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55篇文章
< 1 2 2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虚实结合分层递进的电子信息工程实验体系建设 被引量:20
1
作者 周亚同 武一 +1 位作者 常和玲 马杰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93-96,共4页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现有的实操型实验分为基础型、拓展型、综合型和创新型等4个逐步递进的层次。这种"分层递进"的传统实验教学体系具有设备费用昂高、损耗大、污染严重等固有弱点。为此提出将实操型实验与虚拟仿真实验相结合,...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现有的实操型实验分为基础型、拓展型、综合型和创新型等4个逐步递进的层次。这种"分层递进"的传统实验教学体系具有设备费用昂高、损耗大、污染严重等固有弱点。为此提出将实操型实验与虚拟仿真实验相结合,通过研制开发和引进购置虚拟仿真实验模块,构建"虚实结合、分层递进"的全新实验教学体系,达到这两种实验室教学模式优势互补的目的。并给出两个虚实结合的实验教学案例,以此展示新教学体系的优势。新实验教学体系将现代科技与传统教学相融合,既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分析创新能力,又提高了实验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效率,对工科专业实验教学研究有一定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信息工程 虚实结合 分层递进 实验平台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材料吸波体的深度学习预测模型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马靖男 王蒙军 +1 位作者 郑宏兴 李尔平 《电波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94-502,共9页
提出了一种基于深度神经网络(deep neural network,DNN)的预测方法,通过学习数据到数据的映射关系,构建了一个复杂的拟合函数反映结构参数与电磁响应中潜在的物理规律,经过训练后的神经网络可以用输入参数快速预测超材料吸波体(metamate... 提出了一种基于深度神经网络(deep neural network,DNN)的预测方法,通过学习数据到数据的映射关系,构建了一个复杂的拟合函数反映结构参数与电磁响应中潜在的物理规律,经过训练后的神经网络可以用输入参数快速预测超材料吸波体(metamaterial absorber,MMA)单元结构在工作频率的最大吸收率。深入讨论了DNN模型中关键参数的影响,以获得最小预测误差。该网络模型训练完成后,预测时间为毫秒量级,可以有效节省存储空间,平均相对误差仅3.66%。通过对4组参数的MMA单元结构进行对照实验,能够快速、准确地获取预测值,结果与全波仿真结果一致,验证了该预测方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与基线模型预测方案进行对比发现,所提出的预测方案能够实现低误差预测,还具有低训练成本的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度神经网络(DNN) 电磁干扰(EMI) 超材料吸波体(MMA) 机器学习(ML) 吸收率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通信工程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构建及管理 被引量:25
3
作者 武一 周亚同 +2 位作者 张雯 张保敬 徐晓辉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218-222,共5页
针对当前高校通信工程专业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改革形势,首先论述构建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的必要性;然后介绍河北工业大学通信工程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的主体框架与层次,并以高频电子线路、数字图像处理、光纤通信等课程为例,详细... 针对当前高校通信工程专业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改革形势,首先论述构建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的必要性;然后介绍河北工业大学通信工程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的主体框架与层次,并以高频电子线路、数字图像处理、光纤通信等课程为例,详细剖析一些典型虚拟仿真实验的内容、功能和效果;最后阐述在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管理制度建设方面的一些经验和体会。