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t-BA共聚物玻璃化温度与转化率的关系 被引量:4
1
作者 李连杰 赵冬梅 +3 位作者 甘泉瑛 骈岩杰 孙帅龙 刘国栋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82-84,共3页
用溶液聚合的方法在不同投料比下合成了不同转化率的苯乙烯-丙烯酸丁酯无规共聚物,低转化率下共聚物的组成用1H-NMR测定,聚合物的玻璃化温度(Tg)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测量。采用非线性最小二乘法(NLLS)计算得到单体的竞聚率rSt=0.831,r... 用溶液聚合的方法在不同投料比下合成了不同转化率的苯乙烯-丙烯酸丁酯无规共聚物,低转化率下共聚物的组成用1H-NMR测定,聚合物的玻璃化温度(Tg)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测量。采用非线性最小二乘法(NLLS)计算得到单体的竞聚率rSt=0.831,rBA=0.187,不同转化率瞬时共聚物含量由竞聚率、投料比计算,Tg用前期提出的共聚物Tg-组成关系方程计算,累计产品的Tg由瞬时共聚物Tg用Fox公式加和而得,按此种方法预测的St-BA共聚物Tg-转化率关系与实验结果基本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聚物 玻璃化温度 转化率 组成 序列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氟硅改性丙烯酸酯的合成及光固化性能 被引量:8
2
作者 陈雪 李云庆 王家喜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16-19,共4页
利用硅氢加成反应,成功合成出有机硅、氟改性的丙烯酸酯,用核磁共振(1H-NMR)跟踪反应进程并表征产物结构,以实时红外光谱(RT-IR)研究了两种产物的光聚合动力学性质。结果表明,Si-H键转化率高,光聚合速率和最终转化率高。研究了硅、氟含... 利用硅氢加成反应,成功合成出有机硅、氟改性的丙烯酸酯,用核磁共振(1H-NMR)跟踪反应进程并表征产物结构,以实时红外光谱(RT-IR)研究了两种产物的光聚合动力学性质。结果表明,Si-H键转化率高,光聚合速率和最终转化率高。研究了硅、氟含量对固化膜水接触角、表面能、吸水性以及热性能的影响。光固化膜的吸水率随含氢硅油含量和全氟单体含量的增加而下降。含氢硅油的质量分数为10.86%,全氟单体的质量分数为0.96%时所得光固化单体固化后的膜具有最佳性价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外光固化 含氢硅油 全氟烷基乙基丙烯酸酯 硅氢加成 低表面能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丁氧基封端聚醚高效减水剂的合成及性能 被引量:2
3
作者 张福强 刘锶錡 +2 位作者 李志强 张洪起 梁再一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34-36,共3页
通过酯交换合成了不同分子量的丁氧基聚氧乙烯甲基丙烯酸酯(BPEGMA),并通过水溶液调节共聚合方法制备了丁氧基聚氧乙烯甲基丙烯酸酯/丙烯酸/甲基丙烯酸/2-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磺酸(BPEGMA/AA/MAA/AMPS)多元共聚物。用红外光谱(FT-IR)表... 通过酯交换合成了不同分子量的丁氧基聚氧乙烯甲基丙烯酸酯(BPEGMA),并通过水溶液调节共聚合方法制备了丁氧基聚氧乙烯甲基丙烯酸酯/丙烯酸/甲基丙烯酸/2-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磺酸(BPEGMA/AA/MAA/AMPS)多元共聚物。用红外光谱(FT-IR)表征了共聚物的分子结构,详细研究了聚乙二醇(PEG)支链长度、BPEGMA用量、AMPS用量和AA/MAA摩尔比等因素对其分散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该共聚物对水泥具有良好的分散性及分散保持性能,掺量为0.3%,水灰比为0.29时,水泥净浆流动度可达335mm,120min内坍落度基本不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醚 高效减水剂 净浆流动度 分散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熔融温度对β-iPP的结晶行为和晶体形貌的影响 被引量:2
4
作者 张洁 郑德 +3 位作者 梁馨 李景宜 丁会利 曹元良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114-117,共4页
通过差示扫描量热仪和偏光显微镜研究了稀土β成核剂-WBGⅡ对聚丙烯结晶行为和晶体形貌的影响,结果表明,短棒状成核剂WBGⅡ侧表面具有β成核剂作用,由于WBGⅡ的溶解性与成核能力相关,随着熔融温度(Tmelt)逐次升高,同一样品结晶形成的聚... 通过差示扫描量热仪和偏光显微镜研究了稀土β成核剂-WBGⅡ对聚丙烯结晶行为和晶体形貌的影响,结果表明,短棒状成核剂WBGⅡ侧表面具有β成核剂作用,由于WBGⅡ的溶解性与成核能力相关,随着熔融温度(Tmelt)逐次升高,同一样品结晶形成的聚集态结构不同,Tmelt低于230℃时,形成的是针状晶体;Tmelt高于230℃形成花状晶体;随Tmelt不同,在230℃结晶峰的半高宽ΔW、结晶峰的初始斜率Si均发生突变,β晶型相对含量也明显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丙烯 成核剂 熔融温度 结晶行为 晶体形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合物粘弹性中的一个基本问题 被引量:1
