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混合熔融Li2CO3-Na2CO3-K2CO3体系表面张力计算 被引量:2
1
作者 李建朝 齐素慈 +2 位作者 许继芳 王瞡 翁文凭 《无机盐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6-19,共4页
熔融碳酸盐是一种良好的热载体和反应介质,其表面张力直接影响反应体系中熔盐分布和界面反应。在熔融盐离子半径和Butler方程的基础上,建立了熔融混合碳酸盐Li_2CO_3-Na_2CO_3-K2CO3体系的表面张力计算模型,考察了温度和熔盐组分对表面... 熔融碳酸盐是一种良好的热载体和反应介质,其表面张力直接影响反应体系中熔盐分布和界面反应。在熔融盐离子半径和Butler方程的基础上,建立了熔融混合碳酸盐Li_2CO_3-Na_2CO_3-K2CO3体系的表面张力计算模型,考察了温度和熔盐组分对表面张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模型计算的表面张力值与实际测量值比较吻合;熔融碳酸盐纯物质的表面张力随着阳离子的静电势(Z/r)的增大而逐渐减小;Li_2CO_3-Na_2CO_3-K2CO3体系中,熔盐的表面张力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混合熔融盐表面张力随着Li_2CO_3含量的增加而逐渐增大,随着K2CO3含量的增加而逐渐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熔融碳酸盐 表面张力 模型 Butler方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go-B_2O_3-SiO_2-CaO-Al_2O_3体系富硼渣表面张力的计算 被引量:1
2
作者 许继芳 李建朝 +4 位作者 翁文凭 盛敏奇 陈栋 张捷宇 陈瑶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206-214,共9页
基于熔渣结构的离子与分子共存理论和Butler方程建立了MgO-B_2O_3-SiO_2-CaO-Al_2O_3体系表面张力计算模型,计算了该体系及其子体系表面张力值,考察了熔渣表面张力随熔渣组分的变化规律,以期为富硼渣调控和综合利用提供参考。结果表明:... 基于熔渣结构的离子与分子共存理论和Butler方程建立了MgO-B_2O_3-SiO_2-CaO-Al_2O_3体系表面张力计算模型,计算了该体系及其子体系表面张力值,考察了熔渣表面张力随熔渣组分的变化规律,以期为富硼渣调控和综合利用提供参考。结果表明:本模型计算的熔渣表面张力值与实验值吻合较好,模型平均相对误差为9.03%。含B_2O_3的二元体系中,B_2O_3组元显著降低熔渣表面张力,纯氧化物表面张力值与形成氧化物阳离子的静电势及氧化物中离子键的分数有关。含B_2O_3的多元体系中,熔渣表面张力随着B_2O_3含量的增加而显著降低,但随着MgO和SiO_2质量比、CaO含量和Al_2O_3含量的增加而逐渐增大,且CaO和Al_2O_3含量对含B_2O_3渣表面张力的影响基本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gO-B2O3-SiO2-CaO-Al2O3熔渣 表面张力 组分含量 共存理论 计算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掺钙铬酸镧-氧化物复合材料的导电性能研究
3
作者 齐素慈 李建朝 许继芳 《矿冶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25-129,共5页
基于通用有效介质方程,建立掺钙铬酸镧-氧化物复合材料的电导率模型,研究服役温度、掺钙量、环境气氛和氧化物类型对电导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掺钙LaCrO_(3)-ZrO_(2)中ZrO_(2)的临界体积分数为10%,临界指数为1.71;掺钙LaCrO_(3)-Al_(2)O_... 基于通用有效介质方程,建立掺钙铬酸镧-氧化物复合材料的电导率模型,研究服役温度、掺钙量、环境气氛和氧化物类型对电导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掺钙LaCrO_(3)-ZrO_(2)中ZrO_(2)的临界体积分数为10%,临界指数为1.71;掺钙LaCrO_(3)-Al_(2)O_(3)中Al_(2)O_(3)的临界体积分数为15%,临界指数为1.74。当氧化物体积分数小于临界体积分数时,复合材料电导率随温度升高而逐渐减小;当氧化物体积分数远大于临界体积分数时,复合材料电导率随温度升高而急剧增大。复合材料电导率随掺钙量增加而逐渐提高,较低温度下氢气气氛中复合材料电导率明显低于在空气气氛中的电导率。掺钙铬酸镧中分别添加ZrO_(2)和Al_(2)O_(3)对导电性能的影响相差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瓷复合材料 掺钙铬酸镧 电导率模型 氧化物 服役温度 环境气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o元素对LaFe11.5Si1.5磁制冷材料耐腐蚀性能及磁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胡洁 董中奇 +2 位作者 沈英明 王杨 杨俊雅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119-125,共7页
