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02篇文章
< 1 2 3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低温锂离子电池关键材料研究进展
1
作者 江清波 张新兴 +3 位作者 张德斌 罗鹏程 孙颂 王恭凯 《电源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67-280,共14页
锂离子电池因具有能量密度高、循环性能好、工作电压范围宽等优点,已广泛应用于电动汽车、电网储能、航空航天等领域。然而,这些领域中的设备往往需要周期性地在低温条件下运行,限制了传统锂离子电池性能的发挥。梳理了锂离子电池在正... 锂离子电池因具有能量密度高、循环性能好、工作电压范围宽等优点,已广泛应用于电动汽车、电网储能、航空航天等领域。然而,这些领域中的设备往往需要周期性地在低温条件下运行,限制了传统锂离子电池性能的发挥。梳理了锂离子电池在正极材料、负极材料、电解液以及电解液-电极界面等方面所面临的挑战,概述了锂离子电池在低温条件下的研究进展,并提出了具体的改进策略及未来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低温性能 电极材料 电解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独立同分布工业大数据下联邦动态加权学习方法 被引量:4
2
作者 刘晶 朱家豪 +1 位作者 袁闰萌 季海鹏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602-1614,共13页
联邦学习在不交换本地数据的情况下可以完成多方协作训练,很好地解决了工业物联网领域数据隐私保护及共享问题。但是传统的联邦学习在面对非独立同分布的工业数据时,会因为局部模型更新导致模型的偏移。针对上述问题,提出非独立同分布... 联邦学习在不交换本地数据的情况下可以完成多方协作训练,很好地解决了工业物联网领域数据隐私保护及共享问题。但是传统的联邦学习在面对非独立同分布的工业数据时,会因为局部模型更新导致模型的偏移。针对上述问题,提出非独立同分布工业大数据下联邦动态加权学习方法,该方法分为局部更新和全局聚合两个阶段。在局部更新阶段,利用联邦距离算法消除偏移程度过大的局部模型的影响;在全局聚合阶段,提出动态加权算法,动态的给对全局模型更有利的局部数据分配更大的训练权重。该方法既考虑了局部更新导致的模型偏移程度问题,又兼顾了偏移局部模型对全局模型的影响。通过实验验证了该方法在面对非独立同分布的工业数据时具有良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物联网 隐私保护 联邦学习 非独立同分布数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层金属复合材料的应变局部化延迟和抗断裂失稳机理 被引量:2
3
作者 刘宝玺 郑士建 +1 位作者 林曾孟 殷福星 《中国材料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5-45,11,共12页
多层金属复合材料在航天航空、汽车、船舶、核能电力领域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相比于传统单一金属,多层金属复合材料具有超高的塑性变形能力和断裂韧性。综述了多层金属复合材料在塑性变形过程中的应变局域化延迟和抗断裂失稳的特征... 多层金属复合材料在航天航空、汽车、船舶、核能电力领域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相比于传统单一金属,多层金属复合材料具有超高的塑性变形能力和断裂韧性。综述了多层金属复合材料在塑性变形过程中的应变局域化延迟和抗断裂失稳的特征和机理,归纳出周期性颈缩、脱层断裂、隧道裂纹、弥散剪切带对抑制多层金属复合材料塑性失稳的作用机理,并阐明脱层断裂、裂纹分叉、隧道裂纹对多层金属复合材料的增韧机理,和对韧脆转变行为的作用规律,可为金属材料强韧化提供新的设计思路和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金属复合材料 应变退局域化 强韧化 周期性颈缩 隧道裂纹 脱层断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镀Galfan合金的界面层形成过程
4
