量、电导率、pH值)用于简便快速的产业化腐熟度判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好氧堆肥 自动控制 参数优化 反应器堆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炭对污泥-菌渣堆肥腐殖化与重金属钝化的影响 被引量:13
12
作者 李思敏 张义竞 +3 位作者 唐锋兵 李思雨 王彦飞 许铮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1565-1574,共10页
为探讨生物炭对市政污泥堆肥腐殖化和重金属钝化的影响,将市政污泥和菌渣按照湿质量比1∶0.7进行混合,设置3个堆体进行好氧堆肥:处理组堆体分别添加混料干质量5%和10%的生物炭(记为BC5、BC10);对照组(CK)堆体不添加生物炭。结果表明:添... 为探讨生物炭对市政污泥堆肥腐殖化和重金属钝化的影响,将市政污泥和菌渣按照湿质量比1∶0.7进行混合,设置3个堆体进行好氧堆肥:处理组堆体分别添加混料干质量5%和10%的生物炭(记为BC5、BC10);对照组(CK)堆体不添加生物炭。结果表明:添加生物炭可延长高温时间,促进堆肥中富里酸向大分子胡敏酸转变,降低水溶性有机物含量,促进堆体腐熟。添加生物炭的堆体对重金属的钝化效果均优于CK组,BC5对可交换态Cu、Pb钝化效果较好,钝化率分别为78.12%、97.82%,BC10对可交换态Cr、Ni、Zn钝化效果较好,钝化率分别为66.64%、5.88%、19.76%;堆肥后Cu、Pb、Cr残渣态分配率增加量大小顺序为BC10>BC5>CK,Ni、Zn残渣态分配率增加量大小顺序为BC5>BC10>CK。Cu、Cr、Pb、Zn可交换态分配率均与水溶性有机物和富里酸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胡敏酸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研究表明,添加生物炭有利于堆体腐殖化和重金属钝化,且两者存在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市政污泥 生物炭 好氧堆肥 重金属 钝化 腐殖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承德某钼尾矿重金属淋溶释放规律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5
13
作者 李思敏 赵子兴 +3 位作者 徐利 张炜 何立新 唐锋兵 《有色金属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69-176,共8页
为掌握承德地区钼尾矿中重金属的潜在环境风险,以某尾矿为研究对象进行了重金属淋溶释放规律研究,考察了淋溶液pH值、固液比、温度等因素对重金属元素释放的影响。结果表明:Mo、Mn、Cu和Zn为该钼尾矿淋溶释放的主要重金属;当淋溶液呈弱... 为掌握承德地区钼尾矿中重金属的潜在环境风险,以某尾矿为研究对象进行了重金属淋溶释放规律研究,考察了淋溶液pH值、固液比、温度等因素对重金属元素释放的影响。结果表明:Mo、Mn、Cu和Zn为该钼尾矿淋溶释放的主要重金属;当淋溶液呈弱酸性或中性时,淋出液pH值均逐渐上升,并稳定在7.2~7.7,钼尾矿具有一定酸性缓冲能力;固液比越大、环境温度越高,尾矿中的重金属越容易释放;Mo、Mn和Cu动态淋溶释放动力学过程可用双常数速率方程描述,抛物线方程更适合描述Zn淋溶释放动力学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钼尾矿 重金属 淋溶 影响因素 动力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辣椒秸秆生物炭对考马斯亮蓝染料的吸附性能研究 被引量:16
14
作者 张娟 孙宇 +3 位作者 黄贵琦 吴婉婧 李美玲 李思敏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18-123,共6页
