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数字孪生的装配式钢节点混凝土框架结构建造技术 被引量:4
1
作者 张健新 翟越洋 赵茜娅 《土木与环境工程学报(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30-138,共9页
与传统现浇框架结构相比,装配式钢节点混凝土框架结构建造速度更快,但框架钢连接节点处存在应力突变,因此,有必要采用基于数字孪生的手段监测该实际工程结构的施工过程,以获得钢节点对结构性能的影响。基于BIM、有限元和传感器等技术搭... 与传统现浇框架结构相比,装配式钢节点混凝土框架结构建造速度更快,但框架钢连接节点处存在应力突变,因此,有必要采用基于数字孪生的手段监测该实际工程结构的施工过程,以获得钢节点对结构性能的影响。基于BIM、有限元和传感器等技术搭建了基于数字孪生的新型装配式钢节点混凝土框架结构的智能建造框架,从物理数据收集、虚拟模型建立、模型信息交互3个方面提出基于数字孪生的建筑结构智能建造实现方法。在新型装配式钢节点混凝土框架实际工程建造阶段,采用传感器技术实现工程中关键点数据的实时监测,并将其与BIM和有限元数据进行比较,进一步调整与修正物理模型中的框架结构受力情况,最终实现装配式钢节点混凝土框架数字孪生模型的建立和应用。研究表明,该数字孪生模型能有效对新型装配式钢节点混凝土框架结构进行实时监测,实现基于传感器网络和时空参数分析的危险点预测,有效减少资源消耗,为该结构的应用提供有效数据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装配式混凝土框架 钢节点 数字孪生 虚拟传感器 智能建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工格栅加筋土柔性桥台结构性能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18
2
作者 肖成志 刘贺 +1 位作者 王荣霞 陈培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767-772,共6页
基于静载作用下加筋土柔性桥台结构工作性能的试验研究,综合对比分析桥台基础距下部挡墙面板的距离D对柔性桥台结构极限承载力、下部挡墙变形特点、筋材应变和土压力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当下部加筋挡墙中筋材长度为整体桥台高度时,桥... 基于静载作用下加筋土柔性桥台结构工作性能的试验研究,综合对比分析桥台基础距下部挡墙面板的距离D对柔性桥台结构极限承载力、下部挡墙变形特点、筋材应变和土压力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当下部加筋挡墙中筋材长度为整体桥台高度时,桥台结构极限承载力随偏移距离D增加呈现先增加后减小趋势,且在D为0.4HL(HL为下部挡墙高度)时达到最大值;加筋柔性桥台整体结构加载至破坏前一级载荷时,桥台基础沉降与台背加筋土顶部沉降均呈近似线性变化,且D/HL为0.4时二者差异沉降最小;挡墙面板顶部的水平位移明显大于中、底部,且挡墙水平位移与挡墙高度比值均小于1%;挡墙中各层筋材应变最大值随D增加而逐渐向远离面板方向发展,且D为0.4HL时台背加筋土和下部挡墙加筋中筋材的应变相差不大,整体柔性桥台结构工作性能达到最佳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筋柔性桥台 偏移距离 极限承载力 土工格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顶部条形基础作用下加筋挡墙性能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10
3
作者 肖成志 陈倩倩 +1 位作者 韩杰 陈培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586-1592,共7页
针对加筋挡墙顶部受条形基础载荷作用时的工作性能开展试验研究,分析条形基础距挡墙面板距离对基础极限承载力、加筋挡墙变形特点、筋材应变和破坏模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基础极限承载力随基础偏移距离D增加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 针对加筋挡墙顶部受条形基础载荷作用时的工作性能开展试验研究,分析条形基础距挡墙面板距离对基础极限承载力、加筋挡墙变形特点、筋材应变和破坏模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基础极限承载力随基础偏移距离D增加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且在D为0.3H(H为挡墙高度)时达到最大值;条形基础加载至破坏前一级载荷时,基础沉降与挡墙高度比值均小于2%,面板水平位移与挡墙高度比值均小于1%,且当D/H小于0.6时,面板顶部水平位移明显大于中底部;各层筋材中应变最大值随D/H增加而逐渐向远离面板方向发展,且筋材最大应变由最初出现在顶层而转向中间层;顶部受条形基础载荷作用下加筋挡墙破坏以3种模式为主,即顶层面板挤出的浅层破坏、破坏面沿基础边缘发展并向深部推进和加筋挡墙整体破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筋挡墙 条形基础 模型试验 偏移距离 极限承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筋黏性土挡墙长期工作性能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肖成志 刘波 +1 位作者 李雨润 孙建诚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09-114,共6页