作者 赵鹏 毛华 +4 位作者 王韶衡 耿芳 范永哲 于金山 杜安 《热加工工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1期163-166,共4页
采用还原法制备了不同浸镀时间的Galfan合金镀层样品,采用扫描电镜观察镀层的微观形貌,采用能谱分析仪、X射线衍射仪和透射电镜分析界面层的相组成以及形成过程。结果表明,界面层中出现了明显的两层结构,组织由疏松的晶粒构成。随着浸... 采用还原法制备了不同浸镀时间的Galfan合金镀层样品,采用扫描电镜观察镀层的微观形貌,采用能谱分析仪、X射线衍射仪和透射电镜分析界面层的相组成以及形成过程。结果表明,界面层中出现了明显的两层结构,组织由疏松的晶粒构成。随着浸镀时间的延长,晶粒由等轴状变为片状或长条状。界面层由FeAl_(3)和Fe_(2)Al_(5)Zn_(x)组成。Fe_(2)Al_(5)晶粒与Fe基体有(021)_(FA)//(110)_(Fe)和[024]_(FA)//[011]_(Fe)的晶体学取向。在浸镀初期,FeAl_(3)优先在基体上形成,随着浸镀时间的延长,出现了Fe_(2)Al_(5),且Fe_(2)Al_(5)的数量越来越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ALFAN合金 界面层 Fe_(2)Al_(5) 晶体学取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宽带近红外Na_(3)CrF_(6)荧光粉的水热合成及发光性能
5
作者 张涵 孙剑锋 梁金生 《无机化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49-356,共8页
利用水热法合成了一种宽带近红外Na_(3)CrF_(6)荧光粉,研究了其结构、微观形貌和光致发光性能。结果表明,在435nm激发光的照射下,Na_(3)CrF_(6)荧光粉可发出650~850nm宽带近红外光,其峰值位于738nm处,半高宽为95nm;通过分析光谱数据,发... 利用水热法合成了一种宽带近红外Na_(3)CrF_(6)荧光粉,研究了其结构、微观形貌和光致发光性能。结果表明,在435nm激发光的照射下,Na_(3)CrF_(6)荧光粉可发出650~850nm宽带近红外光,其峰值位于738nm处,半高宽为95nm;通过分析光谱数据,发现Cr3+在Na_(3)CrF_(6)荧光粉中的晶体场强度为1.72,处于弱晶体场环境中;298~473K温度范围内,随着加热温度的升高,Na_(3)CrF_(6)荧光粉的发光强度缓慢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宽带近红外荧光粉 水热合成 Na_(3)CrF_(6) 光致发光性能 荧光粉转换发光二极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温退火协同调控Mg-Bi基合金的腐蚀和力学行为 被引量:1
6
作者 魏招龙 张全福 +4 位作者 宋蕾 曹继栓 王利飞 余晖 程伟丽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45-757,共13页
本文研究了低温退火态Mg-0.8Bi-0.4Zn-0.4Ag-0.2Mn合金的微观组织特征、室温拉伸性能和腐蚀行为。结果表明:挤压态Mg-0.8Bi-0.4Zn-0.4Ag-0.2Mn合金经过(150℃,24 h)退火处理,该合金表现出典型的双尺寸晶粒组织,其相组成为α-Mg和少量的M... 本文研究了低温退火态Mg-0.8Bi-0.4Zn-0.4Ag-0.2Mn合金的微观组织特征、室温拉伸性能和腐蚀行为。结果表明:挤压态Mg-0.8Bi-0.4Zn-0.4Ag-0.2Mn合金经过(150℃,24 h)退火处理,该合金表现出典型的双尺寸晶粒组织,其相组成为α-Mg和少量的Mg_(3)Bi_(2)及α-Mn相。此外,该合金的屈服强度、抗拉强度和伸长率分别为267 MPa、299.7 MPa和16.1%,表现出良好的强度和塑性协同性。这主要是粗晶区的应力协调和细晶区的强化效用共同作用的结果。合金的腐蚀模式由浸泡早期阶段的点蚀转变为浸泡中期阶段的晶间腐蚀,在浸泡后期阶段转变为晶内腐蚀。这主要是由于基体的腐蚀次序为第二相毗邻基体→晶界→晶内。因此,低温退火是协同提升镁合金力学性能和耐腐蚀性能的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镁合金 低温退火 双尺寸组织 力学性能 腐蚀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膏填充蜂窝结构吸波材料的吸波性能 被引量:11
7