研究了不同热解温度下以辣椒秸秆为原材料制备的生物炭对水中考马斯亮蓝(CBB)染料的吸附特性,并对生物炭进行表征。结果表明,热解温度为700℃,烧制2 h下制备的辣椒秸秆生物炭对考马斯亮蓝的去除效果最好。在生物炭投加量为3 g/L,考马斯... 研究了不同热解温度下以辣椒秸秆为原材料制备的生物炭对水中考马斯亮蓝(CBB)染料的吸附特性,并对生物炭进行表征。结果表明,热解温度为700℃,烧制2 h下制备的辣椒秸秆生物炭对考马斯亮蓝的去除效果最好。在生物炭投加量为3 g/L,考马斯亮蓝染料初始质量浓度为50 mg/L,溶液pH为5,反应温度为25℃的条件下,吸附在120 min左右达到平衡,去除率可达92.66%,最大吸附量为20.51 mg/g。该吸附过程为单层吸附,符合伪二级动力学。辣椒秸秆生物炭可以有效去除水中的考马斯亮蓝染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辣椒秸秆 生物炭 考马斯亮蓝 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炭添加对污泥堆肥腐殖化和氨气排放的影响 被引量:15
15
作者 李思敏 张义竞 +3 位作者 唐锋兵 李思雨 王彦飞 许铮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1期14057-14064,共8页
近年来,市政污泥产量及无害化处置量均呈增加趋势,污泥堆肥技术成为研究与关注的热点,但传统堆肥中存在许多问题。为提高市政污泥堆肥腐殖化程度并减少氮素损失,通过好氧堆肥方法研究了添加生物炭对市政污泥堆肥腐殖质组分及氨气排放的... 近年来,市政污泥产量及无害化处置量均呈增加趋势,污泥堆肥技术成为研究与关注的热点,但传统堆肥中存在许多问题。为提高市政污泥堆肥腐殖化程度并减少氮素损失,通过好氧堆肥方法研究了添加生物炭对市政污泥堆肥腐殖质组分及氨气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在37 d堆肥中,对照组(C1)、添加5%生物炭组(C2)、添加10%生物炭组(C3)3种处理均达到腐熟标准。与对照相比,生物炭添加延长了堆体高温时间1~4 d,提高了堆体pH和电导率,对总有机碳、水溶性有机碳、富里酸分解更彻底;堆肥结束时,C2堆体腐殖化指数、胡敏酸占有率和胡富比均高于C1,腐殖化效果最好。氨气释放主要在高温期,累计释放量:C1(178.43 g/m^(2))>C3(151.28 g/m^(2))>C2(134.97 g/m^(2)),堆肥结束C1、C2和C3总氮含量分别为11.67 g/kg、13.48 g/kg和13.03 g/kg,添加生物炭有利于氮素保留。可见,生物炭在提高堆肥腐殖质稳定和减少氨气排放中具有良好效果,且5%添加量优于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堆肥 生物炭 腐殖化 氨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化学预氧化/混凝沉淀工艺对DBPsFP的去除规律 被引量:2
16
作者 时真男 成瑞雪 +3 位作者 唐锋兵 张义竞 李思雨 李思敏 《化学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6-10,共5页
研究了化学预氧化联合混凝沉淀工艺对消毒副产物生成势(DBPsFP)的去除,以降低水处理工艺末端消毒副产物浓度。本试验选用南水北调(邯郸段)和滏阳河水2种水质差异较大的地表水水源水为试验用水,研究化学预氧化/混凝沉淀工艺对三卤甲烷生... 研究了化学预氧化联合混凝沉淀工艺对消毒副产物生成势(DBPsFP)的去除,以降低水处理工艺末端消毒副产物浓度。本试验选用南水北调(邯郸段)和滏阳河水2种水质差异较大的地表水水源水为试验用水,研究化学预氧化/混凝沉淀工艺对三卤甲烷生成势(THMFP)和卤乙酸生成势(HAAFP)的去除规律,选用KMnO_(2)、H_(2)O_(2)和NaClO这3种预氧化剂与混凝沉淀工艺联用进行试验。结果表明,2种水源水中DBPsFP去除规律具有共性和差异性,综合考虑常规指标和DBPsFP的去除规律,优选H_(2)O_(2)为化学预氧化剂,最佳投加量为1.5 mg/L,南水北调(邯郸段)水源水中DBPsFP的去除率为49.2%;滏阳河水水源水中DBPsFP去除率为39.9%。化学预氧化可降解或去除水体中的大分子有机物,同时强化混凝沉淀,提高DBPsFP的去除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表水 化学预氧化 消毒副产物 三卤甲烷生成势 卤乙酸生成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HYDRUS-1D生物滞留设施模型的参数敏感性分析及率定