采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电化学工作站、振动样品磁强计(VSM)研究Mo元素掺杂对LaFe11.5Si1.5磁制冷材料相组成、耐腐蚀性能和磁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Mo元素的加入,α-Fe相及富La相不断增多。Mo原子分布在NaZn13... 采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电化学工作站、振动样品磁强计(VSM)研究Mo元素掺杂对LaFe11.5Si1.5磁制冷材料相组成、耐腐蚀性能和磁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Mo元素的加入,α-Fe相及富La相不断增多。Mo原子分布在NaZn13型结构的相(简称1:13相)及α-Fe相中,并未出现在富La相中。对耐腐蚀性能的研究表明,当Mo含量从x=0提高至x=0.2,LaFe11.5-xMoxSi1.5合金的腐蚀电位升高,腐蚀电流密度降低,说明热力学稳定性以及耐腐蚀性均提高。但是当Mo含量增加到x=0.3时,耐腐蚀性能下降。对磁性能的研究表明,LaFe11.5-xMoxSi1.5在0~3 T磁场变化下的最大磁熵变分别为18.51 J/(kg·K)(x=0),16.24 J/(kg·K)(x=0.1)和5.68 J/(kg·K)(x=0.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制冷材料 La(Fe Si)13 耐腐蚀性能 磁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快速充型对镁合金压铸件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4
5
作者 熊守美 袁建路 +2 位作者 刘艳改 刘文辉 柳百成 《材料科学与工艺》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25-228,共4页
针对汽车发动机缸盖罩盖零件,采用压力传感器,通过对铸件的表观质量进行评定及铸件密度和抗拉强度的测定,系统研究了镁合金压铸过程中快速充型速度和起速位置对型腔内压力变化和铸件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充型速度增加,镁合金铸件的... 针对汽车发动机缸盖罩盖零件,采用压力传感器,通过对铸件的表观质量进行评定及铸件密度和抗拉强度的测定,系统研究了镁合金压铸过程中快速充型速度和起速位置对型腔内压力变化和铸件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充型速度增加,镁合金铸件的表观质量显著改善,达到一定值后,这种趋势变化不明显;铸件的表面缺陷随着起速位置的增大先增多后减少;铸件的强度与密度均随着充型速度和起速位置的增大先增大后减小,这与充型速度与起速位置对铸件型腔内压力的影响规律一致;当充型速度为70 m/s,起速位置为210 mm时,镁合金压铸件的质量与性能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快速充型速度 起速位置 镁合金压铸 外观质量 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0Si2CrVAT弹簧疲劳断裂原因分析 被引量:4
6
作者 付俊薇 闫志波 梁建伟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32-233,236,共3页
通过实验样品,分析了60Si2Cr VAT弹簧疲劳断裂的原因。结果表明,表面凹坑、表面硌伤、组织异常是导致弹簧样品断裂的主要原因。样品中,表面硌伤所占比例较大,硌伤产生的主要原因为弹簧在支撑圈打磨过程中,打磨质量较差,导致疲劳试验过... 通过实验样品,分析了60Si2Cr VAT弹簧疲劳断裂的原因。结果表明,表面凹坑、表面硌伤、组织异常是导致弹簧样品断裂的主要原因。样品中,表面硌伤所占比例较大,硌伤产生的主要原因为弹簧在支撑圈打磨过程中,打磨质量较差,导致疲劳试验过程中支撑圈和工作圈产生点接触;随疲劳试验的进行,点接触位置逐渐产生硌伤而引起应力集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60Si2CrVAT 弹簧钢 疲劳断裂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弧熔炼过程中LaFe_(10)Si_3合金的凝固组织和相形成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董中奇 王杨 +2 位作者 孟延军 尹素花 付俊薇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A01期95-97,共3页