作者 冀志江 解帅 +2 位作者 杨洋 侯国艳 王静 《建筑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85-190,197,共7页
通过在浸渍乙炔炭黑的蜂窝结构中填充石膏,制备了具有蜂窝结构的石膏基吸波材料,采用弓形反射法研究了该吸波材料在2~18GHz的吸波性能.结果表明:蜂窝结构的孔格边长和高度对材料的吸波性能有一定影响;当石膏填充单层蜂窝结构吸波材料... 通过在浸渍乙炔炭黑的蜂窝结构中填充石膏,制备了具有蜂窝结构的石膏基吸波材料,采用弓形反射法研究了该吸波材料在2~18GHz的吸波性能.结果表明:蜂窝结构的孔格边长和高度对材料的吸波性能有一定影响;当石膏填充单层蜂窝结构吸波材料在2~18GHz频宽,蜂窝结构孔格边长为6mm,高度为8mm时,反射率低于-10dB的吸收频宽为10.4GHz;石膏填充双层蜂窝结构吸波材料,由于匹配层和吸收层形成了阻抗梯度结构,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其吸波性能,故能够在2~18GHz频宽内获得小于-8dB的吸波效率,反射率曲线存在5个吸收峰,在2.2GHz附近的吸收峰可达-20.3d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膏 蜂窝结构 吸波材料 反射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氧树脂-蒙脱石纳米复合材料制备与形成机理 被引量:18
8
作者 王立新 蹇锡高 +2 位作者 袁金凤 任丽 张楷亮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681-684,共4页
首先用有机胺对蒙脱石 ( Na-基膨润土 )通过离子交换反应进行改性 ,然后将改性后的蒙脱石与双酚 A型环氧树脂在搅拌下充分混合 ,热模浇铸 ,制备出环氧树脂 -蒙脱石纳米复合材料 ,讨论了影响材料形成的各种因素 .利用 TGA、XRD、TEM、DM... 首先用有机胺对蒙脱石 ( Na-基膨润土 )通过离子交换反应进行改性 ,然后将改性后的蒙脱石与双酚 A型环氧树脂在搅拌下充分混合 ,热模浇铸 ,制备出环氧树脂 -蒙脱石纳米复合材料 ,讨论了影响材料形成的各种因素 .利用 TGA、XRD、TEM、DMA等手段表征了材料的结构和性能 ;并对其形成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 .定量计算结果表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氧树脂 蒙脱石 离子交换 纳米复材料 制备 形成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敏感功能材料的气敏机理及二氧化锡在传感器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2
9
作者 王广健 尚德库 +2 位作者 胡琳娜 赵全明 杨保和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75-378,381,共5页
 阐明了氧化物、导电聚合物气敏传感器的气敏原理,通过掺杂等方法,制备含有稀有金属、金属离子、金属氧化物、多组分金属氧化物、导电聚合物传感器及阵列电鼻子的研究现状和应用范围,并对其发展提出了看法。
关键词 敏感功能材料 气敏机理 二氧化锡 传感器 阵列电鼻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面自由能的计算方法及其对材料表面性能影响机制的研究现状 被引量:33
10
作者 李楠楠 李国禄 +1 位作者 王海斗 康嘉杰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30-35,40,共7页
表面自由能是材料表面能量状态的一种描述,对材料的诸多性能有很大的影响。用于表面自由能计算的方法主要包括:Fowkes法、Owens-Wendt-Kaelble法、van Oss法以及Wu法等,每种方法都有其特点和计算形式。目前,表面自由能的计算方法多数是... 表面自由能是材料表面能量状态的一种描述,对材料的诸多性能有很大的影响。用于表面自由能计算的方法主要包括:Fowkes法、Owens-Wendt-Kaelble法、van Oss法以及Wu法等,每种方法都有其特点和计算形式。目前,表面自由能的计算方法多数是基于Young方程推导而来,其中的基本物理量接触角θ是表征自由能的一个重要指标。对于接触角θ的测量,同样存在多种方式,如量角法、量高法以及测力法等。从表面自由能计算方法出发,系统地总结了表面自由能对材料结合强度、润湿性能及其他性能的影响,综述了国内外学者对材料表面自由能的研究现状。最后对表面自由能未来的研究方向提出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自由能 Young方程 接触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u-Al_2O_3复合材料的塑性变形与再结晶 被引量:8
