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功能分离材料在海水化学资源利用中的应用 被引量:9
1
作者 袁俊生 杨利恒 +3 位作者 纪志永 陈建新 刘杰 谢英惠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5,21,共6页
开发利用海水化学资源是缓解陆地矿产资源危机的有效途径,功能分离材料则是海水化学资源高效提取的关键。重点介绍了以离子交换膜、离子筛和吸附剂为代表的功能分离材料及其在海水制盐和海水提取钾、锂、铀的应用现状,并对其发展趋势进... 开发利用海水化学资源是缓解陆地矿产资源危机的有效途径,功能分离材料则是海水化学资源高效提取的关键。重点介绍了以离子交换膜、离子筛和吸附剂为代表的功能分离材料及其在海水制盐和海水提取钾、锂、铀的应用现状,并对其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交换膜 离子筛 吸附剂 海水化学资源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芽孢杆菌在海水养殖水体中脱氮的研究 被引量:7
2
作者 石玉新 齐树亭 +1 位作者 吕玉珊 杜运福 《河北工业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34-39,共6页
从海水养殖公司排污池中的底泥中筛选出两株芽孢杆菌W01与Y01.研究表明,W01与Y01菌株对氨氮的去除与生长同步进行,达到稳定期后两株菌对氨氮的去除率分别达到78%和83%.Y01不能在以亚硝酸盐氮或硝酸盐氮为唯一氮源的培养基中生长,而W01... 从海水养殖公司排污池中的底泥中筛选出两株芽孢杆菌W01与Y01.研究表明,W01与Y01菌株对氨氮的去除与生长同步进行,达到稳定期后两株菌对氨氮的去除率分别达到78%和83%.Y01不能在以亚硝酸盐氮或硝酸盐氮为唯一氮源的培养基中生长,而W01对亚硝酸盐氮和硝酸盐氮的去除率分别可以达到82%和70%.将两株脱氮能力不同的菌株进行复合配比实验,得到复合比为W01∶Y01(每毫升所含细胞个数比)=1∶3的复合菌株,该复合菌株对无机氮的去除率可达70%左右.采用正交实验确定复合芽孢杆菌对氨氮去除的最佳条件,在pH为6.5,温度为35℃,转速为200 r/min的条件下,复合菌株对氨氮的去除率可达80%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氮 无机氮 脱氮 芽孢杆菌 复合菌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然斜发沸石的改性及其对海水中K^+吸附交换容量的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纪志永 袁俊生 郭小甫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107-110,共4页
为提高天然斜发沸石对海水中K+的吸附交换容量,对天然沸石进行了电炉、微波和超声波加热物理改性以及微波化学改性研究。重点考察了不同微波功率和处理时间时盐改性以及不同微波化学改性条件下所得沸石对海水中K+的吸附交换容量,同时对... 为提高天然斜发沸石对海水中K+的吸附交换容量,对天然沸石进行了电炉、微波和超声波加热物理改性以及微波化学改性研究。重点考察了不同微波功率和处理时间时盐改性以及不同微波化学改性条件下所得沸石对海水中K+的吸附交换容量,同时对不同改性沸石的晶体结构进行了XRD表征。结果表明,天然斜发沸石经微波盐改性后对海水中K+的吸附交换容量有所提高,并随微波处理功率的增加和时间的延长而增大;经微波化学改性后吸附交换容量显著提高,可达0.71mmol/g;各种改性方式未对沸石的结构构成破坏,所得改性沸石的晶体结构基本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发沸石 改性 微波 超声波 交换容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化潮土不同农田土壤养分和土壤酶活性研究 被引量:7
4
作者 焦利卫 齐树亭 +2 位作者 吕玉珊 潘腾飞 李军冲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5期17620-17622,共3页