基于加筋黏性土挡墙的长期工作性能试验,综合分析加筋土挡墙在回填、加载过程及加载后各阶段对格栅应变、面板变形及墙后土压力的影响,以及格栅应变受模型槽尺寸效应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顶部加载完成后格栅应变随时间增加而逐渐增大,... 基于加筋黏性土挡墙的长期工作性能试验,综合分析加筋土挡墙在回填、加载过程及加载后各阶段对格栅应变、面板变形及墙后土压力的影响,以及格栅应变受模型槽尺寸效应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顶部加载完成后格栅应变随时间增加而逐渐增大,约6个月后增加趋势变缓并趋于稳定;随着距面板距离的增大,筋材应变先增大后减少,随着时间增长,黏性土中格栅应变沿全长发展并均有相应增长;受模型槽挡板与填料间的摩擦以及加载板与模型槽间存在间隙的影响,靠近两侧挡板筋材的应变值要比中间测点小些;相同位置处挡墙后最大水平土压力监测值约为朗肯主动土压力计算值的2倍;竖向土压力最大值仅为考虑顶部载荷和自重后应力总和的1/3左右,表明格栅加筋使挡墙填土中应力得以重新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工格栅 加筋黏性土挡墙 模型槽 长期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提高给水排水工程专业毕业设计质量的探讨 被引量:2
5
作者 张彦平 李静 +2 位作者 李艳艳 李一兵 赵赫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S2期159-161,共3页
本文针对当前给水排水工程专业毕业设计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改革措施:通过加强毕业设计教育,提高思想认识;注重学生能力培养,加强对规范的熟悉和理解;调整毕业设计时间,提前进入角色;改革选题范围和组织形式;提高师资队伍建设;加... 本文针对当前给水排水工程专业毕业设计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改革措施:通过加强毕业设计教育,提高思想认识;注重学生能力培养,加强对规范的熟悉和理解;调整毕业设计时间,提前进入角色;改革选题范围和组织形式;提高师资队伍建设;加强管理,严格把关等措施,显著提高了毕业设计论文质量和教学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给水排水工程专业 毕业设计 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actors Affecting the Thermal Conductivity of Vacuum-Insulated Panels:a Review
6
作者 RONG Xian YANG Yuqi ZHANG Jianxin 《材料导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3期278-290,共13页
In recent years,there has been a growing global demand for carbon neutrality and energy efficiency,which are expected to become long-term trends.In the field of architecture,an effective approach to achieve this is to... In recent years,there has been a growing global demand for carbon neutrality and energy efficiency,which are expected to become long-term trends.In the field of architecture,an effective approach to achieve this is to reduce heat loss in buildings.Vacuum insulation panels(VIPs),a type of high-performance insulation material,have been increasingly utilised in the construction industry and have played an increa-singly important role as their performance