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8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马克思主义信仰养成机制和规律探索 被引量:3
1
作者 贾建梅 李延华 贾万森 《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25-31,50,共8页
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理论品质是科学性、实践性、现实性和发展性;其实践价值有指引性、激励性和聚合性。马克思主义信仰养成机制包括三个方面。从内在根据看:一是自觉追求科学和真理;二是渴望满足利益的需求;三是追求幸福的美好未来。从社... 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理论品质是科学性、实践性、现实性和发展性;其实践价值有指引性、激励性和聚合性。马克思主义信仰养成机制包括三个方面。从内在根据看:一是自觉追求科学和真理;二是渴望满足利益的需求;三是追求幸福的美好未来。从社会途径看:一是家庭熏陶习惯养成;二是实践比较选择养成;三是理论研究认同养成;四是社会教育灌输养成。从心理路径看:"知"是信仰的理论确证;"情"是信仰的情感体验;"意"是信仰的保持因素;"行"是信仰的目的归宿。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养成规律是:生活——习染律;学习——认同律;实践——验证律;个体——社会律;层次——发展律。遵循信仰养成规律实施信仰教育,是提高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实效性的重要路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仰教育 马克思主义信仰 信仰养成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创新与主要缺陷 被引量:1
2
作者 杨富斌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21-27,共7页
有机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创新主要表现在,明确提出要以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超越和替代资本主义现代工业文明,中国有可能率先在世界上实现并引领生态文明;明确提出文化嵌入式的马克思主义观,坚持马克思主义应当与时俱进,解决时代提出的问题;生... 有机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创新主要表现在,明确提出要以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超越和替代资本主义现代工业文明,中国有可能率先在世界上实现并引领生态文明;明确提出文化嵌入式的马克思主义观,坚持马克思主义应当与时俱进,解决时代提出的问题;生态文明社会应坚持以共同福祉为目标的经济模式等。其主要理论缺陷则在于自称超越经典马克思主义,宣称经典马克思主义是"现代马克思主义",有独断之嫌且言过其实;仅仅把怀特海过程哲学当作自己的哲学基础有失偏狭,也失去了唯物史观的强力支撑;指责马克思不加修改地接受了黑格尔的决定论历史观,不符合事实;坚持用有机教育等方式取代资本主义私有制,具有明显的乌托邦色彩。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既要借鉴有机马克思主义的合理思想,也要特别注意克服其理论上的严重缺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马克思主义 理论创新 缺陷 科学态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创新思维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3
作者 冯石岗 张琛 《人民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16-117,共2页
大力实施理论创新,把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理论与中国当代社会实践相结合,是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蓬勃发展的有力思想武器。积极开展创新理论指导下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深入挖掘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理论和实践价值,必将为我国的社... 大力实施理论创新,把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理论与中国当代社会实践相结合,是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蓬勃发展的有力思想武器。积极开展创新理论指导下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深入挖掘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理论和实践价值,必将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和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理论 马克思主义 大众化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深层意蕴 被引量:5
4
作者 雷永强 《学术前沿》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91-101,共11页