对天津近郊盐化潮土不同农田中土壤脲酶、蛋白酶、转化酶、碱性磷酸酶活性和土壤养分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农田中土壤养分含量和酶活性存在显著差异。农田土壤养分和土壤酶活性不仅具有垂直分布的规律而且土壤酶活性和土壤养... 对天津近郊盐化潮土不同农田中土壤脲酶、蛋白酶、转化酶、碱性磷酸酶活性和土壤养分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农田中土壤养分含量和酶活性存在显著差异。农田土壤养分和土壤酶活性不仅具有垂直分布的规律而且土壤酶活性和土壤养分显著相关。主成分分析提取了转化酶综合因子和全氮因子。转化酶可作为盐化潮土不同农田中土壤养分的肥力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化潮土 土壤酶活性 土壤养分 相关性 主成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次氯酸钙湿法烟气脱硝工艺试验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马倩 张少峰 +2 位作者 王晋刚 左少华 吝琰洁 《河北工业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67-71,共5页
相对于主流的选择性催化还原工艺(SCR),湿法脱硝工艺具有工艺简单、操作灵活、成本低等优点,在特定场合可以弥补SCR工艺的不足或作为同时脱硫脱硝的基础.针对烟气脱硝市场的多样性需求,选取次氯酸钙为吸收剂,研究了鼓泡床反应器内吸收... 相对于主流的选择性催化还原工艺(SCR),湿法脱硝工艺具有工艺简单、操作灵活、成本低等优点,在特定场合可以弥补SCR工艺的不足或作为同时脱硫脱硝的基础.针对烟气脱硝市场的多样性需求,选取次氯酸钙为吸收剂,研究了鼓泡床反应器内吸收剂浓度、吸收液温度、烟气处理量、入口NO浓度等工艺条件对脱硝效率的影响规律及同时脱硫脱硝的可能性.结果表明:次氯酸钙应用于烟气脱硝不仅可行而且具有相当的优势,应用于同时脱硫脱硝也具有很好的前景.在适宜的工艺条件下(常温、次氯酸钙质量分数10%、烟气处理量0.2 m3/h)可以获得65%以上的脱硝效率和接近100%的脱硫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次氯酸钙 烟气脱硝 工艺条件 湿式工艺 同时脱硫脱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Li_(1.6)Mn_(1.6)O_4的锂离子筛分步合成及其吸附性能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纪志永 郭文娟 +1 位作者 袁俊生 西茜 《河北工业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45-49,共5页
以高锰酸钾、无水乙醇、氢氧化锂等为主要原料,采用分步法制备锂离子筛,并考察所得锂离子筛在不同条件下于含锂溶液中的锂吸附情况,同时利用XRD表征相应产物的晶体结构.结果表明,采用分步法可制备具有离子筛特性的锂吸附剂,可从含锂溶... 以高锰酸钾、无水乙醇、氢氧化锂等为主要原料,采用分步法制备锂离子筛,并考察所得锂离子筛在不同条件下于含锂溶液中的锂吸附情况,同时利用XRD表征相应产物的晶体结构.结果表明,采用分步法可制备具有离子筛特性的锂吸附剂,可从含锂溶液中提取锂,其饱和吸附容量随含锂溶液pH的增大而提高,pH为8时约为26.50 mg/g,共存离子Na+、Ca2+、Mg2+等对其锂吸附能力负面影响的大小顺序为Mg2+>Ca2+>Na+,锂离子浓度的增大利于吸附容量的提高,该锂离子筛可应用于海水或盐湖卤水提锂;前体、锂离子筛及其不同吸附后产物的晶体结构均与Li1.6Mn1.6O4基本一致,只存在晶胞大小变化所致的细微差别,符合离子筛的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筛 制备 前体 海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连续离子交换法钾富集试验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邓会宁 袁俊生 纪志永 《非金属矿》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7-10,共4页
以海水一次浓缩液为原料液、以硝酸铵溶液为洗脱剂,利用连续离子交换装置进行钾富集试验,考察了原料液和洗脱剂的进料温度、流量和系统的步进时间对吸附和钾富集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操作温度对吸附过程的影响不大,洗脱温度越高越有利... 以海水一次浓缩液为原料液、以硝酸铵溶液为洗脱剂,利用连续离子交换装置进行钾富集试验,考察了原料液和洗脱剂的进料温度、流量和系统的步进时间对吸附和钾富集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操作温度对吸附过程的影响不大,洗脱温度越高越有利于得到高浓度的富钾液;在步进时间一定时,吸后液中的K+浓度随原料液进料流量的增大而增大,而富钾液的K+浓度随洗脱剂进料流量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存在最优值;进料流量一定时,为了得到高K+浓度的富钾液,系统的步进时间也存在最优值。