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99篇文章
< 1 2 8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河北工业大学机械学
1
作者 孙立新 任丽辉 +3 位作者 刘力松 韩炜 陈宏江 张明路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9期753-755,共3页
针对LOM快速成形机存在的火灾隐患,对其防火报警系统进行了研究,研制出了一套LOM快速成形机火灾报警系统。采用紫外火焰传感器作为火灾检测的传感元件,系统不但具有声光显示、报警的功能,而且还具有传感器自检、与快速成形机的控制... 针对LOM快速成形机存在的火灾隐患,对其防火报警系统进行了研究,研制出了一套LOM快速成形机火灾报警系统。采用紫外火焰传感器作为火灾检测的传感元件,系统不但具有声光显示、报警的功能,而且还具有传感器自检、与快速成形机的控制计算机进行通讯等功能;通过采用看门狗技术、软件去抖滤波技术以及硬件滤波等技术大大地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根据火灾信号特点,采用模糊神经网络自动生成隶属函数和提取模糊规则,可明显提高火灾探测的灵活性和准确性,降低了火灾报警的误报率,实际使用表明该系统的火灾报警率达到1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OM快速成形机 紫外线火焰传感器 智能防火报警系统 抗干扰性 模糊神经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心组件变更驱动的机械系统架构创新设计方法
2
作者 于菲 耿梦露 +1 位作者 刘智光 刘明晶 《机械设计》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05-211,共7页
为解决架构创新驱动组件不明确与架构变更范围不清晰的问题,基于变更预测方法确定架构创新的驱动组件;通过多域矩阵确定架构变更范围,形成核心组件变更驱动的机械系统架构创新设计过程模型;以DF900D双导梁式架桥机架构创新设计方案验证... 为解决架构创新驱动组件不明确与架构变更范围不清晰的问题,基于变更预测方法确定架构创新的驱动组件;通过多域矩阵确定架构变更范围,形成核心组件变更驱动的机械系统架构创新设计过程模型;以DF900D双导梁式架桥机架构创新设计方案验证此模型的有效性。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此模型提出的创新设计方案能显著降低机械系统运行所需的时间和经济成本,较大程度提升系统性能。上述研究可为确定机械系统架构创新驱动组件和架构变更范围提供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架构创新 架构变更范围 变更预测方法 多域矩阵 导梁式架桥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聚类椭球模型的机械系统不确定性分析方法
3
作者 马正琰 欧阳衡 +2 位作者 郝志杰 高硕 刘宝会 《工程设计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41-150,共10页
机械系统在服役过程中受到随机载荷、制造误差、安装误差等多源不确定性因素影响,导致系统响应常产生偏差,严重影响其运行稳定性与系统可靠性。在实际工程中,大规模、高质量采集复杂机械系统的数据非常困难,获取的数据样本量通常较小,... 机械系统在服役过程中受到随机载荷、制造误差、安装误差等多源不确定性因素影响,导致系统响应常产生偏差,严重影响其运行稳定性与系统可靠性。在实际工程中,大规模、高质量采集复杂机械系统的数据非常困难,获取的数据样本量通常较小,难以通过概率模型描述其不确定性。此外,当机械系统在某些特定条件下运行时,数据可能集中在某些区域,呈现一定的聚类特征,导致该条件下机械系统的不确定性分析与度量存在挑战。为此,提出了一种基于聚类椭球模型的机械系统不确定性分析方法,来准确度量具有聚类特征系统参数的不确定性,实现系统响应不确定性的快速评估。为了准确量化具有聚类特性的小样本数据,采用聚类椭球模型对其进行不确定性建模;根据参数区间信息,开展机械系统敏感性分析,确定了影响机械系统性能的主要参数;结合聚类椭球模型和序列二次规划算法获取机械系统响应的上、下边界,实现了系统参数不确定性传播;通过3个数值算例和1个雷达系统工程算例验证了所提方法的准确性和有效性。研究结果表明,在处理小样本条件下机械系统性能不确定性问题时,超椭球聚类方法具有较高的计算效率和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确定性传播 聚类椭球模型 功能度量法 敏感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尺度改进差分滤波的旋转机械故障特征提取研究