“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这一论述是对近代以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践经验的历史总结,是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应有之义。面对新时代中国之问,“基本原理”与“传统文化”的结... “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这一论述是对近代以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践经验的历史总结,是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应有之义。面对新时代中国之问,“基本原理”与“传统文化”的结合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提供了现实方案、为增强中华民族文化自信注入了精神活力、为构建中国话语体系赋予了中国特色与中国智慧、为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筑牢文化之基。立足百年大党新的历史方位,必须深入开掘“基本原理”与“传统文化”相结合的深层意蕴,积极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守正创新以及人类文明新形态的构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的美学意蕴及当代启示
5
作者 孙琳琼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12,共9页
通过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批判,马克思剖析了资本主义社会人的整体生存结构,从而把对人类自由解放的研究推进到对作为自由活动之典范的审美活动的考察,由此丰富发展了其哲学思想。具体而言,马克思通过分析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对审美主体能... 通过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批判,马克思剖析了资本主义社会人的整体生存结构,从而把对人类自由解放的研究推进到对作为自由活动之典范的审美活动的考察,由此丰富发展了其哲学思想。具体而言,马克思通过分析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对审美主体能力和客体条件的破坏,揭示出资本主义社会的不合理性;通过追问审美活动的社会现实基础即自由时间的充分运用,揭示出资本主义社会与自由活动的对抗性,寻找到现实政治经济活动与审美自由活动的可通达性和无产阶级自由解放的现实路径。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把握马克思思想的整体性,更好地理解美的理想追求在现实生活中的定位,更好地立足现实创造美好生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批判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审美 人的自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构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当代形态需把握现实性本质 被引量:4
6
作者 孙琳琼 刘子飞 《重庆社会科学》 CSSCI 2018年第3期20-25,共6页
作为科学认识世界的真理力量和创造性改造世界的实践力量的有机统一,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科学真理性和崇高现实性双重特质和理论品格,科学真理性又内蕴于崇高现实性之中。探索和把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本质,必须突破以往对于马克思主... 作为科学认识世界的真理力量和创造性改造世界的实践力量的有机统一,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科学真理性和崇高现实性双重特质和理论品格,科学真理性又内蕴于崇高现实性之中。探索和把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本质,必须突破以往对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传统理解和一般认识,而将理论视阈聚焦于现实性这一维度上来,从而科学认识和准确把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真理力量和实践力量、理论形态和实践形态、历史形态和当代形态这三对基本矛盾及其矛盾双方的相互转化机制,科学把握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当代发展的实践逻辑。这对于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和建构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形态,具有深远历史意义和重要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哲学 现实性 当代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提升中国马克思主义话语体系国际影响力的战略思考 被引量:2
7
作者 张青卫 《重庆社会科学》 CSSCI 2019年第4期5-16,共12页
提升中国马克思主义话语体系的国际影响力,既是世界需要了解中国的客观要求,也是中国需要走向世界的主观诉求,更是提升中国国际话语权的必然需求。提升中国马克思主义话语体系国际影响力绝不能搞"盲人摸象""瞎子探路&qu... 提升中国马克思主义话语体系的国际影响力,既是世界需要了解中国的客观要求,也是中国需要走向世界的主观诉求,更是提升中国国际话语权的必然需求。提升中国马克思主义话语体系国际影响力绝不能搞"盲人摸象""瞎子探路"的那一套,必须找出规律并系统推进,要在源头上坚持理论自信的原则,在过程中坚持平等交流的原则,在结果上坚持求同存异的原则。为此,我们必须着力提升中国马克思主义对国际共同价值观概念的解释力,不断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示范引领作用,努力提高对中国马克思主义世界意义的认识,在讲好中国故事的基础上切实提升中国马克思主义话语体系国际影响力,提高国际话语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马克思主义 话语体系 国际影响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教育背景下大学生线下与线上学习投入比较研究