11
作者 申玉田 崔春翔 +1 位作者 徐艳姬 孟凡斌 《机械工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35-38,共4页
研究了弥散强化型 Cu- Al2 O3 复合材料的塑性变形行为 ,以及塑性变形和退火对材料组织与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 :复合材料的冷变形组织以孔隙的充分压合、纤维状长晶和界面Al2 O3 的均匀分布为特征 ,冷变形后材料的性能大大提高。... 研究了弥散强化型 Cu- Al2 O3 复合材料的塑性变形行为 ,以及塑性变形和退火对材料组织与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 :复合材料的冷变形组织以孔隙的充分压合、纤维状长晶和界面Al2 O3 的均匀分布为特征 ,冷变形后材料的性能大大提高。稳定的 Al2 O3 粒子可显著提高复合材料的再结晶温度 ,高温退火与热变形均未发生明显的再结晶。复合材料具有优良的抗热稳定性和很高的高温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材料 塑性变形 回复 再结晶 氧化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全光谱太阳光利用的光热转换材料研究进展 被引量:21
12
作者 赵建玲 马晨雨 +1 位作者 李建强 李晓禹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1-19,共9页
利用光热转换材料有效提高全光谱太阳光的利用及转换率,是目前国内外学者广泛关注的研究领域。本文综述了近年来主要研究的基于全光谱太阳光利用的光热转换材料类型及研究进展,分析了光热转换材料提高太阳光水蒸气产生效率的应用方式,... 利用光热转换材料有效提高全光谱太阳光的利用及转换率,是目前国内外学者广泛关注的研究领域。本文综述了近年来主要研究的基于全光谱太阳光利用的光热转换材料类型及研究进展,分析了光热转换材料提高太阳光水蒸气产生效率的应用方式,介绍了太阳光水蒸气产生系统的优化设计模型,强调了低热导率的基质材料在系统中起到的作用,最后展望了光热转换材料在海水淡化领域的应用前景,并指出光热转换物理机制的深入探索和材料的规模化制备将成为未来重要的研究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热转换材料 全光谱太阳光利用 海水淡化 太阳光水蒸气产生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TiO_2光电催化降解工业废水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13
作者 冯艳文 梁金生 +2 位作者 梁广川 丁燕 金宗哲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2003年第10期5-8,共4页
纳米TiO2光电催化技术,能有效减少太阳能光催化降解工业废水反应中光生电子与光生空穴的复合,提高量子利用率,从而大幅度提高光催化效率。简要介绍了纳米TiO2光电催化技术机理和应用该技术处理工业废水的技术特点;综述了二维纳米TiO2光... 纳米TiO2光电催化技术,能有效减少太阳能光催化降解工业废水反应中光生电子与光生空穴的复合,提高量子利用率,从而大幅度提高光催化效率。简要介绍了纳米TiO2光电催化技术机理和应用该技术处理工业废水的技术特点;综述了二维纳米TiO2光电催化体系、三维纳米TiO2光电催化体系、分隔式纳米TiO2光电催化体系,以及矿物担载纳米TiO2光电催化体系等在国内外的研究进展;展望了纳米TiO2光电催化技术降解工业废水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TIO2 二氧化钛 光电催化降解 工业废水处理 技术进展 太阳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泡石显微结构对涂层材料隔热性能影响 被引量:10