and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continue to improve.This paper provides a review of the factors affecting the thermal conductivity of VIPs and presents a detailed overview of the research progress on core materials,barrier films,and getters.The current research status of VIPs is summarised,including their thermal conductivity,service life,and thermal bridging effects,as well as their applications in the field of architecture.This review aims to provide a comprehensive understanding for relevant practitioners on the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thermal conductivity of VIPs,and based on which,measures can be taken to produce VIPs with lower thermal conductivity and longer service lif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acuum insulation panel thermal conductivity thermal insulation energy conserva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连接形式的装配式混凝土梁柱节点受力性能试验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张健新 李晨晨 +1 位作者 戎贤 张标 《土木与环境工程学报(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23-130,共8页
为研究不同连接形式的装配式混凝土梁柱节点受力性能,对1个现浇混凝土节点和2个装配式混凝土梁柱节点试件进行循环往复加载试验,分析节点的破坏特征、梁端弯矩—转角、节点核心区剪力—梁端转角、刚度退化、钢板的应变等。结果表明:方... 为研究不同连接形式的装配式混凝土梁柱节点受力性能,对1个现浇混凝土节点和2个装配式混凝土梁柱节点试件进行循环往复加载试验,分析节点的破坏特征、梁端弯矩—转角、节点核心区剪力—梁端转角、刚度退化、钢板的应变等。结果表明:方钢管连接的装配式混凝土节点呈梁端弯曲破坏,设置端板和水平连接板的装配式节点和现浇节点呈节点核心区剪切破坏。装配式节点的梁端弯矩和节点剪力显著提高,梁端转角显著增加,节点核心区剪切变形减小,刚度退化变缓,受力性能得到明显改善。在节点核心区设置方钢管和十字隔板作为钢骨架的节点受力性能最佳,远优于现浇节点。在节点核心区加入钢连接件,预制梁端设置预埋工字钢,现场采用焊接或者栓接装配,后浇连接区混凝土,这种连接形式能够有效传力,提升装配式节点的受力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 梁柱节点 受力性能 往复荷载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饱和砂土场地2×2高承台直斜群桩动力响应规律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张健 李雨润 +1 位作者 闫志晓 戎贤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04-213,共10页
为研究饱和砂土场地地震液化情况下直斜群桩水平动力响应规律,使用浙江大学ZJU400土工离心试验设备进行了饱和砂土场地2×2高承台直斜群桩的离心机振动台模型试验,通过两组试验分别对于不同土层处的加速度时程以及孔压比进行分析。... 为研究饱和砂土场地地震液化情况下直斜群桩水平动力响应规律,使用浙江大学ZJU400土工离心试验设备进行了饱和砂土场地2×2高承台直斜群桩的离心机振动台模型试验,通过两组试验分别对于不同土层处的加速度时程以及孔压比进行分析。同时,结合饱和砂土的液化情况,分别针对2×2高承台直斜群桩在振动过程中承台水平动力响应以及桩身弯矩峰值的变化进行了对比分析。试验结果表明:随着振动强度的增大,饱和砂土层液化深度逐渐增加,尤其在近桩位置土层孔压比变化更为明显;直群桩承台水平加速度峰值在一定范围内出现了放大的现象,而斜群桩承台则基本未发生此显现;随振动强度的增加桩身弯矩峰值分布发生较大变化,其变化情况与饱和砂土液化有着较为密切的关系,在0.05g和0.1g工况下斜群桩桩身弯矩峰值明显小于直群桩,而0.3g工况时斜群桩桩身弯矩峰值出现了显著增加的现象并超过了同工况下直群桩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斜群桩 饱和砂土 土层动力响应 弯矩峰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饱和砂土中直群桩及土体地震动力响应特征研究 被引量:10