8
作者 张妍萃 姜汪维 +1 位作者 李厚本 王敬欣 《天津农学院学报》 2025年第2期56-61,共6页
数字教育背景下,线下教学和线上教学已成为高等教育领域中两种重要且并行的教学方式。在不同教学方式下,大学生线下、线上学习投入现状及影响因素值得探究。本研究通过对1945名学生调查发现,大学生线下、线上学习投入处于中等偏上水平,... 数字教育背景下,线下教学和线上教学已成为高等教育领域中两种重要且并行的教学方式。在不同教学方式下,大学生线下、线上学习投入现状及影响因素值得探究。本研究通过对1945名学生调查发现,大学生线下、线上学习投入处于中等偏上水平,且线下学习投入显著高于线上。线下学习投入模式与线上学习投入模式不同;女生在线下学习行为投入,以及线上总学习投入、学习行为投入和学习情感投入等方面均显著优于男生;线下与线上学习的影响因素有相似之处,但也有差异。最后,针对大学生线下与线上学习投入现状及影响因素的差异,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教育 线下 线上 教学方式 学习投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创新发展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路径选择
9
作者 竟辉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82-90,共9页
如何创新发展21世纪马克思主义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过程中所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单从思维方法的整体视角来看,创新发展21世纪马克思主义至少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眼:一是强化问题意识,提升21世纪马克思主义... 如何创新发展21世纪马克思主义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过程中所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单从思维方法的整体视角来看,创新发展21世纪马克思主义至少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眼:一是强化问题意识,提升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内容供给力;二是强化融合意识,提升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话语亲和力;三是强化宣传意识,提升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媒体传播力;四是强化学习意识,提升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人才支撑力;五是强化学科意识,提升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辐射力;六是强化斗争意识,提升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思想竞争力。这些创新发展路径既包含了21世纪马克思主义理论形成所必需的基本要素,又涵盖了21世纪马克思主义实践发展所涉及的主要环节,从而为我们党创新发展21世纪马克思主义提供了方法论遵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1世纪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 中国共产党 创新发展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社会劳动按比例分配理论的现实价值
10
作者 高京平 《理论与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9-22,共4页
马克思社会劳动按比例分配理论是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这一理论从上世纪90年代始,由于种种原因,研究基本停滞。在新形势下,重新认识、运用马克思政治经济学中社会劳动按比例分配的理论,对于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马克思社会劳动按比例分配理论是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这一理论从上世纪90年代始,由于种种原因,研究基本停滞。在新形势下,重新认识、运用马克思政治经济学中社会劳动按比例分配的理论,对于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指导当前经济新常态下供给侧结构有了新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 社会劳动按比例分配 供给侧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程从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的逻辑理路 被引量:3
11
作者 陆静 《中国大学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2-20,34,共10页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程内涵丰富、思想深刻,是引导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情怀、涵养责任担当的关键课程。实现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转化,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程教学过程的关键...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程内涵丰富、思想深刻,是引导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情怀、涵养责任担当的关键课程。