通信工程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的建设,丰富了本专业的实验结构体系,提升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学习兴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信工程 虚拟仿真 实验教学中心 实践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地光频梳校准方法实验研究
4
作者 席文飞 孟飞 +8 位作者 林百科 苏亚北 薛潇博 赵耀 高业胜 曹士英 林弋戈 郎利影 方占军 《计量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59-266,共8页
为实现异地校准光频梳,提出了利用1台稳频激光器作为传递标准器的校准方法并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首先利用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的标准光频梳,标定了传递激光器的频率均值为194369489387885 Hz,相对扩展不确定度为1.03×10^(-13)(k=2)... 为实现异地校准光频梳,提出了利用1台稳频激光器作为传递标准器的校准方法并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首先利用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的标准光频梳,标定了传递激光器的频率均值为194369489387885 Hz,相对扩展不确定度为1.03×10^(-13)(k=2),平均秒级稳定度为1.7×10^(-13)。该实验持续一年半时间,并经过数次长途搬运。在此基础上,实验通过传递激光器分别对2台异地光频梳进行了校准,其中使用参考到氢钟的光频梳测量均值为194369489387827 Hz,相对扩展不确定度为3.2×10^(-13)(k=2),校准值为+58 Hz,平均秒级稳定度为2.0×10^(-13);使用参考至铷钟的光频梳测量均值为194369489388579 Hz,相对扩展不确定度为5.8×10^(-11)(k=2),校准值为-694 Hz,平均秒级稳定度为4.5×10^(-12)。此研究为参考到微波频率标准上的光频梳远程校准提供了新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量学 绝对频率测量 光频梳 远程校准 稳频激光器 光频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乙烯醇对单晶硅精抛的影响
5
作者 王雪洁 王辰伟 +4 位作者 罗翀 周建伟 陈志博 杨啸 刘德正 《润滑与密封》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44-150,共7页
针对单晶硅精抛后存在沾污等缺陷,目前采用的高分子聚合物添加剂存在泡沫多或是大幅度影响去除速率等问题,选取高分子聚合物聚乙烯醇(polyvinyl alcohol,PVA)作为抛光液添加剂。在SiO_(2)磨料质量分数为0.5%且抛光液pH为10.5的条件下,... 针对单晶硅精抛后存在沾污等缺陷,目前采用的高分子聚合物添加剂存在泡沫多或是大幅度影响去除速率等问题,选取高分子聚合物聚乙烯醇(polyvinyl alcohol,PVA)作为抛光液添加剂。在SiO_(2)磨料质量分数为0.5%且抛光液pH为10.5的条件下,研究不同质量分数的PVA对单晶硅(Si)精抛的影响,并通过拉曼光谱、XPS分析PVA的吸附方式及其作用机制。大颗粒粒度仪、接触角测量仪以及AFM和SEM分析结果表明,单晶硅精抛光液中加入PVA可以提高抛光液的润湿性,降低硅表面的颗粒沾污,提高抛光后的表面质量;拉曼光谱、XPS表征结果表明,抛光液中加入PVA会生成更多的Si-OH,保护了Si表面,减少了Si表面的颗粒数量,改善了硅表面的表面质量;在单晶硅精抛光液中加入PVA,可以满足集成电路单晶硅CMP精抛的去除速率的要求,并且能够大幅降低硅表面的颗粒沾污;当PVA质量分数为0.15%时,单晶硅精抛的去除速率为210 nm/min且抛光后的表面颗粒数量下降95%以上,具有较好的表面质量(Sq=0.326 n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晶硅 化学机械抛光 颗粒沾污 表面质量 去除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椰油酰胺丙基甜菜碱对多晶硅栅极化学机械平坦化的影响
6
作者 刘德正 周建伟 +5 位作者 罗翀 王辰伟 王雪洁 张国林 田雨暄 孙纪元 《润滑与密封》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50-157,共8页