5
作者 刘国栋 励杭泉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88-190,共3页
粘弹性是高分子材料的重要性能,但目前通用教材对其本质并未明确,描述也不统一,这不利于对粘弹性概念及外界条件对其影响规律的深入理解,文中认为应该明确粘弹性源于形变的时间依赖性。在外力作用下固体产生弹性形变,液体产生粘性形变,... 粘弹性是高分子材料的重要性能,但目前通用教材对其本质并未明确,描述也不统一,这不利于对粘弹性概念及外界条件对其影响规律的深入理解,文中认为应该明确粘弹性源于形变的时间依赖性。在外力作用下固体产生弹性形变,液体产生粘性形变,弹性形变和粘性形变都表现粘弹性,但是弹性粘弹性和粘性粘弹性不同,随松弛时间延长,弹性粘弹性逐渐偏离理想弹性而体现更多的粘性特征,粘性粘弹性则逐渐偏离理想粘性而体现更多的弹性特征。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温度对线型非晶态聚合物粘弹性的影响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物 粘弹性 松弛时间 凝聚态 力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化学键为加和单元研究MMA-St-AN三元共聚物的玻璃化温度
6
作者 刘国栋 范留彬 +2 位作者 杨永芳 李效军 周月莲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75-178,共4页
以玻璃化转变的热力学理论为基础,假定化学键的刚性能具有加和性,提出了新的三元共聚物的Tg-组成关系方程,方程中包含三元组的物质的量含量以及均聚物、周期共聚物的Tg。方程中周期共聚物poly[ij]和poly[iij]的Tg可以由二元共聚物数据... 以玻璃化转变的热力学理论为基础,假定化学键的刚性能具有加和性,提出了新的三元共聚物的Tg-组成关系方程,方程中包含三元组的物质的量含量以及均聚物、周期共聚物的Tg。方程中周期共聚物poly[ij]和poly[iij]的Tg可以由二元共聚物数据回归求取,新方程中仅剩三个未知参数,即poly[ijik]的Tg,可以通过对三元共聚物Tg数据拟合得到,因此新方程可以方便地应用于三元共聚物Tg-组成-序列关系研究。将新方程用于MMA-St-AN三元共聚物的Tg-组成关系,理论值与实验值十分接近,说明新方程具有很好的适用性。由拟合结果同时预测了目前尚未合成的周期共聚物的Tg,poly[MSMA]、poly[SMSA]和poly[AMAS]的Tg分别为478.5K、353.5K和357.8K。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玻璃化温度 三元共聚物 组成 序列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己内酯/石墨烯的结晶形态及结晶动力学 被引量:1
7
作者 边策 杨永芳 +1 位作者 温建国 刘国栋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46-49,共4页
采用溶液法制备了聚己内酯(PCL)/氧化石墨烯(GO)、PCL/石墨烯(GE)及PCL/接枝石墨烯(gGE)复合材料,采用偏光显微镜(POM)、差示扫描量热仪(DSC)、热重分析仪(TGA)研究了复合材料的结晶形态、等温结晶动力学及耐热分解性。POM结果表明,GO... 采用溶液法制备了聚己内酯(PCL)/氧化石墨烯(GO)、PCL/石墨烯(GE)及PCL/接枝石墨烯(gGE)复合材料,采用偏光显微镜(POM)、差示扫描量热仪(DSC)、热重分析仪(TGA)研究了复合材料的结晶形态、等温结晶动力学及耐热分解性。POM结果表明,GO、GE及gGE的加入能有效地增加PCL的成核密度,使其球晶生长速率增加。DSC结果表明,GO、GE及gGE作为成核剂能有效地加快PCL的结晶速率,当GO和gGE的质量分数为0.2%时,PCL的结晶速率达到最大值。TGA结果表明,PCL的最大失重速率温度为310℃,GO、GE及gGE的质量分数为0.3%时,复合材料的最大失重速率温度分别为320℃、300℃及280℃,GO的加入使PCL的耐热分解性增强,但GE及gGE的加入使PCL的耐热分解性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己内酯 石墨烯 结晶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聚合法合成印刷电路板保护涂料的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高晓哲 解一军 习峥辉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53-255,共3页
采用光聚合法合成丙烯酸酯预聚物,然后在预聚物中加入交联单体、复合光引发剂、活性胺等制备印刷电路板(PCB)保护涂料。研究了本体光聚合的最佳反应时间,讨论了在光聚合条件下预聚物、功能单体、交联剂等对涂膜性能的影响。对光聚合产... 采用光聚合法合成丙烯酸酯预聚物,然后在预聚物中加入交联单体、复合光引发剂、活性胺等制备印刷电路板(PCB)保护涂料。研究了本体光聚合的最佳反应时间,讨论了在光聚合条件下预聚物、功能单体、交联剂等对涂膜性能的影响。对光聚合产物进行了热重分析、红外光谱测试和表征。结果表明,在紫外光照射下的最佳预聚合反应时间为60s,单体转化率可达60%;当构成光敏预聚物的光聚合单体丙烯酸丁酯(BA)∶丙烯酸异冰片酯(IBOA)∶丙烯酸(AA)=6∶4∶1(wt,质量),后期加入的交联单体为18%(wt,质量分数,下同),复合光引发剂为3%,活性胺为2%时,涂料固化后各项性能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外光聚合 丙烯酸酯 预聚物 印制电路板 涂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