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Ni-ZrO_(2)金属陶瓷电极材料的导电性能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李建朝 齐素慈 许继芳 《中国陶瓷》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9-14,共6页
为研究Ni-ZrO_(2)金属陶瓷电极材料导电性能,基于通用有效介质(GEM)方程建立Ni-ZrO_(2)金属陶瓷的电导率计算模型,通过实验研究和模型计算相结合,分析金属陶瓷两相组分、温度和相对密度对电导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基于GEM方程的Ni-ZrO_(2... 为研究Ni-ZrO_(2)金属陶瓷电极材料导电性能,基于通用有效介质(GEM)方程建立Ni-ZrO_(2)金属陶瓷的电导率计算模型,通过实验研究和模型计算相结合,分析金属陶瓷两相组分、温度和相对密度对电导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基于GEM方程的Ni-ZrO_(2)金属陶瓷1000℃时电导率模型中Ni金属相的逾渗阈值f_(c)为0.689,临界指数t为1.388。模型计算的电导率值与实验测量结果基本吻合。当Ni金属相的体积分数>40%时,金属陶瓷电导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显著下降,呈现电子导电的温阻特性;当Ni金属相的体积分数<30%时,金属陶瓷电导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显著升高,呈现离子导电的温阻特性;随着烧结试样相对密度的增加和孔隙率的下降,金属陶瓷相对电导率逐渐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i-ZrO_(2)金属陶瓷 电导率 温阻特性 GEM方程 相对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锈钢粉尘气体还原过程中Fe_(2)NiO_(4)的分解行为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李建朝 齐素慈 许继芳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7-24,共8页
研究CO和H2气体还原Fe2NiO4的热力学过程和分解特征,探讨气体组成和温度对Fe2NiO4分解行为和还原产物的影响。结果表明,CO和H2气体能够将Fe2NiO4还原为镍氧化物和铁氧化物,以及铁氧化物逐级还原,甚至直接还原成金属Ni和Fe;CO-H2混合气... 研究CO和H2气体还原Fe2NiO4的热力学过程和分解特征,探讨气体组成和温度对Fe2NiO4分解行为和还原产物的影响。结果表明,CO和H2气体能够将Fe2NiO4还原为镍氧化物和铁氧化物,以及铁氧化物逐级还原,甚至直接还原成金属Ni和Fe;CO-H2混合气体还原Fe2NiO4过程失重率随混合气体中H2含量和温度发生明显变化,当温度<820℃时,CO的还原能力比H2强,失重率随着混合气体中H2含量的增加而逐渐减小;当温度>820℃时,H2的还原能力比CO强,失重率随混合气体中H2含量的增加而逐渐增大;若将Fe2NiO4完全还原为金属Ni和Fe,所需混合气体量至少为理论值的4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_(2)NiO_(4) 不锈钢粉尘 还原反应 气体还原 分解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属钼-氧化物金属陶瓷高温导电性能
3
作者 齐素慈 李建朝 许继芳 《粉末冶金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572-576,共5页
以Mo-ZrO_(2)、Mo-SiO_(2)和Mo-Al_(2)O_(3)金属陶瓷为研究对象,基于通用有效介质方程建立金属陶瓷的电导率模型,分析温度、氧化物类型、相对密度等因素对其电导率的影响,并利用实验进行验证。结果表明,三种金属陶瓷电导率的氧化物临界... 以Mo-ZrO_(2)、Mo-SiO_(2)和Mo-Al_(2)O_(3)金属陶瓷为研究对象,基于通用有效介质方程建立金属陶瓷的电导率模型,分析温度、氧化物类型、相对密度等因素对其电导率的影响,并利用实验进行验证。结果表明,三种金属陶瓷电导率的氧化物临界体积分数分别为0.249,0.095和0.145,临界指数分别为2.52,3.20和2.90。电导率模型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吻合程度较好。当陶瓷相体积分数较低时,呈现电子电导的温阻特性;当陶瓷相体积分数较高时,呈现离子电导的温阻特性。金属钼-氧化物金属陶瓷高温导体材料中氧化物体积分数不宜超过0.6。氧化物类型对金属陶瓷的导电性能影响较小,相对密度或孔隙度对金属陶瓷电导率影响较大,相对电导率随着相对密度的降低而急剧减小,相对密度值以大于0.95为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钼基金属陶瓷 电导率 数值模拟 氧化物 相对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Q235钢水下湿法手工自蔓延焊接探索性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李志尊 孙立明 +1 位作者 韩校粉 韩凤起 《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65-70,共6页
针对水下应急焊接需求,开展水下湿法手工自蔓延焊接试验,研究燃烧型焊条在水中燃烧的特点和焊接质量。结果表明:燃烧型焊条在水中能自维持燃烧反应,但焊接热量和熔池温度明显降低,冷却速度明显高于陆地焊接,水下手工自蔓延焊接易出现焊... 针对水下应急焊接需求,开展水下湿法手工自蔓延焊接试验,研究燃烧型焊条在水中燃烧的特点和焊接质量。结果表明:燃烧型焊条在水中能自维持燃烧反应,但焊接热量和熔池温度明显降低,冷却速度明显高于陆地焊接,水下手工自蔓延焊接易出现焊偏、焊缝不连续、无法焊透等现象及夹杂、气孔等缺陷,金属熔敷率明显低于陆地焊接;水下焊接焊缝合金显微组织与陆地焊接相同,以α-Cu固溶体为基体,其上有序分布块状富Fe第二相,但析出相较细小、分散,且存在较多微观气孔和夹杂,熔敷金属中扩散氢含量明显高于陆地焊接;水下湿法手工自蔓延焊接具有可行性,但必须满足反应热量高、保护熔池、减缓熔池和焊缝冷却等基本要求,并克服盲焊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下湿法焊接 自蔓延焊接 燃烧型焊条 Q235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