为提高多晶硅化学机械抛光(CMP)过程中对SiO_(2)和Si_(3)N_(4)的去除速率选择比,通过抛光实验、接触角分析、XPS光电子能谱分析和AFM测试等手段,分析了椰油酰胺丙基甜菜碱(CAB)对多晶硅CMP的影响。结果表明:CAB的加入降低了抛光过程中... 为提高多晶硅化学机械抛光(CMP)过程中对SiO_(2)和Si_(3)N_(4)的去除速率选择比,通过抛光实验、接触角分析、XPS光电子能谱分析和AFM测试等手段,分析了椰油酰胺丙基甜菜碱(CAB)对多晶硅CMP的影响。结果表明:CAB的加入降低了抛光过程中的温度和摩擦力;当CAB质量分数为0.03%时,多晶硅去除速率降低至151.5 nm/min,降幅约为15.8%,但CAB提高了抛光液的润湿性,使多晶硅CMP后的表面粗糙度降至0.93 nm;在碱性条件下,由于多晶硅、二氧化硅、氮化硅表面ζ电位的差异,CAB通过氢键优先吸附在SiO_(2)和Si_(3)N_(4)表面,从而将二者的去除速率抑制至1 nm/min左右,此时多晶硅对SiO_(2)和Si_(3)N_(4)的去除速率选择比均达到120∶1以上,满足了实际生产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椰油酰胺丙基甜菜碱 多晶硅 二氧化硅 氮化硅 化学机械抛光 选择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脂肪醇聚氧乙烯醚对铝栅CMP中铝和多晶硅去除速率选择比的影响
7
作者 曹钰伟 王胜利 +5 位作者 罗翀 王辰伟 张国林 梁斌 杨云点 盛媛慧 《润滑与密封》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3-79,共7页
为了提高高K金属栅结构(HKMG)化学机械拋光(CMP)中铝和多晶硅去除速率选择比,研究酸性环境下(pH=5)非离子表面活性剂脂肪醇聚氧乙烯醚(AEO9)对铝和多晶硅去除速率选择比的影响,并探究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AEO9质量分数为0.01%时,铝和... 为了提高高K金属栅结构(HKMG)化学机械拋光(CMP)中铝和多晶硅去除速率选择比,研究酸性环境下(pH=5)非离子表面活性剂脂肪醇聚氧乙烯醚(AEO9)对铝和多晶硅去除速率选择比的影响,并探究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AEO9质量分数为0.01%时,铝和多晶硅的速率选择比最高,达到了3.8,并且改善了铝和多晶硅的CMP后的表面质量,表面粗糙度分别为0.756、0.324 nm。电化学、XPS、接触角、表面张力表征结果表明,表面活性剂AEO9可以在被抛材料Al和多晶硅晶圆表面形成致密的吸附膜,从而通过影响抛光中的机械摩擦作用和化学作用,使抛光材料去除速率减小,并减小了Al和多晶硅晶圆表面的粗糙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K金属栅结构 化学机械拋光 脂肪醇聚氧乙烯醚 去除速率 多晶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通信工程专业实验室建设与探索 被引量:4
8
作者 周亚同 郝茜茜 +1 位作者 王霞 池越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17-220,231,共5页
以河北工业大学通信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与实践教学经验为基础,结合该校通信工程专业的发展现状,分析了现有专业实验室的不足,阐述了建设通信工程专业实验室的必要性。在此基础上,详细介绍了该校通信工程专业实验室的总体建设框架及具... 以河北工业大学通信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与实践教学经验为基础,结合该校通信工程专业的发展现状,分析了现有专业实验室的不足,阐述了建设通信工程专业实验室的必要性。在此基础上,详细介绍了该校通信工程专业实验室的总体建设框架及具体建设方案,并对专业实验室的管理提出了几点建设性意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信工程 专业实验室 建设方案 管理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 Net:融合CNN和Transformer的遥感图像变化检测模型
9
作者 武一 贠世林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9-60,共12页