4
作者 郭俊超 何清波 +1 位作者 甄冬 谷丰收 《振动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747-1755,共9页
为了准确地提取强烈背景噪声下的故障特征信息,提出了一种多尺度改进差分滤波器(MIDIF)用于旋转机械故障诊断。利用MIDIF将旋转机械振动信号分解为一系列多尺度改进差分滤波信号。针对MIDIF滤波信号在揭示故障特征方面表现出不同程度的... 为了准确地提取强烈背景噪声下的故障特征信息,提出了一种多尺度改进差分滤波器(MIDIF)用于旋转机械故障诊断。利用MIDIF将旋转机械振动信号分解为一系列多尺度改进差分滤波信号。针对MIDIF滤波信号在揭示故障特征方面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有效性,提出了一种基于相关分析的加权重构方法,该方法将加权系数分配给相应的MIDIF滤波信号以突出旋转机械故障特征成分。将加权系数与不同尺度下的MIDIF滤波信号相乘以产生瞬态脉冲分量,并利用包络谱中的故障缺陷频率推断旋转机械的故障类型。试验结果表明,相比多尺度平均组合差值形态滤波(ACDIF)和多尺度形态梯度乘积滤波(MG-PO),MIDIF能够更准确地提取故障特征,为旋转机械故障诊断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尺度改进差分滤波器 相关系数 旋转机械 故障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代设计技术在农业机械工程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7
5
作者 张仕庚 《南方农机》 2019年第14期53-53,共1页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农业和科技也在不断发展。将新的技术应用到农业机械工程设计中是发展农业机械制造的必要手段,农业机械制造的发展不仅能提高农业生产力,还能节约资源,进而推进现代农业的发展。文章主要对现代技术的特点进行...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农业和科技也在不断发展。将新的技术应用到农业机械工程设计中是发展农业机械制造的必要手段,农业机械制造的发展不仅能提高农业生产力,还能节约资源,进而推进现代农业的发展。文章主要对现代技术的特点进行阐述,并对现代设计技术在农业机械工程设计中的应用进行分析,希望为农业机械的发展贡献一份绵薄之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设计技术 农业机械工程设计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业机器人线缆动态特性建模与布局优化
6
作者 李翔 陶友瑞 +2 位作者 王嘉 张扬 杨铖浩 《工程设计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83-392,共10页
工业机器人线缆变形特性是影响线缆使用寿命的主要因素之一。为了描述线缆运动形态,减少线缆布线对线缆寿命的影响,提出了基于弹簧阻尼链式等效的柔性线缆建模方法。将线缆通过线性弹簧、线性阻尼、扭转弹簧和扭转阻尼进行分割,实现了... 工业机器人线缆变形特性是影响线缆使用寿命的主要因素之一。为了描述线缆运动形态,减少线缆布线对线缆寿命的影响,提出了基于弹簧阻尼链式等效的柔性线缆建模方法。将线缆通过线性弹簧、线性阻尼、扭转弹簧和扭转阻尼进行分割,实现了其质点的动力学描述,并基于牛顿法对各质点进行受力分析。将线缆运动过程离散为多个微小时间段内运动的集合,通过动力学分析得到当前时刻的动力学参数,经过一个微小时间内的运动后即可得到下一时刻各质点的位置,迭代上述步骤便可以仿真得到线缆的动态形态,并实现了工业机器人关节处线缆的运动仿真。而后,通过实验确定了线缆动力学模型的最优参数,并将参数优化后的动力学模型仿真形态与工业机器人线缆真实运动形态进行对比,验证了动力学模型的准确性。最后,以线缆模型的最大应力最小为目标,得到了工业机器人线缆布局优化方案。研究结果为提高工业机器人线缆的使用寿命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机器人线缆 动力学建模 参数识别 运动仿真 布局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耦合驱动关节的机械臂设计与运动学分析
7
作者 邓飞 卢浩 +2 位作者 陈力 朱德良 郭士杰 《机械设计》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5-36,共12页