9
作者 闫志晓 李雨润 张健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8期44-53,共10页
为了更好地研究地震作用下饱和砂土中群桩及土体动力响应特征,设计了饱和砂土液化场地2×2直群桩动力响应离心机振动台试验,获得承台、土体加速度以及孔压动力时程曲线。为了更深入地分析群桩及土体地震动力响应特征并满足对比研究... 为了更好地研究地震作用下饱和砂土中群桩及土体动力响应特征,设计了饱和砂土液化场地2×2直群桩动力响应离心机振动台试验,获得承台、土体加速度以及孔压动力时程曲线。为了更深入地分析群桩及土体地震动力响应特征并满足对比研究的需要,在试验基础上,基于ABAQUS有限元软件平台,通过引入砂土液化大变形本构模型,采用有限元网格自适应调整技术克服大变形畸变问题,建立液化场地群桩基础静动耦合非线性相互作用的二维有限元模型进行数值模拟分析,并与试验结果进行对比验证。结果表明:在峰值加速度0.3 g El-Centro地震波工况下离心机振动台试验饱和砂土地基液化速度非常快,直群桩基础承台加速度相比较输入波明显缩小,0.3 g大震作用下地基浅层加速度显著衰减,地基液化区域由浅入深逐渐发育;饱和砂土地基超静孔隙水压力发展影响土体和桩基承台加速度响应,土体液化直接导致加速度数值减小;数值模拟加速度结果与试验的加速度动力响应特性略有区别,数值模拟加速度地基浅层出现先放大后缩小的规律,深层土与输入波形基本一致;数值模拟超静孔隙水压力与超静孔压比与试验基本一致,而模拟得到的承台位移结果相较于试验偏于保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心机振动台试验 饱和砂土 直群桩 数值模拟 动力响应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配置HRB600E高强钢筋的混凝土柱抗震性能试验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戎贤 杜金 +2 位作者 陈晨曦 常伟峰 张健新 《土木与环境工程学报(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69-76,共8页
HRB600E钢筋是一种新型高强度钢筋,为改善矩形柱抗震性能并推广HRB600E级高强钢筋的应用,通过对6个配置HRB600E钢筋的不同轴压比、不同钢筋强度和纵筋配筋率的混凝土矩形柱进行低周往复荷载试验,得到试件的滞回曲线、骨架曲线和纵筋应... HRB600E钢筋是一种新型高强度钢筋,为改善矩形柱抗震性能并推广HRB600E级高强钢筋的应用,通过对6个配置HRB600E钢筋的不同轴压比、不同钢筋强度和纵筋配筋率的混凝土矩形柱进行低周往复荷载试验,得到试件的滞回曲线、骨架曲线和纵筋应变曲线。对比分析高强钢筋混凝土柱的破坏特征、滞回特性、骨架曲线、刚度退化等抗震性能指标。研究结果表明:配置HRB600E高强钢筋的混凝土柱的破坏特征与配置普通钢筋的混凝土柱相似;通过减小轴压比或增加钢筋强度均能改善配置HRB600E高强钢筋试件的滞回特性、减缓刚度退化、提高试件的抗震性能;配置高强钢筋的构件与高强混凝土配合使用时受力性能更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强钢筋 框架柱 轴压比 纵筋率 抗震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应力路径下K0固结结构性黏土微观结构特征试验研究 被引量:9
11
作者 朱楠 刘春原 +1 位作者 赵献辉 王文静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899-1910,共12页
研究结构性黏土在不同应力路径下的微观结构变化可深入了解K0固结下结构性黏土结构性特性变化的内在机制。在对衡水地区天然黏土进行不同应力路径条件下三轴剪切试验的基础上,利用微观定量化技术,对比不同应力路径条件下土样的微观结构... 研究结构性黏土在不同应力路径下的微观结构变化可深入了解K0固结下结构性黏土结构性特性变化的内在机制。在对衡水地区天然黏土进行不同应力路径条件下三轴剪切试验的基础上,利用微观定量化技术,对比不同应力路径条件下土样的微观结构,从微观角度对结构性黏土的微观结构特征变化机制进行了解释。结果表明:在不同应力路径下土体的孔隙直径、颗粒和孔隙的定向排列变化较大,而颗粒和孔隙的形状特征变化较小。增大球应力使土颗粒变得密实,使孔隙压缩,土体体积减小;减小球应力使土颗粒变得松散,孔隙直径增大,土体体积膨胀。增大或减小偏应力对土体微观结构的影响相似,在土体结构破坏前使土骨架变形产生一定压缩,在土体结构破坏后使颗粒错动、翻滚并相互搭接,扩大了粒间孔隙,使土体出现剪胀。土颗粒形状的不规则性导致球应力和偏应力对体应变和剪应变的交叉影响。研究结果揭示了不同应力路径下结构性黏土应力-应变特性的微观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性黏土 应力路径 应力-应变特性 微观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空区充填新型浆液固化机理与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5