实现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转化,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程教学过程的关键环节,对于更好运用党的创新理论铸魂育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只有深入领会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的价值逻辑,全面考察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的现实逻辑,树立科学转化的理念逻辑,构建卓有成效的实践逻辑,才能更好地完成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转化,建设高质量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程 教材体系 教学体系 科学理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化哲学范式与历史唯物主义的当代建构
12
作者 张彤 孙芷琪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5-93,共9页
文化哲学弥补了传统意识哲学的某些缺失,日益得到人们的关注。文化哲学主张直面生活世界,展现出人的自由、生命力、创造力、主动性、矛盾性、想象力等各种特性和一种活生生的形象,揭示了历史发展和社会结构的内在运行机理;它还注意把社... 文化哲学弥补了传统意识哲学的某些缺失,日益得到人们的关注。文化哲学主张直面生活世界,展现出人的自由、生命力、创造力、主动性、矛盾性、想象力等各种特性和一种活生生的形象,揭示了历史发展和社会结构的内在运行机理;它还注意把社会历史的宏观视域和微观视域有机结合起来,从而可以更加深刻地揭示出当代社会现实复杂多样的差异化特质。历史唯物主义是关于现实的人及其历史发展的科学,它持有一种整体的、复杂的、开放的、发展的辩证观点,还是一种处理和解决现实问题的社会分析方法。因此,历史唯物主义与文化哲学的主题不谋而合,充分运用涵盖文化哲学范式的新的当代哲学社会科学理论可以拓展和丰富历史唯物主义的研究视域,这无疑成为建构当代历史唯物主义的重要理论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哲学范式 生活世界 微观视域 历史唯物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层政府信息化建设现状与对策研究——以河北省阳原县为例 被引量:3
13
作者 苏晔 黄浩 +1 位作者 王瑶 常家瑞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3年第24期10158-10160,10174,共4页
为了解决基层政府信息化落后的问题,以河北省阳原县为例,考察县级以下政府信息化建设现状,调查问题、分析原因,提出解决对策。
关键词 基层政府信息化 农村信息化 电子政务 信息通信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阿尔都塞的“总问题”看文化哲学范式的主要特征
14
作者 张彤 于萍 《学术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2-18,177,共8页
阿尔都塞的总问题涉及的是一个思想总体,不仅囊括了思想内容的全部意义内涵,而且包涵了系统性的整体特定结构,正是整体结构使该思想以一种有机的形式相互联结起来,因而确立总问题就是发现思想整体的内在本质结构和基本的解释框架,相当... 阿尔都塞的总问题涉及的是一个思想总体,不仅囊括了思想内容的全部意义内涵,而且包涵了系统性的整体特定结构,正是整体结构使该思想以一种有机的形式相互联结起来,因而确立总问题就是发现思想整体的内在本质结构和基本的解释框架,相当于库恩的范式。马克思、韦伯、梅洛-庞蒂、许茨等思想家在思考社会科学独特性的过程中都在建构一种新的社会科学范式。文化哲学突破了意识哲学的樊篱,拓展了传统哲学的研究边界,开辟了新的研究领域,建立了一个关于人性研究的新的总问题,丰富和深化了对哲学的自我理解,因而文化哲学集中代表了当代社会科学研究新范式的总体性特征。从范式上理解文化哲学,实现由意识哲学向文化哲学转换的理论自觉,从多个层面、多个学科发掘代表文化哲学范式基本特征的理论资源,有助于推进向当代文化哲学的范式转换。把握整体性的特定结构、回归生活世界的主题、注重宏观视域与微观视域的有机结合成为探索文化哲学范式主要特征的理论尝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都塞 总问题 文化哲学范式 整体结构 生活世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北省生态文明及其协调度的时空分异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冯石岗 张琛 崔毅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364-369,375,共7页
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文章结合国内外生态文明研究成果,运用层次分析法确立指标,构建了包含28个指标的河北省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指标体系。从生态质量、经济和谐、社会发展、制度保障4个领域,对河北省... 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文章结合国内外生态文明研究成果,运用层次分析法确立指标,构建了包含28个指标的河北省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指标体系。从生态质量、经济和谐、社会发展、制度保障4个领域,对河北省生态文明建设进行了分析。运用离差系数原理构建河北省生态文明协调度评价模型,对河北省生态文明指数及其协调度进行测算,并对其时空分异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2010—2016年河北省生态文明建设水平呈稳步上升的趋势,生态文明建设指数从0.484增长到0.548,其中社会发展领域的提升最为明显;生态文明协调度整体为0.6~0.8,属于初级协调和良好协调阶段,总体呈上升趋势,但存在一定的波动变化。社会发展和保障体系是主要支撑子系统,构成支撑河北省生态文明的"两翼",而社会和谐与生态质量虽有所增长,但有待加强;河北省生态文明建设指数各市差异较大,且其空间分布也不平衡。总体呈现中部高,四周低的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文明 协调度 时空分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世纪中国理性主义哲学的重建——以梁漱溟、冯友兰、牟宗三的“理性”观念为中心 被引量:1