针对传统机器人关节构型无法满足大负载人机交互作业任务需求的问题,提出一种耦合驱动关节及机械臂设计方案,并进行耦合驱动原理和运动学特性分析。根据作业要求和人机相容性设计需求,确定关节的主要技术参数和传动方案,完成肩、肘、腕... 针对传统机器人关节构型无法满足大负载人机交互作业任务需求的问题,提出一种耦合驱动关节及机械臂设计方案,并进行耦合驱动原理和运动学特性分析。根据作业要求和人机相容性设计需求,确定关节的主要技术参数和传动方案,完成肩、肘、腕关节的设计。通过ADAMS软件验证了关节的耦合驱动原理,通过改进D-H法建立机械臂坐标系,推导了运动学模型,并采用MATLAB软件进行运动学仿真,同时采用蒙特卡洛法分析了操作空间和奇异性。搭建机器人平台进行运动解耦和负载试验,验证了研究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理机器人 耦合驱动 机械臂设计 运动学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程仿生在农业机械减阻技术的应用与展望 被引量:7
8
作者 栾芸 侯晓婷 +2 位作者 刘伟 曹国忠 马宏 《中国农机化学报》 2016年第9期245-249,258,共6页
当今世界的发展使得化石能源消耗急剧增加,气候条件恶化和能源短缺的问题对人类生存造成威胁。而随着国家农业机械化的不断深入发展,农业机械的应用越发广泛。当前的农业机械的柴油消耗已达国内柴油消费的30%,在我国节能减排战略中占据... 当今世界的发展使得化石能源消耗急剧增加,气候条件恶化和能源短缺的问题对人类生存造成威胁。而随着国家农业机械化的不断深入发展,农业机械的应用越发广泛。当前的农业机械的柴油消耗已达国内柴油消费的30%,在我国节能减排战略中占据重要位置。为针对农机化过程中节能减排研究提供方法与指导,总结国内外针对农机化过程中的节能减排研究方法的相关成果,分析我国农机化节能减排实施的主要技术难题,通过一些实例分析仿生方法在农业机械设计中的应用,并结合系统仿生的一般思想提出面向农业机械的节能减排应用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节能减排 农业机械 系统仿生 应用展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约束空间工业机器人姿态搜索及避障研究
9
作者 赵海文 罗元铭 +3 位作者 张雅丽 赵悦焜 杨冬 胡宁 《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7-81,共5页
为解决约束空间下机器人无碰撞目标姿态求解问题,提出一种机器人姿态快速搜索算法,并结合4种不同的路径规划算法实现工业机器人的多目标路径规划。首先,对机器人运动框架初步配置完成后,通过计算位姿矩阵得到了场景内物体坐标的动态相... 为解决约束空间下机器人无碰撞目标姿态求解问题,提出一种机器人姿态快速搜索算法,并结合4种不同的路径规划算法实现工业机器人的多目标路径规划。首先,对机器人运动框架初步配置完成后,通过计算位姿矩阵得到了场景内物体坐标的动态相对关系,并在ROS中搭建规划场景;其次,提出一种基于模型和机器人逆解的机器人姿态快速搜索算法RFP,并在RoboDK中对其进行验证,验证结果表明该算法有效;最后,根据任务需求设计了路径规划流程并引入二次规划减少算法随机性的影响,提高规划成功率,应用了RRT等算法进行对比分析,仿真结果表明RRT-connect算法的规划速度与成功率高于其它算法,为样机的实现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机器人 路径规划 避障 约束空间 姿态搜索 RO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关节双位置反馈的柔性协作机械臂零力控制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建华 刘延超 +2 位作者 黄志平 刘璇 卜必正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798-1809,共12页
零力控制是协作机械臂实现拖动示教的核心问题之一,目前方法多依赖于附加力/力矩传感器,其虽能保证测量精度,但会增加系统复杂程度及成本。提出一种基于关节双位置反馈的柔性协作机械臂零力控制方法,该方法可在无外加传感器条件下实现... 零力控制是协作机械臂实现拖动示教的核心问题之一,目前方法多依赖于附加力/力矩传感器,其虽能保证测量精度,但会增加系统复杂程度及成本。提出一种基于关节双位置反馈的柔性协作机械臂零力控制方法,该方法可在无外加传感器条件下实现机械臂零力控制。首先,基于波发生器与柔轮柔性特性,建立了谐波传动关节的动力学模型;其次,基于谐波传动关节刚度辨识方法,建立了基于双位置反馈的柔性关节力矩估测方法;再次,建立了简化重力矩补偿模型,并考虑关节转动过程中的粘滞摩擦和Stribeck库伦摩擦,完善了关节摩擦力矩模型,基于此,实现对关节重力矩和摩擦力矩补偿,实现机械臂零力控制;最后,搭建谐波传动一体化关节和机械臂样机平台,并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可有效实现无附加力/力矩传感器条件下的谐波传动机械臂零力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臂 双位置反馈 力矩模式 零力控制 力矩补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输入受限的不确定机械臂的自适应模糊动态面控制 被引量:1