12
作者 赵献辉 刘春原 +2 位作者 左丽明 刘宇飞 庞云泽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72-77,共6页
为了研究碱渣、粉煤灰和硅酸钠溶液制成的新型采空区充填注浆材料的固化机理,开展了扫描电镜和交互混合试验,并分析了原材料配比、碱渣过筛粒径和养护条件对抗压强度、凝结时间、结石率等工程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浆液体系早期固化是... 为了研究碱渣、粉煤灰和硅酸钠溶液制成的新型采空区充填注浆材料的固化机理,开展了扫描电镜和交互混合试验,并分析了原材料配比、碱渣过筛粒径和养护条件对抗压强度、凝结时间、结石率等工程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浆液体系早期固化是因碱渣中有效含钙成分与硅酸钠溶液反应生成水化硅酸钙凝胶(C-S-H),后期强度发展是因粉煤灰受碱激发形成了硅铝酸盐聚合物凝胶(N-A-S-H);原材料配比显著影响着浆液的各项工程性能指标;随着碱渣过筛粒径范围的减小,流动度、凝结时间和结石率都减小,而抗压强度增大,0.5 mm粒径是28 d强度增幅出现较大差异的临界点;高温高湿养护条件有利于浆液的固化进程。研究结果可供类似水泥注浆液材料制备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浆材料 采空区 固化机理 过筛粒径 工程性能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变频规则波输入下直斜群桩动力响应对比试验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李雨润 王佳玮 +1 位作者 邹泽 强东峰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91-200,共10页
通过对2×2直斜群桩结构进行振动台模型相似比设计,围绕不同频率正弦波输入下的非液化砂土与饱和砂土中群桩-承台-上部结构体系开展横向动力响应特性试验研究。结果表明:①在输入相同频率正弦波情况下,无论是直桩群还是斜桩群,其位... 通过对2×2直斜群桩结构进行振动台模型相似比设计,围绕不同频率正弦波输入下的非液化砂土与饱和砂土中群桩-承台-上部结构体系开展横向动力响应特性试验研究。结果表明:①在输入相同频率正弦波情况下,无论是直桩群还是斜桩群,其位于饱和砂土中的动力响应放大倍数均大于相应非液化砂土工况下的放大系数,且直群桩的横向动力响应比斜群桩动力响应更显著;②随着输入波频率的增加,各试验工况的承台结构动力反应系数均有所增长,直桩群和斜桩群在饱和砂土工况中的加速度和位移的放大倍数增长较非液化砂土工况明显,直群桩比斜群桩增长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斜群桩结构 变频波 动力响应 振动台试验 对比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灰粉煤灰固化对盐渍土中石油污染物迁移的控制性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李敏 于禾苗 +1 位作者 马国伟 柴寿喜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S02期337-344,共8页
提高石油污染物被土吸附的稳定性是实现污染土工程再利用的前提和关键。依托滨海地区石油污染盐渍土的处置需求,优选兼具固化和吸附作用的石灰和粉煤灰为固化材料,以固化作用、污染强度、土体密度为变量参数,搭建加压淋滤平台模拟外界环... 提高石油污染物被土吸附的稳定性是实现污染土工程再利用的前提和关键。依托滨海地区石油污染盐渍土的处置需求,优选兼具固化和吸附作用的石灰和粉煤灰为固化材料,以固化作用、污染强度、土体密度为变量参数,搭建加压淋滤平台模拟外界环境,借助滤后含油量和渗出石油量为指标评价固化作用对盐渍土中石油污染物迁移的控制性。研究结果表明:固化作用可提高石油污染物的吸附稳定性,有效控制土中石油污染物的迁出。加压淋滤作用下,固化污染土含油量变化率仅为1.52%~2.27%,渗出含油量为7.15~14.92 mg/L,满足《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8978-1996)三级标准。固化作用可解决未固化污染土中因土体密度、污染强度变化而引起的污染物大幅度迁移问题,滤后含油量均接近于初始含油量。石灰粉煤灰的固化作用对污染物迁移的控制效果稳定,在石油污染土处置方面具有普遍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油污染土 迁移控制性 固化再利用 石灰粉煤灰 加压淋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重微粒混凝土力学性能及应力-应变本构关系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周戟 高辛 +1 位作者 刘朝峰 刘晓然 《混凝土》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6,共6页