双时相遥感图像由于拍摄时间、角度和传感器等因素会产生各种伪变化,同时存在一些不感兴趣的变化,变化的位置通常与周边其他物体相关,采用全卷积神经网络会丢失长程信息.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一种融合CNN(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s)... 双时相遥感图像由于拍摄时间、角度和传感器等因素会产生各种伪变化,同时存在一些不感兴趣的变化,变化的位置通常与周边其他物体相关,采用全卷积神经网络会丢失长程信息.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一种融合CNN(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s)和Transformer的网络(C-T Net)模型.整体网络结构分为深度特征提取部分和检测头部分:网络主干部分将CNN和Swin Transformer相结合,设计融合模块Cto-T、T-to-C以聚合信息;检测头部分利用Transformer编码、解码,获得精细化的特征图以进行变化区域的判别.与多个变化检测模型相比,在LEVIR-CD数据集和WHU-CD数据集上F1_1(90.63%、86.24%)和PIoU_1(82.87%、75.81%)均为最高,在两个数据集上的结果表明,无论是可视化结果还是数据指标,与现有的方法相比,该模型具有一定的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时相 变化检测 卷积神经网络 转换器 特征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深度学习的深海天然气水合物开采立管非线性振动预测模型
10
作者 郭晓强 李莹伟 +3 位作者 李琦 吕俊霖 杨恪伦 李欣业 《振动与冲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1期80-91,共12页
针对复杂环境下深海水合物开采立管传统振动力学模型预测结果精度低的问题,利用基于深度学习的长短期记忆(long short-term memory,LSTM)网络,建立了深海水合物开采立管的三维振动预测模型,该模型可以借助现场获得的开采立管振动数据进... 针对复杂环境下深海水合物开采立管传统振动力学模型预测结果精度低的问题,利用基于深度学习的长短期记忆(long short-term memory,LSTM)网络,建立了深海水合物开采立管的三维振动预测模型,该模型可以借助现场获得的开采立管振动数据进行训练,实现对开采立管后期振动响应的提前预测。采用相似原理,研发了内外流激励下开采立管振动模拟试验系统,构建了试验数据集。采用所提出的深度学习模型,对多因素影响的立管顺流向及横流向振动位移进行预测,将预测结果和试验测试数据对比,决定系数(R2)达到99%,验证了预测模型的正确性。此外,为了进一步验证该模型可以实现深海开采立管的振动预测,采用能量法和哈密顿原理,建立了深海水合物开采立管气-液-固三相流致振动理论模型,将后期预测结果与理论模型计算结果进行比较,决定系数(R2)达到94.59%,进一步验证了深海水合物开采立管振动深度学习预测模型的有效性。研究成果为智能油田的建设提供了模型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度学习 深海天然气水合物 开采立管 长短期记忆网络 振动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残差神经网络的无人机射频信号识别 被引量:1
11
作者 边芮琪 高振斌 +1 位作者 晏行伟 孙丽婷 《电光与控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86-93,共8页
为了更准确地检测和识别黑飞无人机,需要在低信噪比(SNR)条件下对无人机射频信号进行检测和识别。针对无人机射频信号在低信噪比情况下的识别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残差神经网络的无人机射频信号识别方法。首先,使用短时傅里叶变换将... 为了更准确地检测和识别黑飞无人机,需要在低信噪比(SNR)条件下对无人机射频信号进行检测和识别。针对无人机射频信号在低信噪比情况下的识别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残差神经网络的无人机射频信号识别方法。首先,使用短时傅里叶变换将无人机信号转化为二维时频图像,作为神经网络的输入;然后,搭建改进的ResNet18,引入通道注意力机制和空间注意力机制,并且采用正则化策略和自适应调整策略,提高在低信噪比条件下无人机射频信号的识别准确率。实验结果表明,在信噪比为-15 dB时,该模型对16类无人机射频信号的识别准确率达到0.9062,相比ResNet18网络提升了0.0740,且性能优于EfficientNet、MobileNetv2、GoogLeNet等网络模型方法,在实际噪声条件下性能也有所提升,具有较好的噪声鲁棒性与抗混淆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号识别 短时傅里叶变换 ResNet18 注意力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钙钛矿材料的太赫兹频率可调编码超表面研究
12