14
作者 尹辉 梁金生 +3 位作者 汤庆国 梁广川 王丽娟 李国胜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519-524,共6页
将天然海泡石多孔矿物材料进行适当粒度的球磨加工,制成隔热涂料。本文从海泡石的粒径、分散程度及显微结构对涂料隔热性能影响的角度出发用SEM、TEM对海泡石显微结构进行表征。结果表明:以适当球磨工艺制备的海泡石微粉为隔热添加剂的... 将天然海泡石多孔矿物材料进行适当粒度的球磨加工,制成隔热涂料。本文从海泡石的粒径、分散程度及显微结构对涂料隔热性能影响的角度出发用SEM、TEM对海泡石显微结构进行表征。结果表明:以适当球磨工艺制备的海泡石微粉为隔热添加剂的隔热涂料,与以一般加工方法制备的海泡石矿粉为隔热添加剂的隔热涂料相比,隔热效果可提高5℃。通过SEM、TEM分析,球磨后海泡石显微结构发生了改变,由纤维的簇状结构变成由大量单个纤维组成的团聚体。经超声波分散后,海泡石纤维的团聚态被打破,涂料的隔热效果可再提高2℃。涂层隔热效果不仅仅与海泡石纤维颗粒粒径有关,还与海泡石纤维分散程度及显微结构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泡石 显微结构 矿物材料 多孔材料 球磨 隔热涂料 隔热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位自生成陶瓷相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磨损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9
15
作者 孙继兵 李国彬 +1 位作者 崔春翔 安雅琴 《机械工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32-35,共4页
通过对外加20%SiO2用粉末冶金法制备的原位自生成陶瓷相增强Al基复合材料滑动摩擦磨损特性的研究发现,干摩条件下,在49~392N载荷内,复合材料的体积磨损量始终低于基体合金;而摩擦系数在载荷小于200N时,比基体合金的小。油摩条件下,在98... 通过对外加20%SiO2用粉末冶金法制备的原位自生成陶瓷相增强Al基复合材料滑动摩擦磨损特性的研究发现,干摩条件下,在49~392N载荷内,复合材料的体积磨损量始终低于基体合金;而摩擦系数在载荷小于200N时,比基体合金的小。油摩条件下,在98~1764N载荷内,复合材料的磨损量随载荷的增大而增大,最大磨损量小于0.8mm3,摩擦系数始终小于0.14。复合材料干摩亚表层由复合层、碎化层、变形层和原始结构层四部分组成;油摩亚表层由复合层、变形层和原始结构层组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位铝基复合材料 磨损量 摩擦系数 亚表层 载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耐熔锌腐蚀材料及热镀锌内加热技术 被引量:18
16
作者 曹晓明 温鸣 刘亚青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9期1642-1645,共4页
实现内加热方式的关键是解决耐锌蚀材料问题。研制开发的耐锌蚀金属复层材料 ,经试验证明与熔锌不润湿、不互溶、不被熔锌所腐蚀 ,其耐熔锌腐蚀寿命可与无机陶瓷材料相媲美 ,强度和韧性又远高于无机陶瓷材料 ,能经受锌液凝固时所产生的... 实现内加热方式的关键是解决耐锌蚀材料问题。研制开发的耐锌蚀金属复层材料 ,经试验证明与熔锌不润湿、不互溶、不被熔锌所腐蚀 ,其耐熔锌腐蚀寿命可与无机陶瓷材料相媲美 ,强度和韧性又远高于无机陶瓷材料 ,能经受锌液凝固时所产生的收缩力和生产过程中工件的机械碰撞 ,满足频繁启动锌锅的生产要求 ,完全适用于热镀锌行业中的恶劣工况条件。基于该材料在耐蚀、强度和导热性等方面的优良特性 ,成功地制造出效率高、寿命长、工作稳定的大功率加热器 ,用其直接加热锌液 ,实现了工业热镀锌内加热方式 ,收到显著地节锌、节电、改善生产环境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镀锌 内加热 熔锌 腐蚀 金属加热管 金属制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硝化纤维含能材料热物性参数的测量与分析 被引量:5
17