11
作者 程佳 张国玲 +1 位作者 徐鹏跃 王涛 《机械设计》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30-135,共6页
文中针对一类输入受限和外部扰动的n关节机械臂系统提出了一种自适应模糊动态面控制方案。首先,利用模糊逻辑系统来估计机械臂系统的不确定性;然后,基于双曲正切函数tanh性质与平均值定理,在backstepping法中的每一步加入动态面控制的... 文中针对一类输入受限和外部扰动的n关节机械臂系统提出了一种自适应模糊动态面控制方案。首先,利用模糊逻辑系统来估计机械臂系统的不确定性;然后,基于双曲正切函数tanh性质与平均值定理,在backstepping法中的每一步加入动态面控制的方法设计自适应模糊控制器。文中所提出的控制方法不仅可以确保机械臂的跟踪误差最终收敛到原点的一个小邻域,而且还能保证闭环系统中的所有信号均为半全局一致最终有界。最后,提供了一个两关节机械臂的数值仿真以展示所提出的控制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确定机械臂 模糊逻辑系统 动态面控制 输入受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业机器人关节精密减速器加速寿命实验装置研制及教学应用
12
作者 王嘉 冯佳亮 +2 位作者 刘海龙 牛峰 张露予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43-46,78,共5页
为了模拟工业机器人关节交变载荷与多角度位姿变换并存的工况环境,研制了一种多自由度工业机器人关节精密减速器加速寿命实验装置。该实验装置由信号分析、数据处理、运动控制等模块组成,并用于机械工程、电气工程、机器人工程等相关学... 为了模拟工业机器人关节交变载荷与多角度位姿变换并存的工况环境,研制了一种多自由度工业机器人关节精密减速器加速寿命实验装置。该实验装置由信号分析、数据处理、运动控制等模块组成,并用于机械工程、电气工程、机器人工程等相关学科的实验教学,有助于学生掌握工业机器人相关理论知识,深入学习先进装备性能评估与寿命预测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机器人 关节精密减速器 加速寿命实验装置 实验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振动永磁式机械天线的动力学特性研究
13
作者 张苗 王积硕 +2 位作者 宁慧铭 黄楷焱 袁卫锋 《重庆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9-132,共14页
在传统的无线通信领域中,长波通信需要匹配大尺寸信号发射天线,制约了其在中小型平台上的应用。基于逆压电效应、振动理论和麦克斯韦方程组,提出并研制了一种三自由度折返梁结构的振动永磁式机械天线原理样机,建立了电-机械-电磁能理论... 在传统的无线通信领域中,长波通信需要匹配大尺寸信号发射天线,制约了其在中小型平台上的应用。基于逆压电效应、振动理论和麦克斯韦方程组,提出并研制了一种三自由度折返梁结构的振动永磁式机械天线原理样机,建立了电-机械-电磁能理论模型,研究了机械天线的辐射影响因素及其频率调制技术。实验结果表明,通过激发机械天线原理样机的不同振动模态可对电磁波信号进行频率调制,从理论和技术角度为低频段信号的通信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天线 逆压电效应 多模态 频率调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博弈理论组合权重的工业机器人可靠性指标分配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白斌 周策 +2 位作者 曾省忠 李林 周枫林 《机械设计》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44-152,共9页