针对模型试验用微粒混凝土未充分考虑质量密度相似条件的问题,提出了在基础配合比(大理石粉∶水泥∶重晶石砂∶水=1∶1∶16∶1.6)的基础上,用铁砂和铅丸等质量替代骨料(10%、20%、30%)的加重微粒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试验方案,研究其力学性... 针对模型试验用微粒混凝土未充分考虑质量密度相似条件的问题,提出了在基础配合比(大理石粉∶水泥∶重晶石砂∶水=1∶1∶16∶1.6)的基础上,用铁砂和铅丸等质量替代骨料(10%、20%、30%)的加重微粒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试验方案,研究其力学性能以及应力-应变本构关系。结果表明:各替代组表观密度均在3000 kg/m3以上,表观密度提升效果明显。两替代组的28 d抗压强度均低于11 MPa,弹性模量在1.11×10^(4)~1.72×10^(4)MPa之间,符合低抗压强度、低弹性模量的相似要求。两替代组的破坏形态以及应力应变全曲线形状与普通混凝土相似,并对比分析两替代组的峰值应力与峰值应变随替代组的变化规律。建立了适用加重微粒混凝土的分段式本构方程以及损伤本构方程,两种方程的预测结果与试验数据具有较好的一致性。试验结果满足模型试验的相似要求,并通过本构关系的研究有利于了解原型混凝土的力学性能与破坏机理,为相关试验人员提供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粒混凝土 力学性能 应力应变曲线 本构方程 损伤本构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筋碎石桩加固砂土路堤边坡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何晨曦 任广博 肖成志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7期75-80,86,共7页
加筋碎石桩作为新型桩体被广泛用于路基加固领域,然而在路堤边坡加固或快速修复方面很少涉及。基于模型试验综合研究了加筋碎石桩桩位、桩长、桩的数量和加筋土工布类型等因素对其加固边坡效果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采用单根桩时,当加... 加筋碎石桩作为新型桩体被广泛用于路基加固领域,然而在路堤边坡加固或快速修复方面很少涉及。基于模型试验综合研究了加筋碎石桩桩位、桩长、桩的数量和加筋土工布类型等因素对其加固边坡效果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采用单根桩时,当加筋碎石桩距坡脚水平距离为0.6 H(H为坡高)和桩长为0.75 H时,其加固路堤边坡的效果最佳;相同宽度坡面时增加加筋碎石桩数量,可使边坡坡体极限承载力明显增加,而且当桩数相同时,采用抗拉强度高的土工布加筋碎石桩时边坡加固效果更加显著,且控制沉降效果更明显;对相同尺寸边坡,边坡极限荷载下加筋碎石桩变形后桩身与竖向的夹角随桩长增加而增大;坡面水平位移在坡顶和坡脚附近大,而坡面靠近加筋碎石桩桩顶附近的水平位移较小,表明加筋碎石桩可有效控制坡面上桩顶附近土体的水平变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筋碎石桩 路堤边坡 模型试验 极限荷载 砂土路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械侵入荷载下格栅用于防护柔性埋地管道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王嘉勇 肖成志 何晨曦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218-223,232,共7页
针对机械侵入荷载下格栅防护柔性埋地管道开展了室内模型试验,综合分析了筋材长度、埋深、间距和层数等参数对加筋效果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采用格栅防护埋地管道效果良好,模拟机械的钢板侵入体与格栅接触初期,加筋防护效果最为突出;... 针对机械侵入荷载下格栅防护柔性埋地管道开展了室内模型试验,综合分析了筋材长度、埋深、间距和层数等参数对加筋效果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采用格栅防护埋地管道效果良好,模拟机械的钢板侵入体与格栅接触初期,加筋防护效果最为突出;当管道埋深相同且铺设一层筋材防护时,格栅长度由3D(D为管道外径)增至4D或将埋深u由0.5D增至D,钢板侵入相同深度时所需荷载分别增加了9.01%和11.8%,表明增加筋材长度或埋深可有效提高钢板侵入难度;筋材层间距较小时,筋材抵抗侵入荷载的作用良好;管道变形以垂直径向压缩为主,侵入荷载相同时,筋材层数越多,管道变形越小;钢板侵入体从管道正上方贯入时其两侧挤土效应显著,管道环向应变分布规律为管肩(30°~90°、270°~330°)受压,管顶(0°)和管底附近(135°~225°)受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埋地管道 土工格栅 模型试验 侵入荷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机材料固化镉铅镍污染土的环境效应及失稳机制 被引量:3