在优化的操作条件下,原料液中K+吸附率达到88%,富钾液中浓度达到63.2g/L,富集倍率达到6.3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续离子交换 钾富集 固定床 步进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除镁剂的筛选及热力学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谢英惠 孔江燕 袁俊生 《河北工业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1-35,共5页
以树脂对镁离子的吸附量为评价指标,采用静态吸附筛选法,从001×1.1、001×14.5、C800、D401、D152 5种树脂中筛选性能优良的树脂.通过正交实验法确定树脂除镁的最佳工艺条件,并对吸附过程进行热力学方面的研究.实验结果表明:... 以树脂对镁离子的吸附量为评价指标,采用静态吸附筛选法,从001×1.1、001×14.5、C800、D401、D152 5种树脂中筛选性能优良的树脂.通过正交实验法确定树脂除镁的最佳工艺条件,并对吸附过程进行热力学方面的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大孔树脂D152可以有效去除溶液中镁离子;通过正交实验法确定在pH=6,温度为25℃,D152树脂在溶液中的最佳投加量为37.5 g L1,吸附量达到17.86 mg g1;Langmuir等温线方程能更好的拟合吸附数据,计算出吸附过程热力学参数H=0.82 kJ mol1、S=20.2 J mol K1,表明该吸附反应是吸热、熵增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152树脂 镁离子 正交实验 热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吸附OH-后改性斜发沸石的解吸再生及对吸附K^+的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张林栋 周伟 《河北工业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26-29,共4页
通过考察钙型和镁型斜发沸石对不同浓度不同类型碱溶液中OH-的吸附能力,并对OH-吸附饱和的钙型和镁型斜发沸石进行解吸再生后对K+的吸附研究,从而选出最适解吸剂及其浓度.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碱溶液中OH-的浓度增大,钙型和镁型斜发沸石对OH... 通过考察钙型和镁型斜发沸石对不同浓度不同类型碱溶液中OH-的吸附能力,并对OH-吸附饱和的钙型和镁型斜发沸石进行解吸再生后对K+的吸附研究,从而选出最适解吸剂及其浓度.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碱溶液中OH-的浓度增大,钙型和镁型斜发沸石对OH-的吸附量增大,且镁型斜发沸石对OH-的吸附量大于钙型斜发沸石.分别以盐酸和硫酸为解吸剂时,对于吸附OH-的钙型斜发沸石,盐酸和1/2硫酸最适浓度分别为0.5 mol/L、1.0 mol/L,且对K+的吸附量分别为20.29 mg/g沸石、19.83 mg/g沸石;而对于吸附OH-的镁型斜发沸石,盐酸和1/2硫酸最适浓度分别为0.3 mol/L、0.3 mol/L,对K+的吸附量分别为18.67 mg/g沸石、17.24 mg/g沸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钙型斜发沸石 镁型斜发沸石 吸附 OH- 解吸 K+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性斜发沸石对OH^-吸附动力学的研究
10
作者 张林栋 赵敬涛 《河北工业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48-52,共5页