研究了电弧熔炼过程中LaFe_(10)Si_3合金的凝固行为。应用XRD和扫描电镜分析了合金组织相组成和结构。结果表明:温度梯度和成分偏析造成LaFe_(10)Si_3合金铸锭显微组织大致分成了5层,从样品四周到中部,析出1∶13相形貌依次为板条状、椭... 研究了电弧熔炼过程中LaFe_(10)Si_3合金的凝固行为。应用XRD和扫描电镜分析了合金组织相组成和结构。结果表明:温度梯度和成分偏析造成LaFe_(10)Si_3合金铸锭显微组织大致分成了5层,从样品四周到中部,析出1∶13相形貌依次为板条状、椭圆状、柱状、等轴晶状和羽毛状;La(Fe,Si)13合金铸锭中1∶13相析出方式应该有3种,直接析出形成等轴晶,1∶13相包裹α-Fe相形成包晶相析出,1∶13相与1∶1∶1相和1∶2∶2相共晶析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 电弧熔炼 LaFe10Si3合金 XRD SE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锈钢粉尘中FeCr_(2)O_(4)还原过程分解行为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齐素慈 李建朝 许继芳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4-21,共8页
不锈钢粉尘还原过程中FeCr_(2)O_(4)分解对Cr的分离回收影响显著。对气体和固体碳还原FeCr_(2)O_(4)的热力学过程和分解特征进行研究,探讨Cr在还原过程中存在形式和还原分离条件。结果表明,CO气体和H_(2)在标准状态下不能还原FeCr_(2)O_... 不锈钢粉尘还原过程中FeCr_(2)O_(4)分解对Cr的分离回收影响显著。对气体和固体碳还原FeCr_(2)O_(4)的热力学过程和分解特征进行研究,探讨Cr在还原过程中存在形式和还原分离条件。结果表明,CO气体和H_(2)在标准状态下不能还原FeCr_(2)O_(4),固体碳能将FeCr_(2)O_(4)还原为铬氧化物和铁氧化物,甚至还原成金属Cr和Fe。提高温度和降低体系总压可促进反应进行。温度1 000~1 200℃,配碳量为β=0.25~0.5时,还原产物主要为Cr_(2)O_(3)+Fe;温度>1 250℃,配碳量β>1.0时,还原产物主要为Cr+Fe;900℃时体系总压在0.01~0.001MPa还原产物主要为Cr_(2)O_(3)+Fe,低于0.5kPa时还原产物主要为Cr+F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锈钢粉尘 FeCr_(2)O_(4) 还原反应 分解行为 固体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弹簧钢加热工艺对脱碳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2
9
作者 孟延军 齐立强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6期254-256,共3页
通过调整实际生产过程中的加热参数和炉内气氛,并结合实验室条件研究了弹簧钢脱碳的情况。结果表明:较低的均热段空气系数(1.1)相对比较高均热段空气系数(1.2)更易造成表面脱碳。轧制不顺造成钢坯保温时间过长是导致脱碳层超标的... 通过调整实际生产过程中的加热参数和炉内气氛,并结合实验室条件研究了弹簧钢脱碳的情况。结果表明:较低的均热段空气系数(1.1)相对比较高均热段空气系数(1.2)更易造成表面脱碳。轧制不顺造成钢坯保温时间过长是导致脱碳层超标的主要原因。在氧化性与还原性两种气氛下,残氧与CO含量相对于预设空气过剩系数无明显变化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热工艺 弹簧钢 脱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掺杂ZnO薄膜的制备及其红外反射性能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石永亮 陈存广 郭志猛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84-190,共7页
目的提高真空保温管道中红外反射层的红外反射性能。方法以四水合醋酸钴和二水合乙酸锌为金属离子源,利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不同Co掺杂量的ZnO溶胶(Zn1–xCoxO,x=0,0.02,0.04,0.06,0.08,0.10)。进一步采用提拉法在镜面316L不锈钢表面制... 目的提高真空保温管道中红外反射层的红外反射性能。方法以四水合醋酸钴和二水合乙酸锌为金属离子源,利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不同Co掺杂量的ZnO溶胶(Zn1–xCoxO,x=0,0.02,0.04,0.06,0.08,0.10)。进一步采用提拉法在镜面316L不锈钢表面制备薄膜,经450℃退火处理3 h后得到所需样品。利用热重-差示扫描量热法(TG-DSC)表征Zn1–xCoxO凝胶在热处理时发生的干燥、晶化过程。利用X射线衍射仪(XRD)分析表征不同Co掺杂量的薄膜中的物相组成。利用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观察薄膜表面的微观形貌。利用能谱仪分析(EDS)热处理后薄膜表面的元素分布情况。利用UV-Vis-NIR分光光度计测试涂层的红外反射性能。