作者 彭亚晶 王勇 +2 位作者 刘玉强 张伟 杨延强 《含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760-764,共5页
为了确定硝化纤维(含氮量11.89%~13.5%)的热物性参数,进行热分析计算,揭示其反应动力学机制,采用激光闪射法和差示扫描量热法对含氮量12%的硝化纤维的热物性参数进行了测量。给出了其熔点以下25~140 ℃的热扩散率、比热容及热导率... 为了确定硝化纤维(含氮量11.89%~13.5%)的热物性参数,进行热分析计算,揭示其反应动力学机制,采用激光闪射法和差示扫描量热法对含氮量12%的硝化纤维的热物性参数进行了测量。给出了其熔点以下25~140 ℃的热扩散率、比热容及热导率的数值。结果表明,随着温度的升高,比热容逐渐增大,而热导率和热扩散率有所减小,但变化幅度并不显著。在热分析计算时,这些参数可近似为一组平均值: cp=1.131 J·g-1·K-1,D=0.413 mm2·s-1,λ=0.142 W·m-1·K-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物性学 含能材料 硝化纤维 热物性 激光闪射法 差示扫描量热法(DS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化硼颗粒增强Cu基复合材料的研究 被引量:5
18
作者 李国禄 姜信昌 +2 位作者 温鸣 曹晓明 吕玉申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8期32-35,共4页
研究了用表面涂覆含钛金属涂层的碳化硼颗粒增强 Cu基复合材料 [B4Cp/(Ti B2 +Ti N) /Cu],并与未经涂覆的 B4C颗粒增强 Cu基复合材料 (B4Cp/Cu)进行了对比。实验结果表明 ,前者的致密度和电导率比后者好。磨损实验结果表明 ,使用有涂层... 研究了用表面涂覆含钛金属涂层的碳化硼颗粒增强 Cu基复合材料 [B4Cp/(Ti B2 +Ti N) /Cu],并与未经涂覆的 B4C颗粒增强 Cu基复合材料 (B4Cp/Cu)进行了对比。实验结果表明 ,前者的致密度和电导率比后者好。磨损实验结果表明 ,使用有涂层颗粒的复合材料的耐磨性比无涂层颗粒的好。通过对复合材料界面和磨损表面的电镜观察表明 ,B4C颗粒经过涂覆处理后 ,改善了复合材料的界面粘结性能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化硼 微颗粒 涂层 CU基复合材料 耐磨性 铜基复合材料 颗粒增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i-W-Co/SiC复合材料磨损特性与磨损机制 被引量:6
19
作者 董允 林晓娉 +1 位作者 邵荷生 曲敬信 《摩擦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12-17,共6页
研究了SiC颗粒和SiC晶须为复合第二相的Ni-W-Co合金基复合材料的磨损特性和磨损机制.结果表明,复合相含量、几何特性及载荷和滑动速度对复合材料的耐磨性影响很大.其原因在于SiC颗粒与SiC晶须以不同的形式发生流失.
关键词 复合材料 磨损机制 磨损特性 金属基 碳化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化学组装一维纳米线阵列p型Bi_2Te_3温差电材料 被引量:5
20
作者 王为 贾法龙 +3 位作者 黄庆华 张伟玲 郭鹤桐 申玉田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517-522,共6页
对p型Bi_2Te_3温差电材料的电沉积过程进行了研究,分析了添加剂对电沉积过程的影响.在此基础上,以孔径为50nm的阳极氧化铝多孔膜为模板,采用直流电沉积技术,在氧化铝多孔模板的纳米级微孔内电化学组装出了P型Bi_2Te_3纳米线阵列温差电材... 对p型Bi_2Te_3温差电材料的电沉积过程进行了研究,分析了添加剂对电沉积过程的影响.在此基础上,以孔径为50nm的阳极氧化铝多孔膜为模板,采用直流电沉积技术,在氧化铝多孔模板的纳米级微孔内电化学组装出了P型Bi_2Te_3纳米线阵列温差电材料.性能研究表明,P型Bi_2Te_3纳米线阵列的温差电性能远远超过具有相同组成的块状温差电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型温差电材料 BI2TE3 电化学组装 纳米线阵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