针对工业机器人可靠性指标分配存在认知不确定性问题,文中提出了一种基于博弈理论组合权重的工业机器人可靠性指标评估方法。该方法考虑有效数据资料不完整和主观影响因素的不确定性,结合犹豫模糊集与灰色关联理论,将工业机器人影响较... 针对工业机器人可靠性指标分配存在认知不确定性问题,文中提出了一种基于博弈理论组合权重的工业机器人可靠性指标评估方法。该方法考虑有效数据资料不完整和主观影响因素的不确定性,结合犹豫模糊集与灰色关联理论,将工业机器人影响较大的因素进行细化分析,建立了二层影响因素分配数学模型。首先,分析了一层影响因素之间的关联性,避免了由于独立考虑各指标给计算结果带来偏差;在此基础上引入基于离散正态分布的有序加权(OWA)评价法,避免了个别决策者不公正或者评价不准确的主观因素对决策结果造成的负面影响;最后,采用博弈论的组合赋权思想计算出分配的综合权重,进行可靠性分配,为工业机器人的设计及可靠性评估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机器人 可靠性分配 多层综合因子分配方法 灰色关联 OWA 博弈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摩擦扰动补偿的机械臂碰撞检测方法
15
作者 吴灏 王淇锋 +3 位作者 王其 冯驰 王鑫 赵健 《机械设计》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01-110,共10页
针对未知复杂工作环境下人机互助机械臂存在物理人机交互安全的问题,文中提出一种基于摩擦扰动补偿的机械臂碰撞检测方法。首先,基于牛顿-欧拉法建立机械臂动力学模型,推导动力学线性化回归重组模型,确定待辨识动力学参数;其次,优化设... 针对未知复杂工作环境下人机互助机械臂存在物理人机交互安全的问题,文中提出一种基于摩擦扰动补偿的机械臂碰撞检测方法。首先,基于牛顿-欧拉法建立机械臂动力学模型,推导动力学线性化回归重组模型,确定待辨识动力学参数;其次,优化设计机械臂激励轨迹,采集轨迹数据基于最小二乘法辨识动力学模型参数;再次,将摩擦力视为机械臂关节运动的扰动项,建立基于广义动量的2阶扰动观测器估计关节摩擦力,基于LuGre动摩擦模型和遗传算法表征系统摩擦特性,建立基于摩擦扰动补偿的外力矩观测器;最后,采集数据进行碰撞检测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所提基于摩擦扰动补偿的机械臂碰撞检测方法检测精度较高,在不同未知工作环境下可有效提高人机协作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机互助机械臂 碰撞检测 扰动观测器 LuGre动摩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并联机构的抓书机械手设计与分析
16
作者 李宏峰 陈礼杰 +1 位作者 牛誉洁 谈志鹏 《印刷与数字媒体技术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92-100,共9页
为满足智慧图书馆存、取书的需求,本研究设计了一款专用于智慧图书馆的抓书机械手。根据实际抓书工况的需求,基于Soildworks软件设计出一款末端执行器,并对末端执行器进行有限元分析。对并联机构建立笛卡尔坐标系,最后基于蒙特卡洛法对... 为满足智慧图书馆存、取书的需求,本研究设计了一款专用于智慧图书馆的抓书机械手。根据实际抓书工况的需求,基于Soildworks软件设计出一款末端执行器,并对末端执行器进行有限元分析。对并联机构建立笛卡尔坐标系,最后基于蒙特卡洛法对工作空间进行仿真验证。本研究最终将设计所得的末端执行器与并联机构相结合,得到一款能够快速、稳定抓取书本的机械手。根据仿真结果可知,所设计的抓书机械手可达到实际工况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并联机构 末端执行器 有限元分析 运动学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态场景下火灾烟雾多特征融合识别定位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陈贵亮 金天宇 杨冬 《传感器与微系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33-37,共5页
提出了一种动态场景下火灾烟雾多特征融合识别定位算法。为解决动态场景下烟雾准确识别与定位问题,将ORB特征提取结合改进的K—最近邻(KNN)算法,实现了更准确的特征点匹配,通过特征点对灰度阈值划分,实现特征点的分离,达到精确的背景补... 提出了一种动态场景下火灾烟雾多特征融合识别定位算法。为解决动态场景下烟雾准确识别与定位问题,将ORB特征提取结合改进的K—最近邻(KNN)算法,实现了更准确的特征点匹配,通过特征点对灰度阈值划分,实现特征点的分离,达到精确的背景补偿;从烟雾静态特征出发,经过烟雾增强的颜色分割后,引入暗通道帧差法,结合亮度视觉注意机制模型,突出烟雾显著区域,实现了轮廓区域精准分割;最后将烟雾纹理信息与轮廓不规则性两类特征进行融合,对融合后的特征向量进行支持向量机(SVM)训练,实现烟雾区域的最终判定。定位实验表明:所提算法具有能够满足动态场景下的火灾烟雾准确识别与定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处理 火灾烟雾识别 背景补偿 特征融合 支持向量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钢筋笼在线变径过程中的建模及分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许波 景迪 关玉明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53-357,364,共6页