结果所得的Zn1–xCoxO溶胶在基体表面铺展良好,经热处理后晶粒分布均匀,表面致密无明显缺陷;涂敷Zn1–xCoxO薄膜后,样品红外反射性能得到明显改善,由纯基体的0.6355提升至最佳值0.8131(其中,x=0.06)。同时,XRD结果表明掺杂并未导致样品物相的改变,薄膜材料仍然保持稳定的六角纤锌矿结构,但随着Co掺杂量的提高,样品在(101)晶面发生择优取向。经28 d 400℃有氧热处理后,试样仍能保持0.8018的较高反射率。结论通过在红外反射层表面涂敷Zn1–xCoxO薄膜,不但可有效提高其红外反射率,还可对内部金属基体起到良好的保护作用,从而提高热力管道的隔热性能和使用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L-GEL 红外反射率 CO掺杂 ZNO薄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学模型在转炉中的研究与应用
11
作者 冯捷 张景进 +1 位作者 时彦林 杨娟 《河北科技大学学报》 CAS 2006年第1期65-69,共5页
转炉炼钢静态控制是转炉计算机的基本控制方式,副枪动态控制以静态控制为基础。针对转炉炼钢过程中复杂因素的影响,通过数学方法研究开发出一套转炉炼钢数学模型。静态模型包括终点控制模型、供氧模型、造渣模型、底吹模型;动态模型包... 转炉炼钢静态控制是转炉计算机的基本控制方式,副枪动态控制以静态控制为基础。针对转炉炼钢过程中复杂因素的影响,通过数学方法研究开发出一套转炉炼钢数学模型。静态模型包括终点控制模型、供氧模型、造渣模型、底吹模型;动态模型包括脱碳速度模型、钢水升温模型和冷却剂加入量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炉 数学模型 静态控制 动态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u-Cr机械合金化工艺研究进展
12
作者 王波 刘冬冬 +2 位作者 董中奇 孙会兰 刘佳佳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9期79-81,88,共4页
综述了机械合金化工艺制备Cu-Cr合金的研究进展。主要包括Cu-Cr机械合金化的基本原理;Cu-Cr粉末机械合金化过程的影响因素,包括球磨时间、球料比,填充率、球磨机转速、过程控制剂、球磨温度等;Cu-Cr合金机械合金化过程的缺陷。简要讨论... 综述了机械合金化工艺制备Cu-Cr合金的研究进展。主要包括Cu-Cr机械合金化的基本原理;Cu-Cr粉末机械合金化过程的影响因素,包括球磨时间、球料比,填充率、球磨机转速、过程控制剂、球磨温度等;Cu-Cr合金机械合金化过程的缺陷。简要讨论了机械合金化方法生产Cu-Cr合金粉末的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Cr合金 机械合金化 高能球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烧结保温时间对40Mo-ZrO_(2)和40Mo-8YSZ金属陶瓷导电性能的影响
13
作者 李建朝 齐素慈 唐磊 《矿冶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21-124,共4页
以金属钼粉、氧化锆粉和稳定氧化钇锆粉作为原料,采用粉末冶金方法制备了40Mo-ZrO_(2)和40Mo-8YSZ金属陶瓷试样,采用四电极法对试样的高温电导率进行了测量,研究了烧结保温时间对金属陶瓷孔隙率和导电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延长烧结保... 以金属钼粉、氧化锆粉和稳定氧化钇锆粉作为原料,采用粉末冶金方法制备了40Mo-ZrO_(2)和40Mo-8YSZ金属陶瓷试样,采用四电极法对试样的高温电导率进行了测量,研究了烧结保温时间对金属陶瓷孔隙率和导电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延长烧结保温时间,颗粒出现片状集聚现象,烧结体更加致密,气孔率下降,金属陶瓷电导率提高。40Mo-ZrO_(2)金属陶瓷的电导率受金属相电子导电与陶瓷相离子导电的混合导电机制影响,其电导率分别在850℃和1200℃附近出现峰值。40Mo-8YSZ金属陶瓷电导率随温度升高而降低,主要受金属相电子导电机制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ZrO_(2) 金属陶瓷 氧化锆 烧结 微观结构 电导率 孔隙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RIZ理论在改善引流砂对钢液危害中的应用 被引量:6
14
作者 曹磊 石永亮 +2 位作者 马保振 黄伟青 韩立浩 《耐火材料》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517-521,共5页