作者 李依凡 杨贺 +6 位作者 杨睿 贾一鸣 胡家敏 娄存广 于宇 刘秀玲 姚建铨 《红外与毫米波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9-65,共7页
太赫兹波因其低能性、高透过性、抗干扰能力强、指纹性等独特特性,在探测、成像、雷达、军事防御等领域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得到了国内外学者的高度重视。但高成本和高损耗仍然是制约太赫兹调控发展的重要因素。钙钛矿材料具有... 太赫兹波因其低能性、高透过性、抗干扰能力强、指纹性等独特特性,在探测、成像、雷达、军事防御等领域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得到了国内外学者的高度重视。但高成本和高损耗仍然是制约太赫兹调控发展的重要因素。钙钛矿材料具有优异的光电学特性,且制备工艺简单,可大批量生产,成为制备太赫兹探测器最有潜力的材料之一。此外,钙钛矿易于调节的特性弥补了超表面难以调节的缺陷,满足了可调谐超表面的需求。将这两者结合起来,可以在光场下有效地调控太赫兹。本文设计了两种编码超表面,由有机-无机杂化钙钛矿CH_(3)NH_(3)PbI_(3)、聚酰亚胺和铝组成,并通过光场控制分别改变两种结构的工作频率,将结果与理论计算进行对比验证其效果。第一种结构可以通过光场调控,在宽带工作频率和高效工作效率之间选取。第二种结构仅工作在0.1 THz,可以通过光改变相位,使得原有结构相位出现反转,从而控制波束反射方向。在此基础上我们制备了器件并进行了验证。本文一定程度上填补了编码超表面在光场调控领域下的空白,为后续研究提供了一种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赫兹 钙钛矿 编码超表面 光场调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集成电路CMP中金属腐蚀复配缓蚀剂的研究进展
13
作者 武峥 牛新环 +4 位作者 何潮 董常鑫 李鑫杰 胡槟 李佳辉 《半导体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9,共9页
在化学机械抛光(CMP)过程中,集成电路金属多层布线因受抛光液中化学试剂的腐蚀而经常导致表面缺陷的出现。将两种及以上能够产生协同缓蚀效果的化学试剂复配可以得到较单一试剂更强的缓蚀性能。介绍了多试剂协同腐蚀抑制的机理,总结了... 在化学机械抛光(CMP)过程中,集成电路金属多层布线因受抛光液中化学试剂的腐蚀而经常导致表面缺陷的出现。将两种及以上能够产生协同缓蚀效果的化学试剂复配可以得到较单一试剂更强的缓蚀性能。介绍了多试剂协同腐蚀抑制的机理,总结了国内外多试剂协同中两种缓蚀剂、表面活性剂与缓蚀剂、两种表面活性剂的复配协同在集成电路CMP金属腐蚀抑制应用中的研究进展,并延伸到碳钢金属等防腐领域,最后对CMP领域中多试剂协同抑制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缓蚀剂 表面活性剂 化学机械抛光(CMP) 协同作用 金属腐蚀抑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载非均匀超表面的车载卫星通信透明天线阵列
14
作者 王霞 张翔宇 高建 《无线电通信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78-687,共10页
为满足车载卫星通信的需求,提出了一种适用于车窗玻璃的透明超表面天线阵列。与传统超表面天线阵列相比,该阵列通过在微带贴片天线上加载非均匀超表面,利用其极化转换特性与多模谐振特性,显著提升了带宽并提高了增益性能。设计了一分四... 为满足车载卫星通信的需求,提出了一种适用于车窗玻璃的透明超表面天线阵列。与传统超表面天线阵列相比,该阵列通过在微带贴片天线上加载非均匀超表面,利用其极化转换特性与多模谐振特性,显著提升了带宽并提高了增益性能。设计了一分四顺序旋转馈电网络,与超表面天线结合构建了2×2天线阵列,分析了阵元间距与阵面弯曲对天线阵列性能产生的影响。该阵列利用微铜网作为导体,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oly Ethylene Terephthalate,PET)为基底加工制备,仿真与实验结果表明,天线阵列的阻抗与轴比(Axial Ratio,AR)带宽分别为1.74~2.31 GHz与1.89~2.31 GHz,频段内增益峰值为13.1 dBi,阵面弯曲后阵列性能仍满足S波段卫星通信需求。所提天线阵列具有高增益、圆极化(Circular Polarization,CP)、透明性与共形性的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载天线 卫星通信 透明天线 天线阵列 超表面天线 非均匀超表面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完全互补码的OFDM射频隐身信号设计
15
作者 杨彦端 李琦 +1 位作者 韩壮志 刘光霞 《兵器装备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64-72,共9页