针对钢筋笼在线变径时因变径拉力不确定而造成的变径尺寸偏差及焊接强度不足等问题,在钢筋笼在线变径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钢筋笼在线变径时的力学预测模型,并根据欧拉伯努利梁理论,采用数值积分法推导出钢筋笼在线变径时的许用拉力公式... 针对钢筋笼在线变径时因变径拉力不确定而造成的变径尺寸偏差及焊接强度不足等问题,在钢筋笼在线变径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钢筋笼在线变径时的力学预测模型,并根据欧拉伯努利梁理论,采用数值积分法推导出钢筋笼在线变径时的许用拉力公式,再据此对钢筋笼的焊接强度进行校核,确定了钢筋笼在线变径时变径拉力与主筋变形量及焊接强度之间的定量关系。并针对钢筋笼在线变径过程中存在的焊接强度不足的问题,提出了一种箍筋密绕的制备工艺,最后通过仿真验证了拉力公式的准确性和箍筋密绕制备工艺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筋笼 在线变径 大挠度变形 焊接强度 箍筋密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无束缚压力传感器的睡姿实时监测系统
19
作者 赵海文 赵悦焜 +3 位作者 齐德瑄 李磊 王佳阔 郭士杰 《传感器与微系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20-124,共5页
实时睡姿监测可用于睡姿改善和疾病预防。针对睡姿监测的实时性问题,设计了睡姿实时监测系统。基于自行研发的床单式柔性压力传感器进行数据采集,使用YOLOv5对预处理后得到的数据集进行训练和测试,通过LabVIEW和Python通信接口,搭建实... 实时睡姿监测可用于睡姿改善和疾病预防。针对睡姿监测的实时性问题,设计了睡姿实时监测系统。基于自行研发的床单式柔性压力传感器进行数据采集,使用YOLOv5对预处理后得到的数据集进行训练和测试,通过LabVIEW和Python通信接口,搭建实时监测系统,调用训练好的神经网络模型,并将睡姿识别结果显示在LabVIEW前端页面中。实验结果表明:该实时监测系统测试集识别准确率达到了99.7%,整晚睡眠实验准确率为96.2%,从开始采样到识别结果显示到前端页面的时间不超过70 ms,综合高准确率和高处理速度两大优点,且在睡姿监测的基础上增加了对于体动的监测,为建立功能完善的智能无人护理系统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睡姿 实时监测系统 无束缚 柔性压力传感器 体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可穿戴电子手套的手部运动虚拟现实系统
20
作者 王大鹏 韩柄添 +3 位作者 张晓航 刘腾 孟垂舟 郭士杰 《天津工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6,共6页
为提升虚拟现实系统对于触觉感知的准确性和稳定性,提出一种基于多传感器信息融合的手部触觉感知穿戴式电子手套和一个虚拟现实系统。在穿戴式电子手套每根手指的背部布置柔性弯曲传感器(Flex)采集手指弯曲度信息,并在指尖布置力敏电阻... 为提升虚拟现实系统对于触觉感知的准确性和稳定性,提出一种基于多传感器信息融合的手部触觉感知穿戴式电子手套和一个虚拟现实系统。在穿戴式电子手套每根手指的背部布置柔性弯曲传感器(Flex)采集手指弯曲度信息,并在指尖布置力敏电阻器(FSR)实现触觉感知;传感器通过阻抗分压电路与电路板形成电性连接,经过模数转换(ADC)转换为数字信号;收集的传感器信号经过数字低通滤波电路后,通过串口通讯发送至开发的虚拟现实软件,并通过识别不同手势及物体抓握实验来验证系统的可行性。结果表明:该系统的触觉感知信号采集速率高达50 Hz;对于26个字母手势的模式识别准确率高达85.31%;物体抓握实验进一步验证了该系统对于手指捏持力度的精确反馈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传感器信息融合 可穿戴式电子手套 虚拟现实 数字低通滤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