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Rhino耦合FLUENT的某蓄洪工程引溃条件下水流特性数值模拟
1
作者 杨钧午 梁海娇 路明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217-220,共4页
近年来,强降雨引发超标准洪水导致流域安全风险问题日益凸显。针对超标准极端洪水下泄洪闸泄洪能力不足问题,采用Rhino耦合FLUENT三维数值模拟方法,对某防护堤开展瞬间引溃数值模拟研究,分析溃口周围流场的水流特性。结果表明,模型可较... 近年来,强降雨引发超标准洪水导致流域安全风险问题日益凸显。针对超标准极端洪水下泄洪闸泄洪能力不足问题,采用Rhino耦合FLUENT三维数值模拟方法,对某防护堤开展瞬间引溃数值模拟研究,分析溃口周围流场的水流特性。结果表明,模型可较好地实现瞬间引溃模拟,8、12孔瞬溃方案泄洪能力满足要求,1、4孔瞬溃后上游水位分别达到59.43、59.37 m,略高于设计水位59.15 m;由于溃堤后水流瞬时下泻,溃口底部流速最大,顶部流速最小。研究结果对开展溃堤问题分析和完善工程调度运用方案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HINO FLUENT 瞬间引溃 水流特性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SR-Markov模型的水-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时空演变
2
作者 袁昕恬 王婷 +3 位作者 刘彬 沙金霞 游进军 王文睿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839-848,共10页
结合相邻地区正负效应,耦合“压力-状态-响应”(pressure-state-response,PSR)模型与马尔科夫(Markov)模型,构建河北省水资源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评价模型,并通过分析河北省及各地级市的协调发展程度及邻域效应,揭示其时空演变规律。结... 结合相邻地区正负效应,耦合“压力-状态-响应”(pressure-state-response,PSR)模型与马尔科夫(Markov)模型,构建河北省水资源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评价模型,并通过分析河北省及各地级市的协调发展程度及邻域效应,揭示其时空演变规律。结果表明:从时间演变看,河北省PSR系统整体与内部协调度自2019年持续上升,2021年达到最大值,发展前景良好,但短期难以跨等级跃升或衰退;从空间分布看,协调发展程度呈现中南部高、北部低的特点,高协调区多集中于经济发达的地级市,如唐山市、石家庄市。相邻地级市的协调发展类型显著影响周边地区,“中水平”和“低水平”地区协调发展情况易受周边地区影响而趋同。研究可为河北省水资源刚性约束下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资源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时空演变 PSR模型 MARKOV模型 河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定量评估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澜沧江流域植被动态的影响
3
作者 袁泽申 程瑶 +1 位作者 武金坤 连曦 《水利水电技术(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5-99,共15页
【目的】植被对水沙平衡、生源要素交换、生态系统稳定等方面具有重要影响。澜沧江是中国西南地区重要的水利工程和水资源调节中心,其植被动态事关流域防洪安全、供水安全和生态安全。【方法】以澜沧江流域为研究区域,利用1998—2020年... 【目的】植被对水沙平衡、生源要素交换、生态系统稳定等方面具有重要影响。澜沧江是中国西南地区重要的水利工程和水资源调节中心,其植被动态事关流域防洪安全、供水安全和生态安全。【方法】以澜沧江流域为研究区域,利用1998—2020年时间序列气象、归一化植被指数(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NDVI)等数据,结合Mann-Kendall趋势检验和Sen’s Slope斜率估计,分析了澜沧江流域植被动态的时空变化差异,并采用偏最小二乘法结构方程模型定量评估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澜沧江流域植被动态的影响。【结果】1998—2020年期间,澜沧江流域NDVI生长季年变化速率为0.0042/a,呈显著增长趋势,其中青海和西藏段变化速率为0.0020/a,云南段为0.0053/a。流域内植被明显改善的区域占比高于40%,严重退化的区域占比低于5%,春、夏、秋三季NDVI也均呈现显著增长,其中春季增长最快,夏季增长最慢。青海和西藏段增长速率最快的季节为夏季,春季的增长速率最低;云南段增长速率最快季节为春季与秋季,夏季增长速率相对最低。地形因素对植被的平均影响量为-0.085,人类活动对植被的平均影响量为0.009,气候因素对植被的平均影响量为0.451。【结论】气温目前是影响研究区植被生长的主要气候因子,人类活动对植被动态的影响较为微弱,地形因素通过调节气候因素间接影响植被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水 气温 人类活动 归一化植被指数 澜沧江流域 偏最小二乘法结构方程模型 时空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