为了提高雷达射频隐身信号的抗截获性能,提出了完全互补码与OFDM技术相结合的方法,利用构造的完全互补码设计了一种新型OFDM射频隐身信号,采用单路和多路结构进一步提升隐身信号性能,分析了信号的相关特性、功率谱以及模糊函数,之后引入... 为了提高雷达射频隐身信号的抗截获性能,提出了完全互补码与OFDM技术相结合的方法,利用构造的完全互补码设计了一种新型OFDM射频隐身信号,采用单路和多路结构进一步提升隐身信号性能,分析了信号的相关特性、功率谱以及模糊函数,之后引入ESPRIT算法,解决了隐身信号在低信噪比条件下对目标距离和速度参数的探测问题。仿真结果表明,构造的完全互补码具有理想相关性能和良好多普勒频移特性,可以很好的满足雷达信号的设计要求;设计的隐身信号峰均功率比上限为3 dB,自相关PSL为-37.7599 dB,ISL为-28.5878 dB,平均功率为-50.9462 dB,模糊函数近似为“图钉型”,对目标参数探测误差低于1%;与其他OFDM信号相比,该信号不仅具有良好的低截获性和抗识别性,而且能够实现对目标参数的精准探测,具有较强的工程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射频隐身信号 完全互补码 正交频分复用 模糊函数 ESPRIT算法 相关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共形弱条件稳定时域有限差分法在色散介质中的应用
16
作者 武岳 马朝轶 +3 位作者 邢浩然 范超 王蒙军 郑宏兴 《电波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48-456,共9页
针对仿真目标中含有不规则形状贴片的情况,为实现更加高效、精确的计算,提出了一种基于辅助微分方程(auxiliary differential equation,ADE)的弱条件稳定时域有限差分(finite-difference time-domain,FDTD)法。从麦克斯韦方程组时域旋... 针对仿真目标中含有不规则形状贴片的情况,为实现更加高效、精确的计算,提出了一种基于辅助微分方程(auxiliary differential equation,ADE)的弱条件稳定时域有限差分(finite-difference time-domain,FDTD)法。从麦克斯韦方程组时域旋度方程出发,推导了基于ADE的弱条件稳定FDTD法中引入共形技术的迭代公式并加以编程实现,同时验证了所提出方法的精度和稳定性,并将其应用于宽带极化转换器的仿真。结果表明:稳定性条件和内存占用量基本不受影响,在9.9~16.6 GHz频段内,极化转换率大于90%的相对带宽可达到48.4%;相比色散介质中的弱条件稳定方法和共形方法,该方法明显提高了计算的精确度和效率,满足实际工程仿真需求。本文方法作为一种弱条件稳定方法,适合仿真单个方向具有精细结构的对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域有限差分(FDTD)法 辅助微分方程(ADE) 弱条件稳定 共形技术 极化转换表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BERT的语义增强中文文本自动摘要研究
17
作者 盖泽超 池越 周亚同 《中文信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10-119,共10页
目前,基于BERT预训练的文本摘要模型效果良好。然而,预训练模型内部使用的自注意力机制倾向于关注文本中字与字之间的相关信息,对词信息关注度较低,并且在解码时存在语义理解不充分的情况。针对上述问题,该文提出了一种基于BERT的语义... 目前,基于BERT预训练的文本摘要模型效果良好。然而,预训练模型内部使用的自注意力机制倾向于关注文本中字与字之间的相关信息,对词信息关注度较低,并且在解码时存在语义理解不充分的情况。针对上述问题,该文提出了一种基于BERT的语义增强文本摘要模型CBSUM-Aux(Convolution and BERT Based Summarization Model with Auxiliary Information)。首先,使用窗口大小不同的卷积神经网络模块提取原文中的词特征信息,并与输入的字嵌入进行特征融合,之后通过预训练模型对融合特征进行深度特征挖掘。然后,在解码输出阶段,将卷积之后的词特征信息作为解码辅助信息输入解码器中指导模型解码。最后,针对束搜索算法倾向于输出短句的问题对其进行优化。该文使用LCSTS和CSTSD数据集对模型进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该文模型在ROUGE指标上有明显提升,生成的摘要与原文语义更加贴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成式文本摘要 预训练模型 自注意力机制 卷积神经网络 辅助信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视觉大模型的垃圾分类轻量化算法研究
18
作者 张玉博 杨帆 +1 位作者 郭亚 杨文慧 《计算机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40-151,共12页