以5种改性斜发沸石为原料,通过吸附不同碱溶液中的OH-,确定了最佳的碱溶液和改性沸石,并对OH-浓度和吸附动力学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钙改性沸石和镁改性沸石对Ca(OH)2溶液中OH-的单位吸附量最大;在25℃下,钙改性沸石的全吸附容量为22.21... 以5种改性斜发沸石为原料,通过吸附不同碱溶液中的OH-,确定了最佳的碱溶液和改性沸石,并对OH-浓度和吸附动力学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钙改性沸石和镁改性沸石对Ca(OH)2溶液中OH-的单位吸附量最大;在25℃下,钙改性沸石的全吸附容量为22.21mg/g,镁改性沸石的全吸附容量为25.30mg/g;通过动边界模型理论可确定在25℃下钙改性沸石和镁改性沸石吸附OH-的动力学吸附过程主要由颗粒扩散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性斜发沸石 吸附 OH- 全吸附容量 动边界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立体旋液式并流塔板压降试验研究 被引量:8
11
作者 李卫娟 王晋刚 +1 位作者 陈建民 张少峰 《河北工业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26-28,41,共4页
以空气-水为试验物系,分别测量了叶片扭转角为30°、45°、60°的立体旋液式并流塔板在不同空塔气速和液流通量下的干板、湿板压降,并分析各因素对压降的影响规律,以考察该塔板的流体力学性能.试验结果表明:立体旋液式并流... 以空气-水为试验物系,分别测量了叶片扭转角为30°、45°、60°的立体旋液式并流塔板在不同空塔气速和液流通量下的干板、湿板压降,并分析各因素对压降的影响规律,以考察该塔板的流体力学性能.试验结果表明:立体旋液式并流塔板独特的结构保证了其高性能.叶片扭转角为60°的并流塔板在高空塔气速和大液流通量下,压降明显低于其它常见的各种塔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并流塔板 压降 叶片扭转角 空塔气速 液流通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ZVS技术的移相全桥变换器设计
12
作者 张立娟 陈赫宇 姬春彦 《煤矿机械》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77-179,共3页
移相全桥变换器在诸如煤矿等领域的应用较为广泛,为能较好地实现移相全桥零电压开关(ZVS)技术,将可饱和电感与传统移相全桥DC-DC变换器的变压器初级相串联,此外把辅助谐振网络与滞后桥臂相并联,从而能够令滞后桥臂开关管即使在轻载的条... 移相全桥变换器在诸如煤矿等领域的应用较为广泛,为能较好地实现移相全桥零电压开关(ZVS)技术,将可饱和电感与传统移相全桥DC-DC变换器的变压器初级相串联,此外把辅助谐振网络与滞后桥臂相并联,从而能够令滞后桥臂开关管即使在轻载的条件下亦可实现ZVS,改善了副边占空比的丢失,使变换器的效率得到了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相控制 软开关 辅助谐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藻油脂含量的几种快速测定方法 被引量:8
13
作者 石玉新 穆迪 +2 位作者 武洪庆 齐树亭 李志岗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2年第21期11067-11069,共3页
生物能源的开发利用是缓解全球能源压力,保障能源安全的重要途径。微藻因其生长迅速、油脂含量高,被认为是制备生物柴油的理想原料。在微藻生物柴油开发的过程中,需要频繁地测定油脂含量。简单介绍了尼罗红比色法、铜试剂比色法、傅立... 生物能源的开发利用是缓解全球能源压力,保障能源安全的重要途径。微藻因其生长迅速、油脂含量高,被认为是制备生物柴油的理想原料。在微藻生物柴油开发的过程中,需要频繁地测定油脂含量。简单介绍了尼罗红比色法、铜试剂比色法、傅立叶红外光谱法和气质联用法几种快速测定微藻油脂含量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藻 油脂 生物柴油 快速测定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热法与溶胶-凝胶法复合制备锂离子筛前驱体膜 被引量:5
14
作者 张林栋 陈晓燕 +1 位作者 纪志永 袁俊生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56-57,72,共3页
以表面孔径为0.1μm的α-Al2O3陶瓷管为支撑载体,以硝酸锰和硝酸锂为主要原料,先采用水热法进行预成膜,再采用溶胶-凝胶法复合制备膜状含锂锰氧化物,利用XRD和SEM对合成产物进行表征,并进行单一气体渗透性能测试。结果表明,合成产物为... 以表面孔径为0.1μm的α-Al2O3陶瓷管为支撑载体,以硝酸锰和硝酸锂为主要原料,先采用水热法进行预成膜,再采用溶胶-凝胶法复合制备膜状含锂锰氧化物,利用XRD和SEM对合成产物进行表征,并进行单一气体渗透性能测试。结果表明,合成产物为膜状的锂离子筛前驱体LiMn2O4;膜的表面连续致密,没有明显的晶间孔和裂缺,膜厚度约为1μm;室温下膜对H2的渗透率为1.09×10-6 mol·s-1·m-2·Pa-1,H2/N2的理想分离因数达3.63,具有较好的选择分离性。研究结果为基于锂离子筛膜的连续化海水提锂技术开发提供了材料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热合成 溶胶-凝胶 锂离子筛膜 选择分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换热网络优化的进展 被引量:2