16
作者 李洪卫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21-26,共6页
20世纪新儒学的创获是全方位的,尤以哲学的建树为最,其中理性主义的重建是最重要的一环。本文着重于呈现现代儒学家是如何将理、理性与传统的心整合到一起的。梁漱溟的理性概念最富有想象力,他直接将西方的理性概念嫁接到心学上,提出理... 20世纪新儒学的创获是全方位的,尤以哲学的建树为最,其中理性主义的重建是最重要的一环。本文着重于呈现现代儒学家是如何将理、理性与传统的心整合到一起的。梁漱溟的理性概念最富有想象力,他直接将西方的理性概念嫁接到心学上,提出理性、理智、情理等概念,开辟了中国现代哲学"理性"概念创立的先河。冯友兰与牟宗三则各自以理为中心和以心为中心,试图将心、理二者统一起来,将普遍性与个体性、自由统一起来,这是20世纪中国理性主义的特色,也是我们以后需要继续致力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性 天民 普遍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维尔默对阿多诺审美现代性方案的重构及启示
17
作者 孙琳琼 《求是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0-28,共9页
法兰克福学派早期思想家对工具理性的批判蕴含精神跃迁的意向,这种意向体现为本雅明以弥赛亚精神对抗工具理性,也体现为阿多诺以艺术模仿持存真理。维尔默指认两种路径作为“审美主义“和”弥赛亚主义”的虚假二难选择,并以后形而上学... 法兰克福学派早期思想家对工具理性的批判蕴含精神跃迁的意向,这种意向体现为本雅明以弥赛亚精神对抗工具理性,也体现为阿多诺以艺术模仿持存真理。维尔默指认两种路径作为“审美主义“和”弥赛亚主义”的虚假二难选择,并以后形而上学现代性方案重点重构了阿多诺的审美现代性方案。维尔默通过真理观转型将阿多诺“艺术展现非和解世界”转化为交往性艺术真理,强调主体间对话实现真理性内容;通过理性范式整合打破审美理性垄断,主张科学、伦理、审美等多元理性平等共生,形成复调而非对抗的理性星丛。在实践层面,推动大众文化民主潜能释放,使艺术从精英堡垒转向公共领域;在理论层面,以“视角阐释”替代线性对抗,既保留阿多诺“非同一性”批判精髓,又通过承认启蒙价值与吸纳后现代差异诉求,构建开放包容的现代性形态,为全球化文化冲突提供非暴力整合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尔默 审美现代性 审美主义 弥赛亚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代中国工业化的道义困境与克服--基于政治文化视角的分析
18
作者 郑亚男 葛荃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26-132,共7页
现代工业生产是作为维护传统道义原则的工具而被洋务派引入中国的,可是历史嘲弄了企图用现代工业文明守住传统统治秩序的人们。传统道义原则在与现代工商业旷日持久的博弈中败下阵来,而现代工商业同样无法彻底改变中国特有的文化类型。... 现代工业生产是作为维护传统道义原则的工具而被洋务派引入中国的,可是历史嘲弄了企图用现代工业文明守住传统统治秩序的人们。传统道义原则在与现代工商业旷日持久的博弈中败下阵来,而现代工商业同样无法彻底改变中国特有的文化类型。走出近代中国工业化的道义困境,只能在双方的碰撞中创造中国式的工业文明。中国共产党基于中国国情,从不同历史阶段的具体条件出发,正在引领中国人逐步克服工业化进程中的道义困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化 道义困境 现代工商业 传统农业 “中国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革开放初期高校党员队伍建设的历史考察及现实启示
19
作者 朱孟光 程文昕 秦宁波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4-28,共5页
以青年和知识分子为重点的高校党员队伍建设是高校党建的基础性工程。总结改革开放初期社会“大环境”与高校校园“小环境”相互激荡碰撞的特定背景下高校党员队伍建设的经验对新时代极具现实启示,即要始终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战略高... 以青年和知识分子为重点的高校党员队伍建设是高校党建的基础性工程。总结改革开放初期社会“大环境”与高校校园“小环境”相互激荡碰撞的特定背景下高校党员队伍建设的经验对新时代极具现实启示,即要始终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战略高度把握高校党员队伍建设的基础性作用,坚持不懈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党员头脑,坚持从严做好党员发展和管理监督,注重发挥高校党支部在党员教育管理中的主体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革开放初期 高校党建 党员队伍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财富精神:当前大学精神建设的重要使命
20
作者 刘永春 郑亚男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51-154,共4页
大学是现代社会的大脑和精神高地,大学精神是现代社会时代精神的旗帜和承载主体。近代以来,中国在完成了政治革命之后,又在进行着一场"财富革命"。财富中国需要财富精神的指导。从大学精神的社会责任出发,树立"以人为本&... 大学是现代社会的大脑和精神高地,大学精神是现代社会时代精神的旗帜和承载主体。近代以来,中国在完成了政治革命之后,又在进行着一场"财富革命"。财富中国需要财富精神的指导。从大学精神的社会责任出发,树立"以人为本"的财富价值理念,建构"仰望星空"的财富精神,是大学精神建设的时代命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精神 财富精神 财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