17
作者 张炜 李雨晴 +5 位作者 王浩远 李橙 邓凯予 贠茜 代梦德 李思敏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7期11803-11809,共7页
为验证HYDRUS-1D模拟生物滞留设施水文调控效应的可靠性,通过物模试验,采用修正Morris法对模型主要参数的敏感性进行分析筛选,结合模拟值和实测值对筛选后的参数进行率定验证。结果表明:径流总量、径流峰值及其各削减率输出结果的敏感... 为验证HYDRUS-1D模拟生物滞留设施水文调控效应的可靠性,通过物模试验,采用修正Morris法对模型主要参数的敏感性进行分析筛选,结合模拟值和实测值对筛选后的参数进行率定验证。结果表明:径流总量、径流峰值及其各削减率输出结果的敏感参数不尽相同,其中降雨量均为高敏感参数;利用变异系数法,判断参数的综合敏感程度,其主要敏感参数包括降雨量,蓄水层高度,种植土层和基质层的饱和含水率、饱和导水率和孔径分布参数;验证期内模型模拟和物模实测结果的均方根误差(root mean square error,RMSE)最高为0.131、相对误差(relative error,RE)均低于6.92%、纳什效率系数(Nash-Sutcliffe efficiency coefficient,NSE)和决定系数R2均为0.9以上,匹配度高,模拟结果可靠,为利用HYDRUS-1D改进生物滞留设施规划设计方法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YDRUS-1D 生物滞留设施 雨水水文调控 敏感性分析 参数率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滦河悬浮颗粒物的环境效应及对富营养化风险的指示作用 被引量:5
18
作者 张祺 李素妹 +1 位作者 金鑫 李思敏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71-74,65,共5页
以海河流域的滦河为例,基于2018年7月(雨季)及12月(旱季)河流上覆水及悬浮颗粒物样品,通过SMT磷分级试验及磷吸附试验,探究了滦河悬浮颗粒物中的磷形态分布特征、悬浮颗粒物对磷的缓冲能力及对磷所呈现的源汇角色。结果表明,悬浮颗粒物... 以海河流域的滦河为例,基于2018年7月(雨季)及12月(旱季)河流上覆水及悬浮颗粒物样品,通过SMT磷分级试验及磷吸附试验,探究了滦河悬浮颗粒物中的磷形态分布特征、悬浮颗粒物对磷的缓冲能力及对磷所呈现的源汇角色。结果表明,悬浮颗粒物中的总磷(TP)浓度旱季较雨季高,平均值分别为708、504mg/L;无论在旱季或雨季,滦河悬浮颗粒物的磷形态均以盐酸提取态磷(HCI-P)为主,其次是氢氧化钠提取态磷(NaOH-P)和有机磷(OP);滦河雨季悬浮颗粒物对磷较旱季具有更强的缓冲强度;在旱季,部分样点的悬浮颗粒物与磷呈现平衡状态,另一部分则呈现磷的汇;而在雨季,大部分样点的悬浮颗粒物与磷呈现平衡状态。研究结果对深入认识河流悬浮颗粒物的环境效应、明确其对河流富营养化风险的指示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滦河 悬浮颗粒物 环境效应 富营养化风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管式电化学反应器提高传质途径的研究进展
19
作者 李杉杉 蓝梅 罗海慧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54-58,共5页
基于CFD软件模拟传质系数和理论公式验证的基础上,分析了改变管式反应器结构、电极布置形式和反应器运行模式等提高传质的方法,对旋转电极的开发和其在污废水中的应用提供了理论支撑和应用方向。
关键词 电化学反应器 传质 旋转电极 反应器构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