18
作者 李敏 张然然 田冰雪 《土木与环境工程学报(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02-210,共9页
固化污染土的环境效应是废土二次应用过程中需研究的工程问题。以镉、铅、镍污染土为研究对象,通过固化率指标初筛适宜固化材料配比,模拟干湿循环、长期浸水、高温、冻融循环环境,以浸出毒性指标评价水泥、水泥+粉煤灰、石灰固化后土体... 固化污染土的环境效应是废土二次应用过程中需研究的工程问题。以镉、铅、镍污染土为研究对象,通过固化率指标初筛适宜固化材料配比,模拟干湿循环、长期浸水、高温、冻融循环环境,以浸出毒性指标评价水泥、水泥+粉煤灰、石灰固化后土体的环境效应,并结合微观形态及重金属形态分析,评价失稳机制。结果表明:无机材料可将土中重金属的固化率提高至90%以上,8%的石灰适用于镉污染土的固化,32%+8%的水泥+粉煤灰适用于铅及镍污染土的固化。水环境(干湿、浸水)条件下固化污染土均不存在环境风险,其浸出毒性均低于《危险废物鉴别标准浸出毒性鉴别》(GB 5085.3-2007)中的限值;但无机材料固化污染土对温度(高温、冻融)敏感,特别是水泥、水泥+粉煤灰固化污染土,在温度超过70℃时的浸出毒性超过标准中限值,在冻融循环5~7次时接近标准限值。高温会促使重金属赋存形态从稳定态向非稳定态转化,冻融循环会破坏重金属-固化产物体系的结构。无机材料固化重金属污染土的应用需要考虑环境温度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金属污染土 固化污染土 固化配比 环境效应 失稳机制 浸出毒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电动耦合修复重金属污染土的效能及其强化机制 被引量:2
19
作者 李敏 赵博华 +2 位作者 于禾苗 齐振霄 李辉 《土木与环境工程学报(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6-37,共12页
重金属污染土壤的净化效果直接影响修复后土体的再利用。以Cd、Cu、Ni、Zn、Pb污染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改进环绕式电极布置,以植物-电动耦合修复下土壤的净化度及土壤性质为重点,厘清关键因素,揭示耦合强化修复机制。结果表明:植物-电... 重金属污染土壤的净化效果直接影响修复后土体的再利用。以Cd、Cu、Ni、Zn、Pb污染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改进环绕式电极布置,以植物-电动耦合修复下土壤的净化度及土壤性质为重点,厘清关键因素,揭示耦合强化修复机制。结果表明:植物-电动耦合修复下不同重金属的去除率均较单一修复有所提高,重金属赋存形态及植物对重金属的响应是影响修复效果的关键因素。改进环绕式电场的施加能积极调动更大范围土壤中的重金属向植物根系迁移聚集,解决了植物修复中重金属可及性和生物活性低的问题;植物修复的协助有利于改善电动修复对土壤性质的不利影响,解决聚焦效应和高能耗问题。植物-电动耦合修复联合了重金属的空间分布改善、重金属生物利用度提升、植物生长代谢强化及土壤微生物生命活动调节等作用机制,有效提高了重金属污染土壤的净化度,修复后土体可维持稳定的pH值(6.27~7.91)、电导率(108~159μs/cm)及低能耗(13.76~18.81 kW·h/m3),有助于推进污染土壤的可持续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污染 净化修复 植物修复 电动修复 强化机制 重金属污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土工网垫植草护坡防坡面径流冲刷的机制分析 被引量:25
20
作者 肖成志 孙建诚 +1 位作者 李雨润 刘晓朋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453-458,共6页
基于水力学和河流动力学的基本原理,利用坡面糙率和拦污栅模型分别模拟三维土工网垫和坡面植被作用,建立了三维土工网垫和坡面植被引起的坡面沿程水头损失和径流局部水头损失计算式,并建立三维土工网垫植草护坡时坡面径流速度计算表达式... 基于水力学和河流动力学的基本原理,利用坡面糙率和拦污栅模型分别模拟三维土工网垫和坡面植被作用,建立了三维土工网垫和坡面植被引起的坡面沿程水头损失和径流局部水头损失计算式,并建立三维土工网垫植草护坡时坡面径流速度计算表达式,将颗粒启动速度引入分析坡面土颗粒流失初始的启动流速,进而通过坡脚流速和坡面土颗粒启动流速的对比分析和通过分析坡角、植株密度、网垫和植被类型对坡脚流速的影响来研究三维土工网垫植草护坡的防径流冲刷特性。结果表明,坡脚流速随坡角增大而增大;网垫类型对坡脚流速影响不明显,但同无护坡时相比网垫能显著降低坡脚流速;坡脚流速随植株和叶部倾角增加而变小,且随植株密度增大而减少,并在考虑不同边坡土质的颗粒启动速度与坡脚流速相等时计算得到护坡所需的植株最小密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土工网垫植草 生态护坡 坡脚流速 土颗粒启动流速 水头损失 径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