15
作者 袁俊生 毛炼 《盐业与化工》 CAS 2013年第7期1-6,共6页
在工艺设计过程中,换热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达到物流温度以满足工艺要求,而且也是为了回收过程余热,以减少公用工程消耗。在换热网络设计的过程中,往往会遇到能量回收"瓶颈"问题,限制了能量的进一步回收,因此,必须对换热网络进... 在工艺设计过程中,换热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达到物流温度以满足工艺要求,而且也是为了回收过程余热,以减少公用工程消耗。在换热网络设计的过程中,往往会遇到能量回收"瓶颈"问题,限制了能量的进一步回收,因此,必须对换热网络进行优化。文章在大量文献基础上,对夹点设计法、数学规划法、人工智能法以及换热网络控制与工艺一体化设计法进行了详细分析和阐述,着重介绍了夹点设计法的设计过程,并得出多种优化方法的集成设计将成为今后换热网络优化设计的发展方向的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换热网络 能量回收 工艺设计 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组合约束型提升管零床层操作下出口区颗粒速度
16
作者 赵斌 王德武 +2 位作者 王明峰 张少峰 张爱国 《河北工业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40-44,共5页
针对组合约束型提升管反应器工业应用中的零床层操作模式,在一套大型冷模实验装置上,研究了零床层操作下提升管出口区域的颗粒速度分布,考察了表观气速、颗粒循环强度等条件的影响,并与"提升管+床层"耦合操作进行了对比.结果... 针对组合约束型提升管反应器工业应用中的零床层操作模式,在一套大型冷模实验装置上,研究了零床层操作下提升管出口区域的颗粒速度分布,考察了表观气速、颗粒循环强度等条件的影响,并与"提升管+床层"耦合操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气固两相沿提升管轴向靠近出口的过程中,受出口分布器约束影响,颗粒向上运动到出口区后速度呈降低趋势,约束影响的长度随表观气速增加而减小;随颗粒循环强度增加,出口区截面中心颗粒速度增加,边壁颗粒速度降低,且变化幅度均大于轴向其它位置;随表观气速增加,出口区截面各局部位置颗粒速度均增加,在相同的表观气速增量下,低气速操作时出口区截面局部颗粒速度增量小于其它轴向位置,高气速操作时出口区截面局部颗粒速度增量大于其它轴向位置;与"提升管+床层"耦合操作相比,零床层操作时出口区截面中心颗粒速度较高,边壁颗粒速度较低,径向分布均匀性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合提升管 耦合反应器 零床层操作 出口区 颗粒速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113树脂对镁离子的交换特性
17
作者 谢英惠 马广超 刘佳 《河北工业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6-9,共4页
采用钠型大孔弱酸丙烯酸系阳离子交换树脂D113交换水中的镁离子.研究表明:D113树脂常温对镁离子的静态交换容量达到319.21 mmol/100 g树脂;D113大孔树脂交换Mg2+的行为可用Freundlich和Langmuir等温式描述,但更符合Langmuir经验公式;测... 采用钠型大孔弱酸丙烯酸系阳离子交换树脂D113交换水中的镁离子.研究表明:D113树脂常温对镁离子的静态交换容量达到319.21 mmol/100 g树脂;D113大孔树脂交换Mg2+的行为可用Freundlich和Langmuir等温式描述,但更符合Langmuir经验公式;测得热力学参数分别为:=11.37 kJ/mol,=139.03 J/mol K,=30.06 kJ/mol;分别采用模拟一阶反应和二阶反应模型考察D113树脂对Mg2+的交换动力学,模拟二阶反应模型和实验数据有更好的相关性;树脂上的镁离子能完全洗脱,树脂能多次再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113树脂 镁离子 交换 热力学 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相对双室双管程蒸发器平均传热系数的影响