采用TRIZ理论对连铸钢包浇注系统设计中引流砂污染钢液问题进行分析,通过功能分析、因果链分析法确定了关键问题点,并充分应用了物质-场模型、物理冲突以及裁剪等TRIZ工具对连铸浇注工艺设计进行了改进,产生了5种解决方案。经过对方案... 采用TRIZ理论对连铸钢包浇注系统设计中引流砂污染钢液问题进行分析,通过功能分析、因果链分析法确定了关键问题点,并充分应用了物质-场模型、物理冲突以及裁剪等TRIZ工具对连铸浇注工艺设计进行了改进,产生了5种解决方案。经过对方案的综合评价,确定了2个最优方案:1)利用低熔点高密度液体金属引流砂代替传统固体引流砂,同时将钢包滑板做成中空或真空形式,增加钢包上水口内液体金属引流砂的保温效果,避免凝固,确保良好的引流效果;2)将长水口出口设计成组合式,底部用于截流引流砂,侧壁用于钢液通过,将“负面”部分(污染钢液的引流砂)抽取出来,进入长水口底端存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RIZ理论 连铸 引流砂 长水口 滑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合金元素对AM60B镁合金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8
15
作者 刘艳改 熊守美 +2 位作者 黄朝晖 房明浩 袁建路 《材料科学与工艺》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511-514,共4页
为提高镁合金的力学性能,将元素Sr和稀土元素Y、Nd加入到AM60B中.采用X光荧光和X射线衍射对合金的化学成分和物相组成进行了分析,研究了合金元素对AM60B镁合金力学性能的影响,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合金试样的断口表面进行了观察,对其断... 为提高镁合金的力学性能,将元素Sr和稀土元素Y、Nd加入到AM60B中.采用X光荧光和X射线衍射对合金的化学成分和物相组成进行了分析,研究了合金元素对AM60B镁合金力学性能的影响,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合金试样的断口表面进行了观察,对其断裂行为进行了探讨.研究结果表明,Sr和稀土元素Y、Nd使AM60B镁合金的力学性能得到改善,含Sr和稀土元素Nd的AM60B镁合金的断裂强度和延伸率最高,分别达到224.57 MPa和9.25%,比AM60B镁合金分别提高了32%和38%,合金的屈服强度也得到改善.稀土元素Y和Nd的加入,使AM60B镁合金表现出较大的塑性变形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镁合金 AM60B 稀土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16L不锈钢吹氮合金化 被引量:1
16
作者 贾雷 时彦林 +2 位作者 严红燕 李晨晓 李慧 《热加工工艺》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9期62-65,共4页
在实验室环境下,建立了316L不锈钢在AOD(氩氧脱碳精炼)冶炼过程中氮气溶解行为的热力学模型和动力学模型,使用Al2O3坩埚和硅钼棒电炉研究吹氮流量、钢液温度及后吹Ar流量对0.8 kg 316L奥氏体不锈钢钢液中氮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恒氮气... 在实验室环境下,建立了316L不锈钢在AOD(氩氧脱碳精炼)冶炼过程中氮气溶解行为的热力学模型和动力学模型,使用Al2O3坩埚和硅钼棒电炉研究吹氮流量、钢液温度及后吹Ar流量对0.8 kg 316L奥氏体不锈钢钢液中氮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恒氮气分压条件下,不锈钢熔体中的增氮速率与吹氮流量呈正相关的关系;恒吹氮流量条件下,钢液中增氮速度与钢液温度无关,钢液温度与钢液中氮的溶解度呈负相关的关系;恒钢液温度条件下,不同的氮氩比对达到各自饱和状态的时间没有影响,氮气流量是影响增氮效果的主要因素。后期随吹氩流量的增加钢中氮含量下降速度愈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吹氮合金化 热力学 动力学 氮含量 316L不锈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汽车用SPHC热轧薄钢板的低周疲劳特性 被引量:5
17
作者 孙晓冉 宋月 +2 位作者 谷秀锐 白丽娟 赵秀娟 《机械工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57-60,共4页
对20 mm厚汽车用SPHC热轧薄钢板进行低周循环应变疲劳试验,获得了应力-应变曲线、应变寿命曲线、应变滞回环曲线以及相关疲劳常数指标,并对疲劳断口形貌进行观察。结果表明:SPHC钢在试验范围内具有非Masing效应;拟合得到SPHC钢的循环强... 对20 mm厚汽车用SPHC热轧薄钢板进行低周循环应变疲劳试验,获得了应力-应变曲线、应变寿命曲线、应变滞回环曲线以及相关疲劳常数指标,并对疲劳断口形貌进行观察。结果表明:SPHC钢在试验范围内具有非Masing效应;拟合得到SPHC钢的循环强度系数为284,循环应变硬化指数为0.128;通过Manson-Coffin方程拟合得到SPHC钢的疲劳强度系数为467 MPa,疲劳强度指数为-0.078,疲劳延性系数为0.323,疲劳延性指数为-0.609;疲劳断口由裂纹源区、裂纹扩展区、瞬断区组成,裂纹扩展区由大量疲劳辉纹组成,瞬断区存在大量韧窝,SPHC钢具有良好的塑韧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PHC钢 低周疲劳特性 应变控制 疲劳断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