随着深度学习技术的快速发展,其在垃圾分类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显著提高了分类的准确性和效率。然而,在实际应用中仍面临许多挑战,如数据获取和标注成本高、模型泛化能力不足、实时性要求难以满足等。为此,基于PP-LCNet提出一种结合视... 随着深度学习技术的快速发展,其在垃圾分类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显著提高了分类的准确性和效率。然而,在实际应用中仍面临许多挑战,如数据获取和标注成本高、模型泛化能力不足、实时性要求难以满足等。为此,基于PP-LCNet提出一种结合视觉大模型的轻量化垃圾分类算法LSM-PPLCNet。LSM-PPLCNet结合视觉大模型的强大特征提取能力与轻量化模型的设计,确保模型在满足实时性要求的同时,在自制垃圾分类数据集上提高精度。首先,使用基于CLIP大模型的半监督训练策略,对无标注数据进行数据挖掘,以丰富训练样本,进而降低人工标注的成本;其次,使用知识蒸馏方法,由高精度CLIP大模型作为教师模型指导轻量化网络PP-LCNet的训练;最后,提出基于大模型的权重损失,通过为不同图片分配损失函数中的占比,使模型能够根据图片的不同质量调整其在损失函数中的比例。在自制垃圾分类数据集上的实验结果表明,与基线PP-LCNet分类模型相比,LSM-PPLCNet在不影响推理速度的前提下,Top-1 Accuracy可提升4.03百分点,与其他主流模型相比也有显著优势,LSM-PPLCNet在垃圾分类任务中可实现精度与速度的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垃圾分类 视觉大模型 权重损失 半监督 知识蒸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rnold映射的抗分选混沌调制PRI设计方法
19
作者 刘光霞 李琦 +2 位作者 韩壮志 魏英珍 杨彦端 《电讯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63-370,共8页
从主动反侦察角度出发,为了提高雷达信号在面临电子战侦察时的抗分选性能,在经典脉冲重复周期(Pulse Repetition Interval,PRI)工作形式上,提出了一种在信号脉冲序列前添加拼接干扰脉冲的方法。信号脉冲序列采用成组参差PRI形式,拼接干... 从主动反侦察角度出发,为了提高雷达信号在面临电子战侦察时的抗分选性能,在经典脉冲重复周期(Pulse Repetition Interval,PRI)工作形式上,提出了一种在信号脉冲序列前添加拼接干扰脉冲的方法。信号脉冲序列采用成组参差PRI形式,拼接干扰脉冲是基于Arnold映射的改进二维混沌二值化序列,该混沌序列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随机性,可提高分选的难度,破坏分选算法对雷达信号PRI的统计属性。通过CDIF、SDIF和PRI变换算法3个场景的仿真实验探究,和未添加拼接干扰脉冲对比,该方法使得3个场景的分选失败,不能分选出设定的PRI值,达到抗分选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达信号抗分选 PRI设计 拼接干扰脉冲 混沌调制 ARNOLD映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乙烯三胺对硅片化学机械抛光速率的影响
20
作者 杨啸 王辰伟 +4 位作者 王雪洁 王海英 张新颖 杨云点 盛媛慧 《润滑与密封》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8-143,共6页
为提高硅衬底化学机械抛光(CMP)的去除速率,在硅衬底抛光液中添加哌嗪(PZ)、二乙烯三胺(DETA)、三乙烯四胺(TETA)、乙醇胺(MEA)4种胺类化合物,对比其对硅片抛光速率促进效果。结果表明,4种胺类化合物对硅片抛光速率的促进作用由高到低... 为提高硅衬底化学机械抛光(CMP)的去除速率,在硅衬底抛光液中添加哌嗪(PZ)、二乙烯三胺(DETA)、三乙烯四胺(TETA)、乙醇胺(MEA)4种胺类化合物,对比其对硅片抛光速率促进效果。结果表明,4种胺类化合物对硅片抛光速率的促进作用由高到低依次为DETA、TETA、MEA、PZ;当抛光液pH值为10.5,DETA质量分数为0.25%时,硅片的抛光速率高达1 036 nm/min。为揭示DETA促进硅片CMP速率的机制,对添加DETA的抛光液进行接触角、Zeta电位测试及光电子能谱(XPS)分析。结果发现,DETA一方面促进了硅片表面水解形成Si-OH基团,另一方面降低了抛光液中硅溶胶磨料与硅片表面的静电斥力,增强了机械摩擦作用;DETA氨基上的氮原子与硅片表面的硅原子形成N-Si键,N-Si键的形成导致硅片表面Si-Si键极化,极化的Si-Si键更容易被抛光液中的溶解氧氧化,最后氧化物在摩擦力的作用下被脱离硅片表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机械抛光 抛光液 二乙烯三胺 硅衬底 抛光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