18
作者 赵斌 耿国跃 +1 位作者 王德武 张少峰 《盐业与化工》 CAS 2013年第11期41-44,共4页
新型双室双管程蒸发器结合了多室蒸发和双管程蒸发的优点,适用于蒸发粘度随浓度变化较大的物料。通过配制不同比例的水-甘油溶液,并在循环管中加入惰性固体颗粒,对双室双管程蒸发器的传热性能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双室双管程蒸发... 新型双室双管程蒸发器结合了多室蒸发和双管程蒸发的优点,适用于蒸发粘度随浓度变化较大的物料。通过配制不同比例的水-甘油溶液,并在循环管中加入惰性固体颗粒,对双室双管程蒸发器的传热性能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双室双管程蒸发器内加入惰性固体颗粒,具有良好的传热效果,平均传热系数增大幅度为12%左右,并且加热管的热通量、颗粒粒径、颗粒体积分率都对平均传热系数有一定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室双管程 蒸发器 惰性颗粒 传热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汽液固三相蒸发管内防除垢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3
19
作者 任红艳 王德武 +1 位作者 刘燕 张少峰 《河北工业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46-51,共6页
假设汽液固三相循环流化床蒸发管内均匀覆盖一定厚度的硫酸钙结晶垢层,考虑垢层与流体间的耦合换热、管内流体泡核沸腾传热、汽液两相流体对垢层的剥蚀以及颗粒对垢层的碰撞磨损作用,初步建立了汽液固三相流系统防除垢的模型,并应用STAR... 假设汽液固三相循环流化床蒸发管内均匀覆盖一定厚度的硫酸钙结晶垢层,考虑垢层与流体间的耦合换热、管内流体泡核沸腾传热、汽液两相流体对垢层的剥蚀以及颗粒对垢层的碰撞磨损作用,初步建立了汽液固三相流系统防除垢的模型,并应用STAR-CCM+软件对其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垢层表面温度和汽含率、污垢剥蚀速率以及颗粒对垢层的磨损速率都是影响汽液固三相蒸发管内防除垢的重要因素;增加表观流速和固体颗粒体积分数,可以降低垢层表面温度和汽含率、提高污垢剥蚀速率和磨损速率,进而可以强化蒸发管内的防除垢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防除垢 汽液固三相 蒸发管 结晶垢层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氯化铵水溶液的分子动力学模拟 被引量:4
20
作者 王纪红 文闻 +2 位作者 李非 林鹤 袁俊生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13-120,共8页
采用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使用Material Studio软件中的COMPASSⅡ力场,模拟了温度为298 K时质量分数分别为1%、5%、10%、20%及28%的氯化铵溶液中离子的动力学性质.发现随着浓度增加,水分子周围不再有明显的第二配位圈,NH4^+和Cl^-配位数... 采用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使用Material Studio软件中的COMPASSⅡ力场,模拟了温度为298 K时质量分数分别为1%、5%、10%、20%及28%的氯化铵溶液中离子的动力学性质.发现随着浓度增加,水分子周围不再有明显的第二配位圈,NH4^+和Cl^-配位数都减少,离子水化数、水化半径也随之减小.水分子中的H比NH4^+中的H对N(NH4)的影响作用要强的多.在氯化铵水溶液,NH4^+中的N及H都是由周围水分子中的氧原子来靠近,而Cl^-则由周围水分子中的氢原子去靠近.NH4^+及Cl^-的加入确实破坏了溶液中的氢键,但是NH4^+与水分子间也生成了新的氢键,并且生成的数量大于被破坏的数量,但是氢键力却变弱了,这是之前研究当中没有人提过的现象.随着浓度增大,H2O、NH4^+及Cl^-的扩散系数逐渐降低,而降低幅度排序为NH4^+>Cl^->H2O.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动力学模拟 氯化铵溶液 离子水化 氢键 扩散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